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 海洋边缘,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是海洋与陆地相 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包括沿岸陆地部分 及水下岸坡,范围自滨海平原至外陆架坡折带, 大致相当于晚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时期淹没和出露 的区域。
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浪对地面作用所达到的范围。 其上界,在岩岸是现代海蚀崖的顶部,在沙质和泥质海岸是 海岸沙丘或海滩顶部生长植被的地方;其下界相当于水深等 于1/2波长处。由于各地海岸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波浪状况不 同,因此海岸带是一个宽度变动的地带。现代海岸带自陆地
d.海蚀柱:
❖ 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拱桥顶发生崩塌,残存的桥 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称海蚀柱。
e.海蚀平台:
❖ 沿岸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它的后缘贴近高潮面,前缘位于 低潮面以下。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影响,平台上可出现一些浪 蚀沟和瓯穴以及溶蚀洼地,并披盖一些沙砾。海蚀平台的形 成和发育要求岩石抗蚀强度和海蚀强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岩石抗蚀力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它的充分发育。
3.大陆隆
❖ 介于大陆坡末端与深海平原之间的缓坡地带。 有的文献曾称为大陆基。中国有些学者将其 作为大陆坡的一个二级海底地貌单元。一般始
1.大陆架
❖ 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呈一自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 的浅水平台。其范围自低潮线起到洋底向海方向坡度迅速变 陡处(称为大陆坡折线或大陆架外缘)为止。
❖ 全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向海坡度为0°07′,内陆架略陡于外陆架。陆架表 面向洋底方向微倾的坡度不超过1~ 2°,其外缘水深为21~621米,全 世界平均为133米。宽度为0(巴拿马西海岸)至1206公里(巴伦茨海陆 架),全世界平均为78公里。面积仅占世界大洋面积的7.5%,世界陆地 面积的18%。组成物质有两种类型,一种由火成岩组成,缺乏沉积物; 另一种由砾、砂、粉砂、粘土等沉积物组成。在大陆架的外缘处,常有 一些隆起,即堤坝,来自陆地的大量物质堆积在近岸到陆架外缘堤坝为 止的范围内。堤坝有的由火成岩作用形成,也有海藻构成的礁石或盐丘 构造等。堤坝处沉积厚度达2公里左右。中国渤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仅18米, 最大水深85米以上,黄海大陆架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4米以上。 分布在岛屿四周的陆架称为岛架,宽度狭窄,仅十余公里至数十公里, 坡度较大,一般为数十分,岛架外缘水深110~200米,岛架上一般冲刷 作用十分强烈。大陆架上常有油气资源分布,许多著名的大油田均位于 大陆架海域
(一)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 1.海蚀作用。
波浪和流以及它们挟带沙砾岩块撞击、冲刷、 研磨破坏海岸的作用称海蚀作用。
海蚀作用有三种形式:
❖ 冲蚀、磨蚀和溶蚀。
1.冲蚀作用指波浪浪流对海岸的撞击、冲刷作用。波
长50米,波高6米的波浪,产生的打击力达19.1吨/平方米。波浪冲蚀作用在裂隙、 节理丰富的基岩海岸处效果较显著。受冲蚀产生的破碎岩块被回流带走,海岸因 此受蚀后退。
