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板怎么选?从低级到高阶,看完就茅塞顿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主板怎么选?从低级到高阶,看完就茅塞顿开
配电脑,可简单可复杂,闭着眼睛买也许能用,使劲钻研了买也是用。
关于板卡选件,厂商型号数不胜数,代工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INTEL ATX规范,主板结构大同小异,无非在尺寸上分ATX-L,M-ATX,ITX和各种奇葩尺寸。
楼主认为:入门-基本靠瞅,进阶-入门加查,高阶-瞅查想动。
这篇经验以ATX系列设计规范的民用主板为例,讨论“从入门到进阶挑主板”。
高阶涉及兼容性、MOD等,范围太广,基本不涉及。
那么,就开始吧。
先来一张正面照。
这是一张华擎Z97主板,型号后缀为EXTREME 6,标准ATX尺寸,楼主已对需要看的部分加上标号,后文一一叙述。
---------------------------------主板PCH芯片(8):楼主大概知道,很多人第一眼就冲着1去的,但是这里先看8。
蓝色散热片下面压着主板PCH芯片。
前面提到的平台就以PCH芯片命名。
-入门:无需过多关注,可根据CPU选主板,如1150插针的INTEL HASWELCPU必然是INTEL 8/9系列主板。
如果HASWEL REFRESH CPU,通常主板厂商会推出8系列rev 2.0修订版直接支持,如果不小心买到了不能直接支持的主板,请果断找卖家免费更新BIOS 。
-进阶:核心数据通道主要是CPU和PCH芯片提供,比如CPU提供原生16X PCIE 总线以及可选分配方案,PCH提供额外PCIE总线以及可选
分配方案、N个SATA 6.0Gb/s和3.0Gb/s接口、N个USB3.0/2.0接口等。
在ARK INTEL网站上可查到绝大部分需要的信息,后文也会时不时引用此处数据。
ARK INTEL 主板芯片链接在此:ARK 菜单台式机芯片组。
-------------------------------------------CPU供电、插槽及周边
(1&3):接下来是1和3,一个重要部分,包括CPU供电、插槽及周边。
3是+12VCPU供电,根据厂商定位,入门级和主流级一般是4Pin,定位较高的主流级和超频主板一般是
4+4Pin,不管日常使用还是风冷、水冷超频都无需在意几Pin。
1里的CPU插槽也无需关注,厂商基本上不会自己把插槽和芯片组搞错,至于N年前富士康代工的插槽BUG也是难得一见的情形。
1里最重要的是CPU供电。
-入门:不超频的用途完全不用在意“寒酸”的问题(除非你选不入流的牌子),风冷小超怡情(CPU和RING供电加压不超过默电
+10%)的用途也不用太在乎。
目前我还没看到主流品牌的
H81/B85主板不支持全系列1150插针CPU的(从低端赛扬奔腾到高端I7-4790K)。
保险起见,购买前上品牌官网查阅CPU支持列表。
如上面这块主板的链接在此。
-进阶:特别在意主板供电“相数”;,而且想要辨“相数”需要一些额外手段。
目前主流媒体(PCPOP、太平洋、ZOL等)、一些自诩高端的论坛(**H)的方法都错的离谱!一般媒体小编通常先数电感数,有多少个就多少相供电;然后数开关管
MOSFET数量,进行脑补分配给每个电感(3xN+2xM);再看电容是不是固态、日系;最后下结论——电感、MOSFET、电容只是干活的四肢,真正控制供电的PWM芯片和MOSFET DRIVER等大脑级核心元件被赤裸裸无视!要知道PWM开关电路的设计不是一套公模应万变,有一种东西叫倍相芯片,将一组PWM信号分割成两组,以实现相数翻倍的目的;还存在一种情形叫堆料,直接一相供电上两枚电感。
先来一张纯手绘渣画质:一组(相)PWM供电示意图如下。
