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以珠海市横琴黑白面将军山隧道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10
地域文化具有独特性,与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对于“地域文化”中“文化”的定义可以是广义的,也可以是特定条件下的单一文化要素。

地域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但在一段时期内,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性,也是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

可以说,地域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

1基于高速公路的地域文化解读
高速公路体现出的地域文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环境层面:包含自然风光、地形、气候、土壤、水系、植被、动物、季相等,自然环境是地域文化的表象体现,是人最能直观感受到的地域文化;另一类是人文环境层面:包含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故事传说、古迹遗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建筑、村落、田野、厂矿、城市、雕塑和小品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地域文化。

高速公路人文景观是抽象且广泛的,城市拥有不同文化且相对独立,高速公路作为连接地域实体的“桥梁”,必然少不了人的流动和参与。

高速公路除了具有连接2个城市地域跨度的功能,也发挥着融合和拓展不同文化的作用。

从社会环境层面来看,政策、经济、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存在“千路一面”的问题,这与地域内的社会组织制度及特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

要想改变高速公路趋同的现状,要求充分全面挖掘地域文化,并将其再次创新,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高接受度的高速公路景观。

同时,也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地域文化的运动性、发展性、迁移性,将积淀于人们心中有关地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片段,以景观设计语言加以表达。

2高速路隧道洞口景观绿化设计基本原则隧道洞口因其特殊性,所有洞口设计内容都要基于安全性原则下进行,整体考虑高速公路陆域景观的连续性。

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对隧道出入口的洞顶、洞口、端墙、护坡、互通、分离式中分带、侧分带等重点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工程装饰,将洞口融于大自然中,与周边自然景观形成连续性和过渡带,亲近自然、对话自然,给使用者带来更舒适和方便的行车体验
2.1行车安全,环保舒适原则
高速路景观设计在满足市政道路行车安全要求下,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考量的设计理念。

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通过景观规划改善行车视觉环境,减少司机疲劳,增强司机行车过程中的视觉舒适度,避免对面道路强光、眩光等对司机的干扰,保障行车过程的安全性。

2.2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原则
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类活动、行为方式等。

以高度概括的设计方法和发展演变的角度看待场地,简约而不简单。

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秉承“最小干预”的原则,尊重原生地表机理和自然环境,创造一个景观空间功能优良,人性化尺度把握适度,可参与性丰富的空间层次。

在植物选择方面,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考虑当地适应性强及养护费用低的植物,并注意是否会产生环境污染、影响交通或成为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

考虑在最少人工干预的粗放条件下,形成良好的植物生长趋势和优美的景观效果。

2.3地域特色,文化创新原则
充分挖掘当地地域文化,总结整理后,从中提取重要的文化元素进行二次艺术创作,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地域特征的作品,以期从抽象的文化内涵中,提取一些具象的形象,形成地域的形象代表或文化符号,为当地发展带来多重效应。

高速路景观要素的提取和创造不是为了博取大众眼球,创造不一样的道路景观带,而是能将高速路隐藏于自然环境中,将地域文化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
—以珠海市横琴黑白面将军山隧道为例
耿海清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格瑞公司,陕西西安710000)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速度放缓,高速公路工程由求数量转变为重质量,在实用性前提下,如何设计更具有地域文化内涵、更高观赏性、更有独特辨识度的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珠海市横琴黑白面将军山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以期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地域文化;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作者简介:耿海清(1994-),男,汉族,甘肃平凉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
究方向:景观园林设计及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62
--
2022102.4以人为本,经济适用原则
设计过程应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绿化设计对大众行
为及使用者心理感受的关注。

首先,
过度装饰会给人以烦躁不安感,过分宏伟的隧道洞口设计给人以压迫感,过量绿化覆盖的隧道洞口给人以恐惧感。

如洞口主要色
彩基调也会影响到使用者的驾驶状态,
这就要求设计者熟悉设计原则,充分调研当地文化习俗,
反复深入踏勘,多次走访询问,将“人本”排在设计第一位。

其次,应考虑
到经济实用性,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宣传效益,让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能更好、更长久
地服务于人们,逐步进入既经济、
又适用的良好循环中。

