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颠的五禽经

合集下载

五禽舞功法图说

五禽舞功法图说

五禽舞功法图说丹药龙虎口诀之秘,余因授师旨,尝谓予曰,曾得古之仙诀,及汉时有道之士,精为导引之术,龙迳虎顾、挽引腰体、摇动关节,以求不老。

吾今得师传一诀,名曰五禽舞,功法像物而动。

一曰虎、二曰熊、三曰鹿、四曰猿、五曰鸟。

此五者大能却病,兼利手足。

闭息其气,毋使气太过,微微轻放,令汗才出,气爽神和,以粉涂身.然后能轻其体也。

今予开方便之门,发泄师奥,图像其形,传诸继来,女真之学者,宿生庆幸,有缘遭遇,须要决烈英雄,死心苦行,如醉如愚。

倘或遇之而不明此理,天疑经运,恐事物丧逐大患,可不慎反以无益而有损也。

其成物之心,为何如因,是世之室女初真之习。

来自“武宗”公众号·先须要静,令熟积气,气积运行,周流百脉,方得气盈。

用此五禽势法,其动使却病生育消长之理.有逐令行之机,然后方得入室,静练行功,再得炼药,际遇诚为易哉,听便使焉,而不中也。

咦!听我语欲得长生不死理,从此下功夫。

一曰虎诀曰:如虎形,须闭气,低头,捏拳,战如虎发威势,两手如提千斤铁重。

起来莫放气,平身吞气入腹,使神气自上而下,复觉得腹内如雷鸣。

或五七次。

以上如此行持,一身则气脉调和,精神爽快,驱赊万病矣。

(图1)二曰熊诀曰:如熊形,闭气,捏拳,如熊身侧起,左右摆脚要前后立定,使气归于两旁,夹胁骨节皆响,亦能动腰力,除膨胀,或三五次止,亦能舒筋骨,而安神养血也。

(图2)三曰鹿诀曰:如鹿形,须闭气,低头,捏拳,如鹿转头顾尾,平身端,缩背立,脚尖着地,脚根连,天柱通身皆振动,·来自“武宗”公众号·或三两次,每曰一次亦可,逢下庆时,演一次更妙。

(图3)四曰猿诀曰:如猿形,闭气如捻拳,一手扑树,一手捏拳,一脚虚拾,起脚根,转身后,握固神气,连吞入腹,觉得汗出,住功。

(图4)五曰鸟诀曰:如鸟飞形,闭气欲起,吸尾闾气,朝顶上,虚双手,躬身向前,头要仰起,迎神破顶,又疑入礼拜,此乃五气朝元,六腑调和,元气无损,从此百病不生。

(图5)圣人以真阴真阳取喻青龙白虎,以两弦之气取喻真铅真汞也。

薛颠象形术

薛颠象形术

薛颠象形术“武圣”薛颠大传薛颠(1887-1953)字国兴、又名薛洪、薛瑞祥,号页真子、武德明。

河北奇士也,精技击、通内功,形意门“剑”字辈传人、武林名号为“疯魔”,传出新式拳法—象形术。

幼随本家长辈薛振纲学拳,薛为李老能(飞羽)之子李太和弟子。

后随刘奇兰弟子周明泰习武,又得到李存义真传。

因与八卦高手傅昌荣交手失利,找到李老能(飞羽)嫡孙李文喜(振邦)深造。

最后师从五台山高僧虚无上人灵空师,亲承口讲、指画面壁、尽得老样形意拳—五禽戏三昧。

其身法快如鬼魅、武功达到“神变”境界、神鬼莫测。

从尚云祥学了八卦掌,民国四年任天津县中央国术馆(在天津东马路)馆长,著述:《形意拳讲义》、《象形会真》、《灵空上人点穴秘诀》、《金刚圭旨法象》、《一字慧剑之妙诀》等。

解析薛颠象形术【曹英峰】一、拳学渊源录象形拳法,形意拳支派,为薛颠所创。

随着岁月的流逝,薛颠卓越的武学修为连同他自创的独特武学艺术,渐渐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沉寂在岁月的长河中。

