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byshi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25×2分=50分)
1.在一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
【答案】C
考点:儒家思想的内涵。

从材料“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很明显的能看出这是指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人格修养,故选C。

A项强调严刑峻法;B项主张无为;D项是出仕的态度。

2.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科任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借用史实评论不太恰当的是()
A.小刘:数学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
B.小张: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C.小汪: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
D.小徐:政治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答案】D
考点: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排除D。

注重师德尊严的是儒家思想,故选D。

ABC项都是正确的。

3.《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答案】C
考点:道家学派的主张。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概括材料主旨大意的能力。

材料的大意道家坚持清净无为,民众就会安分守己,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从而达到社会大治的效果,所以材料是在强调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和作用,A和D是儒家学派的主张,B是法家学派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

4.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黄宗羲④康有为⑤孙中山⑥毛泽东
A.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C.①③⑤⑥D.①③②⑥
【答案】A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发展过程。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最早从理论上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君主专制;最早在实践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后,采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基本格局。

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

故选A 。

5.《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这样唱道:“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下面哪位哲学家会比较喜欢这首歌。

(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彼特拉克
D .马丁·路德
【答案】A
考点:智者学派的思想。

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
一切以个人的标准为转移,符合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断,故选A 。

6.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宗教神学被驱除出社会领域
C .基督教内部的腐败
D .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
【答案】B
考点:宗教改革追求的是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是反对宗教神学,故选B 项。

ACD
项都是材料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

7.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 .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 .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 .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 .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答案】C
考点:文艺复兴。

从材料“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可以看
出他们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研究来提升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最优秀者。

故选C 。

8.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
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及其影响。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的影响体现在“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即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故本题选A 。

9.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教皇 国王 社会力量 贵族 新教运动(路德、加尔文宗派)
国王
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B
考点:启蒙运动。

从材料中卢梭《民约论》中的论述,可以看出卢梭把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别比喻为人的心脏和大脑。

大脑麻痹了,人依然活着;但是心脏停止跳动了,人就会死掉。

由此可见,卢梭强调的是立法权的重要性,而掌握立法权的是议会。

因此本题选B。

10.一位古董商人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

他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答案】D
考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这一古董商所出售的文物中,最晚文物出现的时间。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最早出现于商周时代;楷书书写的《道德经》最早出现于汉末;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最早出现于元代;隶书刻写的竹简最早出现于秦代。

据此可以判断,这一古董商最有可能是明初之人。

11.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答案】D
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抓住题干中的“商品经济”去分析四个选项。

宋代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

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邓小平的意思是这幅画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有B符合要求。

12.明代冯梦龙所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①城市生活丰富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考点:明清小说的影响。

包办婚姻逐渐废除明显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包办婚姻被废除;重商观念明显错误,明清时期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思想。

排除③④,故选A。

13.“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这段话评价的是()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依据材料信息“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可以判断这段话评论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指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由低级向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存的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C项正确。

14.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

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答案】A
考点:工业革命。

本题可依据19世纪中期判断,工业革命使不便劳动的传统服装被淘汰,便于劳动的裤装和短裙问世,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和裙子的关系,故B项错误;科学技术和经济是不同的概念,近代科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故C项错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国家已经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

1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解答本题时应准确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并结合所处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理解。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 错误。

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 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

1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D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反抗侵略,赢得独立;一个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

故D是正确答案。

17.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

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
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

……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
【答案】C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共同点。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也体现了对人性的自由的尊重,故两者的共同点应该是都蕴涵了人文主义色彩。

故本题选C。

1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答案】D
考点:毛泽东思想的意义。

毛泽东“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说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D项正确;A项“农民阶级对革命的权”说法错误;B项“超越”说法错误;C项“全盘吸收”说法错误。

19.“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B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时间为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政府,排除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排除C;此时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排除D。

故本题选B。

20.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两弹一星”战略制定的背景,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明确“两弹一星”战略制定的背景:
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

