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维修管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数
权数
自 修
专业化维修
自修与专业化维修的比较
参数平均值
加权后 平均值
参数平均值
加权 平均值
参数平均值
加权后平均值
质量 时间 能力 机动性 计划性 信息 备件 财物 安全 人员 组织 其他
0.15 0.15 0.10 0.10 0.10 0.05 0.05 0.10 0.05 0.05 0.05 0.05
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企业必须重视对间接费用的调节以应付上述负面效应, 其具体措施就是设法降低维修费用。对间接费用的价值分析源自制造费用价值分析OVA(Overhead Value Analysis), 其目标是降低企业生产中的间接费用, 使用这种方法一般可降低 10%—20% 的间接费用。自修还是专业化维修就通常被用来作为间接费用价值分析的内容。从维修工作的性质来看, 具有熟练技能的专业维修人员及维修专用设施、设备、仪器、仪表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计划性强, 张弛有度也是预防维修的特点。因而自修对于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实施, 具体内容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维修工作, 如清洗、润滑、维护、检查及修理;其它专业服务包括工业设备的安装, 设备的防火、防灾及事故处理, 设备的现代化改装, 旧设备的拆卸、清理及其它专业性服务。其服务领域涉及汽车工业、机械制造业、纺织业、电子工业、轻工业及其它行业, 服务对象为机器及生产设备、表面处理设备、建筑机械设备及其它设备。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 企业必须随时准备调节自己的生产经营目标, 保持机动灵活的策略, 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但是多变的生产机制又将
设备配置、安装与维修
设备安装时合理的配置、布局,对装、卸载,设备及通道的全盘考虑可降低故障率,减少某些故障的发生
减少维修次数,降低故障后果费用
设备技术改造与维修
及时的技术改造,如对故障多发的薄弱环节的改进即排除可有效地减少维修需求
降低人员、设备、材料、能源等方面的费用
设备退役(报废)与维修
及时的退役可有效减少维修次数及强度
维修所需的维修时间少于企业自修所需时间, 这是因为专业化维修的维修条件及后勤支持系统均优于自修, 特别是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市, 这一优势更为明显。 维修费用:专业化维修减少了停机停失及相应的费用;减少了自修时由加班、人员、设备的组织及准备而相应产生的固定费用;由于专业化维修提供的质量保证而避免可能出现的返修及相关费用;由于专业化维修减少工时、材料消耗而在相同条件下降低相应的费用。
企业目前的维修体制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维修资源的重复配置, 大而全、小而全, 每一企业, 无论其规模、特点、所处环境及条件如何, 均设置相应的维修机构或部门,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一方面, 多数企业的维修部门长期吃不饱, 只能通过行政手段垄断企业内部的维修, 质量、价格又与专业化维修相去甚远;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普遍设置维修部门且实施内部保护政策, 从而使得专业化维修企业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与此同时, 市场的无序竞争又使得大批不合格的维修机构应运而生, 严重干扰了维修市场化的进程。解决我国企业维修管理中存在多年的问题在于从维修体制上进行
就形成了不同的维修策略。 维修策略(Strategy):为实现确定的维修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案的计划与实施。 常用的维修策略有基于时间或工作量的维修策略;基于故障的维修策略;基于状态的维修策略。第一种通常为预防维修模式,第二种为事后维修模式,第三种则为状态监测维修模式。在企业中三种策略都不可或缺,对于一般设备或故障损失较小的设备可采用基于故障的策略,主要生产设备可采用基于时间、工作量的策略,亦可采用基于状态的策略,对于涉及安全、环保或流程生产的设备则可采用基于状态的策略。
根据规定必须由指定维修机构进行的维修; 其它原因。 自修与专业化维修的选择 对自修或专业化维修进行选择时, 最直接的策略就是进行费用的比较。一般说来, 选择自修策略时, 维修费用由直接维修费用及间接维修费用两部分组成。 直接维修费用包括:维修材料费用;劳务费用;工具使用费用;材料购置及仓贮费用;管理费用。 间接维修费用包括:停机及再起动费用;停机损失费用。
专业化维修的优越性 维修质量:专业化维修企业有大量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高的维修技术人员;有各类专门的仪器、工具、器件、材料及设备;有充足的专用的各类备品配件供应;有在专业化维修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维修经验可资利用;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及各类资料、数据, 从而可充分利用最新的维修技术及工艺。所有这些, 都为确保维修质量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维修时间:一般说来, 在相同条件下, 专业化
降低维修费用及故障后果费用
设备更新与维修
对于使用强度高的设备,优化其维修策略可推迟其更新(更换)时机,延长其使用寿命
减少设备投资及附加费用(如利息等)
维修与设备管理其他环节的关系
二、设备维修的专业化与市场化 对于企业来说, 设备的维修工作可以通过两种策略进行, 即由本企业内部的维修部门完成或委托企业外部的专业化维修机构或设备制造厂家进行, 前者通称为自修, 后者则可称为专业化维修或外委维修。 在发达国家, 作为第三产业重要支柱的维修服务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服务范围早已超出传统的“维护、检查、修理”而涉及到许多专业化的领域, 如旧设备的拆卸、重新组装, 设备薄弱环节分析、排除, 设备的现代化改装与优化等等。德国工业维修有限公司的维修服务涉及维修咨询、维修计划的制订与
专业化维修费用则是随行就市, 由维修市场决定其价格。 在进行比较时, 维修费用将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同时也要考虑到维修质量、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某些关键生产设备, 工期是必两者之间的比较还可通过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 即将可以表现自修与专业化维修之间差别的各项参数纳入评估范围, 然后按其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使两者之间定性的差别通过量化后的分值反映出来, 最后将各项参数的量化分值相加便可得出二者的评估分值, 供决策时参考。
