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远程医疗项目方案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医院
远程医疗项目



目录
1、项目需求 (1)
1.1 概述 (1)
2、项目总体要求 (2)
2.1 项目建设原则 (2)
2.2 项目建设依据 (2)
2.3 项目建设内容 (3)
2.3.1 远程医疗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建设 (3)
2.3.2 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建设 (3)
2.3.3 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建设 (3)
2.3.4 远程专科诊断系统建设 (3)
2.3.5 专家资源库建设 (4)
2.3.6 远程医学教育资源库建设 (4)
3、远程医疗系统总体设计 (5)
3.1 系统整体架构 (5)
3.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5)
3.3 应用系统设计 (6)
3.4 高清视音频系统设计 (11)
3.4.1 系统功能 (11)
3.4.2 系统配置 (11)
3.5 远程医疗系统软件介绍 (12)
3.5.1 远程会诊管理 (12)
3.5.2 病历资料采集 (14)
3.5.3 远程专科诊断 (16)
3.5.4 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 (18)
3.5.5 远程教育 (18)
3.5.6 远程数字资源共享 (18)
3.6 数据对接 (19)
3.6.1 数据交换标准 (19)
3.7 数据中心建设 (19)
3.8 标准化远程医疗会诊室建设 (20)
1、项目需求
1.1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部大型城市,而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却相当稀缺,群众看病难问题还十分突出。

远程医学是指综合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高清视音频交互技术等领域最新成果,以远程方式开展的医学服务活动。

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手术示教与手术指导、远程多参监护、远程医学教育、远程医学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

远程医疗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医学专家能够为基层医院的患者进行医学诊断,减轻患者重复检查和远途就医负担,而且可以通过远程诊治指导和远程医学教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远程医疗作为方便基层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促进医疗资源均等化的有效手段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远程医疗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2010年和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开展了中西部省区远程医疗试点;2012年国务院在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平性”,并将远程医疗列为卫生信息化三大工程之一;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远程医疗列为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2013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了远程医疗政策试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这些政策为远程医疗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项目总体要求
2.1项目建设原则
1.顶层设计,统一标准。

从全省远程医疗业务长远发展和现实需求考虑,参考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总体设计,确保系统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立足当前,分步接入。

各县乡医院根据根据业务需要,按照统一规范和要求,逐步完成本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并接入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

3.技术先进,互联互通。

采用当前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数字压缩技术、医学信息技术、高清视音频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采取开放式的架构设计,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和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以便于系统的扩展与升级。

4.保障安全,注重实用。

信息及系统安全建设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安全可靠、方便实用、易于维护。

2.2项目建设依据
1)卫生部《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2)《卫生部医管司关于请准备远程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数据的通知》
3)《WS3电子病历数据组与数据元(征求意见稿)》
4)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标准》(试行);
5)《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6)《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7)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HIS)基本功能规范;
8)疾病分类代码标准 (ICD-10);
9)卫生部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标准(WS/T102-1998);
10)医药行业标准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YY0252-1997)。

11)《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
13)《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T11714-1997)
14)《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GB/T12404-2000)
15)《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
16)《婚姻状况代码》(GB/T4766-1984)
17)《家庭关系代码》(GB/T4761-1984)
18)《健康状况代码》(GB/T4764-1984)
19)《职业分类与代码》(GB/T6565-1999)
20)《专业技术职务与代码》(GB/T8561-1998)
21)《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及功能规范》
22)《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
23)《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系列规范》等
2.3项目建设内容
2.3.1远程医疗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建设
在云模式平台上部署远程医疗平台软件、远程会诊系统软件、远程影像专科诊断系统软件、多参监护与健康管理软件、远程培训考试管理、视频点播软件及手术示教系统,满足开展各种远程医学业务应用的需要。

2.3.2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建设
为了兼顾不同医疗机构以及不同应用场景或网络环境对视音频交互系统的不同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计划建设基于云模式的以硬件为主、以软件为辅的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硬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主要用于医院间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应用,软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主要用于医院、科室和移动设备的远程会诊应用,硬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与软件视音频交互系统应能无缝对接、互联互通,以方便实际应用。

2.3.3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建设
借助电信运营商网络资源,市、县、乡级医院之间带宽不低于10M,以确保能够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各种业务应用的需要。

2.3.4远程专科诊断系统建设
x医院远程专科诊断系统应通过互联网与国家级及其它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应用系统和高清视音频系统应能与省外各类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系统对接,以方便省内医院与省外医院间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医学教育、手术示教等活动。

