2016年中医考研--针灸穴位总结(精化基础复习版本)(精)
2019年中医考研--针灸穴位总结(精化基础复习版本)
---------------------------------------------------------------最新资料推荐------------------------------------------------------2019年中医考研--针灸穴位总结(精化基础复习版本)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11 穴,左右 22 穴)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1.尺泽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肺系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 0.8~1.2 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郄穴 [定位]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处。
[主治] 肺系病;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 0.5~1.2 寸。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
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所压处是穴。
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所压处是穴。
[主治] 肺系病;半身不遂,口眼涡科,头痛,项强痛,牙痛等1 / 3头部病。
[操作] 向上斜刺 0.5~0.8 寸。
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肺系病;无脉症;腕臂痛。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 寸。
10.鱼际荥穴 [定位] 在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肺系热病;小儿疳疾。
[操作] 直刺 0.5~0.8 寸。
11.少商井穴 [定位] 在拇指桡侧端,指甲角旁约 0.1 寸处。
[主治] 肺系热病;癫狂。
[操作] 直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20 穴,左右 40 穴)合谷曲池肩髃迎香 4.合谷原穴 [定位] 在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 2 掌骨中点桡侧。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总结
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即转输、输通、输注;“穴”即孔、隙。
腧穴又名砭处、节、会、骨空、骨孔、气穴、穴道、气府、孔穴、穴位。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腧穴的分类⑴十四经穴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共有361穴。
⑵奇穴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
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称“经外奇穴”⑶阿是穴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二、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1. 腧穴的治疗作用⑴近治作用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
⑶特殊作用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腧穴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2. 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主要是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
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不列举具体穴名,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即所谓“定经不定穴”。
后世医家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
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中医学对于人体腧穴方位的描述是以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的姿势而定的。
上肢以掌心一侧(屈侧)为“内侧”,手背一侧(伸侧)为“外侧”。
以人身前后正中线为准,距正中线近者为“内侧”,距正中线远者为“外侧”。
考研中医针灸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医针灸知识点总结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刺激穴位,以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鉴别诊疗方法。
针灸学包括针刺疗法和灸疗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两大疗法。
针灸的基本理论1.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人通过观察肢体及证候表现,发现在人体表面显现出一组纵横交错,密布全身的通道,称之为经络。
经络通过人体的脏腑、肢体、头面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
经络主要有十四个正经,十五个络经组成,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贯穿经过全身各种组织,是整个人体脏腑经络系统的中枢。
2.气血阴阳学说气血阴阳学说是针灸学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医学以阴阳学说来阐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
阴阳学说贯穿中医学的各个学科,包括针灸学。
在针灸学中,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辨证与治疗上。
气血学说则是中医学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是维持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的主要血液。
在针灸学中,气血学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上。
3.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又一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针灸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解释,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针灸学的临床实践中。
这三种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针灸学的三大理论基础,贯穿于针灸学的整个理论体系中。
针灸的作用和功能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有:提升人体免疫功能、改善人体循环系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缓解疼痛、改善精神状态等。
针灸疗法通过对人体的直接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考研针灸穴位总结(专业研究)
