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应用
类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A B C D
2.如图A所示是用白磷(着火点为40℃)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其中细玻璃管的底端刚好与白磷接触。
(1)仪器a的名称:。
(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中的气球一方面创造了一个密闭的环境,另一个作用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两次称量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3)另一名同学也做了该实验,实验结束后发现第二次称量的质量减小了,可能的原因是。
Ⅰ.白磷的量不足Ⅱ.白磷过量Ⅲ.反应中气球膨胀了Ⅳ.装置密闭性不好
(4)实验结束时(如图B所示),气球变瘪的原因是。
3.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下面是某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同学在用A 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气球中的碳酸钙抖落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并没有停在中间,而是 (选填“偏右”或“偏左”),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的原因是 。
(2)该同学改用B 装置重新进行实验,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
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却发现天平仍然平衡,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的原因是 。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该同学想到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气球,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 。
(3)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填字母序号)。
A .否定相应的理论
B .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 .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类型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计算
4.在2A+B═2C 反应中,已知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g
B .16
C .32g
D .32
5.在反应A+2B = C+2D 中,已知C 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当6.4g B 与一定质量A 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 ,则此反应中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
A .1∶2
B .4∶1
C .1∶4
D .2∶1
6.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与氧化铜可发生反应:aCH 4+bCuO===△
cCu+dH 2O+eCO 2.取一定质量的甲烷和160g 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m 、18g 和22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Cu 元素守恒,m=128g
B .根据
C 元素守恒,a=e
C .根据质量守恒,甲烷质量为8g
D .根据H 2O 的组成,a :b=1:2
7.A 、B 、C 三种物质各l5g ,它们化合时只生成30g 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B ,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A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A 剩余6g
B .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50g
C .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是3:2
D .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5:2
类型三 物质组成的推断
8.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晶晶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
该反应原理为:2H 2O+2X═4NaOH+O 2↑,则X 的化学式为( )
A .Na 2O
B .Na 2O 2
C .Na
D .Na 4O 4
9. 2019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
制备某种锂电池材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8X++2Li 2CO 3
4LiMn 2O 4+2CO 2↑+O 2↑,则X 的化学式为( )
A .Mn 2O 3
B .MnO 2
C .Mn(OH)2
D .Mn 2O 7
10.甲醚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它与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很相似。
可做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甲醚完全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C 2H x O+y O 2====点燃
2CO 2 +3H 2O ,其中x ,y 的数值分别是( )
A .6、3
B .6、6
C .5、7
D .3、3 11.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由此得到的关于煤的组成的推论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C 、H 、O 、S 元素
B .一定含有
C 、S 元素,可能含有H 、O 元素
C .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有O 、S 元素
D .一定含有C 、H 、S 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
12.某纯净物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
2CO 2+2H 2O ,下列
关于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 .X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 .X 属于氧化物
13.完全燃烧2.8g 某有机物,生成8.8g CO 2和3.6g H 2O ,下列对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该有机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C .该反应中氧气和水的质量比是16:9
D .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为CH 4
类型四 图表数据分析
14.把一定质量的a 、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2
B.d是催化剂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丁是该反应中的反应物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 .a=14%
B .b=6%
C .c=23%
D .d=8%
17.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 .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向盛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等质量氯酸钾制氧气
D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物的质量 18.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四种物质反应前及t 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则a 的值为 ,参加反应的W 与氧气的质量比是 。
参考答案
1.B
2.(1)锥形瓶
(2)4P+5O 2===点燃
2P 2O 5 收集有毒的P 2O 5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Ⅳ
(4)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
3.(1)偏右 气球膨胀受到空气的浮力增大
(2)逸出的白烟质量恰好等于吸入的空气的质量 先变大后变小
(3)C
4.D 点拨:设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则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可知:2×28+x =2×44,解得:x =32,且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
5.A 点拨:A+2B = C+2D ,C 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6.4g B 与一定质量A 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 。
生成4.4g C,由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1.6gB, 则此反应中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6∶3.2=1∶2。
6.D
7.B 点拨:由题意可知:若再增加10gB ,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A ,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B 的质量为25克,C 的质量为15克;反应中B 和C 的质量比为5:3;由
A 、
B 、
C 三种物质各15g ,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 新物质
D ,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 的质量为15克,C 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30-15-9=6克,则A 、B 、C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5:3,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A 的质量为10克,生成D 的质量为50克。
由此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6克,剩余9克,A 不正确;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50g ,B 正确。
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是2:5,C 不正确;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2:3,C 不正确。
8.B
9.B
10.A
11.D
12.C
13.B 点拨:8.8gCO 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244
×100%=2.4g ,3.6g 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218
×100%=0.4g ,生成物8.8g 二氧化碳和3.6g 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2.4g+0.4g=2.8g ,则该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反应中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8.8g+3.6g-2.8g=9.6g ,故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8:3。
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元素
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g 12:0.4g 1
=1:2,故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不可能为CH 4。
14.D
15.C 点拨:反应后甲和丁质量增大,是该反应中的生成物,A 不正确;由于不知道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能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比,B 不正确;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g :27g=48:23,C 正确;戊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D 不正确。
16.C 点拨: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a=70%-14%=56%,A 错
误。
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b=8%,B错误。
生成的丙和参加反应乙质量比为34%: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丙的质量分数应增加17%,则c=6%+17%=23%,C正确。
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10%,D错误。
17.D 点拨: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消耗,容器中气压小于反应前的气压,A不正确;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不断增大,水的质量不断增大,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大,B不正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催化剂只会加快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且催化剂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有催化剂的氯酸钾剩余的多,一开始反应固体不会减少,C不正确;加热高锰酸钾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物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减少,D正确。
18.17 23:48 点拨: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O2质量增加了44g,是生成物;H2O质量增加了27g,是生成物;生成物共增加质量44g+27g=71g,O2质量减少了48g,是反应物;故W质量应该减少71g-48g=23g,所以反应后物质W的质量a为40-23=17,参加反应的W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