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罗朝丽
(富顺县怀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自贡 643216)
摘 要:猪蓝耳病是生猪养殖过程当中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猪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而引发的一种常见的疾病。

猪只感染此类病毒之后,主要对其繁殖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侵害。

临床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嗜睡等,同时妊娠期母猪感染该病,体温增高明显,在妊娠后期阶段,极易导致流产、死胎,或者生产出木乃伊胎、弱仔等,严重威胁母猪及仔猪健康。

猪蓝耳病不仅有着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对生猪养殖业发展影响巨大。

为此,在生猪养殖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好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控制和减少此类疾病对生猪养殖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猪;蓝耳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免疫接种;消毒
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人们的饮食当中,猪肉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加大,这些对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生猪养殖过程当中,常常遭受一些疾病困扰,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打击,尤其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严重影响到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该病不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而且还有着较高的死亡率。

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极易导致猪蓝耳病大面积爆发流行,造成大量生猪死亡,给生猪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猪蓝耳病防治工作。

基于此,下文当中主要结合实践,对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预防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广大生猪养殖户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不论是何种品种,任何年龄段还是不同性别的猪都可以发生猪蓝耳病,尤其是仔猪以及育成猪和妊娠阶段的母猪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该病发生季节性不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死率极高。

目前还没有发现该病传染给鸡、羊、牛、猫、犬以及人类相关报道。

1.2 流行特点
该病发生时,常常呈现大流行,大爆发,发病非常的急,传播面积非常大,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引发的损失也是相当巨大的。

导致猪蓝耳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和饲养条件恶劣,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没有认真落实消毒措施,一些小,中型的生猪饲养场和散养户较为多发。

如果严格落实消毒免疫措施,规范化的进行养殖,通常不会发生该病。

猪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常常通过交通干线向周边的乡镇进行蔓延,特别是从生猪屠宰点以及收购,屠宰病死猪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向周围村庄,乡镇扩散。

2 临床症状
2.1 种公猪
种公猪发病之后,咳嗽症状不断增多,出现喷嚏,精神不佳,食欲明显下降,呼吸变快,但是症状多不是非常严重,具有较长的病程时间,精液量会出现明显减少,品质下降,出现很多死精。

2.2 母猪
母猪发病之后出现高热,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常有昏睡,同时也有呼吸道症状出现,如咳嗽,喷嚏以及呼吸困难等,在腹部,乳头以及耳朵还有尾部、外阴等部位出现发绀,尤其是耳尖部位更为明显,有的母猪还有神经麻痹症状出现。

2.3 育肥猪
育肥猪感染该病之后,伴发结膜炎,双眼出现肿胀,精神不佳,常常昏睡,并伴有呼吸困难以及耳部发紫,体温增高明显,一般达到41℃,采食量也会出现明显降低,或者是完全停止,皮肤发红,并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2.4 仔猪
哺乳阶段的仔猪感染该病之后,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早产仔猪感染该病之后常在几天内出现死亡,感染该病的仔猪,食欲明显下降,精神状况极为不佳,呼吸不畅,主要表现为腹式呼吸,同时还有震颤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等。

断奶阶段的仔猪感染该病之后,出现明显的咳嗽,而且还有呼吸困难,常常出现肺炎,食欲下降明显,甚至废绝,体温可达40℃以上,有的仔猪出现明显的关节炎,还有的出现下痢,有斑点出现在皮肤上,生长速度变慢,之后变成青紫色。

3 防控措施
3.1 疫情处理
对于疫情发生的猪场,认真彻底地进行消毒,并利用20%的生石灰消毒猪舍外的走道,猪场外部,也可以选择5%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无害化处理病死猪以及猪的排泄物和污染的物品。

并利用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给健康猪进行免疫接种,将0.2%的土霉素原粉添加到饲料当中,也可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

3.2 对症治疗
针对病猪开展对症治疗,减少死亡率,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选择应用泰妙霉素150 mg/kg以及阿莫西林400 mg/kg在饲料当中进行添加混饲,15d为一个疗程,同时选择应用地塞米松10 mg进行肌肉注射,并应用维生素B12300 μg进行注射,每日一次,连续应用7d。

3.3 免疫接种
3.3.1 疫苗的选择
充分考虑当地猪蓝耳病的发生类型,结合易感猪的品种对于合适的疫苗进行选择,但无论对哪种疫苗进行选择,都必须要有农业部批准文号,保证疫苗质量。

3.3.2 疫苗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免疫之前,要对猪的品种、日龄以及健康情况和免疫史发定时等充分考虑,对于一些瘦弱的临产母猪患病母猪,不应当进行疫苗接种,当病猪疾病痊愈之后,或者是母猪生产之后在根据相关规定开展免疫工作,接种疫苗的猪只,应当处于安静条件下,进行休息,保持环境干净卫生。

新引进的猪只,应当确保其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疫苗接种,如控制在24 h,如果发病紧急,疫病突然爆发,应当对健康猪只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妊娠猪免疫过程当中,应当保证动作轻柔,以免引发流产。

3.3.3 疫苗接种
选择猪的耳后部位进行疫苗肌肉注射,通常为3周龄仔猪,注射剂量为两毫升,同时考虑当地疫病发生情况,在第一次免疫之后28d,开展第二次免疫工作,配种之前的母猪每头注射4ml,种公猪每半年进行一次疫苗接种,每次注射4ml。

