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1)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 (
1.(2))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________
1.(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________ (
1.(4))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________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 (
1.(6))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________
1.(7)诸侯以惠爱为德________ (
1.(8))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
1.(9)作《师说》以贻之________ (
1.(10))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
1.(11)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 (
1.(12))遂自投汨罗以死________
1.(13)不然籍何以至此________ (
1.(14))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________
1.(1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________(
1.(16))君不以贫故倾力相助________
1.(1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_______ (
1.(18))亦以卒后嗣之愿云________
1.(19)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________
【答案】介词让
【解析】介词让
【答案】介词用
【解析】介词用
【答案】介词用
【解析】介词用
【答案】介词因为
【解析】介词因为
【答案】介词因为由于
【解析】介词因为由于
【答案】介词把
【解析】介词把
【答案】介词把
【解析】介词把
【答案】同“而” 表修饰
【解析】同“而” 表修饰
【答案】连词表目的来
【解析】连词表目的来
【答案】连词表目的来
【解析】连词表目的来
【答案】连词表目的来
【解析】连词表目的来
【答案】同“而” 表顺承可不译
【解析】同“而” 表顺承可不译
【答案】介词凭借
【解析】介词凭借
【答案】介词凭借
【解析】介词凭借
【答案】介词因为、由于
【解析】介词因为、由于
【答案】介词因为、由于
【解析】介词因为、由于
【答案】介词因为
【解析】介词因为
【答案】连词表目的用来
【解析】连词表目的用来
【答案】介词因为
【解析】介词因为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
②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2.(5)刘基为什么反对太祖任用杨宪为丞相?请简要说明
A. 其龙兴守将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B. 其龙兴守将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C. 其龙兴守将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D. 其龙兴守将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答案】C
【解析】(1)“其龙兴守将胡美谴子通款”中“子”作“通款”的主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美降”中“美”作“降”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D项故选C
【答案】B
【解析】(2)B项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答案】D
【解析】(3)D项“他安慰太祖生气不值得”错误根据原文“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可知刘基应是为李善长说好话
【答案】(4)①大旱之时(刘基)请求判决积压拖延的案件(太祖)就命令刘基纠正冤假错案大雨随之如注(而下)
②这个人几次想危害你你还为他留下余地吗?我将要任你做丞相
【解析】(4)①狱案件平反纠正冤假错案注如注(而下)
②是这个人行行将将要相使……为相任……做丞相
【答案】(5)①刘基认为杨宪有做宰相的才能而没有做宰相的器量
②刘基认为做宰相的人应保持心静处事公正无私而杨宪却不是这样
【解析】(5)根据“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可总结出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3.(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2)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
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A. 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 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答案】C
【解析】(1)C项“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
【答案】(2)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 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解析】(2)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第一问“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结合此画为水墨画来看“巧画”其实是指色彩斑斓的彩绘彩色斑斓的彩绘也无法除掉无盐的丑但是水墨画中的梅花之风韵却更加清秀美丽此句其实说出了水墨画的艺术特质追求神韵的表现而不是外在
也就是其四诗句中的“意足”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前半句隐约再现了画作的景象后半句直接夸赞画家画笔功夫了得“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内涵表现充足不追求颜色的相似和九方皋相马一脉相承诗人从气质神韵的角度欣赏画作眼光
独到可以说开启了欣赏画作的一个广阔的天地诗人夸赞画作不追求外在妖艳而注重
内在精神品格的表现这又和梅的精神气质相切合体现出诗人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即重“意足”而轻“颜色” 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第二问第一首诗抓住墨梅“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两个特点即墨梅图的色泽淡墨风韵尤其清淡秀美由此可知第一首诗注重对梅花色泽风韵的描绘第二首抓住“含章檐下春风面”和“意足不求颜色似”来分析运用了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和春秋时相马名手九方皋注重精神而忽略外形的典故侧重刻画了墨梅娇美与神似将梅花的精神风骨传达得十足得其神而弃其色由此可知第二首更注重对
梅花精神意旨的刻画并高度赞扬了画家出神入化的绘画功力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4.(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2)小说为什么以“巴蒂斯特太太”为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
4.(3)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A. 小说开头写“我”看到猫、狗的情景既写出“我”的百无聊赖也衬托出街道的冷清与接下来送葬队出现的气氛相吻合
B. 哈莫先生在当地人眼中“有点古怪”“脸皮厚” 但在哈莫夫人眼中他“蔑视舆论”“勇敢” 这些评价也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C. 哈莫夫人被人群嘲讽时先是“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 后来“她不再动弹了” 表现了她在无助处境中的麻木和绝望
D. 哈莫夫人和祥林嫂的“死”都具有悲剧性色彩但哈莫夫人死于自杀而祥林嫂是“穷死” 她们死亡的方式不同根源也完全不同
【答案】D
【解析】(1)D项祥林嫂和哈莫夫人死亡的原因之一都是因为周围人群的冷漠和无情但二者的死亡根源并非完全不同
