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制定的,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
一、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是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能力。
二、考试目标1.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等。
2.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3.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知识,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考试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中医诊断方法。
2.中医临床医学: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3.西医基础理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临床应用意义。
4.西医临床医学: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5.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包括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总分为300分。
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医学部分占150分,西医基础理论和西医临床医学部分占100分,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部分占50分。
3.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考试范围和难度1.考试范围:涵盖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知识。
度中医综合专业考研资料大纲
.~中综考研纲领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拥有选拔性质的全国一致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能否具备持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术。
评论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异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精选拔,保证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观察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含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子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观察医学职业责随意识础医学部分重点观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质、医患交流能力、医学伦理法例等基本职业修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观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观察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有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质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习记忆:熟习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子的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有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正确理解有关观点和基来源理。
2、剖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剖析解说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体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子、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剖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有关知识,剖析判断医患交流、医学伦理法例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有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有的伦理法例等问题。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构造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河北中医学院2019年学硕考研大纲
河北中医学院2019考研大纲招生专业初试名单目录Ⅰ考试性质 (1)Ⅱ考查目标 (1)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1)二、答题方式 (1)三、试卷内容结构 (1)四、试卷题型结构 (2)Ⅳ考查内容 (2)一、中医基础理论 (2)(一)绪论 (2)(二)精气、阴阳五行 (2)(三)藏象 (3)(四)气、血、津液 (3)(五)经络 (4)(六)病因与发病 (4)(七)病机 (4)(八)防治原则 (5)二、中医诊断学 (6)(一)绪论 (6)(二)望诊 (6)(三)闻诊 (7)(四)问诊 (7)(五)切诊 (8)(六)八纲辨证 (8)(七)病因辨证 (8)(八)气血津液辨证 (9)(九)脏腑辨证 (9)(十)其他辨证方法 (10)三、中药学 (10)四、方剂学 (12)五、中医内科学 (14)(一)总论 (14)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14)(二)各论 (14)六、针灸学 (18)(一)腧穴总论 (18)(二)经络腧穴各论 (18)(三)刺灸法 (19)(四)治疗 (19)Ⅴ各专业复试名单总分最高最低一览 (21)Ⅵ接收调剂专业及要求 (23)Ⅶ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698)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中医综合(698)是为高等院校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郑州大学2019年745中医综合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1.精的概念、功能、分类
2.气的概念、生成、运动与气化、功能分类
3.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
4.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功能
5.神的概念、生成、分类、作用
6.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精、血、津液之 间的关系、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经络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别、表里、流注次序、循行部位的重要部位与交接点 2. 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主要功能、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3.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体质 体质的概念、构成、特点;体质的生理学基础;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影响体 质的因素;体质学说的应用;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因病机;体质与诊治;体质与养生 病因 1.六淫的概念、性质、共同致病特点
2.疠气的概念、致病特点
3.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4.痰饮的概念、形成、致病特点
5.瘀血的概念、形成、致病特点、症状特点 发病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 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2.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环境与发病、体质与发病、精神状态与发病 3.发病类型:感邪即发、徐发、伏而后发、继发、合病、复发 病机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疾病转归 2.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 3.精,气、血失常及其关系失调 4.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5.内生“五邪”的概念: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6.疾病传变的形式、病性转化 防治原则 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概念 2.治则: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调 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中药综合》满分300分,共190道题,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中药化学(100分)、中药药剂学(75分)、中药鉴定学(75分)和中药学(50分)四门课程。
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掌握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掌握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糖和苷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醌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中药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秦皮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熟悉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熟悉苯丙素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黄酮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黄芩、葛根、槐米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掌握萜和挥发油的概念;掌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掌握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人参、甘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和提取分离方法。
2019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
