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十四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了解各种药物的使用配伍要求、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 应。严格掌握配药的精确性、静脉输液的速度和无菌操作规范。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护理措施
2.病情观察
① 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 命体征,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面色、神志、瞳孔、囟门等变化。 特别注意有无呼吸衰竭、脑疝、脑水肿、惊厥及其他并发症。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护理措施
3.防止外伤和意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持环境和患儿安静,护理操作动作尽量轻柔、集中进行, 为患儿修剪指甲,专人守护和陪伴患儿。对呕吐频繁的患儿应使 其头偏向一侧,呕吐后要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止窒息。患儿惊厥发作时给予口腔保护以免舌被咬伤,拉好床挡, 适当约束患儿,避免躁动及惊厥时受伤或坠床。及时清除大小便, 保持臀部干燥。必要时在肩胛、臀部使用气垫,预防压疮的发生。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项目 压力(kPa)
外观
白细胞
蛋白(g/L) 糖(mmol/L)
氯化物 (mmol/L)
正常 新生儿:0.29~0.78 儿童:0.69~1.96 清亮 儿童: (0~10)×106/L, 婴儿: (0~20)×106/L 儿童:0.2~0.4 新生儿:0.2~1.2 儿童:3.1~4.4 婴儿:3.9~5.0 儿童:117~127 婴儿:110~122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 ② 脑室管膜炎: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且延误治疗的 1岁以下患儿,表现为经抗生素治疗后,出现高热不退、前囟 饱满、惊厥频繁、呼吸衰竭等病情加重的症状。头颅CT检查 可见脑室扩大,脑脊液检查始终异常,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 ③ 脑积水:由脑膜炎症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多见 于未能早期治疗、6个月以下的婴儿,表现为头围迅速增大、 头皮变薄、静脉扩张、额大面小及眼呈落日状。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多种化脓性细菌均可引起脑膜炎,且与年龄密切相关。2个月以下的小儿以大肠埃 希菌(最常见)、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3个月~3岁 小儿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主;年长儿以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小儿 机体免疫力较弱,血脑屏障功能也较差,所以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高。
② 并发症的观察:若婴儿经48~72小时治疗发热不退或退 后复升,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反复,首先应考虑并发硬脑膜下积 液的可能。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发作,前囟饱满,颅缝裂开, 频繁呕吐,出现“落日眼”,则提示出现脑积水。上述情况发生, 应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硬膜下穿刺包及 侧脑室引流包等各种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配合急救处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2)非典型表现 3个月以下的患儿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体温升高或降低、面色青紫或苍白、吸 吮力差、拒乳、呕吐及黄疸加重等;肌张力减弱或不典型性惊厥发作;由于颅骨缝和囟门的缓 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表现不明显。 (3)并发症 ➢ ① 硬脑膜下积液:多见于1岁以内由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婴儿。 经48~72小时治疗发热不退或退后复升,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反复的患儿,首先应考虑并发 硬脑膜下积液的可能。头颅CT扫描有助于确诊。如行硬膜下穿刺,积液量>2.0 mL、蛋白质 >0.4 g/L即可确诊。
射
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时不出现,或持续存在均提示神经系统异常。
3
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的永久反射:有腹壁反射、提睾反
射及各种腱反射,这些反射在新生儿期不易引出,1岁后可引出并较
稳定。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四、神经反射→(二)病理反射
2岁以内的小儿出现巴宾斯基(Babinski)征 阳性为生理现象,若单侧出现或2岁以后出现此反 射则为病理现象;颈强直、布鲁津斯基 (Brudzinski)征、克尼格(Kernig)征在小儿出 生3~4个月内阳性无病理意义。
脑积水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3.心理状况
家长常担心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或留有后遗症, 应注意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患儿及家长有 无出现焦虑、恐惧和沮丧等心理;评估家庭的经济 承受能力和社会支持水平。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4.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是本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2)血液检查:血常规示外周血白细胞计 数明显增高,为(20~40)×109/L,分类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0%以上。 (3)头颅CT:可确定脑水肿、脑膜炎、 脑室扩大、硬脑膜下积液等病理改变。
2.发病机制
致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脑膜,最常见的是致病菌通过体内感染灶(如上呼吸 道、胃肠道黏膜、新生儿皮肤、脐部等)随血液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膜,发生炎症。 少数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是由邻近组织感染的局部扩散所致,如头面部软组织感染、鼻 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颅底骨折等扩散波及脑膜引起感染。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护理措施