PWM供电模组的作用就是通过层层滤波、电压控制来追求近似死人心电图一般CPU供电。
再来一张主板供电示意图如下,已一一对应标注。
· 12V接入接口:直接接电源输出的+12V信号。
· PWM控制芯片:核心,根据CPU设计规范而设计,用于输出多组脉冲信号,同时能读取电压反馈、调节脉冲宽度以控制电压升降(在超频主板里可以精确到0.001V的电压调节),是用来确定供电“相数”的最可靠的元件。
· 输入电容:对接入的+12V/+5V电流进行高压滤波。
MOSFET控制器:接收单路PWM信号并放大,控制MOSFET开关管。
当前主流PWM芯片内集成MOSFET控制器,因此很难在主板上找到单独的它。
MOSFET开关管:顾名思义,一开一关,至少两枚(上桥,下桥),通过MOSFET控制器发出栅极信号开(通过电流)和关(阻隔电流),通过开关时间差调节输给CPU的电压。
一些主板会将部分MOSFET开关管焊接在主板供电部位的背面,可别少数了。
倍相芯片:供电比较夸张的主板(如10相、12相)可能会有,是一种单刀双掷开关,可简单理解为把接收的一相PWM信号翻倍、连接两组MOSFET开关管工作的控制器。
辨认是否倍相有捷径:在夸张的两排供电模块的MOSFET附近均匀排布数量刚好为一半的小芯片,很可能就是它,再仔细看型号,上网一查便知。
有的主板会把倍相芯片焊在主板供电部位的背面,更好辨认。
输出电感/输出电容:分别储存磁能/电能,并进行低压滤波(电容),进一步过滤电流中的杂波,输出适合CPU以及UNCORE部分的1.xx V电流是倒数第二道屏障(最后一道屏障是CPU上的陶瓷电容,用来过滤超高频杂波)。
借用一张比较规矩的示意图如下。
那么,多相供电的好处是什么?还是看图说话,纯手绘渣画质示意图如下。
最上面是单相脉动信号的示意图,中间是4相示意图。
可以看到,4相供电的电流更加稳定(不是把实际输入电流乘以4)。
多相供电错时工作的目的就是尽量消除最下面示波器显示的12V接入电流的纹波(杂波)。
供电相数增加的现实好处在于:1、能够联合输出更大电流,有助于加压超频的稳定性。
2、每相分担的电流更小,有助于控制供电模块的发热。
3、负载较小的时候可“动态”;关闭其中几相以节能和进一步降低发热量(如一三相、二四相交替工作)。
一言以蔽之,就是“超频更猛或节能更省”,真
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差银子追求多相供电没问题。
需要澄清一点:相数多的主板更强,相数少的主板不合格(何况通篇未提具体元件的指标参数)。
怎么选要综合考虑需求、预算、兼容性等等,归根结底还是看钱包。
-彩蛋:放三张图,一张是倍相的,一张是堆电感料的,一张是老狐狸。
本文主角,华擎Z97 EXTREME 6脱掉马甲,发现是ISL6379提供6相信号,再通过ISL6611倍相成等效12相。
MOSFET开关管采用德州仪器CSD87350D,一枚集成上下桥,因此看上去12相只有12个MOSFET开关管,而不是通常的至少24个(1上1下)。
*注:简化起见,对于CPU 集成的uncore部分供电(即通常的N+M相供电)不予区分。
评论里展开了3相还是6相的讨论。
这个主板采用ISL95812 PWM芯片,查阅参数可知此芯片支持1-/2-/3- Phase配备,且找不到倍相芯片(399元普及版B85可能倍相嘛?),因此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加强版的3相供电主板,每相配备两枚电感和2上2下共4枚MOSFET开关管(可惜小编直接介绍成;6相供电;,被电感数量迷惑了
)。
老狐狸华硕自从采用CHILL的数字供电方案后,从第一代ROG主板开始干脆把CHILL的标签磨掉,打上自己EPU的标签并作为卖点大肆宣传,直接导致PWM芯片技术文档不可查(楼主可以说无耻么?