2019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四气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2.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五味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2.妨碍药物升降浮沉的要紧因素细目四: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要点:1.引起毒性反应的缘故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考前须知第二单元中药的作用细目一:中药作用的差不多原理要点:1.中药的作用2.不良作用细目二:中药的功效要点:1.功效与主治的关系2.功效的分类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1.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2.临证用药时怎么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要点: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2.特别疾病的饮食禁忌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1.妨碍中药剂量的因素2.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2.服药时间第六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症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3.解表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3.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5.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紫苏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3.以下药物的功效:淡豆豉4.以下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医学|教育网搜集牛蒡子6.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与升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七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2.清热药的配伍方法3.清热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3.以下药物的用法: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天花粉5.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3.以下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4.以下药物的用法:黄芩、黄连、黄柏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6.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3.以下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大血藤、败酱草、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熊胆、山慈菇、漏芦、野菊花4.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山豆根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山慈菇、漏芦6.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草、水牛角3.以下药物的用法:水牛角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5.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2.以下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3.以下药物的用法:青蒿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5.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八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主治病证2.泻下药的配伍方法3.泻下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攻下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芒硝2.以下药物的功效:番泻叶3.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5.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润下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2.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火麻仁3.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郁李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牵牛子、巴豆2.以下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3.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牵牛子、巴豆2.以下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3.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3.以下药物的功效:狗脊4.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化湿药的配伍方法3.化湿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白豆蔻3.以下药物的功效:佩兰、草果4.以下药物的用法:砂仁、白豆蔻5.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一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3.利水渗湿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利水消肿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泽泻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3.以下药物的功效:香加皮、冬瓜皮4.以下药物的用法:薏苡仁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香加皮6.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利尿通淋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石韦、木通3.以下药物的功效:通草、瞿麦、地肤子、海金沙、萆薢、萹蓄4.以下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5.车前子与滑石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利湿退黄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3.大黄与虎杖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二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温里药的配伍方法3.温里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丁香、花椒3.以下药物的功效:高良姜4.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6.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干姜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三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医学|教育网搜集要点: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理气药的配伍方法3.理气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实、木香、香附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沉香、川楝子、乌药、薤白3.以下药物的功效:檀香、荔枝核、佛手、大腹皮4.以下药物的用法:木香、沉香、檀香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枳实、川楝子、薤白6.陈皮与青皮,木香、乌药与香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四单元消食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药的配伍方法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3.以下药物的功效:稻芽4.以下药物的用法:鸡内金、麦芽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山楂、麦芽、莱菔子第十五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驱虫药的配伍方法2.驱虫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槟榔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苦楝皮3.以下药物的功效:雷丸、榧子4.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第十六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各类止血药的选择使用、配伍方法2.止血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凉血止血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榆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3.以下药物的用法:槐花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地榆4.大蓟与小蓟、芦根与白茅根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化瘀止血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三七、茜草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3.以下药物的功效:降香4.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三七、蒲黄、降香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三七、蒲黄6.三七、茜草与蒲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收敛止血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3.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细目五:温经止血药要点:1.以下药物性能、功效、应用:艾叶2.以下药物的功效:炮姜第十七单元活血祛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活血祛瘀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活血祛瘀药的配伍方法3.