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参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曰:一名元台,一名鹿肠,一名正马, 一名减,一名端,生河间及冤句,三月四月采 根,暴干。
案《广雅》云:鹿肠,元参也。《范子计然》 云:元参出三辅,青色者善。
10《药性切用》
苦甘微寒,入肺肾二经。除烦止渴,解毒利咽, 泻无根浮游之火。脾虚泄泻忌。亦有熟用者。
11《药笼小品》
能清浮火。配入丸料,能入肾补水;若煎剂中, 只可治虚火上炎。
6《本草新编》
元参,味苦、咸,气微寒,无毒。忌铜器,犯人 噎喉丧目。入肺、肾、胃三经。强阴益精,补肾 明目。治伤寒身热支满,忽忽如不知人;疗温疟 寒热往来,洒洒时常发颤;除女人产乳余疾,祛 男子骨蒸传尸,逐肠风血瘕坚症;散头下痰核痈 肿。乃枢机之剂,领诸气上下,肃清而不致浊, 治空中氤氲之气,散无根浮游之火,惟此为最。 前人之论如此,近有轻之不用,即用之,不敢 多。岂知元参乃君药,实可恃之夺命以救人者 乎。夫天下尤难治者,火症也。火症之中,尤难 降者,无如胃、肾之二火。肾火沸腾,乃龙雷之 火也,其势尤烈,以苦寒折之,反致增焰,焚林 劈木,每在阴寒大雨之时,夏日炎氛之间,一遇 凉风白露,龙雷收藏矣。故以苦寒直治,不若以 微寒从治。元参正微寒之品,而又善散浮游之 火,治之正复相宜,若胃火之起,势若燎原,不 尽不止,往往热气腾天,火星口出,登高而歌, 弃衣而走,见水而入。苟不以辛凉大寒之药救 之,乃发狂亡阳,立时身丧,此非急用白虎汤不 可。然石膏过寒,多服损胃,虽一时救急,不可 以善后。元参治空中氤氲之气,泻火正其所长。 石膏之后,即续之以元参,则阳火自平,而阴火 又长,何至有亡阳之惧乎,此又治胃之所必需 也。但勺水难以救焚,反致至焰。若胃火乃阳火 也,必多用元参,然后可以遏其势;而肾火乃阴 火也,亦必多用元参,然后可以息其炽。况元参 原是君药,多用始易成功,少用反致偾事,不妨 自一两用至五、六两,以出奇制胜。倘畏首畏 尾,不敢多用,听其死亡而不救,冀免于无过难 矣。吾愿行医者,闻吾言而重用元参,以治胃、 肾之二火可乎。
9《神农本草经》
味苦微寒。
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 目明。一名重台。生川谷。
《吴普》曰:元参,一名鬼藏,一名正马,一名 重台,一名鹿腹,一名端,一名元台,神农桐君 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或生冤 朐山阳,二月生叶如梅毛,四四相值似芍药,黑 茎方高四五尺,华赤,生枝间,四月,实 黑。(《御览》)
或疑元参降火,又要知母、黄柏之流亚也,先生 戒知母、黄柏之不宜轻用,又劝人治浮游之火 者,多用元参,何其自相皆谬乎。非谬也。元参 微寒,非大寒。大寒之地,草木不生,微寒之 地,草木更茂。所以弃知母、黄柏,而用元参、 地骨也。况元参、地骨微寒之中,又有滋补之 味,异于黄柏、知母甚远,乌可同类而并论哉。
虚火宜微寒之味,以引其归敛之途。元参泻中有 补,治虚火实宜,浮游之火,正虚火也,故亟需 之耳。
或问玄参何宜于肾?曰∶肾水虚,则寒而湿,宜 用温以补之。肾火虚,则热而燥,宜用凉以补 之。故玄参一味,特为肾脏君药也。
7《本草经解》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 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蒸晒)
时人每有咽痛,辄用元参、麦冬,不知风温与寒 郁为患,二味并不能治,而反滞邪,岂可浪用?
元参
1《本草从新》
泻无根之火、补阴.
