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翻译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翻译练习

1、留侯论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观其所以

..

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不能忍,是观夫高祖之所以

..

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以.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而逞于.一击之间

B. 其所以

..微见其意者观夫高祖之所以胜

C. 而.其末可乘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D.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养其全锋以.待其敝

2、苏轼《留侯论》的中心论点是:()

A.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B.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C.忍小忿而就大谋

D.黄石公意不在书

3、苏轼《留侯论》结尾引用司马迁评论张良的话的用意是:()

A.随便说说

B.说明苏轼同意司马迁的观点。

C.司马迁也能忍而成就《史记》,再次证明“忍”的重要性。

D.突出张良的非凡之处,呼应开头,而使余意不尽。

二说琴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①。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②,徽以比度③,越以亮节④。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⑤圆也,徽取

其数次⑥也,越取其中疏⑦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⑧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选自《元明清文选》,有删节)

【注】:①文:指曲调。②机弦:控制琴弦。③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④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⑤栝(guā):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⑥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

⑦中疏:指琴体中间空敞。⑧褊:狭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被:散发

B、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中:合乎

C、一物而众理备焉备:准备

D、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罪:怪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病于材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B、浅以隘故声应沉伏斧斤以时入山林

C、自混而欲别物序八州而朝同列

D、故曰虽愚必明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也莫取

3、下列句子全都属于琴“鼓之弗扬”原因的一项是()

①是病于材也②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③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④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⑤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⑥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制琴喻用人,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劲则能弗挠”“时则能应变”“序则能辨方”“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

B、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

C、文章结尾借仲鹖之口说:“信取于弦乎?……一物而众理备焉。”这点晴之笔,绾结文章的前后内容,沟通全文的内在意理。

D、仲鹖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更换琴弦,调整琴弦的松紧,使琴重放光芒。

三古砚说[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日:

“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

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