活血祛瘀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活血止痛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姜黄、乳香3.以下药物的功效:没药、五灵脂4.以下药物的用法:延胡索、五灵脂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6.郁金与姜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活血调经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鸡血藤3.以下药物的功效:王不留行、泽兰4.以下药物的用法:牛膝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丹参6.川芎与丹参、红花与桃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活血疗伤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土鳖虫2.以下药物的功效: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3.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血竭细目五:破血消癥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莪术、水蛭2.以下药物的功效:三棱、穿山甲3.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莪术、三棱第十八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温化寒痰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半夏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天南星、旋覆花3.以下药物的功效:白芥子、白前4.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6.半夏与天南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清化热痰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竹茹、竹沥3.以下药物的功效:天竺黄、前胡、海藻、昆布、海蛤壳4.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竹沥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桔梗5.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止咳平喘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紫苏子、桑白皮、葶苈子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白果3.以下药物的用法:苦杏仁、百部、枇杷叶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百部5.苦杏仁与紫苏子、苦杏仁与桃仁、桑白皮与葶苈子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九单元安神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安神药的配伍方法2.安神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重镇安神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朱砂、磁石、龙骨2.以下药物的功效:琥珀3.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朱砂、磁石、龙骨、琥珀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磁石5.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养心安神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酸枣仁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柏子仁、远志3.以下药物的功效:首乌藤、合欢皮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柏子仁、远志5.酸枣仁与柏子仁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一单元开窍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开窍药的配伍方法3.开窍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麝香、石菖蒲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3.以下药物的功效:苏合香4.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麝香、冰片、苏合香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6.麝香与冰片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二单元补虚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各类补虚药的功效、主治病证2.补虚药的配伍方法3.补虚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补气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西洋参、太子参、山药3.以下药物的功效:白扁豆、大枣、蜂蜜4.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甘草6.人参与党参、人参与黄芪、黄芪与白术、苍术与白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补阳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河车、巴戟天、补骨脂、冬虫夏草3.以下药物的功效:仙茅、肉苁蓉、锁阳、益智仁、沙苑子、蛤蚧4.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鹿茸、蛤蚧、冬虫夏草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鹿茸6.淫羊藿与巴戟天,杜仲、续断及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补血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眼肉3.以下药物的用法:当归、阿胶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5.当归与熟地黄、当归与白芍、生地黄与熟地黄、白芍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补阴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贞子3.以下药物的功效:南沙参、黄精、墨旱莲、楮实子4.以下药物的用法:女贞子、龟甲、鳖甲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北沙参、南沙参、龟甲、鳖甲6.北沙参与南沙参、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收涩药的功效、主治病证2.收涩药的配伍方法3.收涩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固表止汗药要点:以下药物的功效:麻黄根、浮小麦细目三:敛肺涩肠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五味子、乌梅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诃子、肉豆蔻3.以下药物的功效:五倍子、赤石脂4.以下药物的用法:诃子、肉豆蔻5.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赤石脂6.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豆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要点:1.以下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茱萸、莲子2.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海螵蛸、海螵蛸、芡实3.以下药物的功效:金樱子、椿皮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桑螵蛸5.莲子与芡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四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雄黄、硫黄2.以下药物的功效:白矾、蛇床子、蟾酥、蜂房3.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雄黄、蟾酥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雄黄、蟾酥第二十五单元拔毒化腐生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考前须知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升药2.以下药物的功效:砒石、炉甘石、硼砂3.以下药物的用法用量:升药、砒石、硼砂4.以下药物的使用注意:升药、砒石、炉甘石。
中医综合大纲
中医综合大纲
中医综合大纲是指中医学综合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排的概要。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综合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各部分: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中医哲学思想、中医体系、中医经络学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来了解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2.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中医诊断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中医诊断学来学习如何从中医的角度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 中医治疗学:包括中医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煎煮与配伍等中医治疗方法和技术。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中医治疗学来学习如何运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4. 中医药学:包括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各种性味归经、中药的制药方法和使用方法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中医药学来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5. 中医养生学:包括中医养生理论、中医保健方法、中医体质分类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中医养生学来了解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6. 中医临床实践:包括中医临床实习和临床学习。
学生需要通
过实际操作和跟随临床医生的指导来学习如何应用中医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临床诊疗。
