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多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多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探索
与实践
摘要:面向新时代,我国多校区大学办学肩负重大使命,需要通过教学资源
的共建共享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整体育人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经过多年的探索
与实践,山东大学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调研论证,深化一校三地校院间对接,升级共建共享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院校联席会议制度以保障协同有力,“6+5”学院联合精准试点以保障执行到位,由“项目引导”向“成果评价”转变以保障
考核科学的多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多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一、引言
上世纪60年代,美国自加利福尼亚州开始,开启多校区办学时代。
历经多
年发展,加州大学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以其1所大学、10所分校的办学体系成为多校区异地办学的典范。
加州大学办学体系的成功,很
重要的一点得益于其多校区共同治理模式,其“分层次定位及各层次校际间协调
和合作机制的建立,有效理顺了公立教育中的结构、规模、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妥善平衡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
[[1]]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
也掀起一股高校合并、异地办学的大潮,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珠
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等。
[[2]]作为国内多校区
办学的典型代表,山东大学1984年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威海校区;2016年正
式启用青岛校区;校本部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
而成;2017年步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之列并逐步形成了一校三地
(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
山东大学原校长樊丽明曾指出,高校合并形
成多校区综合性大学之后,“高校管理者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应当逐步转移到
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上来,真正实现实质意义上
的高校合并”。
[[3]]通过国内外多所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成功经验来看,高等教育
异地办学、多校区建设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政府社会、自然资源的互补互利,体现出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多元化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优势。
因社
会制度和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不同,我们虽然不可能照搬加州大学多校区办学的
共同治理模式,但我国多校区大学树立一体多元的共同发展理念,[[4]]通过教学
资源的共建共享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促进一校多地一体发展,提升整
体教育水平,应该是高等教育多校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经之路。
经过多
年的探索与实践,山东大学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且成
功的工作机制。
二、多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一体发展
克莱斯勒将“机制”(Regimes)界定为“一系列隐含的或明确的原则、规范、规则以及决策程序,行为者对某个既定关系领域的预期围绕着它们而汇聚在一起”。
[[5]]山东大学从顶层设计着手,坚持一体发展战略,坚持抓重点、强举措、补短板、扶弱项,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学生培养
质量的意见》《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实施强院兴校行动的意见》《山东大学(威海)落实一体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山东大学学院综合预算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山东大学关于深入推进融
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深化改革,破除校区壁垒,加强部门协同、上
下联动,坚持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
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以学科融合为先导,多元并包,加快构建并完善
多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坚持统筹协调,一体发展,提高资源建设效
益和运行保障水平,为实现“同一目标、同一标准、同一精神家园”,打造一校
三地“教育教学共同体”,推进“双一流”建设而发挥一校三地多校区合力。
1.加强工作协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促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山东大学专门建立了由校领导牵头,教务部门直接负责,多部门和学院集体研究、联合工作的“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
共建共享联席会议制度”。
2017年以来,学校共召开跨校区本科教学“6+5”院-院共建共享工作会议、
山东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会、山东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研
讨会、一校三地一体发展调研座谈会和威海校区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座谈
会等10余次校级层面共建共享工作会议。
一校三地对口学院与对口专业之间,
通过现场会议、线上会议等方式定期举办共建共享专题研讨会,就培养方案统一
修订、一流专业建设、课程共建共享、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学术交流等问题开
展积极有效的讨论与研究,切实拿出解决或实施方案。
各级共建共享会议的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和规律性召开,充分证明了各
级领导对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做好该项工作的坚决态度;充分发挥了组织
领导的统筹力,政策方针的引导力,基层单位的执行力和工作人员的和合力,对
促进本科教学各层级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起到了切实有效的统筹设计和督导落实
作用。
2.开展分类调研,准确研判工作走向
教务部门以共建共享和教研改革等为主要议题,深入各学院走访调研,深入
激活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校院联动”机制,使各单位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凝聚了共识,充分认识到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形成育人合力,促进一
校三地一体发展的重大意义。
同时,为厘清工作思路,在威海校区借助credamo (见数)调研平台,主要采用五点式量表(Five-point Likert Scale)对学生、教师和学院领导班子三大群体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
累计收取有
效问卷2788份,有效回收率为99.5%。
使用SPSS.26统计软件,对数据样本进行
信度分析,即cronbach a系数的计算。
学生部分量表cronbach a值为0.736,
教师部分量表cronbach a值为0.875,学院领导班子部分量表cronbach a值为0.874,信度相当高。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和总结,出具了《山东大学(威海)一校三地本科教学资