【答案】(2)①这一称呼是导致女主人公自杀的直接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②这一称呼代表了女主人公一生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同情
③这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呼体现了群众的愚味、冷漠甚至恶毒以此为标题深化了小说的批判性主题
【解析】(2)分析文章标题可从内容、结构和主题等方面入手内容上“巴蒂斯特太太”这一称呼是对女主人公的侮辱是导致女主人公自杀的直接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结构上文章第七段、第十六段和第十九段分别出现了称呼女主人公为“巴蒂斯特”的情景代表了女主人公一生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同情主题上这个侮辱性的称呼也体现了百姓没有慈悲心、粗暴无礼、愚昧冷漠、不知分寸以此为标题深化了小说的批判性主题
【答案】(3)①使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我”是这场葬礼的见证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②便于抒发情感通过“我”的见闻和行动抒发了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冷漠群众的批判
③便于心理活动描写开始“我”感到“好奇” 打听情况、跟随送葬队伍结尾“我”与哈莫先生握手表示安慰并“无悔”跟随灵车走了一趟具体、真切地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解析】(3)第一人称是叙述人称之一小说的叙述人以第一人称“我”自称作为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是次要人物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具体来说结合“这时我望见了一支送葬的队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跟上最后面的先生打听起死者和这奇怪的送葬仪式”可知“我”是这场葬礼的见证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以“我”的视角展开叙事便于抒发情感通过“我”的见闻和行动抒发了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冷漠群众的批判以“我”的视角展开叙事便于心理活动描写结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跟上最后面的先生打听起死者和这奇怪的送葬仪式”可知我开始感到“好奇” 打听情况、跟随送葬队伍结尾“我走到那个呜咽着的可怜的年轻人身边使劲握了握他的手”“我没有后悔跟着灵车走了这一趟” “我”与哈莫先生握手表示安慰并“无悔”跟随灵车走了一趟比较自由地表现“我”的思想和情感变化也带给读者真实生动的阅读感受
5.(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A. 总体上看 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家长教育观念比较先进而60后7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
B. 60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比其他年龄段家长更为关注 70后却比其他任何年龄段家长都忽视动手操作能力
C. 90后家长对孩子性格秉性方面的要求比其他年龄段家长都低对动手操作能力却比其他年龄段家长更为看重
D. 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学习成绩各个年龄段的家长都更为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培养
【答案】A
【解析】(1)A项“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家长教育观念比较先进而60后7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理解有误图表反映的是关注度差异不能得出教育观念先进或是落后的结论
【答案】B
【解析】(2)B项“并对家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分析有误材料一没有对家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只是宏观指导
【答案】(3)①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环境基础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
②家庭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③家庭价值观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家庭教育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析】(3)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本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筛选、整合通读材料由“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条中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的环节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及战胜困难的勇气来源是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环境基础”可知“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环境基础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 由“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可知“家庭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由“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家庭价值观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可知“家庭价值观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知“家庭教育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此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相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遗产是指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以及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B. 过去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文化遗产远离社会现实、没有生命仅供人们观赏、研究
C.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可以相辅相成
D. 合理利用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充分地加以合理利用就是对其积极保护
【答案】B
【解析】(1)A项偷换概念对于文化遗产的理解不准确原文只是说“习近平同志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并不是说文化遗产就是这三种事实上文化遗产的范围不止这三类
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从世界上一些历史名城的发展趋势看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并不矛盾如果处理得好就能相辅相成”
D项曲解文意“充分地加以合理利用就是对其积极保护”错误原文是说“经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无疑是对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
故选B
【答案】B
【解析】(2)B项“并列式结构”错误应是层进式结构
【答案】B
【解析】(3)B项“不仅能够实现最表层的经济价值更能产生综合性效益”错误原文是说“利用文化遗产向社会提供各种文化服务所实现的经济价值只是最表层的价值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效益其实是综合性的”
7.(1)第①段和第②段之间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加以赏析
7.(2)文章题目为什么不直接以“北平的秋”为题?
