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报告.doc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报告水利于土木工程学院施正香一、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是一个融农业、生物、环境、建筑、工程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专业。
该专业与社会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就业问题、文化发展问题等重大问题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8所院校设有这个专业,《农业生物环境原理》作为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已为有关院校“农建专业”认同,在本科生教学中均开设此课程。
21世纪将是新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世纪,农业科技产业的特点,一是科学观念新和技术层次高;二是产品与生产需求细腻相融,工艺与农艺密切结合;三是高度多元化和商品化。
由于资源和人口问题,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不能回避的两个重要问题:1)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生产出足够的粮食,确保21世纪中国的粮食安全.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绿色食品的追求将成为主导趋势,如何满足,实现的途径何在?综合我国国情,国家只有大力发展节约耕地、水源的现代化、工厂化农业生产才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也只有现代化、工厂化农业的发展才能更进一步振兴我国的农业.目前,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很低下,非常缺乏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面对入世的冲击,只有设施农业具有挑战力,因此只有在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以农业设施为主的、以达到优质、速生、高产、低耗发展的设施农业,才能改变目前的困境.设施农业是集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于一体的行业,由于缺乏高技术人才的参与,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较为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加速培养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发展培养急需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尽快让本专业学生明确专业的服务对象,掌握必要的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了解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以实现农业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的最佳融合,加强“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实习报告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作为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方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我们对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入了解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学习,二是实地考察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应用实例。
1. 实验室学习在实验室学习阶段,我们首先了解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随后,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相关实验技能,如土壤质量检测、植物生长指标测定、温室环境调控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技术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阶段,我们参观了当地一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了解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参观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滴灌系统等设施,并现场学习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对这些设施的调控方法。
此外,我们还采访了园区的技术人员,了解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优势和挑战。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基本实验技能,还对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
在实验室学习阶段,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我们对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技术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见证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还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推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的进步。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实验部分Agricultural Bio-environment Principle Experiment课程代码:901120649学时数:8一、本实验课的目的、意义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面向21 世纪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实验属于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等专业必修实践型课程,是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实验教学应该以提高实验基本技能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
二、实验课主要目标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基本研究方法,加深理解和巩固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理论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意识。
三、主要实验内容实验一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技术(2 学时)通过对营养液的配制,了解营养液的配方组成,掌握配制过程和配制方法。
实验二室内温度分布的测定(2 学时)通过对室内外温度进行观测,进一步了解室内温度的变化规律,掌握室内温度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实验三室内光照环境的测定(2 学时)掌握照度、采光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测定方法,为光环境的评价和研究测定打下基础。
实验四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测定(2 学时)通过实验,理解设施内二氧化碳施肥的意义与作用,并掌握设施内常用的二氧化碳施肥方法和技术。
四、实验成绩考核办法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后,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填写情况、实验态度综合等评定,给出成绩。
总成绩20 分。
五、实验教材、参考资料[1]《能源与环境实验技术》,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教研室,校内自编教材781六、实验项目汇总表782试验设计Experiment Design课程代码:901120650学时数:24 学分数:1.5一、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本科生的选修课。
主要讲授试验的相关优化技术方法,包括正交试验设计、试验干扰控制、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原理和方法,构建优化试验设计的原理、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回归的正交设计等,为正确及合理地确定试验方案奠定基础。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是一本介绍农业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教材。
该书包括了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知识,还涉及了农业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等内容。
具体来说,该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农业生态环境学基础,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特点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农业生物学基础,主要介绍了植物生理、动物生理、遗传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是农业生物遗传学,介绍了农业生物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部分是农业生物育种学,介绍了农业生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以及新品种选育的过程。
第五部分是农业生物与环境,介绍了农业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包括土地利用、气候变化、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农业生物与环境的多个方面,是一本较为系统的教材。
它不仅有助于农业专业学生加深对农业生物与环境的认识,也可作为广大农业从业者的参考书籍。
- 1 -。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农药残留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瓶颈。
因此,开展农业生物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对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绿色农业生产能力的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生
物环境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为日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一)实验内容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三个实验内容:
实验1:水样分析与处理
学生需要了解水质污染情况以及水样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学习水分析的技
术和方法,并进行水样污染下的水处理实验。
实验2:土壤质量评价
学生需要了解土壤的特性和土壤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学习土壤理化性质的测
定方法,并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的实验。
实验3:农药残留的检测和处理
学生需要了解农药残留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见农药的使用方式和注
意事项,学习农药检测的技术和方法,并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和处理实验。
1。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摘要:以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分别对相关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网站建设、精品教材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介绍。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批精品课程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生态学课程于2006年也分别被教育部和广东省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精品课程。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网站建设、教材建设、双语教学、视频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途径与做法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