5.心理护理
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安慰、关心和爱护,消除其焦虑、恐惧 心理。根据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护理的目的 和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健康指导
向家长宣传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知识;指导家长观察患儿的 呼吸、脉搏、神志等情况,讲解、示范帮助患儿翻身、清洁皮肤、 清理口腔分泌物及鼻饲的操作方法,做好生活护理;需做腰椎穿 刺的患儿,穿刺前向家长说明检查的目的,强调安全性,以消除 其恐惧心理,穿刺后嘱患儿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发生头痛;出院 时指导家长继续观察患儿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并 发症及后遗症;对于瘫痪的患儿,指导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肢体运 动功能锻炼,讲解护理注意事项,促进患儿康复。
其他
无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增高
正常或增高
增高
浑浊或呈乳白色 清亮
清亮或呈毛玻璃样
显著增多,达 1 000×106/L以上,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轻度增多,多 <300×106/L,早期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后 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 50 ~ 500 ) ×106/L,以淋巴细胞 为主
明显增高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患儿有无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 及皮肤感染的病史,新生儿有无脐部感染。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多为急性起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部分患儿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典型表现 ➢ ① 感染性全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面色灰白、烦躁不安。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者 可表现为皮肤出血点和瘀斑、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若不及时治疗24小时内可死亡。 ➢ ② 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表现为进行性的意识改变,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昏睡及昏迷。 ➢ ③ 颅内压增高:年长儿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畏光等;婴儿表现为易激惹 (摇晃和抱着时更甚)、尖声哭叫、双眼凝视、惊厥、前囟膨隆、颅骨缝增宽及头围增大等。 病情严重时可合并脑疝,出现呼吸不规则、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 ④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其中以颈强直最常见。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四、神经反射→(一)生理反射
出生时存在的永久反射:有结膜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及 1 咽反射等。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系统有病理改变。
生 理 反
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有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 2 握持反射及颈肢反射,出生时即有,足月儿于生后3~6个月消失。这些反射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脑
胎儿期神经系统最先开始发育,出生时大脑占体重的 10%~12%,平均约370 g。大脑形态与成人无明显差别,其 表面已有较浅而宽的沟回,但发育不完善,脑皮质较薄,细 胞分化较差,髄鞘形成不全,灰质和白质的分界不明显。神 经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但其树突和轴突少而短。脑细胞随 年龄的增长体积增大、突触增多,功能逐渐成熟和复杂化。3 岁时脑细胞的分化基本完成,4岁左右神经髓鞘发育成熟,8 岁时与成人无明显区别。
1.维持正常体温
① 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次。维 持病室温度18~20℃、湿度50%~60%。高热患儿须卧床休息, 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 药物降温,以降低脑的耗氧量,防止发生惊厥。鼓励患儿多饮水, 必要时静脉补液,按照体温每升高1℃液体量应增加10 mL/ (kg·d)计算,并记录液体出入量。
正常或轻度增高
增高
明显降低
正常
降低
明显降低
涂片革兰染色可 找到致病菌
正常 病毒抗体阳性
降低
涂片抗酸染色可找 到结核杆菌
不同病原体所致脑膜炎脑脊液的鉴别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5.治疗要点
➢ (1)抗生素治疗:选用对病原菌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毒性低的抗生素,联合用药, 注意配伍禁忌;原则为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 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症状。 ➢ (3)对症及支持治疗:高热时可酌情应用退热药物;颅内压增高的患儿,取侧卧位并 将床头抬高15°~30°,以避免颅内压进一步升高,给予20%甘露醇降颅压,静脉推注时避 免漏到血管外,以防局部刺激致局部水肿;惊厥发作时可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保证 能量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4)并发症治疗:硬脑膜下积液量少时无须处理,积液量多导致颅内压增高时,行穿 刺放液,放液量每次每侧控制在15 mL以内。脑室管膜炎患儿可做侧脑室穿刺引流,并注入 抗生素。脑积水患儿可选择正中孔黏连松解、导水管扩张及脑脊液分流手术治疗。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脊髓
