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的五禽图
华佗“五禽戏”全图解,请收藏,认真练
华佗“五禽戏”全图解,请收藏,认真练导读DAODU《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五禽戏是古人传下来的健身良方,对应五脏的训练。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亚健康状态者较多,平时多联系五禽戏可强身健体!在此汇总了五禽戏的锻炼招式,各位办公族可以练起来哦!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
鹿角拇指伸直外张,食指、小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弯曲内扣。
熊掌拇指压在食指指端上,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虎口撑圆。
猿钩五指指腹捏拢,屈腕。
鸟翅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翘起,无名指、中指并拢向下。
握固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1虎举第一式动作一两手掌心向下,十指撑开,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
动作二随后,两手外旋,由小指先弯曲,其余四指依次弯曲握拳,两拳沿体前缓慢上提。
至肩前时,十指撑开,举至头上方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
动作三两掌外旋握拳,拳心相对;目视两拳。
动作四两拳下拉至肩前时,变掌下按。
沿体前下落至腹前,十指撑开,掌心向下;目视两掌。
重复一至四动三遍后,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这套动作中,两掌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气机,调理三焦功能;手成“虎爪”变拳,可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
2虎扑第二式动作一接上式。
两手握空拳,沿身体两侧上提至肩前上方。
动作二两手向上、向前划弧,十指弯曲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时上体前俯,挺胸塌腰;目视前方。
动作三两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时,两手向下划弧至两膝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
随后,两腿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同时,两掌握空拳,沿体侧向上提至胸侧;目视前上方。
动作四左腿屈膝提起,两手上举。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前倾,两拳变“虎爪”向前、向下扑至膝前两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
健身气功五禽戏图文详解
健身气功五禽戏“五禽戏”是我国传统的体育健身术,内外兼练、体用兼备,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而创编。
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模仿鸟兽运动之形来健身治病。
西汉马王堆三号墓内的帛画导引图有一些动作就是模仿动物的形态和姿势的。
后来,华佗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理论,创编了《五禽戏》。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曾对其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乐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臂犹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中不快,起作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后世之人据此受到启发,创编并发展了多种流派的“五禽戏”。
动作要领一是全身放松,情绪轻松乐观;二是呼吸要调匀,用腹式呼吸,舌抵上腭,吸气用鼻,呼气用口;三是要专注意守,保证意、气相随;四是动作要形象,如虎之威猛、熊之沉稳、鹿之温驯、猿之轻灵,鹤之轻翔舒展。
预备姿式:两脚开立---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舌抵上腭---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起势调息---上提---下按---上提---下按---上提---下按虎戏:一、虎举1、握拳---上举---握拳---下拉2、握拳----举---握拳---拉3、握拳---举---握拳---拉4、握拳---举---握拳---拉二、虎扑1、两手上提---前伸---下按---上提---下扑2、提---伸---按---提---扑3、提---伸---按---提---扑4、提---伸---按---提---扑两手侧起---内合下按鹿戏:一、鹿抵1、迈步---转腰---下视---还原2、迈步---转腰---下视---还原3、迈步---转腰---下视---还原4、迈步---转腰---下视---还原二、鹿奔1、上步---后坐---前移---收回2、上步---后坐---前移---收回3、上步---后坐---前移---收回4、上步---后坐---前移---收回两手侧起---内合下按熊戏:一、熊运1、右---上---左---下2、右---上---左---下3、左---上---右---下4、左---上---右---下二、熊晃1、提髋---落步---后坐---前靠2、提---落---坐---靠3、提---落---坐---靠4、提---落---坐---靠两手侧起---内合下按猿戏:一、猿提1、上提---转头---下按2、上提---转头---下按3、上提---转头---下按4、上提---转头---下按二、猿摘1、退步---顾---盼---按掌---上步---摘果---收回2、退步---顾---盼---按掌---上步---摘果---收回3、退步---顾---盼---按掌---上步---摘果---收回4、退步---顾---盼---按掌---上步---摘果---收回两手侧起---内合下按鸟戏:一、鸟伸1、上举---下按---分手---抬腿2、举---按---分---抬3、举---按---分---抬4、举---按---分---抬鸟飞1、平举---下落---上举---下落2、平举---下落---上举---下落3、平举---下落---上举---下落4、平举---下落---上举---下落两手侧起---内合下按收势1、引气归原侧举---下按---侧举---下按---侧举---下按2、两手向前拢气---虎口交叉---叠于腹前---闭目静养---调匀呼吸---意守丹田---搓手---浴面。