本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是全国农林高校的生态学、生物学、农学、资源环境学、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之一。
因此,开展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对现代人才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受益面广。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所倡导的“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建设目标,近年来本教学团队对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开展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建设工作(如图1所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础支撑与人力资源保障,因此,加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通过自身培养以及适当引进新师资,并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等措施,本课程的师资队伍规模在不断扩大,师资结构在逐渐优化,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
1.农业生物的生态学基础:介绍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群落等概念,探讨农业生物与其所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农业生物的生长与发育: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
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同时也介绍了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3. 农业生物的适应性与生物防治:介绍了农业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以及农业生物与害虫、病害、杂草的相互作用。
同时,该部分也介绍了如何利用生物手段进行农业害虫、病害、杂草的防治。
4. 农业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介绍了农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重
要性及其相关政策法规。
同时,该部分还介绍了农业环境污染的种类、影响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通过学习本教材,可以了解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原理,有助于正确地指导和实践农业生产,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1 -。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cu t t rsn ,w t n te orecnt c o f r c l o gi l rl i o nr a eet es eghn cus o s u t no i ie fA r u ua Bo—E v o m n.T i i y p r r i P np ct ni n t hs n re —
关 键词 : 农业 生物 环境原 理 ; 程 建设 ;实践 课
中图分 类号 :620 G 4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3— 72 2 1 )4一 l0一o 17 87 (0 2 o O l 5
The Pr c i e a d Th u h s i n t u to f尸 cpl a tc n o g t n Co s r c i n 0 i e
ade eg n ier gma r hc ei ae spo i i hrc r t ao.A crigt erq i — n nryeg ei j ,w i i ds n t a rv ca c aat s cm jr codn t eur n n o hs g d n l e i i oh e
o g iutrl i fA r l a o—E v o me t c u B n i n n r
Z N n—m n ,C O C eg— a , I e, A G Z i i g O G We ig A h n m o Q U L i Y N h —l n ,wU D l a e— i n ( o eeo nier gA h i g cl rl nvri , ee 2 0 3 , hn ) C l g f g e n , n u r ut a U iesy H f 3 0 6 C ia l E n i A i u t i A src : r c l o gi l rl i — ni n e t stecr o r f g cl rl rhtc rl n i n n bta tP i i e fA r u ua Bo—E v o m n oecu eo r ut a ac i t a vr met np ct r ih s ai u eu e o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及工程实验课程的收获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及工程实验课程的收获在xx至xx学年第二学年十五,十六周,我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工程测量实习。
我们一共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配一个女生,可能是担心我们男生心不够细吧,测量开始之后我们小组各有分工,但又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实习锻炼的机会,确保每一个人都能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又能锻炼我们每一个人的测绘能力,这是在高中没有办法学到的,我们是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始的,结果令我们非常的满意。
虽然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学习早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依然记忆深刻,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区是我们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本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不过,让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已经步入夏天的时节,在我们测量的时间里,虽然偶尔也有一阵小雨,当然在下雨的日子里我们是不能测量的,并不是我们偷懒,而是充分的为仪器考虑,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天气好的话我们小组星期六、星期天加班进行测量,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思考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思考【摘要】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是农业生态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价值。
本文从现状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评估与反馈等方面对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现状分析显示,当前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安排要与农业生态学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
教学方法选择要多样化,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评估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未来发展方向是加强实践教学与科研结合,推动农业生态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对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总结,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思考、现状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与反馈、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思考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是现代农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更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将课堂理论与田间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然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参与农田管理、生态环境评估、农业资源利用等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而深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对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探讨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探讨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估与反馈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探讨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不断改进提供参考和思路。
生物学与环境保护教学活动和教学思路
生物学与环境保护教学活动和教学思路生物学与环境保护 - 教学活动和教学思路引言: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环境保护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生物学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一、生物多样性的引入在生物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样性教学活动引入环境保护的概念。
举例来说,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或动物园,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各种不同的物种。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下他们所见到的动植物种类,并与他们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生态平衡的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但仅凭课本知识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
每位学生作为一个不同的物种,通过模拟繁殖、食物链和环境变化等过程,体验捕食、被捕食和环境改变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生态平衡的脆弱性,并明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三、生态系统修复的探索生物学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包括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探索。
学生可以在学校内或周边地区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受损的地方,进行修复工作。
首先,学生需要分析造成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如污染、破坏等,并了解相关知识。
然后,学生可以制定修复计划,如植树、清理垃圾、保护水源等。
在实际行动中,学生将亲身参与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领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行动的价值。
四、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除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生物学与环境保护的教育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来推进。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生物学俱乐部,定期举行野外考察、种植树木、参与环保活动等。
学生可以通过俱乐部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和实践环境保护的知识。
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农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领域。
生态农业被认为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农业形式,它可以消除传统农业所带来的有害影响,并有望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得到广泛应用。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农业形式。