7.(3)下列对《故都的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1)对比作者把“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作了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对比突出“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 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突出其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
【解析】(1)题干既然问的是“第①段和第②段之间运用的修辞手法” 那就首先了解
两段的内容再看两段内容上的关联第①段写的是“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不远万里赶往北平“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这故都的秋味” 从中透露出对“故都的秋”的喜爱第二段写的是“江南的秋” “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我”的感受是“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分析完
这些内容手法自然就出来了注意答题的模式用了对比的手法与……对比突出表现……
尤其要注意对比的角度这两段对比的角度一是两地的秋味一是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2)“故都的秋”能凸显北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同时又可以表达作者的向
往和眷念之情以“北平的秋”为题则显得过于直白
【解析】(2)本题答题的模式观点+理由观点要明确理由要紧扣文本角度有标题自身的妙处(新颖、含蓄、直白等等)标题的含义标题与主旨的关系(凸显、揭示)标题与作者感情的关系(表现……)围绕这些方面组织答案即可两个标题的区别主要在修
饰词上一是北平一是故都“故都”体现了北平在历史上的地位更有一种厚重感和文化
的韵味一个“故”字体现了作者对北平的眷恋
【答案】A
【解析】(3)B项作者内心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文章基调也是如此
C项没有“绘色”
D项只是原因之一不全面
故选A
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8.
请以“华为”为开头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个字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华为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
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华为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数千个
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后来的年头里当我们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难免有一丝丝失落和不甘担心许多芯片永远不会被启用成为一直压在保密柜里面的备胎今天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超级大国毫不留情地中断全球合作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把华为公司列入了实体名单对华为公司进行管制今天是
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答案】华为基于极限生存假设而积极打造“备胎” 由于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而将“备胎”转正
【解析】通读文段了解大意根据重点语句“华为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数千华为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
把华为公司列入了实体名单对华为公司进行管制”“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分析概括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9.(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9.(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9.(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 《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图景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神动力
B. 《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神动力
C. 《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图景为今日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传达着精神动力
D. 《航拍中国》展示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拼图般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绚丽源源不断地为今日中国的发展传达着精神动力
【答案】A
【解析】(1)原句存在两处错误“构建……”缺少宾语可在“绚丽”后加上“图景” “传达”与“精神动力”搭配不当可将“传达”改为“输送”
B项“构建……”缺少宾语可在“绚丽”后加上“图景”
C项“传达”与“精神动力”搭配不当可将“传达”改为“输送”
D项“构建……”缺少宾语可在“绚丽”后加上“图景” “传达”与“精神动力”搭配不当可将“传达”改为“输送”
故选A
【答案】D
【解析】(2)括号前的句子是“壮阔的航拍……” 按照逻辑关系紧接着描述的应该是“影像” 排除A项 C项的主语为“观众” 应排除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吸引观众潜入其中细心品味”的应是“影像之中饱含着文化自信的表达” 而不是“饱含着文化自信的表达的影像” 排除B项故选D
【答案】C
【解析】(3)A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寻常的日子多指革命年代的艰苦生活符合语意使用正确
B项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正强劲有力符合语意使用正确
C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褒义词此处错用为贬义词
D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符合语意使用正确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