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对小学生活数学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研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对传统教学作出理性思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近年来,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它要求尊重儿童经验,把儿童从大小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手中。

把生活数学资源加以运用也源于我校多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我们对教育发展认识的提炼。

儿童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数学课堂的生长点,《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现实意义
该课题实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合理挖掘与运用小学生活数学资源,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挖掘与运用。

我们审视了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能从中获益的各种资源,发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资源最感兴趣,能在学习生活数学中获得积极的独特情感体验。

“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强调了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望,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研究的基本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

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6、实践性原则: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口,深刻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认知结构。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直是我国确定教育基本原则和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任何教育都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适应时代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才能加以利用,才能符合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当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

”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理论,它的理论对于研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研究的指导意义体现在(1)完成教
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目标完成。

(2)掌握学习应用策略,强调了应用意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5.优化教学理论
优化教学理论即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指所选择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

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就是从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
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挖掘和运用生活中数学资源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课程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2.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活动性、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3.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想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尝试:
I、立足现实,挖掘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料
①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料的挖掘与运用
②实际生活中学习资源的挖掘与运用
a、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b、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c、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II、立足生活,让学生经历生活化的数学学习历程
①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a、创设直观性情境
b、创设描述性情境
c、创设欣赏性情境
d、创设体验性情境
②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a、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b、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设计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
a、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b、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全部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具体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现代化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偏重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

并注意五个环节(指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3.自然实验法:通过研究课教学,探讨生活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4.对比研究法:明确研究目的,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研究结果、以验证假设。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案论文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柳杜小学姚晓燕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化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实际上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
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形式的重要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怎样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得以发挥?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转变教师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符合未来社会的需要。

此次语文课程改革,倡导以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对《新课标》的研读中,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我重点学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在理念转变的基础上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

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再者,世纪之交的转换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类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事业,展现了极为难得的机遇和无限广阔的空间。

知识创新需要依靠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批判、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仅仅沿用原来“接受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确定的知识”已很难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的能力,教育正面临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势在必行,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二、活化课堂教学
教学任务绝大多数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要使学生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就必须要有新意,从而活化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有新意,活化教学呢?
课堂中运用游戏活化教学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没有几个学生会不爱游戏的。

游戏也是社会对儿童实施教育和儿童个体进行自我表现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引进游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活化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目的。

教学《田忌赛马》一文,让学生弄明白田忌第二次转败为胜的依据是学习该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由教师一味地讲述或者由教师用生动形象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收到的效果一定甚微。

那么如何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妨引进游戏。

教学时,在学生熟读基础上,让学生来做纸牌比大小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田忌转败为胜的依据。

让学生同桌分别持红心10、7、5和黒桃9、6、3这两组纸牌比较大小,三局两胜,多比几次看看能比出几种不同的答案?然后再讨论: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在课堂上进行游戏学生自然个个兴奋异常,人人积极参与。

通过比比玩玩,学生很快就明白“反败为胜”的意思。

接着再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反败为胜”的依据已是水到渠成了。

游戏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三、课堂内外结合,活化教学
课堂的知识往往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有课堂内外相互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丰富全面。

课内有教师传播知识而课外教师就只能感叹鞭长莫及了。

但这就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全面掌握知识,这样即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表演具有情境性,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所以针对语文课本中一些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矛盾冲突的课文,我们应鼓励、指导学生运用演课本剧等形式把它们表演出来。

演课本剧必须课堂内外结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学生课堂内外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完成。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事先将该文改编成三幕的话剧(每一段为一幕),让学生报名参演。

现在的学生都很喜欢明星,喜欢明星演的戏,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明星一样登台表演。

如今有这样一个天大的机会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个个自然自告奋勇,希望自己能一展身手。

最后报名者甚多,丢掉其中的任何一个对他们都是不公平的。

怎么办?只有让学生公平竞争,以实力赢取这次演出的角色。

我就给他们设计了几道难关:抒情诗歌朗诵、
日常生活常用动作表演,两项合计100分,以分高者胜出。

最后经过激烈的角逐选定主角一名(饰演小女孩),配角两名(饰演小男孩、奶奶),群众演员若干(全班剩余人员,饰演文章最后所提到的“人们”)。

各个角色都选好了,接下去的任务就是排练。

在排练的过程中,每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是前所未有的;在排练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发表了对别人和自己表演的看法,纠正了一些表演不到位的地方。