)。
好在华硕官网基本上会对采用EPU的主板标明N相供
电(当然倍相是不会说的,10相12相16相是肯定要宣传的,呵呵呵)。
-----------------------------------内存模块(2):-入门:只考虑清楚需要多大容量,内存插槽支持的单根最大容量和频率,选购正确的大牌子终身质保的内存条即可(别买DDR2内存回来发现插不上)。
关于4GB x2还是8GB x1,我的看法是,单条8GB价格略有优势,优先选购单条8G,预留第二根的升级空间,不用刻意追求双通道,首要容量是王道,其次频率和时序,再次不用考虑(除非特殊需求)。
-进阶:关注点主要在超频、供电和物理兼容三个方面。
内存的电压、频率和时序调校是超频里最繁琐的,本文讲主板,不赘述。
超频仍然需尽量避免内存插满插槽的情况,问题出在内存颗粒本身和主板电气性能上,假设同一批次、同一级别的同一内存颗粒在统计学上的超频性能指标为99.5%,那么一根双面16颗粒内存条该指标就是99.5%的16次方,即92.3%,看上去仍然不错。
如果插满4根内存,整体指标为99.5%的64次方,只有72.6%这还是特挑的情况,而实际上只盯着某一品牌的超频系列购买(甚至套条)都无法保证颗粒的一致性优秀。
而内存插槽和PCIE(后文重点分析)属于高带宽、大量数据交换的地方,厂商一般会优化此处设计以优化电气性能,但多通道多插槽一起使用的电气性能必然不如单通道少插槽使用。
内存供电也是完整的PWM电路(古董主板或有线性供电),通常1-2相供电,一般无需过分在意,定位超
频的主板在此处不会搞极简主义。
物理兼容包括内存条兼容和插槽设计。
内存条兼容十有八九都是高梳子内存和非原装CPU散热器的冲突,或散热器直接挡住最近的插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里不展开。
插槽设计看下面对比图。
内存插槽和显卡插槽过近,导致安装长显卡后无法插拔内存,严重的如图,如果显卡带背板,那么显卡根本插不进主板!靠显卡端无卡扣设计,解决兼容性问题(这个主板插槽还是很近,目测无法安装带背板的显卡)-------------------------------主板20+4Pin供电输入接口(4):没太多可说。
-入门:关注整体兼容性,部分电源24Pin插头过短,如果主板输入接口位置太奇葩或机箱特殊设计,可能够不着。
-进阶:基本和入门一样,加上考虑走线清爽而需要的额外线长。
--------------------------------PCI Express接口(5&6):5通常被称为(第一)显卡接口,其实是PCI Express(PCIE)接口,是一种串行总线接口,而通常的16X,8X,4X则是数倍并行通道。
PCIE目前已发展到3.0时代。
当前主流平台的PCIE数据通道来源于两部分:CPU和PCH芯片。
6是扩展接口,在题图的华擎Z97 EXTREME 6上有PCIE、M.2(少数主板保留旧的PCI接口)。
-入门:单显卡无需考虑,插第一根PCIE16X接口,并保证BIOS里设置为运行在16X模式。
双显卡或更多路显卡的情形建议参考进阶部分。
-进阶:要梳理以PCIE接口为主的5、6部分,得先搞清楚数据通通道(总
线)和物理通道(插槽)。
根据之前叙述,数据通道由CPU 和PCH芯片提供,先上简化版PCIE带宽表格:然后上链接,CPU如高阶I7-4790K(),截取相关信息如下:I7-4790K总共提供20条PCIE通道,其中4X固定为集成INTEL 4600 HD 显卡占用,额外16X可由主板厂商自行配置,可以1条16X,2条8X,1条8X和2条4X。
接下来看Z97芯片组(Intel® Z97 Chipset (Intel® DH82Z97 PCH) ):目前高阶Z97取消了PCI的支持(厂商可通过安装第三方芯片提供PCI通道),PCIE均为2.0版本,总共提供8X通道,可任意配置成X4,X2,X1。
接下来看看示例主板的物理配置和数据配置,再把华擎Z97 EXTREME 6吊起来打(扩展区已编号)。
粗略一看物理规格,(2)(4)(5)是PCIE 16x规格,(1)(3)是PCIE 1x规格,(6)(8)是M.2接口(即NGFF)各2x规格,(7)是Mini-PCIE 1x规格(物理形态和mSATA一样,注意区分)。
