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三单元第13课柳永词二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彩夺目的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北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词坛在承传五代遗风的基础上酝酿创新,一些诗文名家,如晏殊、欧阳修开一代风气,随后出现了专业词人如柳永等,发展慢声,以反映市民情趣为主要内容。
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命的进一步深化,词的创作日益活跃,并显现出提高传统词艺、另辟蹊径两种趋势。
秦观等人延续宋初的婉丽词风并进一步发展提高,所作和婉秀丽,情韵兼胜。
王安石、贺铸等人的词作怀古议今,悲壮奋发,笔势飞舞。
特别是苏、辛,以雄姿健笔步入词林,举首高歌,旷达磊落,豪放风发,为宋词风韵另辟新径,别立一宗。
靖康之变,中原沉沦,宋金对峙,一代词坛闺秀李清照,经历曲折,以高妙的词章,咏唱爱情,感伤事变,写出了忧愤凄婉的念旧词章。
1.了解各词人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以及思想境界。
3.鉴赏不同词作的艺术手法。
4.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风格,学会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
1.体会宋词语言风格。
宋词语言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明朗,有的含蓄。
体会其语言风格,就是要体会其语言的美。
2.理解宋词中用典特点。
典故包括古代的历史人物活动、神话传说、古代诗文中的句子等。
运用典故可以收到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而不直露的表达效果,因而成为古代诗人们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辛弃疾的词作大多用典。
3.评价宋词思想感情。
宋词,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词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宋词思想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评价宋词的思想感情,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应联系词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②应联系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③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④细读序言和注释。
第13课柳永词二首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
福建省崇安县)人。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
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他寄情乐章,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
以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常与乐工、妓女为友,并善
于向民间曲子词学习,从而使文人词更加通俗化、口语化。
他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其词的内容多写羁旅行役、离情别绪。
他善
用铺叙和白描手法,且语浅情深,情景交融,音律谐婉,受到人们的喜爱,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
《蝶恋花》本词写于作者漫游江湖之时,触景生情,春愁难耐,相思骤生,为他的意中人所作,或为排遣心中抑郁而作,历史上并无定论。
《望海潮》据记载,这首词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
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
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
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
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一、词
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歌曲、长短句。
归纳起来,这些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1)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2)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
(3)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长调一般用韵较疏。
3.词有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
4.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流派。
二、婉约词派
婉约词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之一,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所谓婉约,是指文辞的柔美简约,作为词的风格,是以阴柔之美为审美特征的,内容上多写爱情、婚姻和家庭,也涉及羁旅行役、恋土怀乡等。
1.婉约词派的特点:
(1)婉约词更具有“可歌性”。
从其诞生之日开始,就是为了迎合小市民阶级的娱乐,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2)婉约词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言情。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3)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词人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
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
言情闲雅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2.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柳永、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1.伫.倚(zhù) 2.黯阑
..(lán)
4.强.乐(qiǎng) 5.憔悴
..(cēn cī)
..(qiáo cuì) 6.参差
7.堤堑玑
...(jī)
10.罗绮.(yǎn) 12.羌.管(qiāng)
1.伫.倚危楼
..风细细伫:久立危楼:高楼
2.黯黯
..生天际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3.无言谁会.凭阑意.会:领会意:心意,情态
4.拟.把疏狂图.一醉拟:打算图:追求,想
5.强.乐还.无味强:勉强还:又
6.为伊消得
..人憔悴消得:值得
7.东南形胜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8.江吴都会
..都会:大都市
9.参差
..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10.天堑.无涯.堑:坑涯:边际
1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列:陈列盈:满竞:争相
12.异日图将
....好景异日:改日,他日
图将: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1.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不要把“幕”写为“暮”,不要把“涯”写为“崖”,不要把“箫”写为“萧”等。
一、阅读《蝶恋花》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蝶恋花》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
提示:刻画了一个独倚危楼,时已黄昏却久久不忍离去,借酒浇愁,对酒当歌,却无法排遣无边的春愁,孤单凄凉,相思满怀的形象。
2.“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提示:春草铺地如茵,登高远望,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如烟的光色。
词人运用几个相思离愁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
[品语言]
3.《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提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爱情,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至诚男子的形象。
[析技巧]
4.“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侧面烘托的手法。
②“拟把疏狂图一醉”是说准备借酒力摆脱春愁,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结果是饮而无味,从而烘托出了春愁的深重。
5.情景交融是此词的艺术特色之一,试以上片为例简要赏析。
提示:上片写凭栏远眺时,触景生情,引起对所爱的人的无限思念。
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都是“伫倚危楼”时的所感所见,“春愁”由此黯然而生,无边无际,春景和春愁融为一体。
所谓“春愁”,就是相思。
一句“无言谁会凭阑意?”写尽其孤独和无奈。
二、阅读《望海潮》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6.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都市生活画面?
