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论文3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诂学论文3000字
篇一:训诂学论文
形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形训就是以形索义,它是中国传统的释义方法之一。

时至今日,形训在词语的考证、训释和教学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在对形训的定义和其产生的语言条件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四种不同造字法的形训,接着重点论述了形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最后对形训在对外汉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形训、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作用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也在随之发生变化。

当一个时代的人不再能轻松地阅读和理解前人的文字和书籍时,训诂学就应运而生了。

简单地说,训诂学就是用现代社会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前人的文字。

关于训诂的方法,段玉裁曾指出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

通常我们将训诂方法分为因形求义、因声求义以及比较互证。

与印欧语系的表音文字不同,汉字的字形、声音和意义统一于一体,属于表意文字。

它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词素。

正是由于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得形训成为训诂学中很重要的一种训诂方法,人们可以根据汉字的字形探求其根源。

对于形训的定义,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述。

例如,陆宗达、王宁在《训诂方法论》一书中指出,与字形相贴切的意义训释叫形训;周大璞认为形训就是根据字形结构来解释字义;郭在贻在其《训诂学》一书中指出,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谓之形训。

虽然他们对形训定义的字面描述
存在一定差别,但是他们所要表达的宗旨是一样的,即形训是一种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探求其意义的训诂方法,又可以称作以形索义或以形说义。

形训的核心是通过考查字形,分析其本义,针对不同的造字法仍需要具体分析。

许填在《说文解字·叙》里将汉字的形体结构总结为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戴震在《六书论》中又进一步指出前四种为造字之法,后两种是用字之法。

转注和假借的字形与其意义没有关联,因此下面主要对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的形训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谓之象形;视而可识,查而见意谓之指事。

两者的形体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是用线条或笔画把所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它们都属于独
体造字法,因此运用形训的方法探求词义比较简单。

当然,我们也必须弄清楚它们字形结构的演变情况,并且尽可能追溯到最早时期的形体。

我们分析所依据的应该是最能准确反映造字意图的形体,否则就不能根据它推求出比较可靠的本义。

例如,丘在甲骨文中写,根据判断我们知道它属于象形字,其甲骨文基本上是描绘了山的形状。

甘的甲骨文写作,这是一个指事字,表示人嘴里含着东西,本义为有滋味。

总之,这两类造字法的结构比较简单,根据它们最早时期的形体,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其本义。

会意者和形声字属于合体造字法。

前者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用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后者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的发音。

用形训的方法探求这两类字的本义时,不能只是从字形上看,我们还需要对它们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例如,取,从耳从又,又是右的本字,作偏旁时当手讲,故手拿耳朵为取,
古代战争中战胜一方割下战败者的左耳为证,以便记功。

形声字的形旁是用来表示意义类属的,因此通过分析形旁的字形能够帮助我们断定它的本义。

但是它的字形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因此这类形体在索义时可以提
供的依据是比较笼统的。

例如,逃、追、返、迟、逛、迈等,这些字的形旁都是,我们可以判定这些字的意义都与行走有关系,但是每一个字之间具体的意义差别需要从声旁中进一步探求。

目前,随着人们对训诂方法了解的加深,形训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训诂方法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被人们运用。

例如,人们开始关注形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等等。

当前汉语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抑制的趋势,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汉语的学习。

如何把形训的知识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让留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快速地掌握新的词语知识,是从事对外汉语专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和留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曾试图用形训的一些知识去解释新的字、词,他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并且记忆的效率很高。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巧妙地融入形训的理论,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形训的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指导作用。

运用形训的方法把字义和字形结合起来,使留学生在学习字词时更直观,易懂易记。

任何一种外语的学习在初级阶段都需要从掌握该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开始。

对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需要掌握大量汉字,在认识和理解了这些汉字的基础上进一步造词、造句以及进行基本的交流。

汉字数量很庞大,常用的汉字有两千多个,在机械重复的记忆过程中,可能会使留学生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