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11 穴,左右22 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1.中府肺之募穴[定位] 胸前壁的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5.尺泽合穴[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肺系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0.8~1.2 寸,或点刺出血。
6.孔最郄穴[定位]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
[主治] 肺系病;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2 寸。
7.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
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所压处是穴。
[主治] 肺系病;半身不遂,口眼涡科,头痛,项强痛,牙痛等头部病。
[操作] 向上斜刺0.5~0.8寸。
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肺系病;无脉症;腕臂痛。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 寸。
10.鱼际荥穴[定位] 在第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肺系热病;小儿疳疾。
[操作] 直刺0.5~0.8 寸。
11.少商井穴[定位] 在拇指桡侧端,指甲角旁约0.1 寸处。
[主治] 肺系热病;癫狂。
[操作] 直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20 穴,左右40 穴)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1.商阳井穴[定位] 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疾患。
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合谷原穴[定位] 在手背,第1、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中点桡侧。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总结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总结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运用针刺手法在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疗法。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将对中医综合考研中的针灸学进行总结。
一、针灸学的基本理论1.铺陈理论:即人体内部有一套完整的经脉系统,血液和气的运行主要依托于经脉。
针灸治疗的核心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脉的运行状态。
2.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的总称,包括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中,通过经络的通畅与否可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3.气血理论: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气血的运行正常,可以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穴位学说:人体经脉上的特定点位即为穴位,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针灸中常用的穴位有百会、大椎、合谷等。
二、针灸的治疗原则1.辨病论治:针灸治疗前需要进行病因病机辨识,即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确定病症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不同疾病对应的穴位和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2.辨证施治:根据人体经络的运行状态和气血的状况,针对不同病症和证候进行治疗。
如寒证则用热针法,虚证则用补法等。
3.注重整体观念:针灸治疗不仅要注重针刺的技术,更要注重整体观念。
诸多因素如情志、饮食、作息等都能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而这些因素也需要在治疗中予以调整。
三、针灸的主要疗法1.针刺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常用的刺激方法有捻转、推拉、针刺等。
2.灸法: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穴位进行热刺激。
可以通过激发穴位的阳气,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3.电刺疗法:通过将电流引入穴位,刺激人体的神经、肌肉等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于疼痛病、神经系统病等。
4.起拔疗法:利用起针时的收刺力和拔针时的松刺力,通过疏通经脉,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
四、针灸学的临床应用1.针灸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腿痛、失眠症等。
考研资料:针灸超精简总结
特定穴(略)经络循行记忆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行爭丈阴肺经食指占阳明大肠经鼻旁•足阳明胃经大趾端・足太阴脾经一^一手少阴心经小指■手太阳小肠经内眦•足太阳膀胱经小趾足少阴肾经胸•手厥阴心包经左指一手少阳三焦经外眦「足少阳胆经大趾卜足厥阴肝经肺•入耳:【自上而下是焦小胆}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人耳也过目外眦)耳前:足阳明胃经耳后:阳聽膝、阳维脉心上輔顶:足太阳膀胱经、足服阴肝经、督脉、阳维脉、阳聽脉心入脑二足衣阳膀朕经、苦脉屮过缺盆:手阳明大腸经r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屮交督淼:阳跷眛以外的所有阳经屮会大椎:手足三阳经会大椎屮膛胸面由內向外;任脉、肾、胃、脾・肝*外眦:手丈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4内眦: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定衣阳膀胱经、朋阳跷脉循目系:手少阴心经、足離阴肝经屮循喉咙:阴維脉、冲脉、任脉、足昵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屮咽: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心环扣唇:冲脉、任JS、督fit、足魔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屮过气街,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冲脉屮齿:上胃下丈肠匸1、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