以上是中医综合大纲的一般内容,不同学校和不同课程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中医综合大纲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参考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中医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是指中医学综合考试的考试大纲,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标准,用于指导中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包含了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医学、中药学、方剂学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研究生在这些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中的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脏腑学、气血津液理论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了解中医经络学的经络走行和配穴原则,掌握脏腑学的脏腑定位和功能特点,理解气血津液理论中的气血津液生成、运行和功能。
临床医学部分是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的重点内容,涉及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医病因学的病因分类和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熟悉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方法和诊断要点,掌握中医治疗学中的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药学部分包括中药基础理论、中药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药剂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基础理论中的中药分类和性味归经,掌握中药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中药化学的基本原理,了解药剂学中的药物配伍和制剂制备。
方剂学部分是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药方剂学和中草药学。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方剂学中的方剂分类和方剂的组方原则,熟悉常用中草药和方剂的功效和应用。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考研大纲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临
床医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全面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并能够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有所应用。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 整体观念的概念. 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 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辨证论治的概念.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 精的概念. 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 阴阳的含义.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阴阳的一体观.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的消长. 阴阳的转化. 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 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 心与肺的关系. 心与脾的关系. 心与肝的关系. 心与肾的关系. 肺与脾的关系. 肺与肝的关系. 肺与肾的关系. 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肾的关系. 脾与肾的关系. 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 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五脏的外华. 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 胆的生理功能. 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小肠的生理功能. 大肠的生理功能. 膀胱的生理功能. 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 心与小肠的关系. 肺与大肠的关系. 脾与胃的关系. 肝与胆的关系. 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 脑的生理功能. 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 人体之精的概念. 人体之精的功能. 人体之精的分类。
复旦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849中医基础基础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中医基础》考试,旨在了解学生对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 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 对前沿科学动态的了解程度。 .
考试内容及要求 . .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掌握气的哲学概念及阴阳五行学说 .
藏象理论 . .
了解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以及脏腑分类及各自的生理特点 . .
复旦大学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849 中医基础基础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一、考试内容范围
849
科目名称
中医基础
编写建议:可概括,也可列举。要尽量覆盖到该科目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可 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和招生的要求对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予以适当强调,体现出 导向性,但要防止以偏概全。500 字左右为宜。 .
了解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名称和生理功能等内容 . .
掌握经别、经筋、皮部、别络的循行分布特点及生理功能 . .
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 .
体质 .
熟悉体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体质学说的应用等 .
病因 .
掌握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和其他病因 .
病机 . .
熟悉发病的基本原理、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和发病类型 . .
了解基本病机、内生五邪和疾病的传变 . .
养生与防治原则 . .
了解养生的概念、衰老机制和基本原则 . .
掌握养生的基本原则 . .
了解中医学预防思想 . .
熟悉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等基本治疗原则
.
二、试卷结构(简要说明该科目试卷的各部分题型和分值、试卷满分分值)
试卷满分为 150 分。题目类型共三种,分别为名词解释(总分 30 分,共 6 题,每题 5 分)、简答题(总分 80 分,共 8 题,每题 10 分)及论述题(总分 40 分,共 2 题,每题 20 分)。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药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中药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中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中药学理论素质,并有利于我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中药综合考试涵盖中药学和中药药理学课程。
要求考生:1.中药学(1)了解各朝代学术发展特点,熟悉其代表著作;(2)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3)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的概念、作用及临床意义;掌握毒性的概念(古、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4)掌握中药“七情”配伍关系的含义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5)熟悉用药禁忌的内容及十八反、十九畏。
(6)掌握药物126味,熟悉药物97味,了解92味的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中药药理学(1)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学科任务;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的关系;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有毒无毒的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的种类、常见各系统不良反应、常见的妊娠禁忌药;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特点。
(2)熟悉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中药复方研究的基本内容;不同类型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实验方法、检测指标。
(3)了解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进展;中药药动学研究内容与研究现状;中药新药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药学50%中药药理学50%四、试卷题型结构1.中药学单选题50分(50小题,每小题1分);配伍选择题30分(30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10分(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1空1分);判断改错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问答题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08 医药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1)614专业基础综合A (1)958专业基础综合B (7)349药学综合 (13)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32)药物化学 (32)药剂学 (37)生药学 (39)药物分析 (40)微生物学 (41)药理学 (43)分子生物学 (45)初试考试大纲614专业基础综合A一、考试性质专业基础综合A是药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有机化学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基本反应和重要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几何异构、立体异构及重要反应中的立体化学;熟练运用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反合成分析及合成路线设计;初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光谱波谱学理论,能够通过多种光谱波谱学技术鉴定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一般分离纯化方法。