源共建共享2.0调研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1)威海校区对于一校三地本科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呈现支持和欢迎态度;(2)三大群体在本科教学资源共
建共享的机制和各层面建设的意见和态度基本一致;(3)在对于共建共享机制
的了解程度方面,学院领导班子的认知水平最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则有较大差距;
(4)一校三地教师交流互动的频率尚有更大空间。
各群体还就共建共享工作提
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效民意和思路支撑。
(二)“6+5”学院联合,开展试点工作
2017年,面对一校三地八校区,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的问题和建设世
界一流大学与一流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学校努力适应一校三地办学新格局的教
育教学需要,印发了《关于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意见》并制定了6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案(简称“1+N方案”),逐步实现思想
政治教育资源、本科教学资源、文化资源、教师教学发展资源、美育和体育教育
资源等的共享与优势互补,并夯实教学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支撑。
经系统设计和统
筹协调,学校找准问题,突破重点,率先以校本部6个学院和威海校区5个学院
为试点,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交流与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跨校区本
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2018年,学校确定了10个山东大学首批跨校区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项目,加强了经费支持和条件建设,实行动态管理的淘汰与激励机制,力争形成
多元有效的跨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通过共建共享项目建设与管理,一校
三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术交流、教师发展、教学团队建设、暑期学校项目、信息化教学水平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受益颇丰。
(三)创新工作模式,升级共建共享
2021年,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共建共享工作的辐射面和普惠性,加大力度激发
学院和教师参与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夯实以“共商”为前提,以“共建”为路径,以“共享”为目标,以“共赢”为成果的有效工作体系,学校在前期试点工
作基础上,以威海校区为辐射点,全面开展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2.0工作,将
工作模式由“项目引导”向“成果评价”转变,由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传出去并重”转变,以此积极夯实一校三地跨校区一体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发展。
1.制定年终考核体系,全面评估工作成效
根据学校强院兴校行动意见和综合预算改革试点精神,结合事权充分向学院下放人权财权物权,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以激励为核心,以奖励为手段,以“成果评价”为导向,建立了“山东大学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年终考核评价体系”,鼓励跨校区各教学院部、学科专业之间加强沟通,互学互鉴,统分结合,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完善“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团队化”合作机制。
主要从以下层面对各教学院部工作制定考核指标。
(1)实行院长(主任)、书记双负责人制,一校三地对口学院建立本科教育教学联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着力落实共商共建各项工作,有效达成共享共赢具体目标。
学年初制定规划,学年中中期检查,学年末提交年度报告。
(2)按照《山东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20)》,一校三地统一标准、统一步伐、规范管理、狠抓落实,统一制定202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一校三地共商共建共享各类本科课程,共同打造高品质“金课”,增加学生受益面。
(4)升级现有或开发建设五年制双学士学位班、辅修学士学位班、微专业、各类菁英班、实验班、特色班,着力实现一校三地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5)加强交流,突破壁垒,校区互通,教研相长,牵头开展或深入参与跨校区校级/省级教研项目申报和建设,以及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
(6)多校区联合编著、使用和推广新时代、高水平本科教材。
(7)扩大开放,学术强校,加强一校三地学术交流,牵头组织或深入参与一校三地学术会议;积极引进来,邀请跨校区专家讲座;主动走出去,交流校区学术成果。
(8)共商共建跨学院、跨专业、跨校区创新平台和实践基地,提高学生交叉复合创新实践能力。
(9)结合教学院(部)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发其他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项目。
2.严格考核评审,提供有效参考借鉴
根据“山东大学本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年终考核评价体系”,要求各教学院部提交年度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总结报告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数据统计表,对各教学院部的年度工作进行严格审核评议和公示,并根据经公示无异议后的考核结果给予分级经费划拨。
进而,向各单位印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2.0工作总结报告汇编,及时总结和积极推广各院部共商共建新举措、共享共赢新成果以及共建共享管理服务新理念、新经验,在加强各教学院部互学互鉴与交流提升的同时,增强院部和师生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凝聚力。
三、结语
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试点先行到2.0工作的创新性、全方位拓展,山
东大学校本部与校区之间勇担共同责任,始于共商共建,旨在共享共赢,在统一
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培养拔尖人才,统一开展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
统一举办暑期学校,创新平台一体管理,统一组织国创项目立项和结题,统一开
展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荐申报、评审及持续建设工作,统一开展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申报和持续建设工作,统一开展本科教材建设工作,
统一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推荐申报工作,统一开展各级各类
优质教学资源推荐申报工作,统一开展省教改推荐申报、结题验收工作,统一开
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培训工作和统一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等等方面,精耕
细作,久久为功,取得突出成效。
1/5
[[1]]刘晓黎,陈世银.“双一流”背景下美国加州大学群体性崛起的启示:
系统观视角[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08.
[[2]]谢广宽,钟灿涛.美国加州大学多校区系统的发展及其总分校关系的演
变[J].高校教育管理,2013(5):59.
[[3]]樊丽明.论多校区综合性大学的资源共享[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37.
[[4]]曾剑雄,刘晏如. 美国加州大学多校区共同治理结构探析[J].中国高
等教育评估,2016(4):67.
[[5]]张学波.建立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4(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