苦咸微寒.入肺肾二经.(景岳云∶本草言其入 肾、而不知其尤入肺脏也、元素曰∶元参乃枢机 之剂、管领诸气上下、清肃而不浊、风药中多用 之、活人书、治伤寒阳毒汗下后、毒不散、心下 懊 、烦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者、俱用元参、以 此论之、治胸中氤氲之气、泻无根浮游之火、当 以元参为圣剂也.)除烦止渴.降火滋阴.明 目(为末、米泔煮羊肝、日日蘸食之、亦治赤脉 贯瞳神.)解毒.利咽喉.(通肺气.)通二 便.下水气、治头痛.(火热生风.)鼻疮.( 肺热也、末涂、或以水浸软、塞之.)瘰 鼠 .(俱生捣敷、日三易.)发斑咽痛.颈下结 核.急喉痹风.(以上皆整肃肺气之功.)痈疽 疝气.温疟游风.潮热骨蒸.(肺金为肾水之上 源、肺金清、则肾水自生、故又能理痨.)脾虚 泄泻者忌.取青白者.(元参色本青白、其黑 色、乃后来湿蒸之坏色、若收采时即晒干、并不 黑也.)蒸过再焙.勿犯铜器.恶黄 、萸肉、 姜、枣.反藜芦.
或疑元参用之于肉桂之中,恐寒热之未宜,此乃 未知阴阳之妙矣。夫阴阳之道,彼此相根,无 阴,乃阳从何生;无阳,乃阴从何长。元参得肉 桂,乃阴易生;肉桂得元参,乃阳又易长。惟阳 长而后阴消,阴消于下,而火不腾于上矣。二味 合用,正阴阳之妙用也。
或疑阴阳平而后无病,今用元参、肉桂,一多一 少,吾恐轻重不同,阴阳不得其平也。
或疑元参退浮游之火,退上焦之虚火,非退下焦 之虚火。吾子盛称其功,得无错认肾中之火上游 耶?非错也。夫浮游之火,正下焦之火,非上焦 之火。凡火在上焦者,盛易消;火在下焦者,炎 难息。元参解下焦之火,故非多用,不能成功。 盖上焦之火,肺火也、心火也。肺火用黄芩,心 火用黄连,不易之法也。肺火虽盛,黄芩用二 钱,无不清凉;心火虽烈,黄连用三钱,无不消 灭。正以上焦之火,原易炎上,又易解故也。若 下焦之火,非出之于肝木,即出之于肾水。肝、 肾之火,皆龙雷之火也,忽然上腾,忽然下降, 其浮游无定之状,实予人难以捉摸,非大用元 参,乃水不足济火,其焚林劈木之威,有不可言 者矣。人见用元参不能降火,谁知是少用元参, 不能以益水耶。总之,实火可泻,而虚火可补。 泻实火,可少用寒凉,而泻虚火,必须多用滋 润,此元参退肾、肝之虚火,断宜多用,以定浮 游,切戒少用,以增其酷烈也。
2《本草便读》
元参
入肾滋阴.皆取咸寒归下部.清咽利膈.都因润 降引浮阳.故又兼达肺经.除上焦之烦热.且可 潜消 毒.退时气之温邪.性滑色玄.滞脾妨 胃.(元参一名黑参.其色玄.其质润.甘咸而 寒.功专入肾.其种种治法.皆不外乎壮水潜 阳.肺不受火刑逼之意.至于温疫 疹.皆恐热伤 肾水.故可用之.古人有五参之名.以五色配五 脏.此亦其一也.近道山谷处处有之.)
或疑寒凉既有损于脾胃,而微寒之药岂无损哉。 夫治病去其甚者,未可一概尽去。吾患黄柏、知 母过寒凉,非尽谓寒凉之不可用也。故倘知母、 黄柏尚称其功,以示可用,岂元参、地骨微寒之 药,而反去之乎。况元参、地骨治虚火之内热上 游,实有殊功,余又何可不亟为表扬,以劝世之 必用哉。
或问元参微寒,何以能泻浮游之火耶?盖火分 虚、实,实火宜大寒之品,以降其炎腾之势;
4《本草害利》
〔害〕苦寒性滑,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 虚腹疼,脾虚泄泻者,并不宜服。
〔利〕苦咸寒,壮肾水以制心火,清肺金,善泻 无根浮游之火,兼能明目滋阴,色黑味咸,肾家 要药。
〔修治〕三八月采根曝干,或蒸过晒干用。勿犯 铜器,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5《本草撮要》
味咸.入足少阴经.功专一钱. 荆芥穗微炒一钱.泡汤频饮.治头晕目眩神效. 脾虚泄泻者忌用.蒸焙勿犯铜器.恶黄 、山茱 萸、姜、枣.反藜芦.