生物化学部分具体考察考生对生物化学理论、实验原理和应用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药学专业人才。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生物化学研究方法和应用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2、分析判断:用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3、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来综合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300分,含《有机化学》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各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有机化学试卷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命名,选择,完成反应方程式,机理,合成,结构推断等。
生物化学试卷结构为:判断20%,选择 20% 填空20%,名词解释16-20%,计算和问答20-24%。
四、考试内容《有机化学》部分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化合物分类、结构式、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理论、有机酸碱理论等);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构象、相对构型、绝对构型、对映异构现象、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手性碳、手性分子、旋光性和有机化合物的比旋光、手性碳原子及其构型、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立体结构的表达法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药学综合2019考研大纲
【导语】天津中医药⼤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位于天津市,简称天中,是教育部⾼等学校中医学、医学⼈⽂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为“卓越医⽣教育培养计划”改⾰试点⾼校、国家⾸批“双⼀流”世界⼀流学科建设⾼校。
《药学综合》共包括3门:满分300分,考试时间共180分钟 有机化学:120分 分析化学:120分 ⽣物化学:60分 第⼀部分 “有机化学”部分 前⾔ 有机化学是中药专业、药学专业的⼀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掌握必要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训练他们应⽤这些理论和技能去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
本⼤纲的内容是分成“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各类有机化合物”两部分。
基本概念部分阐述有机化学所必须掌握的⼀些基本理论知识;各类化合物部分则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制法和有关反应历程及有关化合物在医药上的应⽤等等。
第⼀章绪论 【要求】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分类和研究⽅法及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内容】 1.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定义、发展简史和重要性。
有机化学和中药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元素分析和重要物理常数的测定)。
第⼆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 1.掌握与有机化合物有密切关系的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和有机反应有重⼤影响的电⼦效应 2.有机化学中较常见的⼀些⽐共价键更弱的化学键。
【内容】 共价键的形成:价键理论、分⼦轨道理论。
价键的属性:键长、键⾓、键能、键的极性和极化性。
共价键中的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π-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超共轭体系(σ-π超共轭体系、σ-P超共轭体系)。
有机化合物中其他类型的键合。
第三章⽴体化学基础 【要求】 1. ⽴体化学是有机化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之⼀。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新版
中综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综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13%中医诊断学约13%中药学约13%方剂学约13%中医内科学约28%针灸学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B型题第82—105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X型题第106—165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Ⅳ考察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1、精气学说(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1、藏象的概念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1、精(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能。
2、气(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3、血(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
4、津液(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精和气的关系:精气互生互化。
(2)精和血的关系:精血互生互化。
(3)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4)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属络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体质1、体质的概念。
2、体质学说的应用。
(七)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八)病机1、病机的概念。
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
(2)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阴肝血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九)防治原则1、预防(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2、治则(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的含义及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
(4)标和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5)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6)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7)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9)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一)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法、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
(二)望诊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望色:常色、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色的临床意义。
3、望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4、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头面、五官、颈项:头面、五官及颈项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躯体与四肢:胸胁、腹、腰背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皮肤:常见皮肤色泽、形态的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排出物:痰、涎、涕、呕吐物、大、小便的颜色、质地、量的异常变化与临床意义。
10、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常见食指络脉的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11、望舌:舌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三)闻诊1、听声音:音哑与失音、语声重浊、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喘、哮、气短、咳嗽、呕吐、呃逆、暖气、太息、喷嚏及肠鸣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1、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与家族史。
2、问寒热:寒、热的含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及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3、问汗表证辨汗:表征无汗与有汗的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心胸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及阴汗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问疼痛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酸痛、闷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固定痛、掣痛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