2、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3、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督脉:阳脉之海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任脉:阴脉之海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涵蓄十二经气血(与女子胞生理功能有关的:气血、心肝脾肾、冲任督带)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重点穴位及重点穴位的重点定位分组记忆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印堂至前发际3第7颈椎至后发际3前额两发角(头维)9耳后两乳突(完骨)9胸腹胁部胸骨上窝至胸剑9胸剑(歧骨)至脐中8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两乳头之间8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背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上肢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肘横纹至腕侧横纹12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13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腘横纹至外踝尖16一、头面颈项部:1、垂直于瞳孔:(1)瞳孔直上:阳白(胆经,眉上1寸)、头临泣(胆经,入前发际0.5寸)(2)瞳孔直下:承泣(胃经,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四白(胃经,眶下孔)、巨髎(胃经,平鼻翼下缘)、地仓(胃经,口角外侧)2、平喉结:人迎(胃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扶突(大肠经,胸锁乳突肌前后缘)、3、耳前穴位:耳门(三焦经,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听宫(小肠经,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听会(胆经,耳屏切迹的前方)、下关(胃经,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二、胸背腰腹部:1、垂直于乳头(正中旁开4寸):①胃经穴:缺盆(锁骨上窝)、乳中(4肋)、乳根(5肋)②脾经穴:大横(腹中部)、③肝经穴:期门(6肋)④胆经穴:日月(7肋)2、平乳头(4肋):膻中(任脉,旁开0寸)、乳中(胃经,旁开4寸)3、平脐上4寸:中脘(任脉,旁开0寸)、梁门(胃经,旁开2寸)4、平脐下3寸:关元(任脉,旁开0寸)5、平肚脐:神阙(任脉,旁开0寸)、肓俞(肾经,旁开0.5寸)、天枢(胃经,旁开2寸)大横(脾经,旁开4寸)、带脉(胆经,11肋缘)6、平脐下4寸:中极(任脉,旁开0寸)、归来(胃经,旁开2寸)7、平第7颈椎:大椎(督脉,旁开0寸)、定喘(经外奇穴,旁开0.5寸)8、平第4腰椎:腰阳关(督脉,旁开0寸)、大肠俞(膀胱经,旁开1.5寸)9、平第4骶后孔:腰俞(督脉,旁开0寸)、下髎(膀胱经)、秩边(膀胱经,旁开3寸)三、手足四肢部:1、手指甲缘:少商(肺经,1指桡侧)、商阳(大肠经,2指桡侧)、中冲(心包经,3指端)关冲(三焦经,4指尺侧)、少冲(心经,5指桡侧)、少泽(小肠经,5指尺侧)2、足趾甲缘:隐白(脾经,1趾内侧)、大敦(肝经,1趾外侧)、历兑(胃经,2趾外侧)足窍阴(胆经,4趾外侧)、至阴(膀胱经,5趾外)3、腕关节:太渊(肺经)、神门(心经)、大陵(心包经)、阳溪(大肠经)、阳谷(小肠经)、阳池(三焦经)4、肘关节:尺泽(肺经)、少海(心经)、曲泽(心包经)、曲池(大肠经)、小海(小肠经)5、踝关节:解溪(胃经)、昆仑(膀胱经)、申脉(膀胱经)、丘墟(胆经)、商丘(脾经)太溪(肾经)、大钟(肾经)、照海(肾经)、中封(肝经)6、膝关节:委阳(膀胱经)、委中(膀胱经)、阳陵泉(胆经)、阴陵泉(脾经)、梁丘(胃经,髌底上2寸)、7、肩关节:肩髃(大肠经,肩峰前)、肩贞(小肠经,腋后纹头上1寸)、肩髎(三焦经,肩峰后)针灸治疗十二经脉主要病症歌肺经:咳喘咳血咽喉痛,胸痛外感肺经病。
医学考研:针灸学十二穴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医学考研:针灸学十二穴眨眼间,去年的研究生考试过去了,再一转眼,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也快过去了。
对于下一届大三的同学们来说,考研并不是遥遥无期。
已经考过的师哥师姐们再回首,心里无限感慨,希望考过的师哥师姐们多多分享一些经验给学弟学妹们,下面我们来回顾针灸学的知识点。
1、十二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 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肩髃、迎香。
(3) 足阳明胃经:承泣、地仓、颊车、头维、下关、梁门、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厉兑。
⑷足太阴脾经:隐白、医学•全在线•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血海、大包。
(5)手少阴心经:少海、通里、神门、少府、少冲。
⑹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天宗、颧醪、听宫。
⑺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醪、委中、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至阴。
(8)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复溜。
(9) 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外关、支沟、肩醪、翳风、丝竹空。
(11) 足少阳胆经:瞳子醪、率谷、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足窍阴(12)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章门、期门。
(13) 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廉泉。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14) 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
3、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四神聪、印堂、太阳、定喘、夹脊、胃脘下俞、腰眼、十宣、八邪、外劳宫、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浏览完医学考研针灸学十二穴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你又复习了多少呢。
复习的过程总是很快,不经意间就要上考场了。
中医考研:针灸复习要点记忆(二)
中医考研:针灸复习要点记忆(二)中医考研如果你的决心已准备好了,那你的脚步也就轻快了,有了好的方法,速度也就快了,医学考研网和大家一起分享针灸复习要点记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你可以在笔记本上慢慢总结出来一些腧穴,然后对它们的定位十分熟练的掌握。
由于不好画图,我就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肺经,能参与的只有孔最一个穴位,其他的都不用考虑。
依次按照考纲把十二条经脉总结完,你发现,其实没多少东西。
十二经的走向、交接可以简单总结一下。
十二经循行的原文,里面一些重要的句子,结合真题总结一下,有些可以出考题。
与督脉交汇颠顶:膀胱、肝(95,9 9,03,05)过气街的:胃、胆(92,98,00)过缺盆:大肠、胃、小肠、三焦、胆交汇督脉:足三阳、手三阳、阳维脉(94)环绕口唇:胃肝冲任督(大肠)经脉通过其经别到达头部:阴经与牙齿有关:胃大肠(两阳明)与喉咙有关:肺肾胃肝手三阳与咽有关:脾(夹咽),心(夹咽),小肠(循咽)过客主人:胃三焦行于脊柱内:肾督冲主治:后头:两太阳侧头:两少阳前头:两阳明肺:肾肺胃:心包、脾胃胁肋:两少阳、肝神志病:心心包小肠足三阳任脉督脉目病、耳病:三焦、小肠耳病:三焦、小肠,胆热病:手三阳、足三阳、督脉目病:足三阳、三焦、小肠足三阳经主治:眼病、热病、神志病(2008-75)前阴病、妇科病的是:足三阴(2008-76)奇经八脉的功能、循行、主治经别循行、功能等,根据大纲总结笔记上能打上来的东西几乎没有了,其他书上都有很好的总结,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为什么要严格按照大纲复习。