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 岸。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是 淤泥质海岸的 生命源。 (见图5-63)
三、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一)珊瑚礁海岸
由石珊瑚虫和其他造礁和礁栖生物(如石灰藻、层孔 虫、有孔虫、海绵、贝类等)的骨骼及它们分泌的有机质、 粘结碳酸盐碎屑而形成的多孔隙岩体称生物礁。
2.磨蚀作用指激浪流挟带岩屑和沙砾对基岩的撞击、
凿蚀和研磨作用,它加大了海蚀的速度 。
3.溶蚀作用指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除了碳酸盐等岩石易
于溶解外,其他如玄武岩、正长岩、角闪石及黑曜石等岩石矿物,在海水中的溶 解速度比在淡水中快几倍到十几倍。
2.海蚀地貌
a.海蚀穴(洞):
❖ 海崖的坡脚处,经常遭受波浪水流的冲磨而形成的 凹坑或凹槽,一般宽度大于深度者称海蚀穴,深度 大于宽度者称海蚀洞。它常沿多节理或抗蚀力较弱 的部位沿岸断续分布。
湾顶滩(凹岸填充):
❖ 当岸线向海转折形成凹岸 时,由于波向线与岸线的 交角增大(α>45o )而 使泥沙流容量变小,可使 泥沙流从原来不饱和或近 饱和状态转变为饱和或过 饱和,从而发生泥沙在凹 岸的堆积,形成海湾顶部 的海滩,称湾顶滩。在海 岸带建造坝或连岸防波堤, 也会在迎泥沙流来向一侧 引起类似上述的堆积。
3.泥沙横向和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 沙坝(堡岛)—潟湖: 是泥沙横向和纵向运动 共同形成的一种大型海 岸类型,由沙坝(堡岛) 与潟湖组成,是一种组 合地貌体系。沙坝(堡 岛)—潟湖体系是海岸 的一个重要类型,约占 世界海岸的13%。
二、潮汐作用为主的海岸
❖ 以潮汐作用为主形成的典型的海岸是粉砂淤泥质平 原海岸,它由粉砂、淤泥为主(d=0.05~0.01毫米) 组成,沉积物的分布与沙质海岸相反,即自高潮滩到潮下带上部,物质从细到粗变化。我国淤泥质海岸
沙嘴和拦湾坝:
❖ 当岸线向陆转折时,由 于波向线与岸线的交角 变小(α> ),泥沙流 容量降低,部分泥沙在 凸岸处发生堆积,形成 向海伸出的沙嘴,其延 伸方向与上游岸线走向 一致或沿与新岸线等深 线平行方向伸展。沙嘴 若发生在湾口,则可以 发展成为拦湾坝。
连岛坝:
❖ 当岸外存在岛屿时,受岛 屿遮蔽的岸段形成波影区, 外海波浪遇到岛屿时发生 折射或绕射,进入波影区 后因波能减弱,泥沙流容 量降低,沿岸移动的部分 泥沙在岸边堆积下来形成 向岛屿伸出去的沙嘴。与 此同时,在岛屿的向陆侧 也会发育沙嘴,由岛向陆 延伸。当两个方向发育的 沙嘴相连接时就形成连岛 坝。
并控制了地貌的演变。
❖ 海滩的坡度一般随组成 物质的粒径变细而变小, 砾石海滩比砂质海滩陡、 窄。此外,还与波长和 波陡有关,一般来说, 海滩坡度与波长成正相 关、与波陡成负相关关 系。
沿岸堤(滩脊):
❖ 由海滩发育而成的平行海岸的垄岗状堆积体,属海滩上的次 一级地貌,也称滩脊,是在开阔的岸段,激浪流在高潮水位 线的堆积。沿岸堤可有数条,平行分布或相互叠置形成波状 水上阶地。有宽阔的自由空间,泥沙供应丰富的岸段,沿岸 堤发育较高大、较快。
1.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堆积地貌。
❖ 海滩:海滩是波浪作用 下形成的最主要的堆积 地貌之一。近期对边缘 波理论的研究,在更深 层次上揭示了波浪动力 作用与海滩性质之间的 内在联系。
赖特和肖特(WrightandShort,1984) 根据各种海滩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和地貌发 育特征,将海滩剖面划分为六种类型:
2.珊瑚礁类型
❖ (1)岸礁:也称裙礁、边缘礁,礁体紧贴海岸发育,以礁坪形式出现, 向海一侧为陡坡。
❖ (2)堡礁:也称堤状礁、离岸礁。堡礁是距海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 岸分布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之间隔以潟湖或带状浅海。
❖ (3)环礁:礁体围绕海底较大隆起边缘生长,连接或断续成环状,中 间被包围成一潟湖(潟湖水深小于100米,多数小于60米),这样展布
b.海蚀崖:
