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11—2015 年)( 2012 年发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规标题】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2012年发布)

【发布部门】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字号】皖政办

〔2012〕47号

【适用区域】安徽省

【发布时间】2012-06-06【生效时间】2012-06-06【关键词】事故与应急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皖政办〔2012〕4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

厅二○一二年六月六日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为加强全省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以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全省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省自然灾害频发,如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2008年初全省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发生的严重秋冬连续干旱灾害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年平均受灾人口245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

积205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6亿元。面对严峻灾害形势,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断健全。成立了省减灾救灾委员会,明确了委员会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研究制定了全省减灾工作政策和规划,组织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协调各市和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促进减灾救灾交流与合作。各市、县(含市、区,下同)相应成立减灾救灾委员会,组织协调开展本地重大救灾活动,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防灾减灾法规政策逐步完善。修订和完善了《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省、市、县逐级制定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防汛抗旱、地质、地震、农业、林业等多项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体系进一

步完善。

(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形成。气象、水文、地质、地震、农业、林业等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和预警预报系统逐步完善。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基本形成,山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台风早期预警水平得到提高,农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能力得到加强。

(四)重点工程防御能力得到切实加强。实施防汛抗旱、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公路灾害防治等多项重大工程,沿江沿淮防洪能力有效提高,重点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人口密集区、城市及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初步治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全面实施。

(五)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了以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灾害救助、恢复重建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运输保障、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等应急能力得到加强,应对洪涝、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救灾资金21.27亿元,救助1395.5万人次,恢复重建倒塌民房15.36万户、32.67万间,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六)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作用有效发挥。加强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机理和演变规律的研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遥感、卫星导航与通信广播等技术在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支撑平台基本形成。

(七)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兼结合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和人防专业队伍在防灾减灾中发挥骨干作用。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建立了2万余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其中省、市、县、乡四级共有1650名灾害信息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技能证书,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八)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日趋健全。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明显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抢险救援、生活救助、生命救治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形成了合力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期间,全省组织接收救灾捐赠款物13.16亿元。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平台,减灾知

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和“社区减灾平安行”等系列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3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0个,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

二、“十二五”时期全省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省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呈现高发态势,自然灾害时空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出现新变化,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趋明显。同时,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的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