远程医疗应用软件应满足各类卫生管理机构对各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情况
及其它业务开展情况的统计、分析和上报要求,并能满足国家卫生部“卫医管综信便函[2012]72号文(卫生部医管司关于请准备远程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数据的通知)”要求,自动上报远程会诊数据。

2.3.5专家资源库建设
依托入网专家医院资源,建立远程会诊医学专家资源库及查询系统,为基层医院提供专家会诊服务。

专家库应能按所属医院、科室类别查询,详列专家基本信息及特长,并附有近期照片,方便基层医院和患者会诊时选择。

2.3.6远程医学教育资源库建设
建设医学教育资源库,实现对医学培训课件、典型临床案例、学术期刊等医学教育资源的管理,方便各类医务人员查询和调阅,进行自主学习或组织业务培训。

3、远程医疗系统总体设计
3.1系统整体架构
x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由网络与安全系统、服务器与存储系统、业务应用系统、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向全省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门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手术指导、远程医疗急救、远程多参监护与健康管理、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远程医学教育、信息发布与查询、统计分析等远程医学应用综合服务,满足入网医院全方位远程医疗应用需要。

系统整体架构如下图:
3.2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为了使广大群众能够充分享受省外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x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可通过互联网与国家级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更大范围的医疗资源共享。

x医院远程医疗系统与国家级平台的对接关系如下图:
3.3应用系统设计
在云模式平台上部署远程医学服务平台软件、远程会诊系统软件、多参监护与健康管理软件、远程培训考试管理、视频点播软件,满足开展各种远程医学业务应用的需要。

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省级平台的特点,突出各种信息的管理、索引、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突出远程医学教育、专家资源等全省公共医疗服务,为省级医疗管理机构提供宏纲管理支持。

远程会诊业务的病历资料等医疗信息,应设计到各医院存储和管理。

1、远程医学服务平台软件:作为远程医学综合服务的门户,实现各类信息的集中管理,实现各类信息(医院、科室与专家信息,资讯与行业动态信息,法规与政策等)的发布与查询,为各种远程医疗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入口,实现各类应用数据(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手术示教等)的统计与分析,为远程医疗业务提供系统支持,为各类用户提供WWW、信息管理、信息查询及共享等综合服务。

2、远程会诊系统软件:实现远程医疗会诊申请、会诊管理、专家会诊、专家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实现病历资料采集、远程诊断、远程监护、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等功能;实现远程会诊病历分类和档案管理;实现医学影像传输、医学影像分析等功能;配合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间远程视音频交流。

(详细功能见远程会诊系统介绍)
3、多参监护与健康管理软件:多参监护终端可将采集的监护对象心电、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双体温等生命体征参数上传到中心服务器,实现对多参数监护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专家通过客户端可以实时调阅和监看监护数据,并结合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体检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出具全面的分析报告,指导监护对象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提供康复、保健等健康指导服务。

4、远程病理诊断系统
系统用于生物切片的采集、管理、浏览和诊断;方便的数字切片浏览模式,进行不同倍率观察;提供可调节放大倍数、易操作的放大镜功能;可附加和浏览数字切片相关大体图像、文档说明等,集成完整切片信息;可对数字切片进行
多种不同标注,并根据标注导航,方便浏览;系统采用B/S软件结构,集中管理,终端浏览方便;通过网络系统,可建立数字切片网络浏览平台,可进行数字切片分类,建立目录与数字切片相关信息。

且该系统须有相应的网站作技术支持。

通过IE浏览器进行切片浏览、读片、学习和交流;针对已标注的数字切片,通过网络,进行标注导航浏览;可查看相应切片附加信息,如图片、文件等附加说明;分配不同用户权限和角色,实现数字切片内容的安全管理;客户端支持Andriod 系统和 IOS 系统。

5、远程查房及远程探视系统
远程查房系统支持在远程调阅患者的病历资料,支持专家与医生、患者间的视音频交流,支持查房记录的撰写。

远程探视系统支持探视信息的记录,支持探视人员与医生、患者间的视音频交流。

6、远程教育子系统
远程医学教育统一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培训和考试的计划制定、实施、成绩判定及学分发放的自动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本系统,学员的参训时间、答卷都可自动采集,直接从医院自动上传到总部数据库,学员的培训次数、考试成绩均可由系统自动统计、判定,有利于规范培训管理;系统可自动完成考
试成绩、学员信息、参考人数、学分、听课次数、听课人数等数据统计工作,为医学培训管理部门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决策和管理依据。

