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小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代小说
一,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到30年代,进入成熟、繁荣的时期,究其原因:
(见朱栋霖本p159)
二,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的标志(或30年代小说创作的成就)(一共6条,见笔记本整理)
三,小说流派
(一)“左联”和左翼小说
1 “左联”准备期
(1)普罗文学(小说)——见笔记本整理
主要是太阳社成员,以蒋光慈为代表。

其他成员:洪灵菲,楼建南,戴平万,孟超,钱杏邨等。

还有后期创造社成员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

注:太阳社(用文学为革命呐喊)——思想大于艺术,公式化、概念化通病。

粗暴的革命画面,“革命加恋爱”的流行主题。

普罗文学(小说)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这一转变时期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

①蒋光慈
强烈的宣传鼓动性,对重大事件的及时反映,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

但早期作品形象流于浮面。

《少年漂泊者》以少年的流浪历程,展现五四到五卅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短裤党》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人。

《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分化。

《丽莎的哀怨》纠正简单化描写的尝试,写出人物思想性格复杂性。

《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革命现实主义对“革命浪漫蒂克”一次攻克。

以客观写实反映早期农民武装运动的风暴,对概念化的有力校正。

②洪灵菲
凄婉与刚烈、感伤主义与英雄主义统一。

后转向工农题材。

《流亡》知识分子型革命者在革命流亡中的困顿、爱情与不屈。

自叙传色彩。

③华汉
《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从政治观念生发故事。

1932重版时五个序言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历史批判性总结。

(2)柔石/胡也频(二者转变都在后期)
同样是文学革命→革命文学转变中的初期无产阶级文学家(这一点与普罗小说家相同),与左联作家群具有相同的创作倾向。

①柔石
早期写青年婚恋题材,后期表现知识者的追求、开掘下层人民的命运。

《二月》
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思考。

个人奋斗和人道主义理想在封建主义习惯势力前的碰壁,大时代下知识者徘徊、倒退的思想面貌。

细腻的心理笔触,抒情风格。

《为奴隶的母亲》对忍辱负重的农妇灵魂的如实表现。

朴素平易的内在笔力
②胡也频
早期多表现爱情、劳苦与不幸。

后期将爱情、革命与壮伟的历史图景结合。

《北风里》穷愁潦倒时愤懑的呼喊。

《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前面》由无政府主义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思想历程。

2 “左联”作家群(深化和变异)
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了。

左翼小说——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从革命文学到“左联”文学:“新写实主义”(扫除概念化风气,力图把政治性与真
实性结合。

丁玲《水》、张天翼《二十一个》、沙汀《法律外的航线》)主要成员:丁玲,张天翼,艾芜,沙汀,叶紫等。

①丁玲
始终坚持女性立场的作家。

时代的鲜明印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五四”退潮后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

细腻大胆、感情饱满的人物心理刻画。

追求而无出路,伤感、自恋、颓唐的“时代病”,病态的反抗。

包含深刻的历史批判性。

《韦护》流行公式的独特观察,捕捉过渡性历史人物的特殊矛盾。

《一九三○年春上海》从个人主义走向集体主义的知识分子。

《水》“普罗”文学重大突破。

农民觉醒、反抗的群像,放弃对个别典型的刻画。

《母亲》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没落,第一代新女性的坎坷路程。

丁玲创作的艺术特点:见辅导书
②张天翼(另参考小说打印5)
自发表兵士小说《二十一个》以后,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在三十年代中期的讽刺潮中,逐渐走向成熟。

到1938年,随着代表作《华威先生》的问世,张天翼为四十年代国统区的讽刺文学开了先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曾几次率先打破左翼创作的僵化局面,使进步文学得以更加健康、成熟的发展,其功绩不可低估。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贯穿着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的讽刺主题,主要讽刺了三类人物: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愚昧不幸的城乡劳动人民。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
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

●新鲜流动的口语。

③蒋牧良
取材与张天翼接近。

抓住社会弊端中典型事件刻写讽刺性人物,偏于冷静,语言质朴。

《雷》《集成四公》
④周文
《雪地》川康边地风情和军阀的倾轧、丑恶的吏治。

讽刺中的喜剧因素。

《红丸》《烟苗季》《在白森镇》
⑤艾芜
艾芜的小说创作先以主观抒情和富有异国情调呈现出浪漫色彩,但到四十年代却由浪漫归于写实,因而在左翼小说中亦有自己一席位置。

总体上看,艾芜的小说多取材下层劳动者的生活,主人公也都是下层社会中一些被正常“世界抛弃”的人物,尽管他们身上存有许多缺点,有许多为人所鄙的行为:如迷信、走私、抽鸦片,甚至盗窃、抢劫,但作家都把他们作为朋友来描写,对他们倾注了全部同情和热爱,努力发掘他们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艾芜早期小说的特色:
●用异域和边地人民的特异的传奇生活为题材,开拓了现代文学反映现实的
新领域。

●忧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创造了抒情,写景,叙事为一体的现代抒情小说的
新范型。

