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泉州市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泉州市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
(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
2.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行
锦衣①红夺②彩霞明,侵晓③春游向野庭④。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⑤踏烂麦青青。
(注释)①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
泛指显贵者的服装。
②夺:赛过。
③侵晓:天刚亮,拂晓。
④野庭:田野。
⑤骄骢(cōng):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泛指骏马。
(1)本诗描述了富家公子身穿“________”,骑着“骄骢”,天刚亮就到野外“________”,结果“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应傍战场开中“傍”的意思是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你从诗中哪些词看出来的?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边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
诗中的“轮台”在这里代指________。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5.赏析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其四)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形容松树高大的样子。
②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
(1)诗句“落落长松夏寒”中的“夏寒”似乎违背了季节常理,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2)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杨花①
(唐)吴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
②秋华:盛开的花朵。
(1)“读诗重想象”。
诗人将“杨花”比作________,因为杨花________的特点与之相似。
(2)“读诗重品味”。
从最后一句“唯”“独”二字中,能品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
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友人的感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乡之情的?
13.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行
锦衣①红夺②彩霞明,侵晓③春游向野庭④。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⑤踏烂麦青青。
(注释)①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
泛指显贵者的服装。
②夺:赛过。
③侵晓:天刚亮,拂晓。
④野庭:田野。
⑤骄骢(cōng):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泛指骏马。
(1)本诗描述了富家公子身穿“________”,骑着“骄骢”,天刚亮就到野外“________”,结果“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诗歌鉴赏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
(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
(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诗中的“怯”和“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诗中“”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前两句诗中“翠”、“浪”、“斜”、“肥”、“噪”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选择其中一个字,加以具体分析。
1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1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9.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
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2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1)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2)铁马。
2.(1)锦衣;春游;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
(2)表达了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把握。
诗文大意:富贵人家的公子们穿着锦缎做的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服,一大清早就骑着马去野外游春。
他们尽兴玩耍,根本不管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纵马奔驰,踏烂了青青的麦苗。
头二句描写贵公子穿上比彩霞还鲜亮的锦衣,骑着“骄骢”,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地去野外春游的情景。
他们只顾在田野上纵马狂奔,兜风赏景,全然不顾地里的庄稼,结果“骄骢踏烂麦青青”。
(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不识农夫辛苦力”,这群公子不懂得农民稼穑的辛苦;“骄骢踏烂麦青青”,他们竟然让骄马随意践踏农夫辛苦种植苦心经营的麦田。
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让人伤心。
全诗在前后形成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贵族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为害农民的恶行。
故答案为:⑴锦衣;春游;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
⑵表达了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具体句子表现出来的,因此,要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去分析。
3.(1)靠近
(2)重阳节,“九日”“登高”
(3)寄托着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或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的渴望。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来理解。
“应傍战场开”意思是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傍:靠近、接近。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岑参这首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
既是重阳节“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联想到家乡的“故园菊”。
(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概括。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
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应傍战场开”对故园菊花,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故答案为:⑴靠近;
⑵重阳节,“九日”“登高”;
⑶寄托着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或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的渴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4.(1)陆游;边关
(2)“僵”“孤”意为年迈衰老,卧病在床,孤苦无助。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
戍(shù)轮台:在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
戍,守卫。
轮台:在今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
此代指边关。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
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故答案为:⑴陆游;边关
⑵“僵”“孤”意为年迈衰老,卧病在床,孤苦无助。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掌握,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基本的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注意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5.(1)不违背季节常理。
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阴凉之感。
(2)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可爱的孩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
“落落长松夏寒”的意思是: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
这里的“夏寒”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
原因是松树生长得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
(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意思是: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
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这里主要描写了牛羊自在吃草,小孩不识官家衣服,更不识官家人,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
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淡。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
故答案为:⑴不违背季节常理。
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阴凉之感。
⑵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可爱的孩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6.(1)雪;颜色洁白;轻盈飞舞
(2)反衬出它与百花不同的个性与志趣,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解答时要结合诗文内容进行分析,“自飞晴野雪蒙蒙”意为在晴日的野外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独自飞舞。
此句将杨花比作“雪”,并用“漫天飞舞的雪花”形象的表达出了杨花颜色洁白,轻盈飞舞的特点。
据此作答即可。
(2)考查对古诗词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答时要结合诗文内容进行分析,点出“唯”“独”二字在“炼字”的作用,并分析其表达情感的效果。
“唯有杨花独爱风”意为唯独只有柳絮更喜爱来风吹动,联系上文“百花长恨风吹落”来看,通过以百花的追求和品性反衬杨花的与众不同,通过“唯”“独”表现其追求自由、高傲不羁的品格,进而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
故答案为:⑴雪;颜色洁白;轻盈飞舞
⑵反衬出它与百花不同的个性与志趣,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赏析诗歌需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结合词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抓住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7.(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出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夜上受降城闻笛》引发的是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春夜闻笛》引发的是贬滴之人盼归的急切、无奈和惆怅之情。
【解析】【分析】(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
“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后两句用“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本诗表现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哀愁。
《春夜闻笛》作者通过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它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有不尽的无奈,难言的惆怅。
故答案为:⑴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出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⑵《夜上受降城闻笛》引发的是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春夜闻笛》引发的是贬滴之人盼归的急切、无奈和惆怅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8.C
解析:(1)春;归雁洛阳边;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
(2)C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鉴赏的辨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和理解写作手法。
“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信到洛阳去。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
(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C项有误,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故答案为:(1)春;归雁洛阳边;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2)C。
【点评】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9.(1)不违背,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2)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加以理解。
落落长松夏寒的意思是: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
“夏寒”的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这里是因为松树生长的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
⑵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鉴赏,解答时要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作答。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的意思是: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
“牛羊”、不是衣冠的“童稚”很显然是描写乡村生活。
牛羊自在的吃草,小孩不识官家衣服,更不识官家人,所以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淡。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
故答案为:⑴不违背,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⑵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结合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平时对王维本人的诗作要多积累,对他的作品特点也要略知一二。
10.(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分析】(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故答案为: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⑵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赏析,要按照题目提示,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
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表达了什么感情。
11.B
解析:(1)愁(2)B
12.(1)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
顺风中,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2)颈联中诗人通过写景物的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久别思乡之愁。
尾联中借“归雁”寄托自己身处异乡、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壮阔,抒情自然,情景交融。
13.(1)锦衣;春游;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表达了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14.(1)经历经过(2)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3)矛盾的心理。
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15.(1)羡;醉(2)“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
“浪”表现春色之浓。
“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
“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
16.(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17.(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18.(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9.(1)明月;地点转换(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