8、视频点播软件:实现医学教学课件、视频文件的发布和管理,为各类用户提供视音频点播和直播服务。

实现医学教学课件、视频文件的点播管理以及实现教学视频的直播管理,为各类用户提供视音频点播和直播服务。

视频点播:医护人员能够在远程或局域网里随意自由地点播各种流媒体格式的视音频节目。

课件点播:医护人员能够在远程或局域网里随意自由地点播各种文本、图片、动画、执行程序等课件节目。

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展示
3.4高清视音频系统设计
3.4.1系统功能
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系统为远程会诊服务提供音视频交互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1)支持医学专家与申请医院医生、病人的远程互动交流、会诊。

支持危重症患者的床边需求,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服务。

(2)支持会诊申请医院与专家医院间开展远程会诊服务;支持跨专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专家同时对同一基层患者进行实时联合会诊。

(3)开展远程教育,支持授课专家音视频和课件幻灯的同步,双方可互动交流,支持培训过程的实况转播和录像。

(4)支持各医疗机构间的高清视频会议,满足医疗机构间学术交流、病例讨论、经验分享等业务需求。

系统技术要求:
(1)采用基于IP网络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2)硬件视频会议采用H.323协议框架技术,同时支持H.264等主流音视频协议。

(3)解像度:支持高清版可以支持至1920*1080的视频分辨率。

3.4.2系统配置
为了兼顾不同医疗机构以及不同应用场景或网络环境对视音频交互系统的不同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计划建设基于云模式的视频管理系统,实现硬件加软件的高清视音频交互,硬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主要用于县级以上医院间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应用,软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主要用于乡镇医院、科室和移动设备的远程会诊应用,硬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与软件视音频交互系统应能无缝对接、互联互通,以方便实际应用。

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部署图:
3.5远程医疗系统软件介绍
远程会诊系统的设计遵循安全、实用、先进、易维护、可扩展等原则。

系统对参与远程会诊的人员应有明确的角色界定及相应的权限分配,对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有规范的业务流程和功能模块支撑,保障远程会诊各参与方实现信息对称和无障碍的沟通,以达到满意的应用效果。

远程会诊系统的业务数据库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均应使用当前行业内的主流产品,尽可能降低系统维护的技术难度。

远程会诊系统能够实现远程会诊管理、病历资料采集、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等功能。

3.5.1远程会诊管理
按照实现方式,远程会诊包括交互式远程会诊和离线式远程会诊。

(1)交互式远程会诊。

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患者间的实时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患者的临床需求,实现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支持会诊专家对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进行远程控制;针对危重症患者,
支持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传输,为会诊专家提供连续、动态的诊断依据。

(2)离线式远程会诊。

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的非实时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申请医生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会诊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非实时浏览会诊申请信息和病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

按照实现功能,远程会诊系统可分为普通远程会诊与急重症远程会诊两类。

基层医院的普通远程会诊系统部署在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室,为全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提供远程门诊会诊、远程预约会诊等普通远程会诊服务;急重症远程会诊系统部署在基层医院的急重症患者抢救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患者提供急重症远程会诊服务。

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用于远程会诊过程的管理,应基于B/S的架构设计,减少终端用户的维护工作量,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
功能模块详述见下表。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功能列表
器信息监控等
3.5.1.1软件管理界面展示
3.5.2病历资料采集
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包括对影像资料的采集和对电子病例资料的采集。

其中,对影像资料的采集包括对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实时信号的处理。

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模拟信号处理。

病人的胶片及纸质病历、化验单、图文报告等通过扫描方式实现数字化。

系统支持扫描文件的传输、存储和阅读,支持病历资料的手工录入。

胶片资料:建议胶片使用医学专用扫描仪处理,能支持输出为DICOM 3.0影像文件。

纸质资料:纸质资料使用普通平板扫描仪处理,扫描文件以JPEG格式保存。

(2)数字信号处理。

系统应支持借助DICOM网关从具有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也应支持自PACS图文工作站导入DICOM 3.0影像。

(3)实时生命体征信号处理。

系统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

(4)电子病历采集功能。

通过电子病历与医学影像采集网关,从医院现有信息化系统中提取电子病历,病历资料包括文字信息(含首页、病程记录、医嘱、检查检验报告等)。

文字信息的传输采用HL7 Message方式或其它方式。

病历资料采集截图(红框中为各种采集方式菜单):
B超影像采集:
模拟影像扫描截图:
3.5.3远程专科诊断
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可支持影像、心电、病理的远程诊断功能。