简单相加得出16x3+1x3+2x2+1=56x PCIE通道,远超CPU+PCH=24x的理论最大值,显然不可能。
经过查阅主板厂商说明文档(Z97 Extreme6),梳理如下:·(2)(4)(6)瓜分CPU 16X PCIE 3.0通道。
单显卡插(2)时16X,插(4)时8X (应该没人一张显卡插(4)吧!)。
双显卡插(2)(4)时各8X。
无论何种情况,当(6)插入SSD后,(6)占用(2)的2X通道,后者相应减少为14X
或6X。
·剩余接口瓜分PCH 6X PCIE 2.0通道。
(1)
独立1X。
(3)(7)共享1X,即只能选一个接口插。
(5)独立2X。
(8)独立2X。
PCIE通道的配置灵活性高,相对复杂,如果需要接入较多扩展设备,需要仔细研究备选主板的数据通道如何分配,没有捷径。
-延伸阅读1:关于SSD媒体评测里的跑分,想必诸位都盯着跑分软件的seq读写/4k读写数字吧。
就这块主板而言,同样的两个M.2 接口,分别走CPU 和PCH的PCIE通道,同一块M.2 PCIE接口的SSD接(6)比接(8)测试跑分可实现高达30%的优势!而一旦超频CPU,这种优势会扩大。
道理很简单,数据最终是和CPU交换的,PCH的地位相当于中转站,数据延迟导致跑分较低。
所以对于一般评测里的软件跑分,千万不要太当真。
-延伸阅读2:对于那种清一色PCIE 16X插槽的主板,辨别每个插槽实际最大带宽的两种方法,不多说,看图(主板相关区域的正反面对照)。
PCIE接口定义充分体现了并行的特征,每一组里只有两根金手指传输数据,其他都是地线,因此主板可通过PCIE供电控制开放几条数据通道,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包裹绝缘胶布强制限制(谁会这么蛋疼?)。
PCIE接口末端有窍门:有的接口末端是封住的,有的是开放的(通的),楼主喜欢开放式设计。
以最短的PCIE 1X接口为例,有的PCIE 设备,1X带宽即可满足数据传输需求,但物理设计为4X形态,就能插入兼容性更好的开放式1X接口(保险起见要把裸露的金手指用绝缘胶布包裹,知道谁会这么蛋疼了吧!)。
5、6扩展接口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可还有个尾巴,也是楼主的疑问。
通过PCIE版本和实际通道数可计算接口最大数据吞吐量,可是由于具体显卡的总数据带宽未知(nVIDIA和AMD找不到资料),无法进行接口带宽限制显卡性能发挥的理论计算,目前楼主的办法是找海外评测站的实测数据,找不到捷径。
请高手赐教。
------------------------------------SATA 接口区(7):单独提SATA接口是因为SATA设备太多太主流了,SSD,HDD,光驱等。
对于SSD,一定要插SATA 6Gb/s 才能不至产生接口处性能瓶颈,HDD和光驱随意,当前机械硬盘的接口统统是SATA6Gb/s,可内部速率远达不到SATA 3Gb/s标称值,所以SATA 6Gb/s的接口就是拿来看的。
-入门:保证有足够SATA6Gb/s接口接SSD,足够的剩余SATA 接口接其他SATA设备即可。
没有SSD及未来也不上SSD 无需考虑接口版本,只考虑数量够用。
-进阶:优选原生SATA6Gb/s接口,其次考虑数量够用和升级预留。
多硬盘环境下请关注两点:一是芯片组支持的RAID模式,二是电源的+5V/+3.3V输出能力以及SATA线材的物理兼容性。
------------------------------------集成声卡(9):单独提集成声卡是因为目前各家主板都把HIFI作为高阶主板的宣传点,从设立信号屏蔽区(技嘉第一代G.SNIPER主板),到采用音频专用电解电容、独立运放,再到搞独立子卡(华硕M7I)到灯光效果(各大厂商纷纷躺枪)。
楼主的观点是:有米有兴趣
可以试试。
真正发烧友更多关注PCIE扩展插槽性能,接独立声卡。
一般使用还是满足于螃蟹(Realtek)的
ALC887/ALC889/ALC892吧(ALC892比ALC889低端)。
-入门:无需关注-进阶:查阅声卡芯片、运放、电容。
以标题主板华擎Z97 EXTREME 6为例,查阅厂家参数(Z97 Extreme6)可知声卡芯片为螃蟹牌Realtek ALC1150 Audio Codec,运放为2枚德州仪器NE5532入门级产品。