虽然例子有点特殊,不过针灸考了这几年,也没考多少题目。
2008-74,二门、听宫、听会从上到下归经顺序是:A,小肠经、胆经、三焦经 B,胆经、三焦经、小肠经C,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D,三焦经、小肠经、胆经这个题目,如果光看大纲掌握,发现就一个听宫是大纲要求掌握的,顿时会不会瞎了?反正就在这三个经络上,排列组合一下,有六种可能,而实际,你发现,只有小肠经在中间一个与听宫的位置对应,那么你管另外两个是什么,直接选D就行了!出题人已经很有爱的把另外一种情况给你拿出去了。
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附表格
20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常用骨度分寸表
腧穴总论—表2
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
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治疗总论—表1 阴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2 阳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3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
治疗总论—表4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
治疗总论—表5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治疗总论—表6 八会穴及归经表
治疗总论—表7 十六经脉郄穴表
治疗总论—表8 下合穴及归经表。
中医考研针灸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针灸知识点总结一、针灸的基本理论针灸学是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其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气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腧穴学说、经络穴位定位、针灸刺激治疗、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等。
在准备考研针灸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理解它们对中医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
1.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是中医学关于人体内经络系统的理论。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主要包括主经、络穴和络脉。
经络在中医针灸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经络学说能够帮助理解针灸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2.气血阴阳学说气血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健康是由气血阴阳的平衡调和所决定的。
在针灸治疗中,理解气血阴阳学说可以帮助针灸医生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病情,制定针灸治疗方案。
3.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万物以五行为基础,在人体内部也存在五行学说的调和运行。
掌握五行学说对于理解针灸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4.腧穴学说腧穴学说是中医针灸学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腧穴的定义、分类、定位和作用。
在准备考研针灸学科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腧穴学说,熟练掌握腧穴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为后续的针灸治疗打下基础。
5.经络穴位定位经络穴位定位是中医针灸学科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十四经络穴位的定位和作用。
在考研准备过程中,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个经络的穴位名称、定位和作用,同时要熟练掌握刺灸时的要求和技巧。
6.针灸刺激治疗针灸刺激治疗是指通过针灸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腧穴,以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
在考研中,需要深入理解各种针灸刺激技术及其治疗原理,在实践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针灸手法的操作技巧。
7.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是指针灸治疗是如何对病人进行诊断、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选择穴位、施行针灸的流程和原则。
在考研准备过程中,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理解针灸对不同疾病的作用机制。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
一、内科病证:[20]1.眩晕:①实证:平肝潜阳,化痰定眩。
主穴:内关、风池、百会、太冲(眩晕内风不会太冲)配穴:*肝阳上亢证: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证:丰隆、中脘、阴陵泉②虚证: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主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配穴:*肾精亏虚证:志室、悬钟、三阴交*气血不足证:气海、脾俞、胃俞2.中风:①中经络:调神导气,疏通经络。
主穴:三阴交、水沟、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中风三阴沟内关几只刺猬)配穴:*肝阳暴亢证: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证:丰隆、风池*痰热腑实证: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证: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证: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证: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证: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解溪*头晕证: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证:丘墟透照海*便秘证:天枢、丰隆、支沟*复视证: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证:中极、曲骨、关元②中脏腑: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中风水沟不会关)*闭证: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关元、气海、神阙3.面瘫: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主穴:合谷、翳风、颊车、阳白、颧髎、地仓(面瘫何故一车羊全撂地上)配穴:*风寒证:风池、列缺*风热证:外关、曲池*气血不足证:足三里、气海*人中沟歪斜证:水沟*鼻唇沟浅证:迎香*颏唇沟歪斜证:承浆*舌麻、味觉减退证:廉泉*目合困难证:攒竹、昆仑*流泪证:承泣*听觉过敏证:听宫、中渚4.痹证: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膈腧、血海*通痹:肾俞、腰阳关*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5.痿证:祛邪通络,濡养筋肉。
