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作者:王莉群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3年第12期
王莉群(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这门课程是无锡职院外语系专业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的主干课程之一,肩负着培养既懂外语又懂外贸的高端技能型商务人才的重任。

本文中,笔者论述了在双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双语教学探究
1 双语教学背景介绍
目前,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与单纯的外语教学相比既有相同相通之处,也有相异相悖之处。

两者的相同相通之处在于,都是以第一语言或母语为基点,以第二语言或外语为目标语的教学行为。

两者的相异相悖之处在于:单纯的外语教学是要培养优秀的外语学习者,把外语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学科对象,注意外语语法等规则性知识与能力,要求规范准确,重学术知识,评价是依据对外语句型语法规则符号的掌握程度。

而双语教学则是把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是两种教学语言的灵活运用的实际实践演练应用过程。

评价是依据学生能否掌握学科内容,而非教学语言中的外语程度。

双语教学的成败还取决于是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外双语教学的基本分类, 把双语教学大致分为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为淹没型教学模式,即《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采用英文教材,直接用英文进行知识的讲授,也称为全外型。

淹没型双语教学将语言学习比作游泳:将学生扔进深水里,在没有任何救生器材或专门游泳指导的情况下,使他们呛水,下沉和挣扎,直到尽快学会游泳。

第二种为保持型教学模式,也就是以英文为主,汉语为辅;第三种为过渡型教学模式,即采用中英文对照教材,初级阶段用汉语讲授,偶尔用英语解释一些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如先用英语定义FOB 术语,average (海损)等术语的含义,再用中文进行深入分析;先用英文介绍货物品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再用汉语解释每一种方法的内容。

后期阶段逐渐加大英文使用量,逐渐过渡到较长时间,较多内容的英语教学。

也称为半外型。

2 目前高职叶国际贸易实务曳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2.1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当前,适合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比较短缺,教材内容与实用性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第一,教材更新速度慢,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缓慢阻碍了学生对前沿信息的了解。

第二,个别教材内容陈旧,国际贸易的理论性太强,实践性操作性较差。

第三,教材中普遍缺少案例,缺少来自国际贸易行业领域一线的真实的案例。

第四,教材的英文难度较大,语言不够浅显,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有些难度。

2.2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师缺乏双语教学培训。

从总体供需情况来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师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缺口,许多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经济贸易类专业的背景,国际贸易实务的功底很扎实,但是英语水平十分欠缺,离双语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了英语听、说、读、译、写能力,但是缺乏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师资方面出现了只懂英语不懂实务,或只懂实务不懂英语的两难局面。

3 对完善叶国际贸易实务曳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多采用的是保持型和过渡型
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过渡型教学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此模式下,可以允许教师根据课程和学
生的实际需要选定教学范围,允许教师使用中文教材作为基本的双语教材进行教学,同时加入
外文材料,进行比较讲解。

或允许教师使用活页教材,上课前将英文讲义复印装订分发给学生,作为这门课的双语教材。

当然,更好的做法是由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一
定时间的探索后整理教案编写自编教材,这样的教材更适合高职学生。

3.2 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

选择恰当的时间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对双语教学的
效果十分重要。

根据工作经验分析比较恰当的时间是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开始《国际贸易实务》
双语课程,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学完《实务》这门课之后,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再继续学习相关的
后续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商法》等,或参加相关的职业证书考试,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考
试等。

增加自身的含金量,为大三的求职增加自身的砝码。

3.3 双语课程的考核评价形式。

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考核评价采
用的是2:3:5 的方式,即平时的课堂表现(出勤,回答问题,课堂互动)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期中测试(期中小论文)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期末双语试卷测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

这样的总评成绩充分考虑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

3.4 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制约双语教学的另一瓶颈是双语教师的质量。

高质量的双语教学
取决于高质量的双语教师,所以对双语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

可以让英语教师辅修一到两年
的专业课程,或让专业教师辅修一到两年的英语课程。

效果不差,成本也不高。

经过培训后的
双语教师要具有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查阅和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具有较强
的跨文化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特殊的教学策略,具有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任课的双语教师和学校,学生
共同努力,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反思,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高职特点的双语教学之路。

作者简介:王莉群(1978-),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