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欣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欣赏1
欣赏2
欣赏3
短短的36年的人生中,徐志摩创作出版的作品有:
诗集4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云游》,
散文集4部《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说集1部《轮盘》,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 记4种。
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 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 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 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 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 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 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 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 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
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
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 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 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 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 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 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 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 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
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 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 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 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 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 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 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 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 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 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
• 比喻:作者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 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 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新娘”这个意象尤为恰当,“新娘” 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不但写出 康桥的明丽动人,更写出诗人在即将离 别时的记忆犹新的感觉,这是“少女” 等其他意象所表现不出的,诗人的难舍 离愁可见一斑。
• “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因为作者的豁达,而是源于 对康桥的挚爱,源于对康桥的依恋。“不带走”是因 为无须带走,康桥已经深深烙进作者的心底,何须带 走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云彩?
•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 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 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 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 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 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 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 草!”。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 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 “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 “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 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 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 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 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它传达出 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 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 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 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 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 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 (1)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 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 “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 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 一个非常宁静的作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 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 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 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 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 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 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 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 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 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 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派的代表诗人。
• 背景介绍 •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
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 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 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 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 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 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 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 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 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 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 重要,因此他写了多篇与康桥有关的作品: 《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 桥》,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 桥情结”。
• ①徐志摩心中的梦是什么
• 概括而言,是“爱”“美”“自由”, 他“追求自然的爱”,“找寻自然的 美”,“向往自然的生活”,可以说, 徐志摩是一个“自然崇拜者”。而康桥, 正符合徐志摩心中的梦想,他觉得,在 康桥才可以享受自然的生活,由此读者 才更能体会他将离去时的忧伤。
• (4)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 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 彩。”
,
______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徐美 志的 摩一 条 水
!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 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 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 (2)第二~四节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 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 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 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 彩虹似的梦。” 这几节写康河的美景,
表达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披着夕
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 潭,一一映入眼底。
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 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 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
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
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
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
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 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
•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 征。
• (3)第五~六节 “寻梦, 撑支长篙,\ 向 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 辉斑烂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 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 晚的康桥!”
• 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 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