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一种糖尿病的一种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在肝脏经β氧化产生大量分解产物——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在血液中堆积,血清酮体积聚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引起血酮体水平升高,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称酮症。

乙酰乙酸、β-羟丁酸均为较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碱储备,若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血酮体继续增高,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时,便发生了代谢性酸中毒,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此时除血糖增高、尿酮体强阳性外,血ph值下降,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3.5mmol/L。

如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昏迷,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志、血糖、尿量、
尿糖、尿酮体、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每0.5~1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记录出入量,每2小时查尿糖和酮体1次,2~4小时查血糖及电解质1次。

2、严重酸中毒时出现深大呼吸,频率不快,也无呼吸困难感,呼
气有烂苹果味。

3、严密观察有无肾衰竭、心力衰竭、休克、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的
出现。

【护理措施】
1、饮食和休息昏迷患者禁食,待昏迷缓解后改为糖尿病半流质或
糖尿病饮食。

①三餐热量分配:一般早中晚餐的热量分配依次为1/5、 2/5、 2/5或1/3、 1/3、 1/3。

②食物的选择: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适量的杂粮,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

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1/3,忌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

饮食中应增减膳食纤维的含量,每日饮食中膳食纤维的含量不应低于40g。

③每周定时测量体重。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使体力消耗达最低水平,以减少脂肪、蛋白质分解。

2、做好基础护理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勤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女性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昏迷病人置尿管,胃扩张者留置胃管。

3、吸氧低流量持续吸氧,对昏迷病人还应注意吸痰以保持呼
吸道通畅。

4、用药护理小剂量胰岛素持续应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时应严密监测病人的血糖变化,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地执行医嘱,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保证24小时液体入量。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补钾应根据血钾和尿量,治疗前血钾低于正常,立即开始补钾,2-4小时内通过静脉输液每小时补钾约13-20mmol/L;血钾正常、尿量>40ml/h,也立即开始补钾;血钾正常,尿量小于30ml/h,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开始补钾;血钾高于正常,暂缓补钾。

病情恢复后仍应继续口服钾盐数天。

5、心理护理此期病人因对医治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紧张、恐惧等
情绪,护理人员应予关心、安慰作好解释工作。

【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及先兆症状。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及时就诊。

经济条件好的患者购买快速血糖仪,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其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2、正确用药告知患者必须坚持服药及定期门诊复查,强调不擅自停药、减药、改药及盲目乱服药。

告诉患者低血糖的症状和预防,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口服3—4片葡萄糖或口服半杯饮料或牛奶、糖块。

①口服降糖药,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定期观察的血糖变化,正确评价药物的疗效,嘱咐患者按时进餐,切勿提前或延后,以免发生低血糖。

②正确使用胰岛素,指导患者确定胰岛素制剂种类、剂量、注射时间。

注射部位,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部位,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同一部位之间相距1厘米以上,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

注射时间和方法:常规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再抽长效胰岛素,混匀后注射,因逆行操作会使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药效。

注射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3、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运动时注意适量、经常、个体化。

根据病情不同,可从轻到中等强度运动。

切忌剧烈运动,切勿空腹运动。

4、预防感染教育患者注意预防各种感染,注意冷热适宜,预防感冒。

不一宜穿过紧的鞋子,预防糖尿病足。

避免各种外伤。

5、指导病人定期复诊:一般每两到三个月复检GHbA1C,如原有血脂异常,每一到两个月监测一次。

体重每一到三个月测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每三到六个月门诊定期复查,每年全身检查一次,以便尽早防治其他慢性并发症。

6、预防意外发生: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