❖ 海蚀穴在波浪冲蚀下不断扩大,当其上方的岩石悬 空时,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因此而后退。 海蚀崖的形态受岩性和岩层产状的影响很大,柱状 节理发育的海蚀崖呈陡立状,向海倾斜的岩层常形 成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也可以形成陡崖并能 较好地保存。
c.海蚀拱桥:
❖ 突出在海中岬角的两侧,发育相向的海蚀 洞,经长期侵蚀最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 拱桥。
2.大陆坡
❖ 大陆架外缘向大洋更深部分下倾直到深海盆地 或海沟为止的斜坡地带。其坡度范围为3~6°,平均4°,
深度100~300米至1400~3200米,宽度为20~100公里。若以水深2000 米作为大陆坡坡麓的平均深度,则全世界大陆坡面积约占洋底面积的8.5%, 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包括以下几种二级海底地貌单元: 大陆坡斜坡、海底高原、海脊、海槽等。正如岛架与大陆架相对应,岛坡 也与大陆坡相对应。大陆坡的沉积物系大陆架物质受浊流、海流、块体崩 落及入海河流搬运、沉积而成,主要是软泥和细粒、夹杂贝壳的泥质砂, 其中泥约占60%,砂占25%,岩块和砾石占15%,生物壳屑和软泥占5%。 大陆坡表面常被细沟和海底峡谷所切割,类似于陆地上的山坡。崩落物堆 积在大陆坡上可形成丘状地形。
的礁体称环礁。
二、海岸分类
❖ 见书231-232
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
(一)海底地貌
海底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平坦,倘 若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就会发现,海底世界的面貌和我们居住的 陆地十分相似:有雄伟的高山,有深邃的海沟与峡谷,还有辽阔的 平原。世界大洋的海底像个大水盆,边缘是浅水的大陆架,中间是 深海盆地,洋底有高山深谷及深海大平原。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 海沟深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把世界最高峰放进去,都不会露出水 面分毫。
滩角:
❖ 在潮差较小,波浪直射海岸的海滩水上部分,由一 系列平行的、向海突出的三角形小沙脊和脊间的小 湾组成的锯齿状堆积体系称滩角。
水下沙坝:
❖ 在破浪带内的水下沙脊堆积体,其走向与海岸近于 平行,这种堆积地貌称水下沙坝。水下沙坝可有多 条,其位置与波浪发生局部破碎处相当。水下沙坝 在无潮或潮差小海岸发育最好,其发育与演变和暴 风浪作用有密切关系。
❖ 当暴风浪向岸传播过程中,在破波点附近常出现向 海回流,在破浪处产生向岸向海水体与泥沙的相向 运动,泥沙堆积在交汇点,从而形成沙坝。水下沙 坝的向岸侧常发育凹槽,是波浪(尤其是卷波)破 碎时侵蚀而成的。
2.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 泥沙的纵向运动过程 中由于岸线方向的改 变或由于岸外岛屿与 人工堤等造成的波影 区内,因泥沙流的容 量降低而产生堆积, 形成一系列堆积地貌。
海蚀平台的成因
❖ 约翰逊(John-son,1919)认为海蚀平台是海蚀崖不断后 退的结果。
❖ 巴特勒姆(Bartrum,1962)认为是潮间带频繁交替的干湿 风化作用和海浪将风化物质搬走而使海岸后退的结果。
❖ 帕拉特(Pratt,1968)认为海蚀平台可分为高潮台地、潮 间带台地和低潮台地三类。高潮台地主要由干湿风化作用与 海浪的搬运作用形成,潮间带台地是波浪磨蚀作用的结果; 高潮台地的前缘如不断受波浪磨蚀亦可向潮间带台地演化。 低潮台地是灰岩地区的溶蚀作用所致。
向海洋一般划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个部
分。
❖ 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 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它通常分布在平均 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度在数千米至 数十千米的地带内。
