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26 文言虚词(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6 文言虚词(二)
——训练反馈
一、高考题组 (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
人也。
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
,咸誉清。
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
然响应。
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
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
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
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
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 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价值,价钱。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清优主之.不害清之.
为富也 B.⎩⎪⎨⎪⎧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 C.⎩⎪⎨⎪⎧
清其.有道者欤执其.
道不废 D.⎩⎪⎨⎪⎧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一旦复柄用,益.
厚报清 (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有屈焉。
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
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
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
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
祖思习常,待叟不足。
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
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
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
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
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
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
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节选自《魏书·胡叟传》)
注 ①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
②鄙黩:轻贱侮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唯《易》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
拂衣而.出倚歌而.
和之 C.⎩⎪⎨⎪⎧
遂得免焉.风雨兴焉. D.⎩⎪⎨⎪⎧
复还于.蜀且贰于.
楚也 二、基础题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B.⎩⎪⎨⎪⎧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 C.⎩⎪⎨⎪⎧
妇啼一何.苦豫州今欲何.
至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6题。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
出。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A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 .不敢以.其官贵骄士 C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 .不赂者以.
赂者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张季鹰往哭之.②备他盗之.
出入与非常也 B.⎩⎪⎨⎪⎧
①不胜其.恸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①因.又大恸②不如因.
善遇之 D.⎩⎪⎨⎪⎧
①遂不执孝子手而.出②宁赴常流而.
葬乎江鱼腹中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 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
为所虏 C.⎩⎪⎨⎪⎧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
有哉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 B.⎩⎪⎨⎪⎧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赂者以.
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慎勿为.妇死,贵贱情可薄 D.⎩⎪⎨⎪⎧
遽扑之.,入石穴中均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何如:怎样
B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而况:何况
C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且如:而且如同
D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于是:与今义同 三、模拟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齐人伐燕,胜之.②句读之.
不知 B.⎩⎪⎨⎪⎧
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以.弱天下之民 C.⎩⎪⎨⎪⎧
①取之而.燕民不悦②吾从而.师之 D.⎩⎪⎨⎪⎧
①人力不至于.此②月出于.
东山之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
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原为假王便。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
不然,变生。
”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11.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A.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
B.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C.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
D.善遇之.,使自为守
12.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
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皆以美于.徐公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他日,见于.王
13.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暮望若.来佐我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D.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4.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A.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乃.赏成,献诸抚军
15.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因.而立,善遇之
A.无恒产,因.无恒心
B.我欲因.之梦吴越
C.不如因.而厚遇之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6.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以假为.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君为.我呼入,吾当兄事之
D.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2题。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
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
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
惎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
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其实
大如瓜。
使者见而.愕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
归言于.梁王。
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也.。
”命使者以币请之.。
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
未毕一瓣,王舌缩而
.
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鼻以.让使者。
使者以诮吴人。
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
,桔与.柑也。
既皆以.应王求,无以尚矣,而王之求弗置;使者又不询,而观诸.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
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
果之所.产不唯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王口者.
也!”(明·刘基《郁离子·枸橼》) 17.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 A .德何如,则.
可以王矣 B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 .此则.
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18.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 A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B .为是其智弗若与. C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D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
鸡 19.下列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使者见而.愕之②余方心动欲还,而.
大声发于水上 B.⎩⎪⎨⎪⎧
①朝而.进之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
①王舌缩而.不能咽②某所,而.
母立于兹 D.⎩⎪⎨⎪⎧
①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②无恒产而.
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0.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是乎果实生焉.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命使者以币请之.②荐而后尝之.
B.⎩⎪⎨⎪⎧
①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②归言于.梁王 C.⎩⎪⎨⎪⎧
①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②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 D.⎩⎪⎨⎪⎧
①鼻以.让使者②既皆以.
应王求 2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②使者又不询,而观诸.
其外美 B.⎩⎪⎨⎪⎧
①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②吾固知吴人之靳也.
C.⎩⎪⎨⎪⎧
①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②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王口者.也 D.⎩⎪⎨⎪⎧
①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②果之所.
