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检测(教师版)
(满分:50分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填空题。
(7分)
(1)叶圣陶,又名,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家。
(3)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4)仁者见仁, 。
1.(1)叶绍钧编辑家教育家(2)学者散文(3)诲人不倦(4)智者见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
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
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 )又别( )扭。
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
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
不只累赘,而且违理。
像这样的费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 tà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
竞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 kǎi 系之了。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累赘.( ) 别.( )扭拖 tà感 kǎi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和,正确的写法分别是和。
(2分)
(3)文段中“微末”的意思是。
(2分)
(4)将文段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zhui biè沓慨
(2)费竞废竟
(3)不重要
(4)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之后难道意思变了吗?
3. 下面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B.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
第一位。
C.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D.不是为自己的流离失所,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3.【答案】D【解答】
A项,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比喻谦虚好学。
B项,以身作则: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使用正确。
C项,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
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使用正确。
D项,流离失所:意思是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文中作者有处安身,所以不能使用到这个句子中。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4.答案 B删去“的籍贯”或“人”。
5.下列对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垂柳的枝条有着小姑娘般的羞涩,鹅黄的叶芽米粒一般,密密麻麻地布满柔枝。
(描写)
B.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发现并善于利用机遇。
(议论)
C.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说明)
D.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记叙)
5.答案 C该项的表达方式为议论。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
有的人因为忙于生
计,,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
途,,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
乐,,错失了许多与他人放飞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在流淌的时间里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A.淡漠了亲情淡忘了友情虚度了年华
B.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
C.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
D.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
6.【答案】A【解答】亲情对应家人,友情对应朋友,年华对应梦想。
根据第一空的“亲情对应家人”,排除B、D;根据第二空的“友情对应朋友”,排除C。
故选A。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1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1.选文围绕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共写了四件事,请根据文意填空。
(2分)
第一件:吕叔湘看到叶圣陶先生为他描标点,深受教育。
第二件:.“我”同叶圣陶先生修润课本,心生敬意。
第三件:叶圣陶先生送客,注重礼节。
第四件:“我”拜访叶圣陶先生不遇,第二天就收到他深表悔恨的回信。
2.第四段开头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承接上文“待人厚”,引出下文“律己严”。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3分)
①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②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还是送到大门外。
.“一定”体现出叶先生送客的坚持,“三道门,四道台阶”强调距离之远。
原句更能表现出叶先生送客时注重礼节,体现他在日常交往上待人宽厚。
【解析】第①句比第②句多了一些细节描写,即“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这些细节描写具有强调的作用,强调叶先生送客时注重礼节,待人宽厚。
第②句则平淡无奇,感觉像是客气的举动。
4.按叶圣陶先生所说,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及格”了吗?请写出理由,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4分)
及格了。
因为张中行的这篇文章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示例一:张文平易自然,如“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运用口语,如家常对话,非常自然。
示例二:张文鲜明简洁,如“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语言干净,一个“才”字鲜明传神,写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宽厚待人。
【解析】叶圣陶的“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这句话突出了他认为写文章语言要口语化、平民化,要简洁,有重点。
张中行的这篇文章(节选)写了四件有关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事情,语言平易自然,简洁不烦琐。
如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使文章平实朴素,从文中任举一例分析即可。
(二)等你回家(14分)
(1)陪一位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
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
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
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
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
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
(2)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
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
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
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3)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4)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
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
开车的师傅说,到了。
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
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
”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5)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
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
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
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
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
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
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6)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
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
上画着什么。
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
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
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改了吧。
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
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
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
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
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7)“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8)探视时间快要过去了。
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
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
(9)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10)“当然有。
”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
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1)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分)
“我”陪一个父亲去戒毒所所探视并感化他儿子的故事。
2.说说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反衬)了父亲深深的哀愁。
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
3.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
(4分)
(1)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运用什么描写方式?写出了什么?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挂念儿子、急于见到儿子的心理。
(2)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年轻人的神情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儿子先是嘲讽后流泪,可见是父亲的宽容,人间真情与爱心融化了儿子的心。
4.请从内容方面谈谈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
(2分)
点题,突出父亲的形象,并表明了父亲的态度:不会丢儿子不管,社会也不会抛弃你,只要你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我们会等你回家。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1)有这么一个故事:儿子有病了需要妈妈的心,妈妈二话没说就把心掏给了儿子,途中不甚摔倒了,这时心说话了:“儿子摔疼了吗?”
(2)明星张国立的儿子因吸毒被抓,张国立第一时间在网络发表道歉信,并恳请社会:“请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也请原谅一个儿子的错误。
”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会宽容犯错的孩子。
如文中父亲最后还是宽容了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