主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胸夹脊*下肢: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腰夹脊配穴:*肺热津伤证:尺泽、肺俞*湿热浸淫证:阴陵泉、大椎*脾胃虚弱证: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证:肝俞、肾俞、太冲、太溪*肌肉萎缩证:在相对应的阳明经上多针排刺6.痫病:①发作期:开窍醒神,息风止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总结――针灸学经穴定位及常见病治疗精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总结――针灸学(经穴定位及常见病治疗(精)————————————————————————————————作者:————————————————————————————————日期:2一、手太阴肺经1.中府肺之募穴在胸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5.尺泽合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6.孔最郄穴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7.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10.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11.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4.合谷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5.阳溪经穴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6.偏历络穴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10.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11.曲池合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14.臂臑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15.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18.扶突在结喉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320.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三、足阳明胃经1.承泣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2.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4.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6.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7.下关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8.头维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9.人迎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21.梁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25.天枢大肠募穴脐中旁开2寸28.水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29.归来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32.伏兔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34.梁丘郄穴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36.足三里合穴;胃之下合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37.上巨虚大肠下合穴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下3寸438.条口上巨虚穴下2寸39.下巨虚小肠下合穴上巨虚穴下3寸40.丰隆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41.解溪经穴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44.内庭荥穴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45.厉兑井穴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四、足太阴脾经1.隐白井穴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3.太白输穴;原穴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4.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5.商丘经穴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6.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8.地机郄穴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9.阴陵泉合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10.血海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15.大横脐中旁开4寸21.大包脾之大络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五、手少阴心经1.极泉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53.少海合穴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5.通里络穴腕横纹上 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6.阴郄郄穴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7.神门输穴;原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8.少府荥穴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9.少冲井穴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六、手太阳小肠经1.少泽井穴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l寸3.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4.腕骨原穴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6.