产不唯吴
学案26 文言虚词(二)
1.D [A 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指送药人;第二个“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B项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用。
C项第一个“其”,表揣度,大概、恐怕;第二个“其”,代词,这。
D项均为副词,更,更加。
]
参考译文
宋清是长安城西部药材市场上的药材商人。
搜集上等药材,有从山区、湖泽来的人,一定把采集的药材送到宋清那里,宋清都好好地招待他们。
长安城里的医生用宋清的药材,配上自己的药方,就容易销售,所以他们都称赞宋清。
那些生了病,患有疮症的人,也都愿意到宋清那里去买药,希望能够迅速治愈。
宋清都高兴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即使有人没有带钱来求药,宋清都给他们好药,积存的欠据堆得像山一样,宋清从未找上门去索要药钱。
有些不认识的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求药,仅留下一张赊购的票据,宋清也不因此而拒绝。
到了年底,估计对方不能付药钱了,就把欠据烧掉,最终不再提起此事。
药市上的人因为他行为怪异,都讥笑他,说:“宋清是痴傻荒唐的人。
”
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吧?”宋清听到了这些议论说:“我不过是追逐利润用来养活老婆、孩子罢了,并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但是说我痴傻荒唐的人,也是错误的。
”
宋清营销药材已经四十年,焚烧的欠据有数十到上百张,后来有的欠账人做了大官,有的管辖着好几个州的地方,领受的俸禄很多,那些给宋清赠送礼物的人,一个接一个来到宋清家。
虽然有些人买药时不能立即付款,并且背着赊欠的药账死亡的人也数以千百计,但这并不影响宋清成为富有的商人。
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哪里像有些做小本生意的人呢!一旦收不到现钱,就愤怒抱怨,两次收不到现钱,就谩骂因而结为仇人,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我由此看到真正痴傻的人确实是存在的。
宋清的确是用这种方法获得厚利,又不做弄虚作假的事,坚持这种做法不中途而废,终于发财致富。
来求药的人越多,他答应的面就越宽。
有的人被罢官撤职沉沦颓废,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以前那样给他好的药材。
那些人一旦再次做
官掌权,就更加丰厚地报答宋清。
宋清长远取利大多类似于这些情况。
我观察到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富贵了他就来依附你,贫贱了他就唾弃你,很少有人能像宋清那样为人处世的。
唉!宋清是个商人,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如果幸而有几人像宋清那样,那么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柳先生说:“宋清身处买卖场所却不奉行市侩哲学,可是那些身居朝廷、供职官府、生活在乡里、待在学校,自称为士大夫的人们,反而争先恐后地奉行市侩哲学而无休止。
可悲啊!这样说来,那么宋清不仅仅是与一般商人不同啊。
”
2.B[B项都是连词,表修饰。
A项副词,难道/连词,表选择。
C项语气助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之”。
D项介词,到/介词,对。
]
参考译文
胡叟,字伦许,是安定临泾人。
家中历代为官,是西夏著名大族。
胡叟幼时聪明机敏,年方十三,善于辩答疑问解释事理,闻名于城乡,他以思考感悟的见解,与成人交互辩论,也很少屈服。
学问不由师傅传授,友人劝他,胡叟说:“先圣的著说中,精深而得变化之道理的,难道不是只有《易经》吗?(我)还是认为通过思考就多半能感悟到道理的。
衰败世道中的迂腐儒生,略能区分乾坤的方位而已,岂有能从不显明的征兆中探索深奥的道理的人?求师问道的礼仪,不是现在能施行的。
”及至翻读各类书籍,阅览两遍,都能背诵。
好写文章,既善于写典雅的文字,又擅长用通俗的语言。
因姚氏政权即将衰亡,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
当时有京兆人韦祖思,从小熟读经典,常常看不起当时的同辈,知胡叟来,召他相见。
祖思以习惯的态度,对胡叟很冷淡。
胡叟勉强与他寒暄后,愤怒地拂衣而去。
祖思坚决挽留他,说:“正要与君讨论天人之间的关系,为何仓促而回呢?”胡叟答道:“可以共论天人问题的人早已死了,与君相交,何必说如此大话。
”最终不入座而离去。
回到主人家,写长赋铺叙韦、杜二家事,一夜而成,当时他才十八岁。
他追述韦、杜的过去,没有掩去其旧日美德,叙及中古,则符合当时的事,
而近代则叙有轻贱侮慢的事。
人们都惊叹他有才华,畏惧他文笔含讥。