❖ 全世界的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我国的大陆 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加上沿海几千个大小 岛屿,总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岸带具有丰 富的资源,世界上约有2/3的人口分布在沿海 地区。因此,海岸带是人类活动频繁和经济 极繁荣的地带。
反射性海滩
❖ 坡度较陡,如澳大利亚南部的布雷克肯(Bracken) 海滩的滩坡为0.1~1.5,波浪直射滩面而不破碎, 最后激散在滩面上,这种海滩的滩角发育良好。
在消散性与反射性海滩之间有四种过 渡类型的海滩
❖ 沙坝—凹槽型、韵律沙坝型、横向沙坝裂流 型和脊—槽型。
❖ 波高大于2米时,发育沙坝—凹槽型海滩;波高为1.5~2.0 米之间为韵律沙坝型;波高为1~1.5米之间为横向沙坝裂流 型;波高在1米以下的情况下,则发育脊—槽型海滩。这些 海滩随着波高的季节性变化,可以从一个海滩状态演变成另 一个海滩状态。随着裂流和沿岸沙坝的变化,滩面地貌也随 之改变,在韵律沙坝型和横向沙坝裂流海滩,裂流充分发展
消散性海滩
反射性海滩
沙坝—凹槽型海滩 韵律沙坝型海滩
横向沙坝裂流型海滩
脊—槽型海滩。
消散性海滩
❖ 以平缓的滩坡为特征,暴风浪期间,可形成 1~2条沿岸沙坝(破波点坝);而在涌浪期 间,沿岸沙向陆迁移,形成“涌浪剖面”形 态。因此,这种海滩具有“暴风浪剖面”和 “涌浪剖面”的季节性变化,如美国的西海 岸和南澳大利亚的戈洛韦(Goolwa)海岸等。
海蚀平台形成后,若 因陆地上升或海面下 降而高出海面,就变 成海蚀阶地;若陆地 下沉或海面上升,则 沉入水中成为水下阶 地。
(二)海积地貌
❖ 海岸带的泥沙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 和纵向运动,泥沙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 减弱时,会产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坦荡无垠的淤泥质海岸5
碎玉堆砌的砾石海岸3
❖ 海洋边缘,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是海洋与陆地相 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包括沿岸陆地部分 及水下岸坡,范围自滨海平原至外陆架坡折带, 大致相当于晚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时期淹没和出露 的区域。
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浪对地面作用所达到的范围。 其上界,在岩岸是现代海蚀崖的顶部,在沙质和泥质海岸是 海岸沙丘或海滩顶部生长植被的地方;其下界相当于水深等 于1/2波长处。由于各地海岸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波浪状况不 同,因此海岸带是一个宽度变动的地带。现代海岸带自陆地
d.海蚀柱:
❖ 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拱桥顶发生崩塌,残存的桥 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称海蚀柱。
e.海蚀平台:
❖ 沿岸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它的后缘贴近高潮面,前缘位于 低潮面以下。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影响,平台上可出现一些浪 蚀沟和瓯穴以及溶蚀洼地,并披盖一些沙砾。海蚀平台的形 成和发育要求岩石抗蚀强度和海蚀强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岩石抗蚀力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它的充分发育。
3.大陆隆
❖ 介于大陆坡末端与深海平原之间的缓坡地带。 有的文献曾称为大陆基。中国有些学者将其 作为大陆坡的一个二级海底地貌单元。一般始
1.大陆架