据我的老师唐凤华先生讲:薛颠最早跟一位周姓武师学习形意拳,后为谋生去关东设场授拳。

当时许多门派的拳师在关东以教武为生,这其中就有形意拳高手傅剑秋先生。

作为同门,据说当时因为傅剑秋指出薛颠拳艺不精之处,于是二人当场试手。

结果薛颠输了拳,随后离开关东,访艺于山西,投师五台山灵空长老,得到这位隐世高人的指授。

于拳、功、易、道,禅均有所得。

后下山赴河北深县,又得到李振邦、薛振刚的传授,功臻化境,武学修为达到了神变的境界。

当时形意拳门承认象形拳法为支派,究其原因,一是它们之间历史渊源上的一脉相承和技术特点上的高度吻合,二是象形拳法的简约、神变能使形意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尤其象形拳法中融入了中国道家最纯正的内功体系(依个人之见,这才是象形拳法真正的亮点),由博返约,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道艺拳法。

由于历史原因,象形拳法的流传远远不及形意拳那么广泛。

加上象形拳法是以五行为体,五法为用,没有深厚的形意拳根基,很难将象形拳法之微妙发挥出来,而在我们这一拳系中,少有人尽得这两门拳学的奥义,因此日趋势微!一直以来我对象形拳法情有独钟,在学习形意五行拳一年之后。

五禽戏

五禽戏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戏脚后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二)右式1.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心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与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反复左右虎扑,次数不限。

鹿戏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1.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2.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久而久之,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熊戏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

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动作与上左右相反。

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猿戏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1.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

手打者注:本书共辑录了两个版本的《五禽经》,其中,本文档的前两页是薛颠先生辑录了民间的五禽经版本,即《华佗五禽经》,而后面所有的部分则是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是薛颠先生从灵空禅师处继承而来,介绍了道家简要而高效的静功练法及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动功,本人认为这才是《金刚圭旨法象》,《金刚圭旨法象》与“象形术”关系密切,修习象形拳法的朋友可以多多参考。

以下为正文:补注者:从淘宝上购得台版《金刚圭旨法象》(ISBN978-986-6699-78-8),为此版本补上扫描版看不清的文字。

有空当认真重校一遍并补录台版具备的附录,后人可以从 里头随时检索新的校订版本。

审定五禽图引南朝陶弘景所撰《养性延命录》载华佗五禽戏曰:谯国华佗善养性,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受术于佗。

(补注:据台湾版,前面几句均无)佗尝语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熊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佗传所云如此,此五禽图乃余从万寿仙书摹出,说亦原书所载,荆门蒋刺史则先谓:尝得一湖南人口传与此不同,余细考其所传,与易筋经十二式内颇有相合(余在江宁见一张姓,年八十余,以易筋经授人治病,曾为余演数式,式与湘人所传颇合也),知必有所授,精审于万寿仙书所载多矣,爰倩其笔述,附于各图之后,以备演禽者有所考焉。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薛颠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薛颠

手打者注:本书共辑录了两个版本的《五禽经》,其中,本文档的前两页是薛颠先生辑录了民间的五禽经版本,即《华佗五禽经》,而后面所有的部分则是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是薛颠先生从灵空禅师处继承而来,介绍了道家简要而高效的静功练法及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动功,本人认为这才是《金刚圭旨法象》,《金刚圭旨法象》与“象形术”关系密切,修习象形拳法的朋友可以多多参考。

以下为正文:审定五禽图引南朝陶弘景所撰《养性延命录》载华佗五禽戏曰:谯国华佗善养性,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受术于佗。

佗尝语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熊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佗传所云如此,此五禽图乃余从万寿仙书摹出,说亦原书所载,荆门蒋刺史则先谓:尝得一湖南人口传与此不同,余细考其所传,与易筋经十二式内颇有相合(余在江宁见一张姓,年八十余,以易筋经授人治病,曾为余演数式,式与湘人所传颇合也),知必有所授,精审于万寿仙书所载多矣,爰倩其笔述,附于各图之后,以备演禽者有所考焉。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