至今还有人传诵他的文章,作为谈资。
胡叟孤独漂泊坎坷失意,没有仕进的途径,于是到汉中。
刘义隆的梁、秦二州刺史冯翊人吉翰,因胡叟是有才华之人,便以礼相待。
授胡叟为小官,不符合胡叟本意。
不久,吉翰调任益州,胡叟随其入蜀,常常为益州豪士俊杰所推重。
当时蜀有僧人法成,聚合僧徒,有近千人,共铸一丈六尺高的金佛像。
刘义隆厌恶他聚集徒众,将要把他处以死刑。
胡叟得知此事,立即奔赴丹阳,陈述申明事属善行,法成终得免罪。
胡叟又回到蜀地。
法成感激他,赠送胡叟珍贵物品,价值一千多匹绢。
胡叟对法成说:“安贫乐道的织蒿人,为何能抛弃明珠?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最后未收一物。
3.C[C项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存”,即存在的地方,“所欣”,即欣喜的地方(景观)。
A项若: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
B项与:连词,和/介词,同。
D项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师)。
] 4.D[D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或那么。
A项也:语气助词,加强判断语气/语气助词,表感叹。
B项因:介词,因为,由于/连词,因为,由于。
C项何:副词,多么/代词,哪里。
]
5.C[C项以:把。
]
6.D[D项连词,表承接。
A项①代词,他;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一定。
C项①连词,于是、就;②介词,趁此。
]
7.D[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A项乃:副词,表条件,才/副词,表判断,为、是。
B项且:连词,尚且/副词,将要。
C项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的人。
]
8.A[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结构,引进
时间、地点。
B项以:介词,“用……身份”/介词,因为、由于。
C项为:介词,被/介词,替。
D项之:代词,代虫/指示代词,这。
]
9.C[“且如”是复音虚词,不能简单采用两者相加的办法推断它的意义和用法。
这里的“且如”,是“就像”的意思。
]
10.B A项代词,它(燕国)/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连词,“来”,表目的。
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D项介词,引出后面的“此”/介词,从。
11.C[例句和C项中的“之”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助词,的;B项代词,他;D项代词,他。
]
12.A[例句和A项中的“于”均为介词,译为“在”。
B项介词,比;C项介词,对;D项介词,被。
]
13.C[例句和C项中的“若”均为代词,译为“你”。
A项连词,如果;B项副词,好像;D项动词,比得上、赶得上。
]
14.B[例句和B项中的“乃”均为副词,译为“竟”。
A项副词,用在判断句中主语之后,谓语之前,起确认作用,译为“是”;C项副词,才;D项副词,于是。
] 15.C[例句和C项中的“因”均为介词,译为“趁机”。
A项连词,就;B项介词,根据;D项介词,通过。
]
16.B[例句和B项中的“为”均为语气词,译为“呢”。
A项动词,作为;C项介词,替;D项介词,因为。
]
17.A[例句和A项中的“则”均为连词,表承接,译为“就”。
B项连词,表假设,那么;C项连词,表转折,却;D项副词,用在判断句中主语之后、谓语之前,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为“是”。
]
18.D[例句和D项中的“与”均为连词,和。
A项介词,跟;B项语气词,吗;C
项动词,交好。
]
19.C[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C项①连词,表因果/②代词,你的;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
20.B[例句和B项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
A项疑问代词,为什么;C项语气助词,呢;D项第三人称代词,它。
]
21.A[A项均为代词,它,代“枸橼”。
B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向。
C项①助词,词尾,地/②助词,表句中停顿,不译。
D项①连词,而/②介词,把。
]
22.C[C项①助词,放在后置定语后面,不译/②助词,……的水果。
A项均为兼词,之于。
B项为语气词,表肯定。
D项均为助词,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