❖ 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呈一自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 的浅水平台。其范围自低潮线起到洋底向海方向坡度迅速变 陡处(称为大陆坡折线或大陆架外缘)为止。
❖ 全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向海坡度为0°07′,内陆架略陡于外陆架。陆架表 面向洋底方向微倾的坡度不超过1~ 2°,其外缘水深为21~621米,全 世界平均为133米。宽度为0(巴拿马西海岸)至1206公里(巴伦茨海陆 架),全世界平均为78公里。面积仅占世界大洋面积的7.5%,世界陆地 面积的18%。组成物质有两种类型,一种由火成岩组成,缺乏沉积物; 另一种由砾、砂、粉砂、粘土等沉积物组成。在大陆架的外缘处,常有 一些隆起,即堤坝,来自陆地的大量物质堆积在近岸到陆架外缘堤坝为 止的范围内。堤坝有的由火成岩作用形成,也有海藻构成的礁石或盐丘 构造等。堤坝处沉积厚度达2公里左右。中国渤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仅18米, 最大水深85米以上,黄海大陆架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4米以上。 分布在岛屿四周的陆架称为岛架,宽度狭窄,仅十余公里至数十公里, 坡度较大,一般为数十分,岛架外缘水深110~200米,岛架上一般冲刷 作用十分强烈。大陆架上常有油气资源分布,许多著名的大油田均位于 大陆架海域
(一)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 1.海蚀作用。
波浪和流以及它们挟带沙砾岩块撞击、冲刷、 研磨破坏海岸的作用称海蚀作用。
海蚀作用有三种形式:
❖ 冲蚀、磨蚀和溶蚀。
1.冲蚀作用指波浪浪流对海岸的撞击、冲刷作用。波
长50米,波高6米的波浪,产生的打击力达19.1吨/平方米。波浪冲蚀作用在裂隙、 节理丰富的基岩海岸处效果较显著。受冲蚀产生的破碎岩块被回流带走,海岸因 此受蚀后退。
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 岸。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是 淤泥质海岸的 生命源。 (见图5-63)
三、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一)珊瑚礁海岸
由石珊瑚虫和其他造礁和礁栖生物(如石灰藻、层孔 虫、有孔虫、海绵、贝类等)的骨骼及它们分泌的有机质、 粘结碳酸盐碎屑而形成的多孔隙岩体称生物礁。
2.磨蚀作用指激浪流挟带岩屑和沙砾对基岩的撞击、
凿蚀和研磨作用,它加大了海蚀的速度 。
3.溶蚀作用指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除了碳酸盐等岩石易
于溶解外,其他如玄武岩、正长岩、角闪石及黑曜石等岩石矿物,在海水中的溶 解速度比在淡水中快几倍到十几倍。
2.海蚀地貌
a.海蚀穴(洞):
❖ 海崖的坡脚处,经常遭受波浪水流的冲磨而形成的 凹坑或凹槽,一般宽度大于深度者称海蚀穴,深度 大于宽度者称海蚀洞。它常沿多节理或抗蚀力较弱 的部位沿岸断续分布。
湾顶滩(凹岸填充):
❖ 当岸线向海转折形成凹岸 时,由于波向线与岸线的 交角增大(α>45o )而 使泥沙流容量变小,可使 泥沙流从原来不饱和或近 饱和状态转变为饱和或过 饱和,从而发生泥沙在凹 岸的堆积,形成海湾顶部 的海滩,称湾顶滩。在海 岸带建造坝或连岸防波堤, 也会在迎泥沙流来向一侧 引起类似上述的堆积。
3.泥沙横向和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 沙坝(堡岛)—潟湖: 是泥沙横向和纵向运动 共同形成的一种大型海 岸类型,由沙坝(堡岛) 与潟湖组成,是一种组 合地貌体系。沙坝(堡 岛)—潟湖体系是海岸 的一个重要类型,约占 世界海岸的13%。
二、潮汐作用为主的海岸
❖ 以潮汐作用为主形成的典型的海岸是粉砂淤泥质平 原海岸,它由粉砂、淤泥为主(d=0.05~0.01毫米) 组成,沉积物的分布与沙质海岸相反,即自高潮滩到潮下带上部,物质从细到粗变化。我国淤泥质海岸
沙嘴和拦湾坝:
❖ 当岸线向陆转折时,由 于波向线与岸线的交角 变小(α> ),泥沙流 容量降低,部分泥沙在 凸岸处发生堆积,形成 向海伸出的沙嘴,其延 伸方向与上游岸线走向 一致或沿与新岸线等深 线平行方向伸展。沙嘴 若发生在湾口,则可以 发展成为拦湾坝。