电容采用你吃糠NichiconMUSE系列较高端的产品。
------------------------------------各种板载接口(10):其他各种板载接口如USB3.0/2.0、COM接口、CPU和机箱风扇插针、PCIE辅助供电接口、雷电接口、前置音频接口,基本上接口多全还是稀少取决于主板定位,间接反映在价格上。
-入门:关注机箱风扇插针数量、USB3.0接口数量和最大USB3.0支持数量,是否有清空BIOS的按钮/跳线(真有奇葩主板只能抠电池的),以及主板是否提供其他任何自己关注的接口扩展。
-进阶:除了认识所有接口以外,综合电脑配置和机箱电源的型号、安装位置考虑接口的物理位置和数量。
例如:CPU 供电接口在主板正中,那根电源线一定走的很难看。
又如:H81主板只有一个USB3.0接口扩展,支持2个USB3.0接口,而机箱支持4个USB3.0接口,且显示器也能扩展4个
USB3.0,那就产生了非物理意义上的兼容性问题(虽然USB3.0向下兼容2.0)。
具体的整体兼容性”问题涉及主板的
设计布局以及整个主机系统的状态,以后可以专题讨论,这里不展开。
-----------------------------------------板载快速设定按钮区(12):12是板载快速设定按钮区,搭配特有软件,体现主板厂商软实力。
一般是超频专区,一般包括开关机键、重启键、清空BIOS键、一键超频、电压测量点等,方便在不装机箱情况下调校。
-入门:无需关注。
-进阶:想尝试超频的新手可多查询主流厂商(华硕、技嘉、微星、华擎)的超频功能介绍以及他人超频日志,推荐拥有一键超频的型号,万一自己搞不定,可以用预设超频用。
老鸟无需多言。
------------------------------------------各种其他板载芯片(13):13是各种其他板载芯片,很杂,包括BIOS芯片、控制PCIE 和SATA频率的时钟芯片、提供额外PCI、SATA、USB接口的芯片(如ASMEDIA)、板载网卡芯片等等。
-入门:无需关注。
-进阶:特别需求可关注是否双千兆LAN网卡、是否双CMOS支持自动互刷。
更高阶可关注第三方芯片提供的PCI、SATA、USB数据通道(方法和之前PCIE一样),CMOS 是否是插入式、可手动拆下修理和编程,等等。
总的来说,此处一般关注点不多,有什么特殊需求就去钻研具体的芯片吧。
-------------------------------------------I/O接口(11):I/O接口,一个重要部分。
在装机后主板的绝大部分都相对封闭,只有I/O接口裸露在外,供人抽插。
I/O接口是板载芯片组(包括第三方芯片)功能的延伸,有多少功能就能设计多少接口。
这里仍然以华擎Z97 EXTREME 6为例梳理I/O接口,并指出一点设计上的不足。
(1)是PS/2键鼠通用接口,(2)是8个USB 3.0接口,(3-1)是DVI-I接口,(3-2)是Display Port 1.2接口,(3-3)是HDMI接口,(4)是2个RJ45网络接口,(5)是音频接口群,(6)是E-SATA接口,(7)是清空BIOS 按钮。
-入门:知道(1)(2)(3)(4)(5)、不插错即可。
(6)和内置SATA接口无差,可直接接内置硬盘(需要额外供电)。
(7)的作用是不开机箱也能清空BIOS,注意如果开机后按它,电脑会关机-清空BIOS-重启,所以没事别乱摸机箱屁股,看准了再插。
-进阶:重点讲2)USB 3.0接口和视频组(3)接口。
主板I/O接口的败笔在于全是USB 3.0”接口。
虽然USB 3.0传输协议向下兼容USB 2.0,但是如果较老或者较边缘的系统恰好不带USB 3.0驱动,那么这8个接口都不可用。
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使用(1)PS/2接口接入键盘(或接入HUB再转键盘+鼠标)操作。
(3)视频系列接口对于独显系统无关紧要,对于核显系统至关重要。
一般人通常容易忽视数据传输规范(接口版本)、最大支持分辨率和刷新率、物理兼容性。
数据传输规范可以写一整篇,这里就不讲了,只说最大支持分辨率和刷新率以及DVI接口的物理兼容性。