它的核心理念是把自然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通过最大限度地模拟和运用自然过程来生产食品。
在生态农业中,农民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例如,使用天然肥料和农药,使用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措施来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
生态农业的实践已经带来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首先,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更健康的食品。
相较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在使用营养物质和农药方面更加谨慎。
它可以将不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农药过滤掉,从而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由于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生态农产品中不会含有任何化学物质残留,这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生态农业还可以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生态农业的实践表明,通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农业经营的成本。
由于生态农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机制,如自然控制,来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数量,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最后,生态农业还可以改善社会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采用所有者经营模式,鼓励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和生态问题,并对当地社区进行贡献。
通过推广社区支持农业和直接营销等模式,生态农业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生态农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生态农业创造的利润不足以覆盖其高成本。
现代化的生态农业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这也增加了其成本。
此外,由于生态农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一些生态农业的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之,尽管生态农业面临许多挑战,但其实践成果仍然显示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完整版)《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实践教学大纲.55doc
(完整版)《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实践教学大纲.55doc昆明学院《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实践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艺【课程性质】必修【学时、学分】总学时:64 实验:20学时总学分:4【开课学期】 2011年-2012年下学期(一)实验教学目的及任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实验主要是面向农学院所有园艺专业开设的基础生态学实验性课程,目的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生态学领域基本研究方法、手段,熟悉生态学研究的常规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生态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该课程的设计以方法、技术为核心,旨在要求学生较好地把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如何在现实世界中通过生态学的方法和技术去获得,进而理解如何综合性地利用这些基本方法和技术开展综合性研究、创造性地进行获得新的知识。
通过实验,不仅仅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联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态学方面的实践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启发学生认识自然界的生态现象、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提高生态学的专业素养。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基础生态学、普通生物学、(三)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本实验是根据生态学领域的共性技术和技能入手设计实验内容。
把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学等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进行整合.具体要求:通过实验手段对生态学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实践演练,熟练应用到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及生态系统生态学中常见生态指标的观测和分析当中。
与此同时,掌握各类数据的整合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实验基本内容概要见表1.(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五)实验项目实验一植物种群密度及分布型调查一。
目的和要求:1.学会运用样方法,并根据样方法调查获取的数据估算种群数量2.学会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实验,并通过实地测量收集所需的数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
实验原理: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3.去除取样法三。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体会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体会【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改革力度,大力提倡在农业生态教学中开展实践。
实践教学在农业生态教学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适应了新课改理念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学生及时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目前学校农业生态实践教学发展还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本文着重分析了农业生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在农业生态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便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重要性;对策1、前言近年来,农业生态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
农业生态学作为生态学发展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对传统农业科学进行了补充和创新,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弥补,在生态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
农业生态学是农学专业十分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开设这门学科,使学生对农业生态有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掌握和习得农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技能,以便提高学生的农业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日后建设生态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业生态学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2.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农业生态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创新能力也主要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习得和培养。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及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单纯的对知识理论的习得转化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果仅仅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农业生态学讲解,学生将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充其量也只是让学生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意识有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基础的评价方法有所接触,而对于真正涉及到农业生态学本质的科研技巧也难以掌握和熟练应用,导致学生缺乏从生活中寻找问题的敏感度,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思考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思考【摘要】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在当今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再次确认了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针对当前问题的建议。
展望未来,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将继续发展,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做出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教学改进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重要性、问题、研究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未来发展方向、结论、建议、展望。
1. 引言1.1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
通过实地调研、实验操作等方式,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农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科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境和挑战,需要主动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当前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展开,缺少对于实际农业生产情况的全面考量,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
《环境生物学》课程实践内容的探讨与改革
《环境生物学》课程实践内容的探讨与改革《环境生物学》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是解决环境问题应运而生的交叉学科,课程发展立足实践,从实际出发以期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生物学方法。
环境生物学实验是环境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部分,通过环境生物学实验是学生了解利用生物学的方法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方法[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生物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尤其在环境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都有实质性的进步,逐步穿插到环境科学的各相关领域,不断发挥着独特作用。
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环境科学领域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显得十分重要,这就对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6]。