小儿出生时脊髓功能基本成熟,2岁时其结构接近成人。 脊髓的结构发育与脊柱的发育相对不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 脊髓逐渐加长。胎儿时期脊髓末端位于第2腰椎下缘,新生儿 时达第3,4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2腰椎之间。故婴幼 儿时期行腰椎穿刺的位置要低,以免损伤脊髓,常以第4~5 腰椎间隙为宜,4岁后与成人相同,穿刺以第3~4腰椎间隙为 宜。
4.保证充足的营养
根据患儿体重及营养状况,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蛋黄、牛奶、鱼类、水果、 蔬菜等。根据病情选择补充营养的方式,频繁呕吐者,可采用静 脉输液的方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神志清醒者,给予营养丰 富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意识障碍者,给予静脉营养或 鼻饲。定期测量患儿体重,了解营养状态恢复情况。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三、脑脊液
新生儿脑脊液量较少,约为50 mL,压力仅为30~80 mmH2O,故抽取较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脊液量逐渐 增多,压力升高至70~180 mmH2O,外观无色透明,细胞 数不超过10×106/L,糖~4.4 mmol/L,蛋白质不超过400 mg/L(新生儿为200~1 200 mg/L),氯化物118~128 mmol/L。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3)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作 (三)
有关。 (4)营养失调:与摄入不足、机 体消耗增多有关。 (5)焦虑:与疾病预后不良有关。
(四)
护理目标:
患儿体温恢复正 常,不发生外伤。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护理措施
02
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是 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脑膜炎症,是小儿, 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 上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 征阳性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本病的病死率较 高,约1/3幸存儿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
目录
CONTENTS
1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化脓性脑膜炎
3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01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及与脑和脊髓相连的脑 神经、脊神经和神经节等,其作用是控制和调节其 他系统的活动,以及维持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小 儿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长速度也快,不同年龄阶 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儿科护理学
PEDIATRIC NURSING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Learning Target
★ 掌握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熟悉小儿腰穿的位置及神经反射的特点。 ★ 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护理措施
2.病情观察
① 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 命体征,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面色、神志、瞳孔、囟门等变化。 特别注意有无呼吸衰竭、脑疝、脑水肿、惊厥及其他并发症。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护理措施
3.防止外伤和意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持环境和患儿安静,护理操作动作尽量轻柔、集中进行, 为患儿修剪指甲,专人守护和陪伴患儿。对呕吐频繁的患儿应使 其头偏向一侧,呕吐后要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止窒息。患儿惊厥发作时给予口腔保护以免舌被咬伤,拉好床挡, 适当约束患儿,避免躁动及惊厥时受伤或坠床。及时清除大小便, 保持臀部干燥。必要时在肩胛、臀部使用气垫,预防压疮的发生。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项目 压力(kPa)
外观
白细胞
蛋白(g/L) 糖(mmol/L)
氯化物 (mmol/L)
正常 新生儿:0.29~0.78 儿童:0.69~1.96 清亮 儿童: (0~10)×106/L, 婴儿: (0~20)×106/L 儿童:0.2~0.4 新生儿:0.2~1.2 儿童:3.1~4.4 婴儿:3.9~5.0 儿童:117~127 婴儿:110~122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 ② 脑室管膜炎: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且延误治疗的 1岁以下患儿,表现为经抗生素治疗后,出现高热不退、前囟 饱满、惊厥频繁、呼吸衰竭等病情加重的症状。头颅CT检查 可见脑室扩大,脑脊液检查始终异常,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 ③ 脑积水:由脑膜炎症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多见 于未能早期治疗、6个月以下的婴儿,表现为头围迅速增大、 头皮变薄、静脉扩张、额大面小及眼呈落日状。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多种化脓性细菌均可引起脑膜炎,且与年龄密切相关。2个月以下的小儿以大肠埃 希菌(最常见)、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3个月~3岁 小儿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主;年长儿以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小儿 机体免疫力较弱,血脑屏障功能也较差,所以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高。