如果只是很刻板的去记
这些汉字的字形、读音和意义,将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

恰当的利用形训的方法进行字词教学,不仅能提高留学生学习的效率还能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日、月、天等比较简单的象形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些字不同时期的字形。

通过了解它的的造字之源,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众所周知,成语是汉语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其结构的固定性以及意义的凝固性使它成为留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形训的方法还有助于加深留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本末倒置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
示本和末在甲骨文分别写作

,树在古代写作,因此得出它的表面意义是将树根和树梢倒放了,进而得出其比喻义即将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弄颠倒。

再如,比是一个会意字,本写作,指靠得很近的两个人,本义是并列、挨着。

了解了比的本义再解释和它相关的成语就很容易了。

如“天涯若比邻”就是指虽相隔天涯也如紧挨的邻居一样,“比肩继踵”就是肩靠着肩,脚尖连着脚后跟,形容人多拥挤,“比比皆是”就是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

运用形训的方法有助于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知识结构形成系统性。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四种造字法中形声字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形声字都是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构成的,在学习中运用形训的知识去理解这些形声字能够帮助留学生拓展思维,由一及多,。

一般来讲,具有相同声部的形声字读音相同。

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有意识的从讲解一个字或词而扩展到相关的多个,给学生提供一条系统链帮助他们认识和掌握更多的汉字。

例如,在讲到青字时就可以列举一些以青为声旁的汉字,诸如:清、蜻、晴、情、请、箐等,它们的声调虽然不同,
但是声母和韵母是相同的。

如果几个形声字的形旁相同,那么它们可能存在意义上的联系。

比如: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因此用心做形旁的汉字大都与人的思维、道德以及心情等概念有关,如:思、想、慧、怒、急、愁、愤、忿、恐、恋、忐忑。

学生在遇到以心为形旁的汉字时就可以考虑其意义是否与人的思维、感情有关。

总之,运用形训的知识理解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助于留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形声系统,提到学习汉语的效率。

运用形训的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汉字和词语等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汉语的文化。

人们在学习除母语以外的另一种外语时,并不是单纯的在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这种语言所代表的语言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只有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语言知识,而语言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会让他们对该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同理,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

因此,形训无疑是留学生在学习字词时了解汉语文化很
重要的途径。

例如,我们在讲羊这个词时,可以列举出它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形变化。

在甲骨文中羊的字形是根据实物写出来的,突出的部分表示羊角,在后来的金文、篆书、隶书中笔画逐渐减少,字形也越来越规范,最后形成现在的字形。

在整个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向学生渗透了汉字字形演变的历史过程,从而使他们对汉字字形的变化有了大概的了解。

再如,在讲女字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女字不同时期的字形,通过字形阐释远古时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对她们行为规范的要求。

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他们对汉字文化的认知。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用形训阐释字义时,穿插讲解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例如,衣食住行、婚嫁丧娶、迷信禁忌、礼仪典制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形训的方法能够对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形训是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其本义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全面地查找文献资料,搜集到不同时期字形的变化,使形训建立在符合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上,也使我们的教学建立在真实确凿的文献资料上而不是依靠主观臆断。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形训探求的是词的本义,而一个词除了本义外还会有引申义和假借义。

词的引申义和假借义广泛存在,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一些词义我们不能死板硬套,否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总之,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特点使形训的方法成为可能。

通过形训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探求词的本义,考察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通过汉字这个桥梁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一些文化习俗。