3珠海市横琴黑白面将军山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3.1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黑白面将军山公园片区内(见图1),整条隧道南北横穿黑白面将军山片区,其中,白面将军山最高海拔393m,黑面将军山最高海拔382m,这2座山属于婆罗岛的主要山峰。

将军山隧道是珠海横琴第三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线路呈南北
走向,南起珠海南琴路,北至珠海大道,
下穿蛇地坑水库自然保护区。

隧道单线长3860m,双向6车道设计,
最大断面达257.25m 2
(见图2),隧道通向香海大桥,
来往港珠澳大湾区将更加便捷快速。

本次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包含隧道出入口、路基中央分隔带、路侧边坡绿化等部分。

3.2地域文化的提取
黑白面将军山的传说在当地流传甚广,
相传很久以前,朝廷暴政高税,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南坪人民生
活非常贫苦,人们奋起反抗。

朝廷派出黑面、白面2位将军前去镇压,2位将军来到南屏后,看到当地人民生活
疾苦,因而帮助百姓开河改道、
筑堤修坝。

黑白面将军的行为撼动了天庭利益,天庭派天神前去镇压,
白面将军的帽子化作河对岸竹拆帽的山,黑面将军的帽子化作现
在的有髻山;马倒地而亡,
被称为马地;马腿被天神砍下,滚到洪湾河边,形成了今天的马腿村;
马鞭落于中山市三乡,称马鞭埔;马鞍化为马鞍山;2只马眼是现在的双石村。

2位将军一身正气、并肩而立,变成了一黑一白2座大山,称为白面将军山和黑面将军山;2座山之间有一个细小的口子,人们称之为风门坳;黑白面将军家人
们痛哭了三天三夜,悲声十里可闻,
后人称这里为大恸埔;黑白面将军化作屹立不倒的大山,
阻挡着来自大海的侵袭,南坪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2位将军也被奉为当地的保护神。

悲情的故事能在当地流传开来,既反映了当地人民不畏强政,和权力和黑暗斗争的勇敢面貌,又反映了人们对于正义的维护和对黑白面将军的拥戴。

设计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作为突破口,概
括提取地域文化,借助景观雕塑的表现手法,
再次进行艺术创作。

最终确定隧道南出入口及南侧入口景观主要采用景观浮雕的艺术手法,浮雕艺术有利于塑造人物形
象,在三维空间内易形成具有体积感、
立体感的景观效果。

同时,浮雕艺术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可用于营造环境氛围,丰富景观环境的人文内涵和审美特
性。

浮雕墙景观设计取材于当地
“黑白面将军的传说”,“云形纹”“祥云”等元素的组合构成浮雕墙的造型。

材质有2种:一种是铸铜材质(见图3),浮雕墙更加醒目、
简洁清晰、充满故事性;另一种是砂岩材质(见图4),造价
较低,经过风沙侵蚀,具有沧桑感和年代感,
缺点是色彩变化相对单调,不够醒目。

3.3设计内容
3.3.1隧道口洞顶景观绿化设计。

隧道南出入口挖方段
设置直立式端墙(见图5),采用混凝土浇筑,
砂岩贴面,“祥云”“云形纹”图案组合铸铜浮雕,浮于砂岩贴面以上。

隧道名称选用白色立体字样,使用“微软雅黑”
字体
图1黑白面将军山北隧道出入口景观平面图
图2
黑白面将军山南隧道出入口景观平面图
图3隧道南入口景观浮雕设计(一)86.9m×9m 铸

图4隧道南入口景观浮雕设计(二)86.9m×9m 砂岩
63--
202210形态,隧道名称制作发光字紧贴于洞口上方。

洞顶采用
肾蕨草灌结合和种植攀援植物的方式进行绿化,
一方面起到植被复绿的作用,另一方面肾蕨生长速度快,
侵占行为明显,有利于稳固洞顶水土。

南入口洞顶采用阶梯式递减设计,南出口采用左右对称立柱式设计,连接南入口与南出口之间长86.9m、高9m 的端墙。

设计黑白面将军传说浮雕墙,浮雕墙上方三级护坡采用锚杆格梁进
行防护,一级、二级护坡格梁内种植金叶女贞,
三级护坡格梁内种植红叶石楠,既能美化防护结构,又能保持水
土稳定。