3.3.4 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之前应当对疫苗充分的混匀,但应当避免用力振荡,发生气泡,吸入到注射器当中的疫苗,不可在回推至
(下转第187页)
驱虫完成时,同时完成洗胃操作。

全进全出的养殖形式,能够科学提升养殖场的病情防护能力,降低猪肺炎支原体病的传播能力,切断猪肺炎支原体病传播途径,营建健康的养猪环境。

②科学完成猪舍卫生管理工作。

在防护猪肺炎支原体病期间,应关注猪舍清洁管理,增强猪舍通风性,减少猪舍尘埃,提升舍内氨气浓度控制效果。

定期完成猪舍消毒工作,有效控制细菌生长,减少生猪染病问题。

③规划养殖密度。

科学完成生猪养殖规划工作,减少猪群养殖密度大、猪群活动拥挤等问题,提升各类群猪隔离效果。

在养殖区规划期间,规划方向包括:养猪区域、猪舍大小、猪舍内猪只数量。

针对身体病弱的猪只,对其开展独立圈养形式,防控猪群形成交叉传染问题。

④隔离饲养体系。

针对形成规模的养殖户,应采取多点式隔离饲养方式,有效划分生活、生产、饲养、粪污等区域。

在生产区应完成细化,比如繁育、仔猪饲养、育肥等。

(3)药物防治
仔猪在进行药物预防工作时,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药物预防工作,通常在仔猪断奶时期,科学完成药物防控工作。

仔猪药物预防工作,应在仔猪出生后科学规划接种时间,具体接种时间为仔猪出生后3d、仔猪出生后7d、仔猪出生后21d。

接种形式为土霉素0.5ml,以此保障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效果。

第二种药物预防工作,母猪完成分娩7d时,在母猪饲料中科学完成抗生素添加,加强各类细菌病毒的预防控制。

猪群在使用抗生素时,能够减少肺炎支原体病的病发严重性,科学减少继发性感染问题,抗生素使用较为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四环素、诺氟沙星等。

然而,抗生素在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病时,不具有疗效,仅能完成临床病症的缓解工作,尚未切断病毒传播。

如若停止使用抗生素,将会引起疾病复发问题。

此外,在猪只服用抗生素时,将会引起病原体的抗药性。

在后续使用相同类型抗生素时,无法获取较为可观的治疗效果。

此外,长期为猪只使用抗生素,将会改变猪只肉质,甚至会引起药物残留问题,降低猪肉销售能力,危及人们身体健康,难以保障生猪养殖成本的受控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猪肺炎支原体病,在对其开展病症防治工作时,应确定最佳防治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对症防治,获取较为可观的防治效果。

此外,生猪养殖场应科学完成场地甄选,加强猪舍卫生管理,提升养殖场整体卫生管理效果,增强环境卫生性,科学完成饲料配制,以此保障生猪免疫体质,减少支原体肺炎传染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侯宝香.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J].
现代畜牧科技,2017(9):137.
[2] 朱云.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
顾问,2019(6):68-69.
[3] 史立芬.猪肺炎支原体性疾病综合诊断[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
版),2020(4):41-42.
瓶内,利用酒精棉球擦拭排气溢出的疫苗,并通过专用瓶放置,并利用专用瓶放置应用的酒精棉球以及碘酊棉,集中的进行处理,在注射疫苗之前先对猪的注射部位进行剪毛,并运用75%的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疫苗应用过程当中应当保证低温,避免阳光直射,疫苗接种必须要采用肌肉注射方式,不可进行脂肪注射和皮下注射,开封后的疫苗,在没有用完之前可以以蜡进行封闭,并在2~8℃条件下进行保存,确保24h之内用完,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段,将禁止应用。

接种疫苗过程当中,要将相关的记录工作充分做好,对于猪的品种,年龄以及性别,还有应用的疫苗批号,接种的剂量时间。

等详细地进行记录,并留存免疫档案,输血免疫卡,疫苗注射过程当中不可应用飞针方法,这样会引发剂量注射较少,难以在准确部位进行注射,影响免疫效果。

3.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夏季必须要合理降温,避免猪只中暑,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出现。

寒冷季节要提高保暖措施,并合理的通风,以免猪舍之内积存大量的氨气,对猪的呼吸道造成不良刺激。

确保猪舍干净卫生,保证是饮用水源的清洁性,对饲养密度合理调节,以免出现应激反应,不能和鸡鸭等动物混养。

落实消毒措施,降低和控制猪舍环境当中的病原体,尤其是对于猪蓝耳病来讲,运用带猪消毒方式十分重要,这是由于发生猪蓝耳病之后,病猪会持续性的向外进行排毒,而通过这样的消毒措施,能够避免病毒的传播蔓延,但是消毒过程当中必须要对消毒药物科学选择,减少对猪只的刺激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了解到生猪养殖过程当中,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罹患蓝耳病诱因较为复杂基础上,就应当进一步加强猪蓝耳病防治措施的研究力度,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必须要根据标准程序开展猪蓝耳病诊断,并在确定猪蓝耳病之后制定标准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提高猪蓝耳病治疗效果。

另外还要积极推广猪蓝耳病疫苗接种工作,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生猪生长充足的营养供应,清洁猪舍,严格消毒,如果一旦发现猪蓝耳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还要实时观察健康生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避免因病毒扩散而带来更大的损失,保证生猪养殖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莹.猪蓝耳病及混合感染诊断与防治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
2018,14(5):105.
[2] 庞春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分析[J].农民致富之
友,2017(8):235.
[3] 陈小平.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
摘,2015,31(7):198.
(上接第18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