(1)远程影像诊断。

支持从标准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或PACS系统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存储、再现以及相应的后处理操作。

建立基于DICOM 3.0协议,B/S架构, WEB浏览方式的远程放射会诊系统,支持影像资料的后处理、关键图标注、保存,支持影像会诊报告的书写、发布,支持报告模板功能。

支持远程影像会诊过程中多方进行医学影像(含静态和动态)的实时交互式操作。

支持远程会诊专家在任意位置通过互联网安全认证后,进行远程影像会诊。

(2)远程心电诊断。

支持从数字心电图机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进行无损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数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

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

12导数字心电图支持通过Internet、GPRS、电话线等方式传输心电图数据。

数字心电图数据可存储为XML、DICOM等通用数据格式。

支持不同病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

(3)远程病理诊断:由申请端的病理切片显微镜及专家端的病理分析工作站组成。

系统支持实时和离线的诊断,专家端可远程操控申请端的显微镜,实时
扫描和诊断;申请端通过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把整张病理切片快速扫描并存储在本地计算机里,通过网络将数字切片与相关病史上传到远程医学平台,专家登录此平台,就可随时随地进行诊断。

3.5.4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

支持上级医院出院病人信息自动下转至病人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由基层对病人进行随访与院后管理,引导病人当地复查复诊。

支持基层医院完成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转院申请等操作,支持上级医院完成相关申请受理及信息反馈。

3.5.5远程教育
支持实时交互和课件点播两种培训模式。

实时交互培训应能保证授课专家音视频与课件播放同步,支持培训参与方实时交互,支持课件点播服务,具备新增、删除、上传、查询等课件管理功能。

3.5.6远程数字资源共享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医学图书情报资源,为其查阅医学文献提供便利,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同时,支持上级医院把具有典型意义的病历、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与下级医院共享,供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参考、学习。

3.6数据对接
3.6.1数据交换标准
3.6.1.1用于交换的医疗数据文件格式
根据所实现远程会诊业务功能的不同,可采用的医疗数据文件格式包括但不限于:
1)符合DICOM 3.0标准的医学图像文件、BMP或JPG等主流图片文件。

2)XML文件;WORD文档、TXT文本文件、PDF文档等文件格式。

3.6.1.2医疗数据交换形式
对于远程会诊所需的患者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病历文书,可由申请会诊方进行采集,采集方式根据申请会诊医院的医疗信息化程度决定。

1)如条件具备,可参照国家卫生部2009年8月发布的《WS3电子病历数据组与数据元(征求意见稿)》直接从电子病历系统提取会诊所需数据,并以XML 格式导入远程会诊系统。

信息传递时应附加索引文件,对所传信息的名称、类型、长度等加以说明。

一般会诊申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会诊申请基本信息(申请会诊医院名称、申请会诊科室、会诊类型、邀请会诊科室、会诊专家名单、专家类别、会诊要求等);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国籍、民族、出生日期、职业等);
➢检查诊断信息(患者体征信息、现病史摘要、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等)。

2)如不具备直接提取电子数据的条件,建议将患者检查结果处理为符合DICOM3.0标准的医学图像文件,将患者的病历文档处理为WORD文档、TXT文本文件、PDF文档或清晰度可满足阅读的BMP或JPG等主流图片文件再进行传输。

3)所有信息应该使用可读性较强、通用医学术语进行表示,避免使用含义不清的英文缩写或自定义编码等。

3.7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是开展远程医疗业务的基础。

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

构建数据中心涉及服务器和存储的配备以及运行环境建设。

建议在机房中放置专用机柜安装相关设备,以更好地解决维护和安全问题。

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远程医疗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及容灾体系。

3.8标准化远程医疗会诊室建设
远程医疗会诊室是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的专用场所,主要用于远程会诊、视频会议和远程培训。

远程会诊室不同于普通诊室和办公室,它通过远程会诊终端和视音频交互系统实现医学影像、视频图像的采集、传输与显示,室内装修、灯光和背景设计对视频图像的质量影响很大。

因此,需对远程装修及桌椅颜色、形状以及灯光进行精细设计。

会诊室吊顶、墙面地板和家具应尽量采用中性、柔和的色彩,使用亚光、容易清洁的材料,布置色温、照度合适的照明,创造良好的光线、色彩和建声环境,得到真实、清晰的视音频效果创造条件。

【正面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