因此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美国和苏联这些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本题选C。

21.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案】A
考点:新中国文化。

考查考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依据时间信息了解现象出现的背景,再结合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可知,题干材料与学术上“百家争鸣”方针有关,故A项符合题意。

B适用于文学艺术领域,CD也与题干无关。

22.右图题为“战斗的生活”,它反映了“文革”中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这种现象最恶劣的影响是()
A.使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B.使高考制度被废除
C.使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D.使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答案】A
考点:图中所画的是“工农兵学员”,他们是“文革”期间废止高考制度的产物。

B 项将因果关系倒置了;C、D两项也是它所造成的影响,但不如A项严重;A项影响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不再强调感情与辞藻,而是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在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上。

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文学作品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叶甫盖尼·奥涅金》
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
【答案】B
考点:近代西方文学。

题中的描述可知是批判现
实主义作品A、C是浪漫主义文学,D项是现代文学的荒诞派,
只有B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故选B。

24.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
烧灼、头戴麦秸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
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

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
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

”据此推断,该绘画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D.现代主义美术
【答案】C
考点:近现代西方文艺。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现代西方文艺发展流派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被烈日烧灼、裤子上打着补丁、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等和所学
史实反映的是写实手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5.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

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

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答案】A
考点:当今政治格局。

“现代化”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而材料中只体现了文化层面上的“现代化”,A项说法不准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

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8分)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

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6分)
【答案】
(1)政策不同:①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抑制商业、商人(重农抑商)。

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

(4分)
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并使其逐步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4分)(2)地理因素: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

(4分)
认识:改革必须立足国情,符合客观实际(因时因地),才能取得成功。

(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考点: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关与经济政策比较。

(1)第一问两位改革家关于农商政策的不同依据材料回答,材料一中是梭伦改革是拒绝为农民分地,鼓励农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反映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中商鞅变法则重农抑商。

两者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经济政策。

第二问影响要从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角度思考,在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主平等观念的形成,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中国重农抑商的结果是不断强化小农经济,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物质基础。

(2)第一问地理因素结合地理课的相关内容回答,指出对两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两国国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政策,说明改革要结合各国不同的社会实际才能成功。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大约在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材料二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

知识界、工商
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

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
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

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大国崛起》解说词等材料三下表为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50年前的中国和日本有何共同的“生存危机”?(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

(10分)
【答案】
(3)相同点:都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2分)都使土地所有权有所变革。

(2分)影响:促使部分地主改变经营方式,采用新式农具,使用机器;(2分)促使农村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2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制度的变革。

(2分)
考点:近代中日危机变革;农奴制改革。

(1)此题考查的是近代中日两国的国情。

近代时期,中国和日本都是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状态,中国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日本则是有严重的政治危机和外来侵略。

(2)第一小问差异从两国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内容上进行分析,中国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因此洋务运动局限于器物层面;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俄国的改革则深入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层面(上层建筑层面);第二小问思想因素可以从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和俄国受民主思想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因素可以从资本主义在中俄两国的发展状况来分析。

(3)俄国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日本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四民平等”,两者都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俄国农奴获得一块份地,日本承认土地私有,都使土地所有权有所变革。

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地主改变经营方式,使用新的生产工具,适应时代潮流,农村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

28.观察下列图片(12分)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思考?(6分)
(2)列宁曾经论述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

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合理?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说明。

(6分)
【答案】(1)现象: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

(3分)
思考: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3分)
(2)列宁的观点是合理的。

(2分)首先,一战带来了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必然发生革命运动。

如俄国的二月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等。

其次,革命使倾向于战争的统治集团瓦解,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

如十月革命推翻俄国临时政府,苏俄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4分)
考点:本题旨在探究一战的新特点、一战的影响和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主要体现了历史探究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

(1)解读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思考相关问题。

(2)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

注意分析判断基本观点,特别是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战争会引起革命?为什么革命会起到制止战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