总计
1.00
5.16
6.50
-1.34
在维修工作中,以操作工人参与的自主维修在欧洲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汉诺威大学的数据显示:在自动化、半自动化及手工装配部门中,设备清洗工作的76%、59%和66%是由生产工人完成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部门中,维护工作由生产工人承担的比例分别为46%、24%和32%。即便是大修、维修计划的制订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生产工人也参与其中的5%和11%。
三、设备维修的参数系统 设备维修中的参数系统(或称指标体系)是维修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维修参数及参数系统可对维修管理中某一环节的计划与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为管理层在维修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我国企业现有的以设备完好率为中心的参数体系已难以全面考核和评估新形势下维修管理中如费用控制、计划程度、劳动组织、物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果,因而有必要对现有的参数系统加以补充和完善,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维修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维修参数体系可考虑由以下参数组成:
相 互 关 系
对维修工作的影响
经济效果
设备规划与维修
规划时就需考虑维修需求,如零部件的耐磨性,维修时的可达性,易拆卸性等,即较高的可靠性与维修性
较高的设备有效度,较少的检查及修理费用
设备筹措与维修
制造厂商对产品维修方面的建议可减少对维修及备件的需求,提高设备有效度,特别是在运行初期影响更为明显
降低仓储费用(较少的储备资金、仓储空间及保险费用等)
维修组织:可以充分地集中有关维修计划制订与实施的权限, 改善维修工作的流程。 维修能力:无须按维修高峰需求维持较大的维修能力, 从而减轻企业维修管理方面的压力。维修需求发生波动时也可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维修信息:可以广泛、详尽和系统地采集、分析和处理有关维修方面的各种信息, 对于材料、备件、工具等必须的物质市场信息有深入了解并建有相应的购销网络, 在这方面也可降低维修成本。
6.22 6.08 5.81 3.87 4.15 4.42 4.32 4.98 3.32 6.64 4.98 6.64
0.93 0.91 0.58 0.39 0.42 0.22 0.22 0.25 0.33 0.33 0.25 0.33
6.64 6.64 5.81 6.64 6.23 6.90 7.97 5.53 7.47 6.22 6.64 4.41
安全与环保:专业化维修可以通过优化、完善的维修计划, 改善维修工作条件, 预防危及人身安全及环保的事故发生。 财务管理:减少自有维修机构的设置及相应的费用, 通过长期专业维修, 可使维修资金需求由波动趋于均衡。 进行专业化维修的前提 自修成本较高; 自修能力不足; 自修质量无保证; 自修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改革, 通过资产重组及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渐将现有的企业内部的维修机构组合成为面向市场, 实施专业化维修的企业, 现有大企业内部的维修机构及设备制造厂家应发挥本身技术及专业方面的优势, 面向市场, 参与竞争, 向专业化维修过渡。只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维修, 才能理顺现有的维修体制, 降低维修成本, 提高维修质量, 为现代化的维修管理奠定基础。目前,我国许多新建企业将维修的职能委托给社会上专业化维修机构,一些大型国企也在企业内部进行维修体制的改革,将维修从生产中剥离出来,两者通过合同的形式将维修委托给企业内部专业化的维修中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维修费用参数: 维修费用强度 = ×100% 维修费用强度表明单位生产费用中维修费用所占的比值,从费用上反映了企业维修工作的效果,也是考核和评估维修费用控制的参数。维修费用强度可由业财务部门加以统计并考核。 主要生产设备维修费用强度= 备件费用强度 =
来说有可能是造成间接费用上升的重要因素。首先, 实施自修策略就必须雇佣一批经专业培训的维修人员;其次还须购置维修必备的设备、工具、设施等。由于维修工作的特点, 这些人员与设备平时可能闲置, 实施维修 (特别是维修发生突发性故障的设备) 时又可能能力不足。这就将导致维修费用的提高, 特别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 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与此形成对照的是, 专业化维修机构或设备制造厂家在上述几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 发达国家以专业化为特点的市场化维修在维修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比之下,我国国有
1.00 1.00 0.58 0.66 0.62 0.35 0.40 0.28 0.75 0.31 0.33 0.22
-0.42 -0.52 0 -2.77 -2.08 -2.48 -3.65 -0.55 -4.15 +0.42 -1.66 +2.23
-0.07 -0.09 0 -0.27 -0.20 -0.13 -0.18 -0.03 -0.42 +0.02 -0.08 +0.11
一. 基本概念 维修:维持和恢复设备的额定状态及确定和评估其实际状态的措施。维修是维护、检查及修理的总称。(德国工业标准 DIN31051)
维护、检查、修理和耐用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维修的必要性在于:任何形式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有形及无形磨损,在特定条件下,设备即使未投入使用,但经过一定时间后,其功能也将逐渐消失。 维修除对设备的磨损与消耗在物资形态上给予补偿外,还补偿了其经济价值。从投资观点来看,每一次维修都是一次价值上的补偿与追加,也是唯一可以替代设备重新筹措的方法。这种价值量上的补偿与追加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条件。 从技术上、经济上来看,对磨损及消耗的设备进行物资形态上的补偿及价值形态上的追加,便存在一个决策优化的问题。何时进行维修,维修到何种程度,也就是维修计划和维修层次的问题,连同维修组织等因素便构成了一种策略上的考虑,将其规范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