各个视频接口的最大支持分辨率和刷新率可在厂商网页查询。
这里举两个华擎1150主板来说明区别。
·华擎Z97 EXTREME 6 ()HDMI最大支持4096x2304分辨率@24Hz
刷新率DVI-I最大支持1920x1200分辨率@60Hz刷新率DisplayPort 分辨率@60Hz刷新率*注意“大4K”和“小4K”刷新率的区别,即满足60Hz刷新率必须使用DP接口,且只支持2160P分辨率。
·华擎B85M PRO4 ( )HDMI最大支持1920x1080分辨率@60Hz刷新率DVI-D最大支持1920x1200分辨率@60Hz刷新率D-SUB最大支持1920x1200分辨率@60Hz刷新率*看上去差不多的接口,这枚主板最大只支持1080P分辨率,如果你恰好有一个支持2K或4K分辨率的显示器,却总设置不了最佳分辨率,没准就是接口问题。
细心的人应该发现了,两个主板的DVI接口不一样,Z97 EXTREME是DVI-I,B85M PRO4是DVI-D接口(对此楼主挺吃惊的,原因后面讲)。
一图流如下:各接口的定义不解释,谷歌必应百度一搜一个准,只谈物理兼容性。
通常主板显卡端口都会配备DVI-I母头以兼容全形态的DVI公头,华擎B85M PRO4在主板端采用DVI-D母头,不仅少见,兼容性自然也打折扣。
更多的兼容性问题则出在显示器这边。
还是举例,戴尔P2314H显示器(Dell 23系列显示器
P2314H),连接选项清楚写着1个支持HDCP的数字视频接口接头(DVI-D),意味着如果你的DVI线两端都是DVI-I
公头,那么插不进这样的显示器(显示器这种情况满常见)。
购买DVI连线(或要求商家赠送)时请务必注意接头形态,不要简单的讲;我要一根DVI线。
----------------------------------PCB电路板(14):14,一个未被标出来的部分,很难找到设计方案和参数,也是厂商乐此不疲找卖点的地方,如技嘉的2盎司铜,七彩虹的镀银触点,目前各家的特殊纤维+特殊织法防潮,你猜到了,PCB电路板。
楼主认为,无论入门还是进阶,对PCB板本身都只需要关注一点:PCB断面的处理间接体现厂商的态度(某些通路货PCB边缘毛毛糙糙扎手的工艺你放心吗?)。
这里辟两个谣。
黑色PCB增加维修时的辨认难度,所以使用黑色PCB 体现厂商的实力和信心。
这就是一度被某些通路厂商作为卖点的“颜色论(一线厂商聪明得多,只是默默的采用黑色,而不宣传)。
颜色论的逻辑实际上是错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结论莫名其妙,二者最多只是相关,而非因果。
事实上主板的整体配色主要是卖相,如果不想被卖相影响判断,不妨找清晰大图,全部去色,再选。
6层PCB比4层PCB好,超频要8层以上;。
这句话已经10多年历史了(楼主10多年前还傻逼兮兮的信过),到现在仍然有某些自诩高端的论坛官方持这种态度。
直接辟谣吧:主板电气性能取决于LAYOUT设计、布线走线,而采用多少层仅仅是设计的自然结果,而非原因。
在设计中,某些情况下需要单独增加布线层以获得更好的走线、更少的电磁干扰;但是反过来逻辑不成立!用很多层PCB板有可能因为布线能力差,必须增加层数——这种多层PCB板的电气性能往往很弱。
再加上厂商
LAYOUT布线的文档不公开,所以作为用户,别纠结这个了。
----------------------------------文章到这里应该完了,关于主板选择的入门到进阶,楼主能说的差不多就这些了,再说就是枯燥乏味的内容,打住。
楼主想要高亮几点:1. 本文以华擎
Z97 EXTREME 6为例,并且多次涉及相关品牌的产品,但是并不是说这个主板好(I/O处提出了批评),更不是说这个牌子好,因此楼主没有推荐本文里任何一个产品。
2. 一个优秀的主板,除了硬件部分,软件部分也相当重要,BIOS里的超频调校不可忽视。
如华擎,近几年就出过偷加电压门,通过在玩家设定电压上偷偷增加0.005V-0.01V来造成“我的主板能以更低电压把同一枚CPU超到更高频”的假象。
3. 电脑主机是一个整体系统,选购任何配件都需要考虑到整体兼容性和协调,再加上每个配件(如主板)都能写比本文长N 倍的文章,还会觉得配电脑就是电脑城里拿出一张配置单把CPU、内存、主板、硬盘、电源、机箱、键鼠、显示器写上去就了事吗?