(图解)古代华佗五禽戏
(图解)古代华佗五禽戏华佗,字元化,出生于东汉末年豫州沛国谯县以北十余里处小华庄的一个普通土族家庭。
一生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科的临床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
按上四肢着地识。
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右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稍停;吸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
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如起势。
然后,抬左腿向后挺神,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
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自然站式。
吸气时翘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
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
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然后坐下。
屈右腿,双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
如此左右交替7次。
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选自:365知识网[ 转自365知识网/ ]仰卧时,双腿屈膝拱起,双脚离床席,双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洛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
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然后起身,双脚着床度成蹲式,双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度,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
如此左右交替,神曲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择一牢固横杆{如单杠,门框,树杈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
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悬。
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 转自365知识网/ ]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躯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体后缩并吸气,如此3次。
继而双手先左后右间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按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初探手打版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初探王礼庭一脉流传不广⑶峨嵋武学宗师赵子虬先生评价:这里还要提到重庆地区流行的五禽图气功,五禽戏我所接触的就有七种,但余氏气功的确有其特点:一是使用了各种器具,如钉锤、砂袋、顶竿等;二是配合了五脏打有定区;三是采用顺式的腹呼吸;四是在受击时体不出力(不采用抗劲),与技击所谓内家功夫有共通处图1相传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的华佗五禽图(戏)健身法,在两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体系的传承,在民间代代相传在重庆由王礼庭祖师传出的五禽图健身法,将道家的吐纳、医家的导引按跷、易筋经的推揉捣打熔于一炉,注重摆架纳气,旨在吐浊纳清,行功着意内敛,意为转换形骸而不过张,具有不同于此刻流行之游步五禽戏的特点王礼庭一脉五禽图健身法,总体而言流传不广作者患上列此脉宗师项扬惠先生门墙,从恩师处获悉,此功在重庆有记载的传承脉络为:余有福→熊学能→谭步云→王礼庭(嘉会)→周干臣、曾嵩生→余德华→项扬惠项师扬惠青年时代参加革命,生前为重庆日报社离休干部解放前即在重庆国术馆学习技击和内功,并师从重庆报恩寺遍空法师,患上秘授少林空悟禅师嫡派相传洗髓易筋经;1971年,由其父推荐,向黄世铭(号笑云)先生学习峨眉山九老洞五禽图,1975年又师从余德华先生学习王礼庭一脉五禽图上述传承表之第一代余有福为开县人,本石工,创余门拳,有十路架式、各种软硬功夫练法,兼有五禽气功;其高足熊学能功夫超群,身高不满三尺,浑号“熊崽崽”;熊传开县临江寺谭步云,时王礼庭先生因患紧张风湿病,药物治疗失效,乃向谭学习五禽图功夫,治愈了风湿病,身体由弱转强王师祖之后将此功发扬光大,又传成都曾嵩生、重庆周干臣等周干臣的弟子余德华,幼年患有胎中带来的小肠串气病,身体虚弱,多年医治失效,十八岁时拜于周门,在重庆万寿宫苦练五禽图,痼疾获患上根治,在十年浩劫中曾被吊打,内脏亦无损伤;项师扬惠生前曾任重庆市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市体委技击组组长,德高望重作者初识王礼庭一脉五禽图,是二十年前在重庆通信学院上大学时,求教于中医陈昆云先生所患上后列项扬惠先生门墙后,患上授秘传抄本和珍贵典籍,所知渐广,启蒙老师友不弃,授业解惑,虽无成就,但多有受益此次勉为其难,涂鸦成文,实为恩师临终之嘱托现以师辈抄本典籍为依据,参以师友口传身教之心患上,详解功架导引、纳大气法、敛气达到极点法、五禽桩法等要旨陆续合盘托出,与五禽图爱好者们共同探讨、研究,希望能有好处于社会,以慰恩师在天之灵(见图1)2、口碑武林界诸多先辈宗师对本脉五禽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多有评论,现摘录部份如下:⑴峨嵋临济宗周潜川先生评价:五禽图又名五禽戏,据我接触的张觉人医生和四川