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管理理论的三大变革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第一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亦即第一次管理革命,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即“泰罗制”的产生,它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也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第二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亦即第二次管理革命,就是行为科学的产生,在人的假设理论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第三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亦即第三次管理革命,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通过这次革命,使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从而完成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目的在于雇主和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
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就当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
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主要管理措施
定额管理
差别计件工资制:工资与劳动贡献挂钩。
挑选第一流工人: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在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法约尔关于管理的一般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制度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律是: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
当目标实现后人就从事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需要产生,再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
(或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书本应用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发人的动机有两种因素: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1.激励因素能促使人们对工作产生满意感,满足人们成长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
2.保健因素不会对员工起激励作用,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
创造性,因而不会引起生产率的提高,只能防止因员工不满出现的怠工等现象。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双因素理论是就
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
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
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公平理论的启示
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
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
再次,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是不要按酬付劳,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主要杀手。
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
如有的企业采用保密工资的办法,使职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率,以免职工相互比较而产生不公平感
“经济人”假设
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
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下,人被动的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工作
人以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
传统的管理观点-----X理论
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而宁可让别人领导。
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自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
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说多做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
X理论下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
管理人员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他的只要职
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引、监督。
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如何给人以尊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
应以金钱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Y理论
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的,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象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资源去执行;
也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到底怎样要看环境而定。
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它甚至对人是一种威胁和阻碍,并放慢了人成熟的脚步。
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间是没有矛盾的。
如果给人提供似懂非懂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同意起来。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
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得到了发挥。
Y理论下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
管理职能的重点。
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职工的潜力,并使职工在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力量时,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此时的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职工以支持和帮助。
激励方式。
对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作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享权力。
团体的内聚力的影响因素
团体的内聚力是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程度,影响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
1.团体的领导方式;
2.团体成员的共同性;
3.团体与外界的关系;
4.团体规模的大小;
5.团体成员的稳定性;
6.团体信息的沟通;
7.团体内部的激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组织的本质
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
1.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2.组织是一个系统模式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
3.组织是动态发展的
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部分
组织如何实现平衡?
组织一旦建立,组织的存续就成为组织的最终目标。
一个组织必须保持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这是组织能否存续的条件。
1.组织的对内平衡,是指通过把创造出来的经济和非经济诱因有效
地分配给各个成员,保持各个成员的“诱因”和“牺牲”的平衡,从而确保成员协作积极性的过程。
如果组织向其成员个人提供和分配的诱因超过或等于个人的牺牲时,组织就能保持对内平衡,组织也就能够存续。
反之,如果组织不能保持这种平衡,就会衰弱,并最终将消亡。
因此,“诱因”和“牺牲”的平衡实质上就是组织的对内平衡。
其关系用公式简略地表述就是:牺牲≤诱因→组织存续和发展。
2.组织的对外平衡是指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保持组织的效率,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个组织能否存续下去,不仅依赖于组织的对内平衡,而且主要依赖于组织的对外平衡。
经理人员的职能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功能;
2)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机能;
3)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的机能,并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如何实现科学地决策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观点: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1.强调对企业整体性的理解
2.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
3.企业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
4.系统分析: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推理、科学分析
的方法,在确定条件不确定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方案。
即以系统的整体优化为目标。
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是有目的、有步骤地探索和分析过程,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5.系统分析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与步骤?
书中找
权变理论
核心思想:“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
领导方式的权变观点: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一切以企业的任务、个人和团体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和员工的关系而定
企业再造的流程
企业再造是重新设计和安排企业的生产服务于经营过程,实质合理化。
因此需要对原来的经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彻底的变革。
1.诊断原有流程
2.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
3.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
4.重新设计再造的流程
什么是五项修炼
(1)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娴熟。
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自我超越首先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其次是在不断学习中,客观地观察现实,了解目前的真实情况。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即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许多设想、信念或图像、印象。
这种“心智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
“心智模式”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心中,它源于对过去事物的认识过程,但又参与对现实事物的认识。
人的心智模式影响着你观察世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可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愿望的景象。
如果有一项领导的理念,多少年一直能在一个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
一个缺少共同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
(4)团队学习——是指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
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5)系统思考——是一种非直线性的思维模式,是人们考察和探究事物“动态性复杂”结构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