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

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薛颠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薛颠
——是编标拳五禽经,为养生而作,取象于数理,立体于演象,内蕴神意以养灵根,外演法象以固灵,尤是入道不二法门,度世之慈航,益寿延年之良箴。
——是编标举五禽经之提纲要领条目,井然按次习之无错谬,而得实效。
——是编首述总纲原理,自虚无含一先天之灵炁发源(即包罗万象),无象而至有象说起,自第一鹤象(灵性也),二熊象(命根也),三虎象(灵根也),四鹿象(性命相交,周天常转),五猿象(灵神也),是为全编演象开宗明义之第一章也。
——是编文字极简单练习,极易功效最良,系顺天地自然之理,运用一派纯正之炁,无偏辟之邪谎,为求浅近只叙明内中真义,非纸上之谈兵,希读者幸勿以言之无文相讥诮也。
金刚圭旨法象目录
灵根————————8
灵神————————8
灵觉————————8
灵光————————8
灵明————————8
真空妙义——————8
诀曰:如熊形,闭气,捏拳,如熊身侧起,左右摆脚,要前后立定,使气归于两旁,夹胁骨节皆响,能动腰力,除肿胀,或三五次止,亦能舒筋骨,而安神养血也。
[审定]
立定,两手平腰伸开(掌向上指向前),向上翻转伸至肩(指向后),上伸至顶(掌均向上),左右下平肩(指向上掌向外),收回(捏拳),推去(指向上掌向前),捚zhāi拳至丹田(据云,熊用掌),各三次。凡两臂左右外伸骨节自响,亦不必勉强令有声也。
手打者注:本书共辑录了两个版本的《五禽经》,其中,本文档的前两页是薛颠先生辑录了民间的五禽经版本,即《华佗五禽经》,而后面所有的部分则是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是薛颠先生从灵空禅师处继承而来,介绍了道家简要而高效的静功练法及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动功,本人认为这才是《金刚圭旨法象》,《金刚圭旨法象》与“象形术”关系密切,修习象形拳法的朋友可以多多参考。以下为正文:

五禽戏全部教程 图解

五禽戏全部教程 图解

五禽戏全部教程图解>一、“五禽戏”功法源流五禽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时代。

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原大地江河泛滥,湿气弥漫,不少人患了于关节不利的“重膇”之症,为此,“乃制为舞”,“以利导之”。

具有“利导”作用的“舞”,正是远古中华气功导引的一种萌芽。

《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类似记载。

这种“舞”与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神态有关,我们可以在考古文物和历代文献中找到其依据。

《庄子》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

”其中,“熊经鸟伸”,就是对古代养生之士模仿动物姿势习练气功的生动而形象的描绘。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44幅帛书《导引图》中也有不少模仿动物的姿势,如“龙登’“鹞背”“熊经”,有的图虽然注文残缺,但仍可看出模仿猴、猫、犬、鹤、燕以及虎豹扑食等形状。

对华佗编创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曰鹿,三日熊,四曰猨(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并利蹏(蹄)足,以当导引。

”南北朝时范晔在《后汉书?华佗传》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只是对个别文字略作修饰,全段并没有太大出入。

这些史书证明了华佗编创五禽戏确有其事,遗憾的是仅有以上文字,未及其他,动作更无从引证。

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南北朝时名医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最早用文字描述了五禽戏的具体动作。

由于南北朝距东汉末年不过300年,因此,可以认为该套五禽戏动作可能比较接近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但是习练起来动作难度较大。

此后,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凤髓》、清代曹无极的《万寿仙书?导引篇》和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等著作中,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五禽戏的习练方法。

这些五禽戏功法与《养性延命录》所载有较大出入,“五禽”动作均为单式,排序也变为“虎、熊、鹿、猿、鸟”。

但其文字说明不仅描述了“五禽”的动作,而且还有神态的要求,并结合了气血的运行。

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象形拳法真诠---薛颠(个人简化版)

象形拳法真诠---薛颠(个人简化版)
2009-7-22 17:15 回复
nikko_2
法曰:
无虚上人法号灵空 五台南山卓锡崇峰
花甲两度其颜犹童 求真访道三教精通
参赞古易象理禅宗 以术延命普度众生
兽之势以为形,意象交修而内外固矣。厥后锻炼身心之术代有发明,如华佗之五
禽戏,宋元之南北宗是也。然大半言术不言理。众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惜
乎越穿越讹,遂迷入歧途而终身不返,甚者欲益反损。求其能身心交修易理透彻
者不可多觏,诚可痛惜。即或间有一二杰出者得起窍要,然非心性偏狭,即粗鄙
不文,其教於人也语焉而不详,传焉而不精,使学者迷离惝恍如坠云雾,而欲登
延者,无是理也。颠不敏,亲炙于吾师之门,几易葛裘,虽难精究其法术,愧仍
未尽其神化。但恐斯道自我得之复自我失之,上无以对吾师,下无以慰同好。特
草是编以公世人,并为吾师广播善缘耳,是为序。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东鹿县薛颠著于天津国术馆
4楼
有一二师参出,而任此启承重责任,往往因遇非其人不肯请于授与,或难遇其人
而机缘不合,非浅尝即止且有病与半途即务广而荒莫精一技,甚至越演越远,歧
而又歧。不惟身躯无自健全,且有病害中于肢体终身成为废疾者比比皆是。讵非
至可痛心者乎。吾师虚无上人法号灵空,卓锡五台,功行圆满。已得上乘法尔犹
以不获造极普济X伦为歉,年高以至花甲两度,仍遍历二十四省名山大川寻师访道
习道艺者,注意于养气而存神,以意动,以神法也,兹分述如下,(甲)练武艺
是双重之姿势也,两足用力中心在于两腿之间,全身用力,用后天之意,一呼一
吸,积养气于丹田之内,而吸收有益之成分,久之则身体坚如铁石,站立姿势稳
如泰山,一旦与人香蕉,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

