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04《诗经》第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 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 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 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 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 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春秋用《诗》:断章取义
孔子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 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乐歌(有伴奏)
诗
歌 谣
的 源 头
是
有歌谣就得有节奏,节奏如何而来?
是 歌 谣
诗 的 源 头
重叠复沓——后演变为诗歌的“重章叠句”
表现:各章的句法结构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 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作用: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 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地抒发。
重章叠句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分 为 《 大 雅 》 与 许多都是舞曲,音 《小雅》,《大雅》 乐较为舒缓。分为 作者主要是上层贵 《 周 颂 》 31 篇 , 族,《小雅》既有 《 鲁 颂 》 4 篇 , 贵族也有位卑者。. 《商颂》5篇。
诗经六义·表现手法
赋
比 联用 兴
铺陈直叙
譬喻
触物兴词
把思想感情及其 以彼物比此物, 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 有关的事物平铺 借一个事物来比 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直叙地表达出来。 喻诗人内心情感。 在诗歌的发端。
《毛传》《郑笺》
(大毛氏)毛亨
《毛传》
以
(小毛氏)毛苌
解释
史 证
《毛传》
诗
郑玄作《郑笺》
“以史证诗”举例——以《豳风》为例
《诗序》
《诗序》
大序(子夏作) 小序(大小毛公作)
《诗大序》:风,风也,教也……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对 《诗经》思想的总论)
《小序》:《毛诗》每首诗前的一句话,是毛氏对此诗思想的概况。 如:《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
答:④——A. ①——B ②——C ③—— D
是 歌 谣
诗 的 源 头
有文字后,歌谣被记录下来。
国家乐队 太师、乐工
外国使臣来往 宴饮游乐
“采诗”与“献诗”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
采诗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而无子者,
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
《国语·周语上》召公劝谏周天厉子王。勿使人监谤时曰:“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
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献诗
《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
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
阅读冲冲冲!
8.《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好像总论,托名(子夏), 说不定是谁作的。《小序》每篇一条,大约是(大、小毛公)作的。以史证诗, 似乎是(《小序》)的专门任务 9.《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 兴),所谓“六义”上。 10.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 (比、兴)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 婉讽刺叫“谲谏”。说的人无罪,听的人却可警诫自己。
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诗经》)的形式;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 (重章叠句)形式,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后来发展了 字数均齐,韵脚调谐)。
三、《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对这部在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的经典做了梳理与讲解。本期班刊 以“走近《诗经》”为主题,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任务一:辨析正误】下面对《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的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 )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
叁
解诗
There's no shadow left from the swallow. There's a sound from the wild goose.
阅读训练冲冲冲!
一、文意大过关。 1.诗的源头是(歌谣)。 2.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 唱。 3.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 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 4.“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 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 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
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诗歌内容:祭祖、出兵、狩猎、讽谏、赞美……
贰
用诗
There's no shadow left from the swallow. There's a sound from the wild goose.
春秋用《诗》:断章取义
列国用诗言志:“志”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
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 子大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子大 叔赋《野有蔓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
阅读冲冲冲!
5.春秋时通行(赋诗)。在外交的宴会里,各国使臣往往得点一篇诗或几篇诗叫 乐工唱。这很像现在的请客点戏,不同处是所点的诗句必加上(政治)的意味。 6.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 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7.毛氏有两个人:一个(毛亨),汉时鲁国人,人称为大毛公,一个(毛苌), 赵国人,人称为小毛公;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 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 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和毛氏一鼻孔出气,他们都是(以史 证诗)。
“六义”之上。 D.《毛传》只在有比的地方标出,不标赋、兴;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 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比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些,所以便 特别标出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任务二:理解运用】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 《诗经》名句与理解相符。
《诗经》名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 家。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
《诗经·大雅·抑》
《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周南·关雎》
理解 ①
② ③ ④
(2)【任务二:理解运用】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 《诗经》名句与理解相符。 A.以雎鸠的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 B.用鲜A.以艳雎的鸠的桃相花向合比鸣喻、相少依相女恋的,兴美淑好女应。配君子的联想。
你知道哪些来源于《诗经》的名人名字吗?
梁思成
《商颂•那》:“汤孙 奏假,绥我思成。
林徽因
《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 则百斯男。”
目
录
Catalog
壹
《诗经》的成书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 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大序》
歌谣
徒歌(无伴奏)
肆
六义
There's no shadow left from the swallow. There's a sound from the wild goose.
诗经六义·诗歌内容
风
雅
颂
地方歌谣
相对于王畿而言的、 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十五《国风》就是十 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朝廷正乐 宗庙祭祀之乐
A.“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D古. 是代“所只谓在“有言志兴”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 一样;那“志”是关联着政的治地或方教标化出的”。而不 B.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是,“用只诗在来有讨比论的做地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 “C.诗《三大百序”》成说为明儒诗家的的教六化经作之用一似方。乎标建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
B.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
C.现在C.现化在作化作成成语语““投投桃报桃李”报,李用来”比,喻互用相来赠答比,礼喻尚互往来相。赠答,礼尚往来。 D.借助D.借别助的别的山山上上的的石头石,头可以,用可来琢以磨玉用器来。比琢喻磨借助玉外器力来。提高比自喻己的借见助识,外改正力自来己的提缺高点。自己 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