养老郄穴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缘7.支正络穴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8.小海合穴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9.肩贞臂内收,腋后纹头上l寸11.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6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18.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19.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七、足太阳膀胱经1.睛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2.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10.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11. 大杼八会穴之骨会第1胸椎棘突下,旁1.5寸12.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3.肺俞肺之背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4.厥阴俞心包背俞穴第4胸椎棘突下,旁1.5寸15.心俞心之背俞穴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7.膈俞八会穴之血会第7胸椎棘突下,旁1.5寸18.肝俞肝之背俞穴第9胸椎棘突下,旁1.5寸19.胆俞胆之背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旁1.5寸20.脾俞脾之背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1.5寸21.胃俞胃之背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1.5寸722.三焦俞三焦背俞穴第1腰椎棘突下,旁1.5寸23.肾俞肾之背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大肠俞大肠背俞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1.5寸27.小肠俞小肠背俞穴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约平第1骶后孔28.膀胱俞膀胱背俞穴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约平第2骶后孔32.次髎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39.委阳三焦下合穴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40.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43.膏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52.志室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五输穴1.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2.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3.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4.五输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针灸基础知识点总结
针灸基础知识点总结历史背景针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史料记载,针灸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也就是约5000年前的中国。
在中国古代,人们观察到在特定部位施加刺激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并且通过长期的实践,他们发现了定位在人体特定部位的穴位,并利用细长的针来刺激这些穴位,从而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系统化的医疗疗法,被记录在经典的中医医籍《黄帝内经》和《针灸甲乙经》中。
针灸原理针灸的原理基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理论。
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生理功能是由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的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针灸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的网络系统,称为经络。
这些经络可以比作地下河流,通过人体的各个部位,将气血输送到相应的器官和组织,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行。
在针灸中,针灸师会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选择特定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
2.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而组成的。
针灸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刺激,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3. 细胞生物学: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生物反应系统,调节免疫功能、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治疗功效针灸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1. 疼痛症状:如头痛、颈椎病、背痛、关节炎等。
2. 内科疾病:如消化不良、失眠、抑郁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3. 妇科疾病:如痛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4. 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瘙痒症等。
5. 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癫痫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针灸治疗的功效受到病人的体质、病情和针灸师的技术水平的影响。
中医考研针灸特定穴总结
中医考研针灸特定穴总结一、特定穴腧穴1.五输穴阴经从前往后分别是井、荥、输(原)、经、合五种特定穴,阳经从前往后分别是井、荥、输、原、经、合五种特定穴,其中阴经中包含原穴,以歌诀的顺序而言,阴经的原穴是第三个穴位,阳经是第四个。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2.募穴版本一肺募中府大天枢,胃募中脘脾章门,心募巨阙小关元,膀募中极肾京门,包募膻中焦石门,胆募日月肝期门。
版本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
版本三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3.背俞穴背俞穴:特殊记忆心包的背俞穴为厥阴俞。
歌诀:肺三厥阴四,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与肾俞,气大关小膀中白。