禽经

禽经

禽经[旧题周]师旷子野曰:“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

”故始于此凤者,羽族之长。

凤雄凰雌。

凤,鸿前,麟后,蛇首,鱼尾,龙纹,龟身,燕颔,鸡喙,骈翼。

首载德,顶揭义,背负仁,心抱忠,翼夹信,足履正。

小音钟,大音鼓。

不啄生草,五采备举。

飞,则群鸟从。

出,则王政平,国有道。

亦曰瑞鶠。

景纯注《尔雅》云:“瑞应,鸟也。

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出,为王者之嘉瑞。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王者德及鸟兽,则凤鸟翔。

”亦曰鸑鷟。

凤之小者,曰鸑鷟。

五彩之文,三岁始备也。

羽族之君长也,鸾瑞鸟。

鸾者,凤鸟之亚。

始生类凤。

久则五彩变易,故字从变。

省礼斗威仪曰:天下太平安宁,则见。

其音如铃,峦峦然也。

周之文物,大备法车之上,缀以大铃,如鸾之声也,后改为銮。

一曰鸡趣。

顾野王《符瑞图》曰:“鸡趣,王者有德,则见。

首翼赤,曰丹凤;青,曰羽翔;白,曰化翼;玄,曰阴翥;黄,曰土符。

别五彩,而为名也。

”凤翥鸾举,百羽从之。

鸾凤翔止,百鸟皆从也,以类化。

凤靡鸾吪,百鸟瘗之。

凤死,曰靡。

鸾死,曰吪。

禽鸟啄土,以瘗藏之。

慈鸟反哺。

慈鸟曰孝鸟,长则反哺其母,大嘴鸟否。

白脰鸟不祥。

鸟之白脰者,西南人谓之鬼雀。

鸣,则凶咎。

巨喙鸟善警。

鸟之巨嘴者,善避矰弋弹射。

曰善警。

哀鸟吟夜。

鸟之失雄雌,则夜啼。

鸷鸟之善搏者,曰鹗。

鹗大,人见而悚愕也。

窃玄曰雕,色浅黑而大者,其羽能落鸟毛也。

鸩曰鵕。

鹰色苍黄,谓之鴘。

《广雅》曰:“鴘鹰二岁,色也。

鹰生二岁,始击也。

”骨曰鹘,瞭曰鹞。

能远视也。

瞭目,明白音了。

展曰鹯,展风也。

向风摇翅,其回迅疾。

状类鸡。

色青、搏燕鸴食之。

《左传》云:“若鹰鹯之逐鸟雀。

”夺曰鵽。

如鹯,而小者。

其脰上下亦取鸟雀,如攘夺也。

王鴡,鴡鸠,鱼鹰也。

《毛诗》曰:“王鴡,挚而有别,多子。

”江表人呼以为鱼鹰。

雌雄相爱,不同居处。

诗之《国风》,始《关睢》也。

亦曰白鹥。

鹥之色白者,亦曰白鷢。

状如鹰,尾上白也。

雉介,鸟也,善搏斗也。

读经典拳谱系列之四:薛颠《形意拳术讲义》

读经典拳谱系列之四:薛颠《形意拳术讲义》

读经典拳谱系列之四:薛颠《形意拳术讲义》壹第一节五行名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此五行隐于内也。

舌通心,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于外也。

且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所谓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

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第二节形体合一易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

太极者,天命之性,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

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乎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之合一,皆可默悟矣。