由此可见,形训是一种很重要的训诂学方法。

如果我们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恰当、合理的运用,一定会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同时,也能扩大他们的视野,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89.
[2] 陆宗达、王宁. 训诂方法论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 郭在贻. 训诂学[M]. 北京:中华书局,2021
[4] 邵丽玉、钱秀程. 训诂法在语文字词教学中的作用[J]. 文科教研,1998.
[5] 张轶西. 传统的回归——形训在小学识字教育中的活用[J]. 教学研究,2021.
[6] 黄若芳. 浅谈“形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21.
[7] 傅定淼. 形训方法新探[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
[8] 左林霞. 训诂与文化习俗[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
篇二:训诂学论文选题
“声旁有义”与训诂校勘周子翼九江师专学报哲社版1994.13(3/4)
“声旁有义”与训诂校勘周子翼九江师专学报哲社版1994.13(3/4)
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黄桂婵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1999.3世纪末:文化训诂学的理论省察(下篇)梅琼林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9.21(1)试论阮元在训诂学上的贡献陈东辉(浇灌大学)古汉语研究1999.
(3)
训诂学的新收获:评孙雍长先生的《训诂原理》林玉山姚晓南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19(4)
论闻一多的《诗经》新训诂方法闻彩兵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5汇古今训诂精萃、开诗经研究新篇幅:读新版《诗俞理明辞书研究经词典》彭高琳/1998.2 《论语》训诂四题蔡英杰淮北煤师学报1999、1
毛传训诂释例筱竹河南民国日报1923年
北大编《古代汉语》若干训诂问题饶星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3训诂方法举隅龚国祥江汉大学学报:社科1987.4
谈谈近代词义训诂与现今土语李之亮郑州大学学报:哲社1987.6
论清代王念孙、王引之训诂研究之成就李中耀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8.1
训诂二题---殷孟伦先生《子云乡人类稿》读后吴庆峰山东师大学报:社科1988.1
训诂与古籍整理崔棠华辽宁大学学报:哲社1988.2
训诂与审美张孝纯湖北大学学报:哲社1988.2
从古文字学与训诂学的关系谈训诂学的发展陈秉新文物研究1988.3
〈诸神的起源〉声韵训诂错误举例张猛中国语文1989.1训诂学之争刍议韩峥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1
郭璞训诂语言中的双音词何志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9.1
训诂得义散论石云孙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科1989.1检论郑玄训诂成就及其影响吴林伯东岳论丛1989.1
中国训诂学传统的现代化——评许威汉《训诂学导论》申小龙读书1989.1 中国训诂学传统的现代化——评许威汉《训诂学导论》申小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9.2
试论郑玄就音求义训诂原则吴福祥重庆师院学报:哲社1989.2训诂原则及其运用——兼谈文言词语教学段会杰承德师专学报1989.2
一部系统而新颖的训诂学教科书——评黄著《训诂学教程》陈代兴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9.3
《管锥编》训诂思想初探臧克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9.3
阮元的训诂方法和成就郭明道等扬州师院学报:社科1989.3正文体训诂略述李廷安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9.3
同源词与训诂罗正坚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4
从《汉书注》看颜师古训诂学孙兵郑州大学学报:哲社1989.4《文选》李善注词义训诂札记徐之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1989.4
训诂学能否演进为中国古籍注释学——建国以来训诂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韩格平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5
训诂及其它童光侠景德镇教育学院学报:哲社1990.1训诂二题王小莘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1990.1
《毛诗平议》训诂结论的检验问题李运富汉字文化1990.2再论训诂得义石云孙西安师院学报:社科1990.2
〈周易〉与训诂黎汉鸿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1990.2
论名字相应及其在训诂学中的应用吕友仁等河南大学学报:哲社1990.3 汉语词汇史和文字训诂学刘又辛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文言修辞与训诂路广正山东大学学报:社科1990.3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训诂札记朱城汉中师院学报:哲社1990.3
训诂学同中学语文文言文作注和教学浅谈袁家麟南京师大学报:社科1990.4 〈屈原列传〉训诂三考彭杰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1990.4
“古”、“故”、“诂”臆说——兼及“训诂”的由来陈志明吕梁教育学院学报1989.2-3
刍论古代笔记中和训诂陈焕良学术研究1997.4
从《毛诗平议》看训诂中的逻辑问题李运富古汉语研究1989.1朱熹《诗集传》的训诂特色陈松长古汉语研究1989.3
《毛诗平议》训诂结论的检验问题李运富汉字文化1990.2《诗经》训诂史述略余家骥内蒙社会科学1992.4
《诗经》名物训诂史述略余家骥内蒙古师大学报1992.4《诗小学》训诂述评张华文云南师大学报1993.6
《驺虞》注释中反映出来的几个训诂学问题陈士林语言研究1997.3
从敦煌《毛诗》古写本刊高邮王氏训诂方法的科学性胡从曾浙江师院学报1999.3
汉语发展的历史文字、音韵、训诂周祖谟中国语文研究1927.1从汉人训诂看上古并列复合句的构成及其特点宋子然四川师院学报1985.12
《诗经》训诂拾零詹勤鑫等天津师大1984.6
从训诂到阐释--〈管锥编〉的古汉语研究茅磊闽镇江师专学报1998,1
训诂学研究的新收获宪平语文导报87-9-1
高邮王怀祖先生训诂音韵书稿序录王国维国学季刊1939.1音韵学、训诂学、楔形文字柏寒语文学习1952.1
训诂学中的语法探析王建莉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
训诂学中的语法探析王建莉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
《左传》训诂二例唐生周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01汉藏比较与训诂学——《诗经·大雅·生民》训诂举隅施向东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1.01
钱锺书对《诗经》训诂学的开拓林祥征泰安师专学报2021.02元鸿仁教授与汉语方言及训诂学研究李如龙社科纵横1996.02《毛诗笺》训释异《传》释例述析——毛、郑训诂词汇意义歧义之成因初探邓声国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02
“训诂”的本义与“六经皆史”的内涵──为纪念导师陆宗达先生九十诞辰而作宋永培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科技训诂一例──面势考李志超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向”本义考──辨“向”、“牖”、“窗”,兼论训诂与字义滕志贤辞书研究2021,02
《广韵》语词训诂的应用白冰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刘又辛文字训诂研究方有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4 “向”本义考──辨“向”、“牖”、“窗”,兼论训诂与字义滕志贤辞书研究2021,02
篇三:训诂学论文
妙趣横生的形训
2班 26号林素钗
汉语训诂学术语,形训就是以形索义,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结构和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许慎所谓:“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会意者,比类合宜,······”此三者不是象形,就是象意,都有象可寻。