3《本草备要》
补水,泻无根之火
苦咸微寒。色黑入肾。能壮水以制火,散无根浮 游之火(肾水受寒,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 火病),益精明目,利咽喉,通二便。
治骨蒸传尸,伤寒阳毒发斑(亦有阴证发斑 者),懊 (郁闷不舒),烦渴,温疟洒洒,喉痹 咽痛(本肾药而治上焦火证,壮水以制火也。肾 脉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系舌本。肾虚则相 火上炎,此喉痹、咽肿、咳嗽、吐血之所由来 也。潮热骨蒸,亦本于此。此与黄能治下焦带浊 崩淋同义),瘰疠结核(寒散火,咸软坚),痈 疽鼠 (音漏)。脾虚泄泻者忌用。蒸过焙用,勿 犯铜器。恶黄 、山茱萸、姜、枣。反藜芦。
或疑元参退浮游之火,火退又用何药,便浮游之 火不再浮游,抑仍用元参为善后之策乎?
夫元参可以退一时之火,安能退久远之火。火性 炎上,非水不足以济一时之急;火性又善藏,非 水不足以救万火之炎。用元参以降火,随用肉桂 以安火,大用元参,而少用肉桂,或佐之以纯补 真阴之药,自然火得水以相制,火得水而潜藏, 又何至再为浮游哉。
【制方】
元参同生地、甘菊、蒺藜、杞子、柴胡.能明 目.同贝母、连翘、甘草、花粉、薄荷、夏枯 草.治瘰 .同升麻、甘草.治发 咽痛.同知 母、麦冬、竹叶.治热病燥热烦乱.
8《玉楸药解》
味甘,微苦,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清肺 金,生肾水,涤心胸之烦热,凉头目之郁蒸、瘰 疬、斑疹、鼻疮、喉痹皆医。
元参清金补水,凡疮疡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 涩、膀胱癃闭之证俱善。清肺与陈皮、杏仁同 服。利水合茯苓、泽泻同服。轻清飘洒,不寒中 气,最佳之品。
夫阴阳之不平也,久矣。诚观天地,无不阴多于 阳,群阴之中,得一阳而安,倘阳多于阴,乃成 酷烈世界矣。人一身之中,五脏六腑,无非火 气,然非水气之溺满,乃又成焦 腹体矣。所以, 补阴之药不可不多,而补阳之药不可不少。盖阴 旺,则火旺可以制火;若阳旺,则乃火旺,必至 烁水矣。用元参滋补,必宜多。肉桂益阳,必宜 少。二味一多一少,似乎阴阳之不得其平,谁知 阴多于阳,正阴阳两得其平哉。
元参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 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 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腹中者心肾相 交之区也.心为君火.心不下交于肾.则火积于 上.而热聚肾为寒水.肾不上交于心.则水积于 下而寒聚矣.元参气寒益肾.味苦清心.心火下 而肾水上.升者升而降者降.寒热积聚自散矣. 女子以血为主.产乳余疾.产后诸症以产血伤 也.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补肾气者. 气寒壮水之功也.令人明目者.益水可以滋肝. 清心有以泻火.火平水旺.目自明也.
或问元参以退胃、肾之火,既不损胃,又且滋 阴,但必须多用,不妨一两以用至五六两,毋乃 太多,恐脾胃难于承受,万一变生饱闷、不欲饮 食之症奈何?噫!免过虑矣。夫胃、肾之火上腾 者,由于下之无水也。火旺之极,乃水亏之极, 水不亏,乃火不旺。天地之道,阴阳之道,阴阳 所以相根,人身之中,水火原以相召,有水以制 火,乃火安平,下焦断不沸越于上焦也。故火不 得水乃已,一得水乃相安,敛戢甚神且速也。然 乃火之腾空,正望水不可得,惟恐水之细微,不 足以解其燥烈之炎氛,岂有得滂沱及厌恶作祟之 理。是以入于胃而胃苏,入于脾而脾乐,况胃、 肾二火炎上,各经之水皆烁,水即滂沱,尚恐分 润之不足,何至有触留于补,胃艰于承受,致生 饱闷不欲食之症哉?此必无之事,可放胆用之。 而吾犹以为少耳,更当佐之以麦冬,益之以生 地、甘菊,庶几同群共济,有露足之快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