第三节拳经解释盖夫形意拳术之道理,内有七拳、八字、二总、三毒、五恶、六方、六猛、八要、十目、十一格、十四打法、十六练法、九十一拳、一百零三枪之秘诀。

次序述之以标明其义,使学者知其真意焉。

七拳法:头、肩、肘、手、胯、膝、足共七拳八字诀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胯:崩拳挑:践拳也即燕形也顶:炮拳云:鼍形拳领:蛇形拳二总法:三拳、三棍为二总。

三拳,是天地人生法无穷;三棍,是天地人生生不已。

三毒法:三拳三棍精熟即为三毒。

五恶法:得其五精,即为五恶。

六猛法:六合练成,即为六猛。

六方法:内外合一,即为六方。

八要法: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象归根矣。

十目法:即十目所视之意。

十一格法:自七拳格起,至士农工商为十一格。

十四打法:手、肘、肩、胯、膝、足上下左右前后共十二拳。

古传五禽图气功探密[整理版]

古传五禽图气功探密[整理版]

古传五禽图气功探密一、五禽图的源流久练五禽图功法不仅能祛病延年,且能承受重击,易学易行。

五禽图,相传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

史书所载,华佗所创乃为五禽戏,而非五禽图。

为何又称为五禽图呢?这与代代相承,流传的过程有关。

在其流传过程中,必然得到习者在实践中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在风格、内容、功法等方面迥然不同的流派。

五禽图即是其流派之一。

我所见过名为“五禽戏”的功法就不下十数钟。

五禽图究竟创于何时难以考究,只能相传是华佗创立。

至于现今流传的各种五禽戏、五禽图,究竟哪种是华佗所创的,恐怕谁也找不到充分的证据。

二、五禽图的呼吸以腹式顺呼吸及腹式逆呼吸均可。

如以增强功力为主的身壮体健者习练。

当以逆呼吸为主,即呼吸时,吸气小腹微微收缩,呼气小腹微微膨胀。

对于体弱多病者则适宜以顺呼吸为主,即呼吸时,鼻进鼻出,气沉丹田。

吸气时,小腹微微膨胀;呼气时,小腹微微收缩。

不过无论用哪种呼吸方法,都必须在呼吸时叩齿,舌抵上腭,要求呼吸轻匀细缓。

根据各家功法来看,绝大多数都是采用逆式呼吸的,而有些功法是分阶段采用不同的呼吸方法的。

他们大多在初练时采取顺式呼吸,待功夫有了一定根基后,就采用逆式呼吸。

再则,如果要在练功中以意引气,练大周天的话,采用逆式呼吸则容易使气沉后又沿会阴,过尾间,溯夹脊、玉枕而上达天庭(即百会穴),然后又循额前、舌尖而下注丹田。

相反,如果采用顺式呼吸,要以意引气就比较困难了。

采用顺式呼吸,只能是气的升降法,即吸下呼上地缓慢进行。

总之,呼吸不论顺、逆式均可以练,应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五禽图练习者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应该以意引气。

但务必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因为若功夫不到,过早以一意引气,如缺乏老师的指导,很可能出偏。

在此,笔者提倡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行气方法,即内气充盈后,让内气自行循经过关,打通大小周天,我也是这么练的,效果颇佳,而且不易出现偏差。

五禽图练习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就是求气的顺达。

呼吸时能做到轻、匀、慢,气沉丹田。

中国民间故事华伦五禽戏的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华伦五禽戏的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华伦五禽戏的内容(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华伦五禽戏的起源和历史2.华伦五禽戏的五禽含义3.华伦五禽戏的养生功效4.华伦五禽戏的现代传承与发扬正文(篇1)华伦五禽戏,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模仿五种禽类(虎、鹿、熊、猴、鸟)动作的养生功法。

其创始人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通过观察五种禽类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动作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因此结合自己的医学知识,创编了这套五禽戏。

五禽戏中的五禽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

虎戏代表勇猛,模仿虎的跳跃、扑捉等动作,有助于锻炼力量和敏捷;鹿戏代表柔韧,模仿鹿的奔跑、转身等动作,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熊戏代表沉稳,模仿熊的漫步、攀爬等动作,有助于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猴戏代表机智,模仿猴的翻滚、攀爬等动作,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反应速度;鸟戏代表优雅,模仿鸟的展翅、飞翔等动作,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美感。

华伦五禽戏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还是中国民间故事的瑰宝。

在华伦五禽戏的传承过程中,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五禽戏的文化内涵,还使得五禽戏在民间广泛传播,成为许多人习练的养生功法。