提示: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画面。
[品语言]
7.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不好。
因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
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析技巧]
8.这首词除具有善于铺叙的特色外,在手法上还有善于点染的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说明。
提示:从全词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
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
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
画家挥毫作画,有时用点,有时渲染。
两法交互使用,画出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图。
点与染,这种绘画技巧,被我国古代许多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诗词创作中来。
点染手法包含“点”与“染”,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两方面。
“点”,指的是画龙点睛的主句(或中心词)。
它在适当的地方(或开头或结尾)点明诗的旨意。
“染”,是用意象来烘托渲染,最好连用各种修辞手法。
这样点与染结合运用,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诗词的艺术魅力。
—————————————————————————————————————[悟情感]
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结合诗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理位置东南的重镇
历史传统①自古以来的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②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③感情: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柳永
佳娘捧板①花钿簇。
唱出新声群艳伏。
金鹅扇掩调累累②,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
管裂弦焦争可逐。
何当夜召入连昌③,飞上九天歌一曲。
[注]①板:檀板,乐器名。
檀木制的拍板。
②掩调累累:掩不住连续不断的歌曲乐律。
③连昌: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此借指皇宫。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第一句从神态、装扮上正面描写佳娘的美丽,为后面写她的歌声做铺垫。
B.叠词“累累”“簌簌”的使用,生动地描绘了佳娘歌声的连绵和高亢。
C.“鸾吟凤啸清相续”化抽象的歌声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写出了佳娘歌声的清丽婉转。
D.那美妙的管弦和焦尾琴声怎可与佳娘的歌声相争,侧面衬托了佳娘歌声的动听。
E.这首词用铺陈、夸张、比喻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拥有美妙歌喉的歌姬,她的歌声让众人为之叹服。
解析:选AC A项,没有“神态”描写,应是“动作、装扮”;C项,“鸾”“凤”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错误。
(2)“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这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①这两句用了想象(或虚写)的手法写出佳娘希望有一天能实现“九天歌一曲”的愿望。
②词人借对歌女的充分肯定表达了对佳娘的欣赏和赞美,并祝愿她有更好的舞台和未来。
③同时,也是借希望佳娘能被欣赏、重用,来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能够大展宏图的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迷神引①
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
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②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①这首词作于柳永五十岁后。
②旧赏:往日的赏心乐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约略透露出了旅途的劳顿。
B.上片写景,虚实结合,既有眼前的所见所闻,也有想象中的景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C.上片写景使用了工笔手法,词人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D.下片中“帝城”指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
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
E.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意蕴隽永。
解析:选BC B项,“虚实结合”错,上片所写全是眼前所见所闻的景象。
C项,“工笔”错,应为“白描”。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
答:
解析:注意结合词中的重点词语“游宦”“客程劳”“年光晚”“异乡”“萧索”“愁眼”“帝城赊”“无消息”分析词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宦游生涯的感慨。
旅途劳顿,年事衰迟,叹行役之苦;借异乡风物的萧索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佳人无消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
表现出了词人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这三句描写了秋日黄昏时分,雨歇川静,落帆泊船的景象,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B.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写船傍岛而停,汀岸上水蓼芦苇,清烟疏淡,江风瑟瑟,带来凉意,让人倍感清冷。
C.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写渔人飞艇,日暮归家,那点点渔火,映照江水,以动衬静,使环境显得更加静寂。
D.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尽显山川之美。
E.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
解析:选AE A项,“渲染了恬静的气氛”错,应为“渲染了凄清的气氛”;E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错,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都有写景和抒情。
(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
参考答案:刻画了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词人形象。
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体现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下片写桐江的自然美景和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
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二、语言表达
4.请以李白和柳永为话题,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岑参同赏“梨花”,与辛弃疾拍遍栏杆,,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参考答案:与李白共攀蜀道与柳永泛舟钱塘
5.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语意给以恰当排序。
(只写序号即可)
①这里镶嵌着当代伟人毛泽东手书的柳永词《望海潮》。
②在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大王峰下,坐落着新筹建的柳永纪念馆。
③一走进柳永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5米、宽2米的大型大理石碑刻。
④在柳永纪念馆展示厅里,还存放着几百件柳永的词作品影印件和复制品。
⑤这首千古流传的不朽杰作与毛泽东那气势磅礴、奔放苍劲的行草融为一体,可谓是锦上增辉。
⑥纪念馆门前的绿色草坪上,塑立着一座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大型铜像。
答:
解析:②是总起,然后按照由外及内的顺序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②⑥③①⑤④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死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
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了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盘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一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处理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
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你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有删节) [赏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散文。
文章概述了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生平遭际,将人物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理性的评判,高度肯定了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并阐述了一个逆境成才的道理。
在阐述中饱含着对逆境中成才之人的同情与歌颂,揭示做人成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