连岛坝:
❖ 当岸外存在岛屿时,受岛 屿遮蔽的岸段形成波影区, 外海波浪遇到岛屿时发生 折射或绕射,进入波影区 后因波能减弱,泥沙流容 量降低,沿岸移动的部分 泥沙在岸边堆积下来形成 向岛屿伸出去的沙嘴。与 此同时,在岛屿的向陆侧 也会发育沙嘴,由岛向陆 延伸。当两个方向发育的 沙嘴相连接时就形成连岛 坝。
并控制了地貌的演变。
❖ 海滩的坡度一般随组成 物质的粒径变细而变小, 砾石海滩比砂质海滩陡、 窄。此外,还与波长和 波陡有关,一般来说, 海滩坡度与波长成正相 关、与波陡成负相关关 系。
沿岸堤(滩脊):
❖ 由海滩发育而成的平行海岸的垄岗状堆积体,属海滩上的次 一级地貌,也称滩脊,是在开阔的岸段,激浪流在高潮水位 线的堆积。沿岸堤可有数条,平行分布或相互叠置形成波状 水上阶地。有宽阔的自由空间,泥沙供应丰富的岸段,沿岸 堤发育较高大、较快。
1.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堆积地貌。
❖ 海滩:海滩是波浪作用 下形成的最主要的堆积 地貌之一。近期对边缘 波理论的研究,在更深 层次上揭示了波浪动力 作用与海滩性质之间的 内在联系。
赖特和肖特(WrightandShort,1984) 根据各种海滩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和地貌发 育特征,将海滩剖面划分为六种类型:
2.珊瑚礁类型
❖ (1)岸礁:也称裙礁、边缘礁,礁体紧贴海岸发育,以礁坪形式出现, 向海一侧为陡坡。
❖ (2)堡礁:也称堤状礁、离岸礁。堡礁是距海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 岸分布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之间隔以潟湖或带状浅海。
❖ (3)环礁:礁体围绕海底较大隆起边缘生长,连接或断续成环状,中 间被包围成一潟湖(潟湖水深小于100米,多数小于60米),这样展布
b.海蚀崖:
❖ 海蚀穴在波浪冲蚀下不断扩大,当其上方的岩石悬 空时,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因此而后退。 海蚀崖的形态受岩性和岩层产状的影响很大,柱状 节理发育的海蚀崖呈陡立状,向海倾斜的岩层常形 成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也可以形成陡崖并能 较好地保存。
c.海蚀拱桥:
❖ 突出在海中岬角的两侧,发育相向的海蚀 洞,经长期侵蚀最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 拱桥。
2.大陆坡
❖ 大陆架外缘向大洋更深部分下倾直到深海盆地 或海沟为止的斜坡地带。其坡度范围为3~6°,平均4°,
深度100~300米至1400~3200米,宽度为20~100公里。若以水深2000 米作为大陆坡坡麓的平均深度,则全世界大陆坡面积约占洋底面积的8.5%, 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包括以下几种二级海底地貌单元: 大陆坡斜坡、海底高原、海脊、海槽等。正如岛架与大陆架相对应,岛坡 也与大陆坡相对应。大陆坡的沉积物系大陆架物质受浊流、海流、块体崩 落及入海河流搬运、沉积而成,主要是软泥和细粒、夹杂贝壳的泥质砂, 其中泥约占60%,砂占25%,岩块和砾石占15%,生物壳屑和软泥占5%。 大陆坡表面常被细沟和海底峡谷所切割,类似于陆地上的山坡。崩落物堆 积在大陆坡上可形成丘状地形。
的礁体称环礁。
二、海岸分类
❖ 见书231-232
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
(一)海底地貌
海底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平坦,倘 若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就会发现,海底世界的面貌和我们居住的 陆地十分相似:有雄伟的高山,有深邃的海沟与峡谷,还有辽阔的 平原。世界大洋的海底像个大水盆,边缘是浅水的大陆架,中间是 深海盆地,洋底有高山深谷及深海大平原。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 海沟深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把世界最高峰放进去,都不会露出水 面分毫。