现代社会,华伦五禽戏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许多人通过习练五禽戏,达到了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华伦五禽戏,我国有关部门还专门设立了五禽戏的培训课程和比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和传播五禽戏的行列。

总之,华伦五禽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养生功法,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的智慧,还承载了中国民间故事的丰富内涵。

目录(篇2)1.华伦五禽戏的起源与历史2.华伦五禽戏的五禽含义3.华伦五禽戏的功用与价值4.华伦五禽戏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正文(篇2)华伦五禽戏,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民间健身术。

其创始人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外科圣手”。

他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发现运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创造了五禽戏,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薛颠胡耀贞华佗五禽经

薛颠胡耀贞华佗五禽经

五禽戏综合版五禽戏内功和要领这套五禽戏必须先练内功,内功练到一定程度,肢体能自发地动起来,再经一个时期,才可开始练此戏。

有了内功基础以后,即可仿效五禽的神态和动作进行缎拣。

做动作时,要求做到神形合一,用意不用力,贵在从容,不可急迫,贵在自然,不可免强,以便使身体关节灵活,内部轻松,筋络舒畅,谷气易消,病不得生。

这套五禽戏的动作不限,只求仿效五禽动作随意活动。

但为了便于学习,介绍了几十个基本姿势,以便练时参考。

如果不练内功,只练这些动诈,也能起一定保健作用。

内功时而长短,因人而异,决不可急于求成。

一般,在练功之后,应感到精力充沛,全身舒适。

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同,对内功要顿的理解也不同,所以练功中如果出现不舒适的感觉,即应停练。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先练动作,或内外功同时俱练,以免发生偏差。

无内功基础练动作,只求仿效五禽的神态和动作,守着中丹田,自然放松地练,不必配合内功,对健康也是有效的。

本内功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相兼,绝大部分都要求静中求动。

因此,练功时必须循序渐进地练下去,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追求某些感应;无论呼吸或动作,均应顺其自然,不可加意强求,以免发生偏差,损害健康。

本内功的另一特点,是口鼻呼吸任其自然,不加“干涉”,不加理会,而只注意守窍。

守的窍或穴,主要有中丹田(肚脐)、夹脊(第十二胸椎下)和命门(位于与肚脐相对处)。

一般所说的丹田,均指中丹田。

气功的气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口鼻的气,也称为后天气,一种是从母体中继承下来的气,也叫做先天气或元气。

本内功所练的气,就是先天气,因此切不可注意口鼻呼吸之气。

练先天气时,所守的窍位似有“呼吸”之成,而且练到一定程度肢体还可以自发地动起来。

因此,本书中未指明是口鼻呼吸之气者,均指先天之气;末指明口鼻之呼吸者,均指窍位的“呼吸”。

两者切不可连在一起,必须分辩清楚。

至于口鼻的呼吸,虽不可加意和理会,实际上也在自然地呼吸,可是它又不同于平时的呼吸,对健康大有好处。

薛颠武学辑注

薛颠武学辑注

薛颠武学辑注在古代武林中,有一名武学宗师薛颠。

他精通各种武技,拥有过人的剑术和身法。

薛颠的武学造诣引起了众多弟子的追捧,他们希望能够从薛颠那里学到更高深的武学技艺。

为了帮助后人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薛颠的武学心得和技术,人们编写了《薛颠武学辑注》。

《薛颠武学辑注》是一本综合性的武学著作,详细记录了薛颠的武学心得和技术,并进行了详尽的注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薛颠的武学精髓。

本书分为数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涵盖了不同的技术和招式,使读者可以有条不紊地学习和领悟。

首先,本书介绍了薛颠的武学背景和他所追求的武学境界。

薛颠出生于武功世家,从小对武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不仅学习了各种剑术和身法,还专注于内功修炼,注重修身养性。

这些都为他成为武学宗师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本书详细记录了薛颠所创造的各种武学技术和招式。

这些技术包括剑术、掌法、腿法等,每一种技术都有详细的图解和文字描述,帮助读者理解和模仿。

同时,针对每个技术和招式,本书还对其关键要点进行了重点注解,解释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除了技术和招式的介绍,本书还对薛颠的战斗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分析他在战斗中的技巧和思维,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战斗的奥秘和薛颠作为武学宗师的独到见解。