这里的肺三厥阴四是指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同理,厥阴俞是胸 4,气大关小膀中白分别是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分别对应腰 3,腰 4,腰 5,骶 1,骶2,骶 3,骶 4 。
注:胃脘下俞为经外奇穴,位于脊柱区,横平第 8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处。
阴经以输为原,阳经另置一原。
肺原太渊大合谷,胃原冲阳脾太白。
心原神门小腕骨,膀原京骨肾太溪。
包原大陵焦阳池,胆原丘墟肝太冲。
5.络穴版本一肺络列缺大偏历,胃络丰隆脾公孙。
心络通里小支正,膀络飞扬肾大钟。
包络内关焦外关,胆络光明肝蠡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11穴,左右 22穴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1. 尺泽合穴[定位 ]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 肺系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 直刺 0.8~1.2寸,或点刺出血。
2. 孔最郄穴[定位 ]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主治 ] 肺系病;肘臂挛痛。
[操作 ] 直刺 0.5~1.2寸。
3.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 ]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
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所压处是穴。
[主治 ] 肺系病;半身不遂,口眼涡科,头痛,项强痛,牙痛等头部病。
[操作 ] 向上斜刺 0.5~0.8寸。
9.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 ]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 肺系病;无脉症;腕臂痛。
[操作 ] 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寸。
10. 鱼际荥穴[定位 ] 在第 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 肺系热病;小儿疳疾。
[操作 ] 直刺 0.5~0.8寸。
11. 少商井穴[定位 ] 在拇指桡侧端,指甲角旁约 0.1寸处。
[主治 ] 肺系热病;癫狂。
[操作 ] 直刺 0.1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20穴,左右 40穴合谷曲池肩髃迎香4. 合谷原穴[定位 ] 在手背,第 1、 2掌骨间,当第 2掌骨中点桡侧。
简易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 ] 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等五官病;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
(五官外感多汗经产[操作 ] 直刺 0.5~1.0寸。
11. 曲池合穴[定位 ]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主治 ] 手臂弊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热病;瘾疹、湿疹、瘰疬等。
(上官皮肤热曲池压痛狂吐 [操作 ] 直刺 0.5~1.0寸。
15. 肩髃[定位 ] 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中。
简易取穴法:臂外展或向前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主治 ] 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瘾疹,瘰疬。
[操作 ] 直刺或向下斜刺 0.8~1.5寸。
20. 迎香[定位 ]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 0.5寸,当鼻唇沟中[主治 ] 鼻塞,鼻衄,口喎等局部病;胆道蛔虫症。
[操作 ] 直刺或向上斜刺 0.3~0.5寸。
足阳明胃经承泣→厉兑主治概要: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病证。
腧穴 (共 45穴, 左右 90穴承泣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厉兑1. 承泣[定位 ] 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 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等目疾;口眼喎斜,面肌痉挛。
[操作 ]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下缘直刺 0.5~1.5寸。
注意缓慢进针, 得气即止, 不宜提插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眶内出血。
出针时稍按压。
4. 地仓[定位 ] 口角向外旁开约 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 ] 口眼喎斜,流涎,三叉神经痛。
[操作 ] 斜刺或平刺 0.5~0.8寸。
可向颊车穴方向透刺。
6. 颊车[定位 ] 下颌角前上方约 1横指,按之凹陷处。
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 ] 口眼喎斜,齿痛,颊肿,牙关紧闭等局部病。
[操作 ] 直刺 0.3~0.5寸,或平刺 0.5~1.0寸。
可向地仓穴方向透刺。
7. 下关[定位 ]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闭口张,张口闭。
[主治 ] 牙关紧闭,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喎斜等;耳鸣,耳聋。
[操作 ] 直刺 0.5~1.0寸。
留针时不可作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8. 头维[定位 ] 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旁开 4.5寸处。
[主治 ] 头痛,目眩,目痛。
[操作 ] 平刺 0.5~1.0寸。
21. 梁门[定位 ] 脐上 4寸,前正中线旁开 2寸处。
[主治 ] 纳少,呕吐,腹痛等胃病。
[操作 ] 直刺 0.8~1.2寸。
过饱者禁针 ,肝肿大者慎。
25. 天枢大肠募穴[定位 ] 脐中旁开 2寸处。
[主治 ] 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腹泻等胃肠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操作 ] 直刺 1.0~1.5寸; 孕妇不可炙。
34. 梁丘郄穴[定位 ] 屈膝,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 2寸。
[主治 ] 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 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 ] 直刺 1.0~1.2寸。
35. 犊鼻[定位 ] 屈膝,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又名外膝眼。
[主治 ] 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病。
[操作 ] 向后内斜刺 0.5~1.0寸。
36. 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定位 ] 犊鼻穴下 3寸 , 距胫骨前缘外 1横指处。