3.3.2洞口绿岛景观绿化设计。

采用明暗过渡方法进行
设计,在偏离安全护栏4m 以外并保证横向净距,
且在不遮挡交通标志的情况下,种植高大的乔木遮阴,形成
“树荫隧道”。

搭配种植南洋楹和南洋杉,
灌木选择色叶植物:角茎蒂牡丹进行点缀,底层堆土形成微地形,
并种植马尼拉草,形成道路———植物———洞口———洞内光线的明暗过渡。

3.3.3分离式路基景观绿化设计。

道路中分带宽度大于
10m,以疏林草地为设计思路,
微地形选用马尼拉草作为底层地被,覆盖全部地形。

高层主要分组种植南洋楹和南洋杉,疏密有致、高低错落,
形成疏林草地的观感。

3.3.4浮雕设计(见图6)。

浮雕艺术在隧道洞口景观设
计中发挥着重要的空间氛围、文化传播、装饰美化、地域标志、结构实用的功能。

本次浮雕设计一共涉及2个区
域,一个位于隧道南出入口之间,
长86.9m、高9m 的整面连续性浮雕墙部分;另一个位于隧道南出入口,宽12.98m、高29.05m 的浮雕墙景观设计。

整面连续性浮雕墙设计自南向北,
以画卷的形式展开,从最南段开始展示古代建筑群剪影,
黑白面将军手持长缨、身着甲胄、坐骑骏马、英姿飒爽。

其中,白面将军所骑的马后腿有力登地,前腿弯曲高立;黑面将军所骑的马左腿高抬,呈自由奔跑状,
远处云端面目狰狞的天神是天庭派来的雷神,镇压叛乱。

画卷向北去的第二部分重点内容,是败退后的将军将自己的身体奉献给了这
片土地,大马脑袋低垂呈降服状,
将军们虽败犹荣,让人肃穆。

画卷向北去第三部分是繁荣的乡镇,清澈的河流,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黑白面将军用自己的身体幻化为大地,庇佑着当地的人民。

整个画卷由穿插在画卷中的
“Z”字形云纹串联起来,点缀部分祥云图案,
目的是连接3个区域,让整个故事更具有连续性和趣味性。

浮雕墙景观设计因靠近隧道前端,在不分散驾驶员注意力的前提下,考虑景观的美观性。

为了保证景观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洞口顶端将将军山山峦的形象抽象
化,并以剪影的形式层层叠叠展示出来。

依旧沿用“云形
纹”“祥云”等简洁的景观元素装饰隧道洞顶景观。

隧道出入口浮雕艺术与周围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观相呼应,让整条道路的艺术氛围显得更浓、审美品位显得更高。

同时,浮雕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特性。

4结语
研究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高速公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源于景观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审美导向下的动态发展过
程。

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设计中,
始终贯彻“人本、生态、科学、文化”四要素,虽要注意美观性,但不能过于复杂
和华丽,避免分散驾驶员注意力,
影响行车安全。

本次设计力求使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
丰富行车途中的景观要素,以期实现地域文化与生态景观的完美结合,为高速公路洞口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收稿:2022-02-20)
参考文献:
[1]王人卉.浮雕艺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和应用研究———以句容铃塘隧道浮雕为例[J].风景名胜,2019(05):292.
[2]王森越.基于地域文化背景历史街区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30):209-210.
[3]高继平.尧栾西高速公路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实践[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04):360-362.
[4]赵昕.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老城区道路景观现状分析———以包头市东河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01):70-71.
[5]殷俊杰.地域文化背景下东北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吉林:东北电力大学,2020.
[6]刘晋宁.地域文化背景下昆山市千灯镇城市支路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7]刘乐,偶春,杨冰清.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以钟祥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24):49-51.[8]叶飞,徐长鑫,魏艳春,等.山岭公路隧道洞口美学探析[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39(04):563-570.
[9]米东阳.陡峻山岭公路隧道洞口设计浅析[J].山西交通科技,2018(03):77-79.
[10]王东方,叶飞,张金龙,等.山岭公路隧道洞口景观问题分析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04):
874-883.
图5隧道南出入口鸟瞰图
图6隧道南出入口浮雕墙设计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