此外,本书还对薛颠的武学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提倡“以柔克刚,以快制胜”的战斗策略,主张和平共处和尊重对手。

他的思想对于后来的武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读者来说也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最后,本书总结了薛颠的武学成就和对后人的影响。

虽然薛颠早已离世,但他的武学传承至今,深深影响着后世武林。

他的精神和技术作为宝贵的财富,被广大武术爱好者所钦佩和崇尚。

总的来说,《薛颠武学辑注》是一部富有价值的武学著作,从多个角度全面揭示了薛颠的武学心得和技术,并提供了详尽的注解,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无论是武学爱好者还是追寻真理的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薛颠武学辑注

薛颠武学辑注

薛颠武学辑注
薛颠武学辑注,是对薛颠武学思想体系的梳理和注解。

薛颠,乃
古代伟大武学家,其创立的武学流派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武学发展的
重要基石。

本文旨在对薛颠武学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研究。

首先,薛颠武学注重内外兼修。

他将武学视为一门艺术,不仅注
重技巧和身体素质的训练,更加强调心境和内在力量的培养。

他认为,内外和谐统一,才能使武学达到最高境界。

因此,薛颠在他的武学著
作中强调了内功修为的重要性,通过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和精神力量,进而在战斗中发挥出更强的潜力。

其次,薛颠注重实战应用。

他主张武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堆砌,更强调实战能力的培养。

他的武学思想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追求
的是在真实战场上能够立即发挥作用的技术和战术。

薛颠倡导的武学
讲究技巧的精妙性和实战的可行性,通过精确的技术和巧妙的战术应
对各种情况,取得胜利。

最后,薛颠武学还注重修身养性。

他认为,武学实质上是一种修
行的方式,通过武学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在他的武学著作中,他强调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他人的尊重,倡导武德,使武学成为成全人的道德和精神修炼。

综上所述,薛颠武学辑注是一部对薛颠武学思想进行全面解读和
注解的文献。

它涵盖了薛颠武学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包括内外兼修、实战应用和修身养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该文集的研究,我们
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薛颠武学的精髓,同时也为我们自身的个人修炼
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

薛颠武学的独特思想和深远影响,值得我们细
细品味和探索。

强生福大爽五禽养生诀解释

强生福大爽五禽养生诀解释

强生福大爽五禽养生诀解释五禽戏起源远古,以利导乃制为舞,
庄子说熊经鸟伸,马王堆出土帛书。

华佗编创五禽戏,陶弘景书也有记,
明朝清代养生家,后人研究有依据。

功法特点
安全易学不走偏,左右对称不简单,
引伸肢体对拉拔,动诸关节转螺旋。

外导内引内外合,形松意充气血活,
动静结合无杂念,练养相兼增效果。

习练要领
形练姿势动作准,形不正则气不顺,
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安宁则乱神。

神韵形态要合一,充当角色要入戏,
威猛舒展憨刚直,敏捷轻盈昂首立。

意念思想要集中,排除杂念心神凝,
微想腹部丹田处,进入五禽之意境。

气练呼吸称调息,缓慢柔长匀要细,
使气则竭屏则伤,由浅入深因人异。

山海经第五部禽鸟篇(名人名言)

山海经第五部禽鸟篇(名人名言)

山海经第五部禽鸟篇(名人名言)
1.凤凰栖息梧桐,五年方成神木,浴火重生,再十年,神木成圣。

2.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在昆仑虚北。

3.鸟飞以翼,当扈则须,费多任少,沛然有余。

4.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5.又东三百里,有青丘之山,有青丘之国,在其北,有狐,四足九尾。

6.帝尧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风雨自随,故曰孟婆。

6.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7.有鱼偏枯,名曰渔妇。

颛顼死而复苏。

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渔妇。

8.又东五百里曰成山。

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䐸
9.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直目正乘。

10.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

海水北注焉。

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11.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竭,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中国民间故事华佗五禽戏主要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华佗五禽戏主要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华佗五禽戏主要内容
(原创版)
目录
1.华佗五禽戏的来源和历史
2.五禽戏的五种动物形象
3.五禽戏的养生功效
4.五禽戏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华佗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方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

华佗创制五禽戏,原本是用来帮助自己锻炼身体,后来流传于世,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养生保健方法。