最后经过刻苦的排练,演出非常成功。

通过这次的表演,使课堂内外相互结合,互相补充,从而使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发挥。

学生配合默契才能使表演成功,学生探究如何表演才能将这课本剧表演得好,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外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课外书、网络、影视媒体就是学生很好的课外知识导师,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上网、读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国演义》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顾茅庐》就节选其中。

课文学完之后,学生还意犹未尽。

我便要求他们课后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进行评价,自拟题目评点。

由于他们所读的章节是自己所喜欢的章节,所评议的人物也是自己所敬佩的英雄人物,这样他们的评点有板有眼,有论有据,令人爱不释手。

又如,在教学《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时,学生对报道产生了兴趣。

于是,我就让学生到报纸或者网上去摘录自己喜欢的或感触深的报道,并对这则报道所报道的事或人进行简评。

结果,学生表现积极。

有的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劝告同学要遵守社会公德;有的学生对坏人进行简评要求同学以此为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样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提升有利,对学生人格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深入阅读,用自己的语言,以书面形式表达鲜明观点,虽有幼稚之处,但它包含着学生的一番艰苦探索,理性地思考,深入地研究,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将形成。

2.辩论、朗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古诗三首》时,我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李白、王维、陆游的诗歌,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准备在诗歌朗诵会上朗诵。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所喜爱的诗歌。

在练习时学生会互相点评,吸取别人好的地方,摒弃自己的不足之处。

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读好诗文,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还请教老师及朗读较好的人。

在寻找、练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描描、画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行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幅与文意相符的插图,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但是有许多文章的插图并不能很好地表达文章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根据文意画出图画。

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后,能作一些充分表达文章意思的图画。

比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时,学生普遍认为给这些诗配的画虽优美,但小学生难以见到此画想起此诗。

于是我就让他们自己给诗配画。

在配画的过程中可一人配三幅,亦可配其中的一两幅;可几人配一幅,亦可几人配其中的一两幅。

在这相对自由的范围之内,学生有的独自一人探究如何将画画好,将画画出诗意;有的三三两两在讨论诗的意境,然后再分配任务完成图画。

经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如何演绎才能更加精彩?以上几种学习方式又有哪些巧妙的实施策略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此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主动地有主见地参与学习。

它是强调预期性、参与性、自控性和创新性等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该学习方式可以按这样的模式来进行:生疑→质疑→释疑→拓展。

(1)生疑。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在互相交流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究,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

(3)释疑。

对知识本身进行深入研究,领悟它们之间深层的联系,并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拓展。

拓展是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化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在反思中不断调整,并结合现实问题升华发展。

比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我就采用这个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学生生疑:蒙汉人民为什么会这么团结?围绕这个疑问,我让学生们都参与讨论,畅所欲言。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所以各民族之间是团结的,是互相尊重的。

这样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团结,拓展到了理解祖国56个民族的紧密团结。

二、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它是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反复地实践,我认为此种学习方式可以按这样的模式来进行:选定课题→小组设计→实践活动→总结提升。

(1)选定课题。

确定要学习的内容或任务。

教师创设目标情境,学生通过阅读明确学习目标,在目标的驱动下积极思考知识的纵横向联系。

(2)小组设计。

划分学习小组,并承担相关的学习责任。

(3)实践活动。

学习小组的成员面对面交谈、讨论学习材料。

在小组内交流和研究,发表意见,筛选最佳的意见和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参与全班交流。

(4)总结提升。

向全班提交小组的学习成果,完成形成性评价训练题,自评,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反思纠正。

或进行组内互评,交流解题方法共享最佳成果。

教师总结、评价各组的学习,必要时对学习内容进行补充讲解。

合作学习是我们在上语文课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我们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

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观察图,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合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再评选出全班同学公认的最佳作文,并对该组的每个同学都进行表扬。

这样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练写作文,学生觉得轻松、有趣,不再怕作文,而且写出来的作文由于集众人之智慧,质量非常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