[主治 ]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肠病;下肢痿痹证;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病;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胃肠外科足三里虚劳神志[操作 ] 直刺 1.0~2.0寸。
强壮保健常用温炙法。
38. 条口[定位 ] 当犊鼻下 8寸,距胫骨前缘 1横指处。
[主治 ] 下肢痿痹;肩臂痛;脘腹疼痛。
[操作 ] 直刺 1.0~1.5寸。
40. 丰隆络穴[定位 ] 外踝尖上 8寸,条口穴外 1寸,距胫骨前缘外 2横指。
[主治 ] 头痛,眩晕;癫狂;痰饮病症;下肢痿痹;腹胀,便秘。
(丰富痰 [操作 ] 直刺1.0~1.5寸。
44. 内庭荥穴[定位 ] 足背第 2、 3趾间缝纹端赤白肉际处。
[主治 ] 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病;热病;吐酸,便秘,痢疾,泄泻, 等胃肠病;足背肿痛。
(五官胃肠热内停[操作 ] 直刺或斜刺 0.5~0.8寸。
45. 厉兑井穴[定位 ] 第 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旁 0.1寸。
[主治 ] 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五官热病;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病。
[操作 ] 浅刺0.1寸。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包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 (共 21穴,左右 42穴1. 隐白井穴[定位 ]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 , 趾甲角旁 0.1寸处。
[主治 ] 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癫狂,多梦;惊风;腹满,暴泻。
[操作 ] 浅刺 0.1寸。
3. 太白输穴;原穴[定位 ] 足第 1跖骨小头后缘 , 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 胃痛 , 腹胀 , 肠鸣 , 泄泻 , 便秘等胃病;体重节痛。
[操作 ] 直刺 0.5~0.8寸。
4. 公孙络穴 ; 八脉交会穴 , 通于冲脉[定位 ] 第 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 ] 胃痛 , 呕吐 , 腹痛 , 泄泻 , 痢疾等胃病;心烦失眠 , 发狂等神志病;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
[操作 ] 直刺 0.6~1.2寸。
6. 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定位 ] 足内踝尖上 3寸 , 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 肠鸣 , 腹胀 , 泄泻等胃病; 月经不调 , 阴挺 , 滞产 , 不孕; 阳痿 , 遗精 , 遗尿; 心悸 , 失眠 , 高血压;下肢痿痹。
[操作 ] 直刺 1.0~1.5寸。
孕妇禁针。
8. 地机郄穴[定位 ] 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 3寸。
[主治 ] 腹痛,泄泻等胃病;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
[操作 ] 直刺 1.0~1.5寸。
9. 阴陵泉合穴[定位 ] 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主治 ]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泄泻,黄疸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膝痛。
[操作 ] 直刺 1.0~2.0寸。
10. 血海[定位 ]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 2寸处。
简易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 2至 5指向上伸直,拇指呈 45°斜置按下,当拇指尖下即是本穴。
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操作 ] 直刺 1.0~1.5寸。
21. 大包脾之大络[定位 ] 在胸胁部腋中线上,当第 6肋间隙处。
[主治 ] 气喘;胁肋痛;全身疼痛;岔气;四肢无力。
[操作 ] 斜刺或向后平刺 0.5~0.8寸。
手少阴心经极泉→少冲主治概要: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 (共 9穴,左右 18穴3. 少海合穴[定位 ] 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 ] 心痛,癔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胁痛;瘰疬。
[操作 ] 直刺 0.5~1.0寸。
5. 通里络穴[定位 ] 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 1寸处。
[主治 ] 心悸,怔忡等心病;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操作 ] 直刺 0.3~0.5寸。
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留针时,不可作屈腕动作。
7. 神门输穴;原穴[定位 ] 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陷中。
[主治 ] 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癫狂痫等心病神志病;胸胁痛; 高血压。
[操作 ] 直刺 0.3~0.5寸。
8. 少府荥穴[定位 ] 手掌面第 4、 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点之处。
[主治 ] 心悸,胸痛等心胸病;痈疡;阴痒痛;小指拘痛。
[操作 ] 直刺 0.3~0.5寸。
9. 少冲井穴[定位 ] 小指桡侧指甲角旁约 0.1寸处。
[主治 ] 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病神志病;热病;胸胁痛。
[操作 ] 浅刺 0.1寸,或点刺出血。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听宫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 (共 19穴,左右 38穴1. 少泽井穴[定位 ] 在小指尺侧指甲角旁 0.1寸处。
[主治 ]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五官病;乳痈,乳少;热病,昏迷等急热病。
[操作 ] 浅刺 0.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慎。
3. 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定位 ] 微握拳,在第 5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 ] 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疟疾;癫狂痫;耳聋,目赤。
[操作 ] 直刺 0.5~1.0寸。
6. 养老郄穴[定位 ] 微握拳,在第 5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 ] 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疟疾;癫狂痫;耳聋,目赤。
[操作 ] 直刺 0.5~1.0寸。
8. 小海合穴[定位 ] 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 肘臂疼痛;癫痫。
[操作 ] 直刺 0.3~0.5寸。
11. 天宗[定位 ] 在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 1/3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