◆早期作品:
开拓反映现实的新领域,明丽清新的浪漫主义色调,主观抒情性。

《南行记》集漂泊知识者对边疆异域下层生活的观察,刻画流民形象,不避畸形和污垢,又总能从怪戾的言行中挖掘出灵魂美。

《人生哲学的一课》走投无路的青年,困窘而不低沉,对生活依然执著。

《山峡中》铤而走险的流浪者,仍憧憬美好生活,爱憎分明。

◆战争期间
浪漫色彩消退,转向暴露压迫和苦难。

《丰饶的原野》《春天》《落花时节》“以农立国”的探索,三种农民性格。

《山野》结构紧凑,反映抗日阵线的各类斗争,过分明晰的理念分析。

《故乡》战时腐败、病态心理,场面错综,笔调悲怆,冷峻的批判态度。

《一个女人的悲剧》《芭蕉谷》贫苦无告的农村妇女。

《石青嫂子》不幸中对生活仍有信心。

⑥沙汀
◆早期作品
《法律外的航线》《老人》《战后》较概念化
《丁跛公》《代理县长》《凶手》《兽道》《在祠堂里》旧中国农村黑暗生活,沉闷、
闭塞、阴暗。

以四川特殊的黑暗观照旧中国的普遍黑暗。

不露声色的凝重细密笔致:细节、气氛、场景。

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白描,细节深化,回叙和点染。

浓厚的地方色彩:从人物、环境的复杂关联中,描摹四川世态人情。

◆暴露讽刺作品:现代讽刺小说民族化。

《防空》讽刺黄金季节的开端。

《在其香居茶馆里》喜剧性的紧张,丑闻中抽出谐趣。

《淘金记》为发国难财而掀起的内讧,个性化语言,客观、浓缩描写。

《困兽记》后方乡村教师的苦闷,对知识分子的暴露及严峻批判态度。

《还乡记》初次闪出反抗者的光彩,贫农形象冯大生。

《堪察加小景》(《一个秋天晚上》)丑和美一并揭示,阴暗中的亮色。

《呼嚎》《医生》揭露国民党覆灭前的每一件丑行。

《范老老师》中争民主、反内战的新主题。

⑦叶紫
多真实表现大革命失败前后洞庭农民的生活和斗争。

火和血的事实,农民的性格及成长。

“黑白分明的铅画”,时代、战斗的产物。

《丰收》在无情的现实前觉醒的老农。

《星》妇女在农民运动中的成长。

《山村一夜》受小生产者眼界束缚,麻木愚昧的汉生爹。

父子思想矛盾。

吴组湘?
注:社会剖析派小说与东北作家群都可列入左翼文学中的一部分(广泛意义上)。

但在这里将它们单独列出。

(二)社会剖析派小说——(茅盾一节有讲述—钱本资料)
辅导书87讲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见笔记本整理(代表人物。


茅盾的《子夜》是其中的代表作
沙汀,艾芜已在上面讲过。

吴组湘:
《西柳集》冷静的农村社会分析,高度集中、深入开掘平凡的人和事。


物个性化,地方色彩,精密而流动的叙事风格。

《樊家铺》农村的残破,母女关系的变态。

《一千八百担》争夺宗祠积谷的丑恶表演,反映农村经济的崩溃。

《菉竹山房》守寡的二姑,内心仍藏有爱火。

诡秘的行为,阴森的气氛。

(三)东北作家群——具有地域性的作家群
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罗烽,白朗等。

①萧红
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新型小说样式。

明丽、凄婉而纯净。

《生死场》 9.18前后的东北北部农村市镇生活,坚韧挣扎的农村妇女,北中国农村的沉滞、闭塞,对民族活力的窒息。

《呼兰河传》北方小城镇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深刻的生命体验。

②萧军
《八月的乡村》抗日游击队的成长,短篇连缀式结构,尖锐、雄浑、遒劲。

《羊》《江上》东北下层人民的质朴坚韧。

《过去的年代》从农村自发反抗到城市有组织斗争,对东北地区“民魂”的深入开掘。

③端木蕻良
《鴜鹭湖的忧郁》悲愤郁怒潜藏于平静的叙述。

《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大地的海》抗日题材和东北风情。

《科尔沁旗草原》史诗性的宏篇巨制。

(四)京派小说及其他独立作家(自由主义作家群)
1 京派概说
执意拉开与现实政治的距离,显现了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

城市的描写,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被纳入到京派宏大的叙述总体之中。

①文化保守主义立场。

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呼唤。

②远避政治斗争和商业势力的态度。

文化批评的自由立场。

③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发现平民世界,对平凡人生的审美。

④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追寻逝去的美。

⑤抒情体、讽刺体小说样式。

2 代表作家:
①沈从文(见专题)
③废名③萧乾④芦焚——师陀是其40年代的重要笔名⑤杨振声,李健吾(刘西
渭),林徽因→见小说打印7
⑥京派到了40年代:汪曾祺
(五)李劼人(“人生派”的延续,不参与任何文学团体)以四川为背景
《编辑室的风波》收入《大系》
(《暴风雨前》《大波》“大河小说”《死水微澜》)——写于1935—1937年史诗性质与世态描写的高度结合。

罗歪嘴、顾天成、蔡大嫂。

(六)海派小说
1 初期海派小说:接续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商业性传统
⑴主要特点:
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

表现市民生活,迎合大众口味。

过渡性都市描写。

沉醉于物质享受而又有负罪感。

“都市男女”主题。

性爱小说风尚,表现现代人性的“新式肉欲小说”。

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上海追新猎奇的风貌。

⑵主要代表:张资平,叶灵凤。

其他:曾虚白,林微因,章克标,曾今可,徐蔚南
①张资平
经济和性的双重压抑主题,彻底的媚俗化。

“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显示出海派的驳杂。

创作《苔莉》后与创造社闹翻。

《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
②叶灵凤
以感伤恋情小说为起点,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推行者之一。

31年后转向对都会女性的动态刻画。

最现代的文体,狂放颓丧背后潜藏着旧式的温
婉。

《朱古律的回忆》《七颗心的人》
还创作过通俗长篇小说。

2 新感觉派
(——)→见笔记本整理
现代人的眼光,新异的现代形式,文化根源和外来影响。

主要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还有:黑婴,徐霞村,禾金——见小说打印7
其余见笔记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