滩角:
❖ 在潮差较小,波浪直射海岸的海滩水上部分,由一 系列平行的、向海突出的三角形小沙脊和脊间的小 湾组成的锯齿状堆积体系称滩角。
水下沙坝:
❖ 在破浪带内的水下沙脊堆积体,其走向与海岸近于 平行,这种堆积地貌称水下沙坝。水下沙坝可有多 条,其位置与波浪发生局部破碎处相当。水下沙坝 在无潮或潮差小海岸发育最好,其发育与演变和暴 风浪作用有密切关系。
❖ 当暴风浪向岸传播过程中,在破波点附近常出现向 海回流,在破浪处产生向岸向海水体与泥沙的相向 运动,泥沙堆积在交汇点,从而形成沙坝。水下沙 坝的向岸侧常发育凹槽,是波浪(尤其是卷波)破 碎时侵蚀而成的。
2.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 泥沙的纵向运动过程 中由于岸线方向的改 变或由于岸外岛屿与 人工堤等造成的波影 区内,因泥沙流的容 量降低而产生堆积, 形成一系列堆积地貌。
海蚀平台的成因
❖ 约翰逊(John-son,1919)认为海蚀平台是海蚀崖不断后 退的结果。
❖ 巴特勒姆(Bartrum,1962)认为是潮间带频繁交替的干湿 风化作用和海浪将风化物质搬走而使海岸后退的结果。
❖ 帕拉特(Pratt,1968)认为海蚀平台可分为高潮台地、潮 间带台地和低潮台地三类。高潮台地主要由干湿风化作用与 海浪的搬运作用形成,潮间带台地是波浪磨蚀作用的结果; 高潮台地的前缘如不断受波浪磨蚀亦可向潮间带台地演化。 低潮台地是灰岩地区的溶蚀作用所致。
向海洋一般划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个部
分。
❖ 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 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它通常分布在平均 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度在数千米至 数十千米的地带内。
❖ 全世界的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我国的大陆 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加上沿海几千个大小 岛屿,总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岸带具有丰 富的资源,世界上约有2/3的人口分布在沿海 地区。因此,海岸带是人类活动频繁和经济 极繁荣的地带。
反射性海滩
❖ 坡度较陡,如澳大利亚南部的布雷克肯(Bracken) 海滩的滩坡为0.1~1.5,波浪直射滩面而不破碎, 最后激散在滩面上,这种海滩的滩角发育良好。
在消散性与反射性海滩之间有四种过 渡类型的海滩
❖ 沙坝—凹槽型、韵律沙坝型、横向沙坝裂流 型和脊—槽型。
❖ 波高大于2米时,发育沙坝—凹槽型海滩;波高为1.5~2.0 米之间为韵律沙坝型;波高为1~1.5米之间为横向沙坝裂流 型;波高在1米以下的情况下,则发育脊—槽型海滩。这些 海滩随着波高的季节性变化,可以从一个海滩状态演变成另 一个海滩状态。随着裂流和沿岸沙坝的变化,滩面地貌也随 之改变,在韵律沙坝型和横向沙坝裂流海滩,裂流充分发展
消散性海滩
反射性海滩
沙坝—凹槽型海滩 韵律沙坝型海滩
横向沙坝裂流型海滩
脊—槽型海滩。
消散性海滩
❖ 以平缓的滩坡为特征,暴风浪期间,可形成 1~2条沿岸沙坝(破波点坝);而在涌浪期 间,沿岸沙向陆迁移,形成“涌浪剖面”形 态。因此,这种海滩具有“暴风浪剖面”和 “涌浪剖面”的季节性变化,如美国的西海 岸和南澳大利亚的戈洛韦(Goolwa)海岸等。
海蚀平台形成后,若 因陆地上升或海面下 降而高出海面,就变 成海蚀阶地;若陆地 下沉或海面上升,则 沉入水中成为水下阶 地。
(二)海积地貌
❖ 海岸带的泥沙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 和纵向运动,泥沙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 减弱时,会产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坦荡无垠的淤泥质海岸5
碎玉堆砌的砾石海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