由此可见,象形、指事、会意三者都是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来寻求字义。

这就是形训的理论依据。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的甲骨文:,就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字的甲骨文:,就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的甲骨文:,就像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字的甲骨文:,就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的甲骨文:,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日”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一点,以作标示;“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深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甘”字是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本”字是在“木”的底部加上一横“-”表示树木的根部。

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实意文组合而成的用来表达与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文有关的另一个抽象意义的字,我们把这种造字的方法统称为会意造字法。

会意字十分有趣。

比如,许慎在《说文解字》的序言中列举了两个典型字例来说明会意字,即“武、信” 。

先说“武” ,如果把它拆解开来,就变成“止、戈”二字,联系“止”甲骨文作,像人足之形,“戈” 则是一种古代的兵器,因此“止、戈”合用就表示人扛戈而行貌,再联系文字兴盛的殷商、两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可以推断出战争是频繁的。

因此,士兵扛戈而行是对战争的一种警惕,因此,“武”就一定与战争有关。

例如,《尚书·武成》:“偃武修文”即是指战争、军事而言。

再看“信”字,如果把它拆分为两部分,即使“人、言”,人说的话就叫“信”。

因为人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所以在名俗淳朴的古代,人们都十分真诚,认为凡是人言大都可以相信。

例如:《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就用的是此意。

再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

“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

边,向远处望。

“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
示明亮。

“男”由“田”“力”组成,表示男人,因为过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劳动。

“休”
由“人”“木”组成,一个人靠着树,表示休息。

中华民族的文字在我看来是最生动有趣的,同时也是最有血有肉的,因为许许多多的字都可以通过分析其字形结构来解释其字义,仿佛所有的字都在跟你诉说它的由来、它的历史、它的内涵,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在那里绚丽多彩地生活着,生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