五禽戏包括五种动物形象,分别是虎、鹿、熊、猴和鸟。

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和姿态,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可以锻炼人体的不同部位,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例如,虎戏主要锻炼力量和敏捷性,鹿戏则着重于身体的柔韧性,熊戏主要针对腰部和腹部的锻炼,猴戏则以灵活性和协调性为主,鸟戏则侧重于呼吸和平衡的训练。

五禽戏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体的生理素质,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首先,五禽戏可以帮助锻炼人体的五脏六腑,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

其次,五禽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

此外,五禽戏还可以帮助消除疲劳,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现代生活中,五禽戏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人选择五禽戏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不仅因为五禽戏简单易学,而且因为其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此外,许多医院和康复中心也将五禽戏作为康复治疗的一种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总之,华佗五禽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养生保健方法,
其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能够锻炼人体的各个部位,提高身体的生理素质和免疫力,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颠的五禽经
形意宗师薛颠公以为,五禽戏实为易筋经,是拳术根基,是养生与博击合一的无上功法.
乡斋公云:禪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學者須從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義。

若小乘禪,非正法也,論拳如論禪,內家拳則第一義也,外家拳,則小乘禪,已落第二義矣。

大抵禪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

然悟有深淺,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意拳,應不立招術,乃透徹之悟也。

夫學拳者,應以意爲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不可以小成爲是,必以大成爲志焉。

技有未到,可以加功,路頭一差,愈騖愈遠,由入門之不正也,工夫須從上坐下,不可以從下坐上,上者何第一義也,此念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雖雲不至,亦不失正路,此謂之而上一路也。

拳之極致有一曰:力感如透電,拳而力感如透電,至矣盡矣無以加矣!唯意拳得知之,其他拳術力感,得之蓋寡也。

大成王公乡斋论以“意”论拳,并非有意唯心之论,实则是难以明言;乡公以“意”论拳,深得内家之妙。

论内家之法,前人多用晦语,原因不外乎:一则不愿明言,二则实
在难以明言。

上层建筑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此乃万古不变的真理,内家的习练亦如是,内家之练法也离不开骨、筋、息之特殊构建。

注意,此处所提的是“骨、筋、息”而不是平常众说的“筋、骨、肉”,为何,知此,内外即分也。

话说到此处,不耐烦之心顿生,既然有“骨、筋、息”之物质构建,何不明说也。

说也,形意曰“较二十四法”,大成曰“七妙法门”,孙禄堂老先生说得更白“把小肚放在大腿根上”,李小龙得中节之功曰“腰马合一”,知之乎!?是否?难以知也!?乡公言:大抵禅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澈之悟,有一知半解之悟。

未悟者,悟之浅者,如盲人摸象,不得其全。

以摸象所得习之、练之,其法必有偏差。

习内家之法,不外“因”、“果”二道,由因至果或由果至因,亦即现代问题解决之思维的“正推”“逆推”二法。

对已知条件了然于胸者,不妨“正推”之;尚未明了者,不如“逆推”,“逆推”之法,目标明确,如寻路上山,终有登顶之时。

以“意”领之,便是由“果”至“因”之法,“逆推”之法是也。

善哉,大成王公乡斋菩萨心肠也,大成“七妙法门”乃普渡众拳痴如我者之慈航是也。

习内家者,外示清秀,内显刚强,如绵里之针、缠腰之百炼,粗蛮之汉难以明之,蠢陋之徒亦无从下手。

如此,除非天
纵之才,非有文墨者不可得之。

常见号称习内家者,肚大如鼓,以肌肉震擅鼓荡为功,此亦“摸象”之得也。

常见习内家者,面色如菜,筋粗皮硬,号称得宇宙之气,此亦“摸象”之得也,入于“执”也。

筋以肉养,骨筋合和,以息调之,以意敛之,与“松”字处练之,斗骨接榫,得道者,得菩萨象,静如处子,动若雷霆,得先天之正气,得龙虎之法力,其际无边,曰“禅武”是也。

站桩可得其静,可得整体如铸之妙。

然,如何动之?此动乃龙虎之动,如熊膀鹰捉,马奔虎扑,鹤立蛇游;一言以概之,心意之六义也,“鸡足熊膀鹰爪龙折身虎抱头”以“雷声”统之领之是也。

此“雷”乃内动之雷,与“蠕动”处得之,非大呼小叫之鬼叫也。

站桩之首选者,当取“浑元桩”,得之即得静之妙;习动者,当以薛师字颠者之“华佗五禽经”为善。

动静相习,久之,本能乃得也,如虎狼如蛇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