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第11课 谏逐客书 与妻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逐客书 与妻书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几家能彀
B.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D.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
逐客:驱逐在秦做官任事的非秦国籍人
B.惠王用张仪之计....
张仪之计: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
C.遂散六国之从.
从:即六国服从秦国的政策
D.昔缪公..求士
缪公: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
C.⎩⎪⎨⎪⎧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是吾不是处
B.东得百里奚于宛
C.迎蹇叔于宋
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是( )
A.汝可以模拟
..得之
B.吾充.吾爱汝之心
C.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D.快意
..当前,适观而已矣
6.下列对《谏逐客书》文意的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用充足的事例说明客卿对秦国帝业的建立是有功的,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

B.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意在表明逐客不仅会导致本国人口减少,造成内部空虚,还会使敌国人力增加,而且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他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C.本文在论证的逻辑上步步推进,层层深化。

时间上由远及近,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言及未来。

在论逐客的危害时,程度由轻及重: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强大;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还有亡国的危险。

D.文章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出秦王所喜爱的珍宝、美色、音乐等大量的生活享用品,目的是批评秦王快意当前、耽于物质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7.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林觉民对妻子眷恋的一组是( )
①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②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③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④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⑤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⑥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假而以
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

今书来言者皆大过。

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

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

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

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则幸矣。

宗元复白。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辱.书云欲相师辱:承蒙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笃:深厚
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患:担忧
D.未尝敢以矜.气作之矜:自大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与“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因.击沛公于坐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相如因.持璧却立
10.下列有关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认为,韩愈作《师说》抗颜为师,收召后学,勇气可嘉,但也因此招来众人嘲笑辱骂。

B.柳宗元认为韦中立求师之信,言过其实,但认为韦中立言出有因,并非阿谀奉承之徒。

C.就具体文章而言,柳宗元认为写文章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要尽量追求文采,而他本人则从小务求文采,年长追求载道。

D.柳宗元以自己的亲自体验告诫韦中立,写文章要用心为之,力求严谨、深奥、明朗、畅达,并要采各家之长,触类旁通。

11.柳宗元婉拒韦中立求师,并提出“取其实而去其名”,原因何在?
答: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译文:
(2)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译文:
(3)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

译文:
三、语言表达
13.运用《与妻书》中的素材,请以“爱情与人生”为话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200字左右。

答:
14.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奋斗是刘禹锡笔下千淘万漉的辛苦,奋斗是郑板桥笔下咬定青山的坚韧,奋斗
是,奋斗是。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彀”同“够”;B项,“旁”同“傍”,依傍,依靠;C项,“内”,同“纳”,接纳。

【答案】D
2.【解析】C项,“六国之从”应为合纵政策,指六国联合对抗秦国。

【答案】C
3.【解析】A项,连词,转折关系;连词,因果关系。

B项,目的连词,来。

C项,相当于“于”,引出陈述对象。

D项,竟然。

【答案】A
4.【解析】 A项是判断句,其他三句都是状语后置。

【答案】A
5.【解析】A项,模拟,古义:揣摩,想象。

今义:模仿。

B项,充,古义:扩充。

今义:满,足;冒充。

C项,第,古义:但是。

今义: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

【答案】D
6.【解析】D项,目的是同秦王对待客卿的态度进行比较,指出秦王用物跟用人态度的矛盾。

【答案】D
7.【解析】③表现妻子对林觉民的眷顾。

④是林觉民告诉妻子欲参加爱国起义的事。

⑥写林觉民的悲伤。

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C
8.【解析】C项,患:毛病。

【答案】C
9.【解析】A项,因:凭借;B项,因:趁机;C项,因:通过;D项,因:于是,与例句相同。

【答案】D
10.【解析】C项,柳宗元主张文以载道,不可随便追求文采华丽。

【答案】C
11.【答案】(1)当时社会以做老师为耻,凡为师之人皆受责难,柳宗元认为可去师之名取其实,以免诟病。

(2)柳宗元认为自己才能不济,难以做韦中立的老师,主张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为文之道。

12.【答案】(1)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2)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
(3)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
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启: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

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

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

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

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

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

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

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忍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

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狂妄的名号。

我自从被贬官以来,更加意志薄弱,很少思虑。

平时意外地遭受不少是非口舌,唯独还没有喜欢充当别人老师的罪名罢了。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如因为我比您年长,学道、写文章的时间比您早,您确实愿同我往来,交谈彼此所学的东西,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全部的心得。

您自己随便加以选择,吸取哪些,扬弃哪些,就可以了。

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

您以前想要看看我的文章,我已经全部陈列给您了,这并不是以此向您炫耀自己,只是姑且想要看看,从您的神情态度上反映出我的文章的确是好是坏。

现在您的来信,说的话都对我过奖了。

您的确不是那种巧言谄媚假意奉承的人,只不过是特别喜欢我的文章,所以才这样说罢了。

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

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理的,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文辞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把这些当作自己的才能了。

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您喜爱“道”而又赞许我的文章,也许它离“道”不远了。

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敢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

加以抑制是希望文章含蓄,进行发挥是希望文章明快;加以疏导是希望文气流畅,进行精简是希望文辞凝练;剔除污浊是希望语言清雅不俗,凝聚保存文气是希望风格庄重不浮。

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

学习写作以《尚书》为本原,以求文章质朴无华,以《诗经》为本原,以求文章具有永恒的情理,以《三礼》为本原,以求文章内容合理,以《春秋》为本原,以求文章是非明
确、褒贬分明,以《易经》为本原,以求文章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我吸取“道”的源泉的办法。

参考《谷梁传》,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参考《孟子》《荀子》,以使文章条理通达,参考《庄子》《老子》,以使文章汪洋恣肆,参考《国语》,以使文章增强情趣,参考《离骚》,以使文章能够情思幽微,参考《史记》,以使文章显得语言简洁:这就是我用来广泛学习,使它们融会贯通,并运用来写文章的办法。

凡是上面所说的这些,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有可取的地方呢,还是没有可取的地方呢?希望您看看,进行选择,有空就来信告诉我。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名,那就万幸了。

宗元再告。

13.【答案】(示例)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是人类的天性,爱情使人年轻,爱情也使人苍老,爱情能造就一切,爱情也能毁灭一切。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爱,一切变成黑暗。

”罗曼·罗兰如是说。

如果没有爱,孙中山和宋庆龄怎能幸福地度过十年的婚姻,使他们的爱情和革命融为一体;如果没有爱,林觉民怎么能在革命前夕写下如此荡气回肠的《与妻书》;如果没有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又怎会反抗封建礼教,双双殉情化蝶。

人因为爱来到世上,也为了爱才更好地活着。

14.【解析】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为读懂题干,全面理解和落实题干的要求,把握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最后整合答案,写成完整的一句话,修改润色使之语言生动。

前面句子里有“刘禹锡”“郑板桥”,所以我们写的句子也应选人名,还要注意人物笔下的风格要与人物的风格一致。

“李白”的是“长风破浪的豪情”,“毛泽东”的是“中流击水的勇气”。

【答案】李白笔下长风破浪的豪情毛泽东笔下中流击水的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