所以,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对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环境生物学实验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校实际,对《环境生物学》课程试验内容进行改革探索。
1.青海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我国环境科学高等教育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近50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近400所高校开设各类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专业,其中近300所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近200所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逐年增大,专业教学计划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内容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迈进[7]。
青海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成立于2000年,2001年9月正式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学生。
青海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立足于青海大学自身学科优势,借鉴国内外环境科学专业发展规划。
青海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立足生物学、生态学基础,体现青藏高原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
其中环境生物学正是环境科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更加体现环境生物学的基础作用。
1.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状况。
[优选]《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反思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反思一、引言(一)《农业生态学》课程改革背景分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生态学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业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农田污染和碳排放,促进农村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省属农业院校开展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使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深烙印在未来农业研究和实践人才的价值观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2011年,生态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同时中央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使得生态学科的发展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目前,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主要有:全球变化与区域生态安全;外来种入侵与有效控制;重要生态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生态学与科学管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水资源安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食物安全;植被恢复与生态灾害防治等等。
上述研究热点,与农林牧渔业构成的大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农业生态学研究和教学的方向,也应当把握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前沿。
目前,中国大多数农业类本科院校中都已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
教材多选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骆世明主编的《农业生态学》第二版,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阜主编的《农业生态学》。
上述教材从生态学基础入手,探讨了农业领域中生物-人-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着重介绍了当前生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上述教材对学生理解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4]。
然而,21世纪的前十年出现的各种环境和生态问题(包括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转基因的争论),使人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同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获取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各种网络视频,公开课程,开放式教育培训体系使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受到较大冲击。
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
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质量、健康、安全的食品需求越来越高,而农业生态学作为研究农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效益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对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业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结构失衡、农业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采取科学规划和管理措施,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农业生态学》是涉及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仅关乎宏观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更关乎微观的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基于当前我国农业生态发展面临的问题,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教学方法与途径,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学术探讨。
应该深挖农业生态学理论的内涵,阐述农业生态学框架的含义与构成,明确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精神,加深学生对农业与生态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鼓励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科学的问题解决思维方式。
通过理论研究,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的农业生态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科学化的农业生态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很多的农业生态学知识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和理解。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农业生态系统实验、模拟设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农业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第三,应该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应该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探讨。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农业生态学的相关问题,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7,23(22)《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黄婷董召荣李鹏朱蕊汪雨晴刘影梁飞(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该文旨在对农业生态学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考试、成绩评定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教学;实际应用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22-0127-03农业生态学是应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起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
他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着重从客观整体上研究农业生产。
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合格的生态农业建设人才,可满足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通过《农业生态学》系统课程建设,可培养不同层次的掌握农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生态农业应用人才,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包括《农业生态学》《作物生态学》《生态农业设计》3门课程。
本课程教学在安徽农业大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05年该课程为安徽农业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007年被为安徽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09年被为安徽农业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农业生态学是农学、园艺、植保、资环、桑蚕、种子、茶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生态农业设计是农学类专业的选修课,作物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是作物遗产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现每年选修的人数超过300人。
随着我国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全国出现“生态热”,特别是大学扩招以来,我校选修《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的专业和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不同程度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短缺、教学手段落后、教材建设滞后、时间湔雪环节薄弱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宗文明, 曹成茂, 邱磊, 杨智良, 伍德林(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本文通过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的实践, 阐述了从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实践探索。
结果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同时对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相关课程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业生物环境原理; 课程建设; 实践The Practice and Specul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Bio-Environment CourseAbstract: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Bio-Environment is the cor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major, which is designated Provincial characteristic majo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on bachelor degree personnel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we strengthe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Bio-Environment. This includes the content and knowledge system, th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reform measures fully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Bio-Environment; Course construction; Practice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是一门以农业生物与环境因子为对象,研究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从而实现对农业生物环境调节和控制的科学。