② 并发症的观察:若婴儿经48~72小时治疗发热不退或退 后复升,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反复,首先应考虑并发硬脑膜下积 液的可能。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发作,前囟饱满,颅缝裂开, 频繁呕吐,出现“落日眼”,则提示出现脑积水。上述情况发生, 应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硬膜下穿刺包及 侧脑室引流包等各种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配合急救处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2)非典型表现 3个月以下的患儿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体温升高或降低、面色青紫或苍白、吸 吮力差、拒乳、呕吐及黄疸加重等;肌张力减弱或不典型性惊厥发作;由于颅骨缝和囟门的缓 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表现不明显。 (3)并发症 ➢ ① 硬脑膜下积液:多见于1岁以内由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婴儿。 经48~72小时治疗发热不退或退后复升,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反复的患儿,首先应考虑并发 硬脑膜下积液的可能。头颅CT扫描有助于确诊。如行硬膜下穿刺,积液量>2.0 mL、蛋白质 >0.4 g/L即可确诊。
射
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时不出现,或持续存在均提示神经系统异常。
3
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的永久反射:有腹壁反射、提睾反
射及各种腱反射,这些反射在新生儿期不易引出,1岁后可引出并较
稳定。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四、神经反射→(二)病理反射
2岁以内的小儿出现巴宾斯基(Babinski)征 阳性为生理现象,若单侧出现或2岁以后出现此反 射则为病理现象;颈强直、布鲁津斯基 (Brudzinski)征、克尼格(Kernig)征在小儿出 生3~4个月内阳性无病理意义。
脑积水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3.心理状况
家长常担心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或留有后遗症, 应注意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患儿及家长有 无出现焦虑、恐惧和沮丧等心理;评估家庭的经济 承受能力和社会支持水平。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4.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是本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2)血液检查:血常规示外周血白细胞计 数明显增高,为(20~40)×109/L,分类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0%以上。 (3)头颅CT:可确定脑水肿、脑膜炎、 脑室扩大、硬脑膜下积液等病理改变。
2.发病机制
致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脑膜,最常见的是致病菌通过体内感染灶(如上呼吸 道、胃肠道黏膜、新生儿皮肤、脐部等)随血液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膜,发生炎症。 少数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是由邻近组织感染的局部扩散所致,如头面部软组织感染、鼻 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颅底骨折等扩散波及脑膜引起感染。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护理措施
5.心理护理
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安慰、关心和爱护,消除其焦虑、恐惧 心理。根据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护理的目的 和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健康指导
向家长宣传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知识;指导家长观察患儿的 呼吸、脉搏、神志等情况,讲解、示范帮助患儿翻身、清洁皮肤、 清理口腔分泌物及鼻饲的操作方法,做好生活护理;需做腰椎穿 刺的患儿,穿刺前向家长说明检查的目的,强调安全性,以消除 其恐惧心理,穿刺后嘱患儿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发生头痛;出院 时指导家长继续观察患儿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并 发症及后遗症;对于瘫痪的患儿,指导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肢体运 动功能锻炼,讲解护理注意事项,促进患儿康复。
其他
无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增高
正常或增高
增高
浑浊或呈乳白色 清亮
清亮或呈毛玻璃样
显著增多,达 1 000×106/L以上,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轻度增多,多 <300×106/L,早期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后 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 50 ~ 500 ) ×106/L,以淋巴细胞 为主
明显增高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患儿有无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 及皮肤感染的病史,新生儿有无脐部感染。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多为急性起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部分患儿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典型表现 ➢ ① 感染性全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面色灰白、烦躁不安。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者 可表现为皮肤出血点和瘀斑、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若不及时治疗24小时内可死亡。 ➢ ② 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表现为进行性的意识改变,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昏睡及昏迷。 ➢ ③ 颅内压增高:年长儿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畏光等;婴儿表现为易激惹 (摇晃和抱着时更甚)、尖声哭叫、双眼凝视、惊厥、前囟膨隆、颅骨缝增宽及头围增大等。 病情严重时可合并脑疝,出现呼吸不规则、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 ④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其中以颈强直最常见。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四、神经反射→(一)生理反射