=============================================从入门到进阶选主板正文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如果还有兴趣阅读,请继续往下看,一点点涉及主板元件布局的兼容性方面的案例,抛砖引玉。
楼主如果有精力,可能专门写一篇讲这个,再说吧。
先来一张高能图片。
上图为华硕玩家国度系列MAXIMUS VII IMPACT(M7I),由于大量采用子电路
板和90°竖起的元件,被称为“兼容性杀手”。
作为一个Z87高端主板,定位超频,可是对大型风冷(甚至中型风冷)的兼容性岂止是差,简直是差!一般只能选用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但选Mini-ITX的主板的用户一般同时搭配ITX小机箱以最小化体积,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冷排和机箱又容易产生兼容性问题,算了,头疼的事让购买这款主板的人慢慢想吧。
---------------------------------------第二个是华擎B75 PRO3,首先尺寸很奇葩,长度符合ATX标准,但宽度变窄,装机后导致有一整排3枚主板固定螺丝无法安装。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颗反人类电容。
该主板把CPU uncore的一相供电设计在主板正中且距离CPU插槽很近,其中一枚电容导致很多体型中庸的散热器无法安
装...--------------------------------------------------------第三个坑爹的不是厂商,是经销商。
华擎H81M-VG4 Rev 2.0 (),下图看上去就是一张ITX主板吧?京东也把该主板划为,可是官网描述却是Micro ATX;。
仔细观察发现多一条PCIE 1X接口,所以这块主板不是17cm x 17cm的MINI ITX,而是19cm x 17cm的加长型不带护翼;,无法装进很多空间紧凑的ITX 机箱,这也是楼主本文反复强调和引用厂商数据的原因。
当然厂商数据也有出错的时候,比如华擎的某块集成INTEL
赛扬J1900处理器的主板,两根内存插槽,华擎称最大支持
2 x 8GB=16GB内存,可是J1900处理器最大只支持8GB内存,所以不过这种情况极少见,售前调研可以选择忽略,出问题找厂商。
--------------------------------------------------第四个是正面例子,技嘉H87N-WIFI()和H97N-WIFI()。
看看厂商是如何优化布局来提高兼容性的。
先看图。
H87N-WIFI 的mini PCIE插槽(红框)设计在主板右侧、PCH芯片下方,默认连接无线网卡。
两根飞线跨越PCH散热片(还要接受散热片发热的洗礼)连接到I/O接口。
相应的,CPU插槽靠左,和PCIE 16X接口非常接近(绿H),安装第三方散热器有可能和显卡冲突。
主板供电20+4Pin设计在右侧,导致内存插槽左移,左侧卡扣和长显卡必然冲突(橙框)。
H97N-WIFI 将mini PCIE竖直设计在I/O接口背后(红框),大大缩短信号传输距离和飞线长度。
CPU插槽和PCH芯片调换位置,和PCIE接口拉开距离,CPU散热器几乎不会和显卡冲突(绿H)。
20+4Pin设计在下方,内存插槽右移,卡扣和长显卡无冲突(橙框)。
插槽数量和功能接口变化了吗?没有。
仅仅是布局的改变就带来了大幅度的兼容性提升(虽然可能有少量新的兼容性问题,不展开叙述),这种设计态度是楼主颇为欣赏的。
比较熟悉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H97N-WIFI布局和B85N-PHOENIX ()非常相似,而后者是一款公认的兼容性设计很好的mini ITX主板。
====================================限于篇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