其是在不同学科之间高度分化又广泛结合现代科学发展总趋势下产生的一门边缘性、应用性综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科研重点项目(KJ2012A104); 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jy2011-43); 安徽农业大学多媒体教育软件研究一般项目( kj2011-27)。
作者简介:宗文明(1973-),男,安徽天长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工程教学与研究学科。
欧美许多国家以及日本一直都非常重视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运用。
我国自从1979年创办农业建筑环境专业以来,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已经成为许多涉农类高校和农业类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本科生中开设[1]。
自2000年起,《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又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等许多科研院所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
安徽农业大学从2000年创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以来就开设了该课程,通过借鉴中国农业大学等先进院校的教学经验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内容体系。
2. 第一部分,建设目标要具体明确;一、确立课程建设目标鉴于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这门课程对促进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学习,以及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安徽农业大学从课程开设之日起就确立了该课程建设目标,即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 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 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 通过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尝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等一系列举措,来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教学体系,提升课程影响力,目标是将其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二、优选教学内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反映到高校专业教学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2]。
为了使教学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
优选教学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理论和知识,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进课堂,把学科前沿知识和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在课程内容上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创造性。
1. 精选传统的经典内容,注重对基本概念的传授,实现相关内容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效率,为引进新内容创造条件。
本课程以农业生物在不同环境因子作用下的表现为核心,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主要由环境与生态、植物环境原理、动物环境原理、环境污染及保护等四部分所组成。
环境与生态部分优选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因子、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植物环境原理部分优选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条件下和设施环境下光、温、水、气、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以及极端环境下对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及其作物对极端环境的忍耐限度,实现农业工厂化周年生产的环境要求;动物环境原理部分选择的主要内容包括家畜行为与生理特性,几种主要家畜的生物学特征,环境应激,自然和人工环境下温热环境因子、非温热环境因子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的影响,以及极端环境条件对动物生存和生产的危害;环境污染及保护部分需要讲授的内容包括:一是环境污染的途径以及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危害,二是农业生产过程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三是防止污染的措施及其途径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四是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 引入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扩大学生知识面,以增强学生适应性。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政策调整,跟踪本专业技术发展动向,及时将本专业最新科学技术与方法传授给学生,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的能力。
3.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专业的教学要求,形成课程的模块结构,建立新的、多层次、高效率的课程体系。
为克服本学科教材比较陈旧的缺陷,在明确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优选教学内容,完成一套模块式、内容全面、信息丰富的多种媒体电子教案。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创新教学方法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知识快速更新和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全面培养要求下,如何解决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老师一致认为对这门课程的知识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并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如果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仅限于教材,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3],不但教学效果较差,而且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培养的人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学科而言,科技的迅猛发展加剧了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实践的创新进程以及农业生物环境知识内容的深化与突破。
因此,如何超越教材,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引人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如何突破32学时课堂教学的限制,引导学生课外自我学习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改革单纯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
因此,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是《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1. 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以探索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实施过程是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中学习,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为使启发式教学在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这门课的教学中取得实效,笔者首先是根据农业工程类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的课程特点,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适时提问,课内小测,重、难点内容在课堂上适当重复,有助于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解“太阳辐射在作物群体中的分布”这一节的内容时,先讲解“作物叶片对太阳辐射各波长的反射率、透过率和吸收率的选择性”,随即提出“太阳辐射在群体中的分布有哪些特点?”的问题,让同学通过阅读,比较其异同点,加深了同学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可以采用发现教学法,使学生视自己为知识的发现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来源,得出结论,使其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更牢固,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求知欲;第三是精心编写课程每章课后思考题和习题,特别是提出的思考题要有启发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不仅能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 适时开设课堂讨论课在课程学习进行到一半左右,适时安排一次课堂讨论课。
比如,在学习了“作物与光、水与大气”这三章内容后,我们将“作物与土壤”这一章节作为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讨论课的内容。
先将班级学生分组,并将课程讨论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在课前认真备课,把讨论内容编写成教案,并自行选出主讲人,主讲人在规定时间内讲述讨论内容,其他成员可作补充,最后由老师评议并小结。
笔者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法,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实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重、难点的理解。
3. 现场教学法所谓现场教学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深入现场,通过对现场事实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新观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5]。
在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的教学中,我们在讲完作物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后,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农业设施,通过现场察看、现场介绍、现场答问、现场讨论和现场点评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光、温、水、气、肥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采取的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都是围绕提供和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作物的品质。
现场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利用现场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的,以激发学生对现代农业产生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