出生时存在的永久反射:有结膜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及 1 咽反射等。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系统有病理改变。
生 理 反
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有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 2 握持反射及颈肢反射,出生时即有,足月儿于生后3~6个月消失。这些反射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脑
胎儿期神经系统最先开始发育,出生时大脑占体重的 10%~12%,平均约370 g。大脑形态与成人无明显差别,其 表面已有较浅而宽的沟回,但发育不完善,脑皮质较薄,细 胞分化较差,髄鞘形成不全,灰质和白质的分界不明显。神 经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但其树突和轴突少而短。脑细胞随 年龄的增长体积增大、突触增多,功能逐渐成熟和复杂化。3 岁时脑细胞的分化基本完成,4岁左右神经髓鞘发育成熟,8 岁时与成人无明显区别。
1.维持正常体温
① 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次。维 持病室温度18~20℃、湿度50%~60%。高热患儿须卧床休息, 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 药物降温,以降低脑的耗氧量,防止发生惊厥。鼓励患儿多饮水, 必要时静脉补液,按照体温每升高1℃液体量应增加10 mL/ (kg·d)计算,并记录液体出入量。
正常或轻度增高
增高
明显降低
正常
降低
明显降低
涂片革兰染色可 找到致病菌
正常 病毒抗体阳性
降低
涂片抗酸染色可找 到结核杆菌
不同病原体所致脑膜炎脑脊液的鉴别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二)护理评估
5.治疗要点
➢ (1)抗生素治疗:选用对病原菌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毒性低的抗生素,联合用药, 注意配伍禁忌;原则为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 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症状。 ➢ (3)对症及支持治疗:高热时可酌情应用退热药物;颅内压增高的患儿,取侧卧位并 将床头抬高15°~30°,以避免颅内压进一步升高,给予20%甘露醇降颅压,静脉推注时避 免漏到血管外,以防局部刺激致局部水肿;惊厥发作时可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保证 能量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4)并发症治疗:硬脑膜下积液量少时无须处理,积液量多导致颅内压增高时,行穿 刺放液,放液量每次每侧控制在15 mL以内。脑室管膜炎患儿可做侧脑室穿刺引流,并注入 抗生素。脑积水患儿可选择正中孔黏连松解、导水管扩张及脑脊液分流手术治疗。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脊髓
小儿出生时脊髓功能基本成熟,2岁时其结构接近成人。 脊髓的结构发育与脊柱的发育相对不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 脊髓逐渐加长。胎儿时期脊髓末端位于第2腰椎下缘,新生儿 时达第3,4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2腰椎之间。故婴幼 儿时期行腰椎穿刺的位置要低,以免损伤脊髓,常以第4~5 腰椎间隙为宜,4岁后与成人相同,穿刺以第3~4腰椎间隙为 宜。
4.保证充足的营养
根据患儿体重及营养状况,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蛋黄、牛奶、鱼类、水果、 蔬菜等。根据病情选择补充营养的方式,频繁呕吐者,可采用静 脉输液的方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神志清醒者,给予营养丰 富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意识障碍者,给予静脉营养或 鼻饲。定期测量患儿体重,了解营养状态恢复情况。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三、脑脊液
新生儿脑脊液量较少,约为50 mL,压力仅为30~80 mmH2O,故抽取较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脊液量逐渐 增多,压力升高至70~180 mmH2O,外观无色透明,细胞 数不超过10×106/L,糖~4.4 mmol/L,蛋白质不超过400 mg/L(新生儿为200~1 200 mg/L),氯化物118~128 mmol/L。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3)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作 (三)
有关。 (4)营养失调:与摄入不足、机 体消耗增多有关。 (5)焦虑:与疾病预后不良有关。
(四)
护理目标:
患儿体温恢复正 常,不发生外伤。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护理措施
02
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是 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脑膜炎症,是小儿, 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 上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 征阳性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本病的病死率较 高,约1/3幸存儿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
目录
CONTENTS
1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化脓性脑膜炎
3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01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及与脑和脊髓相连的脑 神经、脊神经和神经节等,其作用是控制和调节其 他系统的活动,以及维持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小 儿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长速度也快,不同年龄阶 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儿科护理学
PEDIATRIC NURSING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Learning Target
★ 掌握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熟悉小儿腰穿的位置及神经反射的特点。 ★ 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