有名的曾嵩生先辈,练这功夫很深,都获患上很大的益处,可惜还没引起许多人的重视,甚至有人把它简单化为一种古代的医疗体操,这种了解是很不敷的由于我只研究过这功夫,深知是很好的方法⑵忠县武学大师张义尚先生评价:①以五禽戏为名的功法很多,此处所指的五禽戏,与上述易筋经同出一源而更精练,此功由巴县王礼庭传出吾友张觉人君曾将其法写成《五禽气功》一书,由四川群众出版社出版王礼庭,平江品行不好生向恺然在近代《侠义英雄传》中曾大肆渲染,虽不免言过其实,然治好沉疴,且变成了重庆地区的一代气功名师,确是事实其书不是泛指一般的所谓易筋经、五禽戏功法它的行功方法,都是着重内敛而不是外张的内家技击中的太极拳、意拳、金家功夫,以及古法真传易筋经、蜀东五禽图(原传于重庆王礼庭)等,皆可作为入道之梯航就我知道的有位项扬惠同志,练其他气功多年,后学余家功夫,年逾半百,长期熬夜工作而精力不衰我与余老师相识丰年,其训练技能甚勤,握力不减壮夫,曾赠打油:“华佗五禽戏,青史具明文,悠悠千载下,西蜀有继承,老健余役夫,苦练半百春,古稀朱颜在,长眉是寿徽,独善岂足贵,兼善实可钦,不惜焦口齿,谆谆诲后生,东风拂拭处,李桃荫前庭,沉疴患上康复,口碑满渝城”盖记实也三、五禽图初探项师所授五禽图侧重于养生与武技,下文所述纳气法和拍击法等,皆以王礼庭祖师著述为准。
五禽戏全部教程-图解
五禽戏图解全攻略(组图)五禽戏:华佗的养生修身之道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由浅入深因人而异中华瑰宝《华佗五禽戏》全攻略图解(组图)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华佗。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 3 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
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 7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 W-1)身体前后振荡,向前 3 次,向后 3 次,即前后、前后、前后(图 W-2)做毕,两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时抬头仰脸(图 W-3)面部仰天后,立即缩回,还原(图 W-4)。
按照以上方法继续做 7 遍。
(二) 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
然后伸左脚 3 次,伸右脚 2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鹿戏时,手脚仍着地,伸着脖子往后看,向左后方看 3 次,向右后方看 2 次,即左后右后、左后右后、左后 (图 W-5);继而脚左右交替伸缩,也是左 3 次,右 2 次(图 W-6)。
(三) 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 7 次。
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锻炼法如图示: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 (图 W-7)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 7 次(图 W-8)。
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 7 次(图 W-9)。
(四)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 7 次,接着以双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 7 次。
华佗五禽戏图解
华陀五禽戏图解五禽戏是模仿五种禽兽:鹤、熊、虎、鹿、猿的动作而编练的动功锻炼方法。
是后汉华陀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思想指导下创编的,故名华陀五禽戏。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华陀强调,五禽之戏,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这套五禽戏出自于南朝齐国的医学家也是道家名人陶宏景编的《养生延命录》。
(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3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
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7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W-1)身体前后振荡,向前3次,向后3次,即前后、前后、前后(图W-2)做毕,两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时抬头仰脸(图W-3)面部仰天后,立即缩回,还原(图W-4)。
按照以上方法继续做7遍。
(二)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
然后伸左脚3次,伸右脚2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鹿戏时,手脚仍着地,伸着脖子往后看,向左后方看3次,向右后方看2次,即左后右后、左后右后、左后(图W-5);继而脚左右交替伸缩,也是左3次,右2次(图W-6)。
(三)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7次。
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锻炼法如图示: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图W-7)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7次(图W-8)。
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7次(图W-9)。
(四)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7次,接着以双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7次。
然后以手钩住物体,引体倒悬,头部向下各7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猿戏时,身体直立,两手攀物(最好是高单杠),把身体悬吊起来(图W-10),上下伸缩7次,如同“引体向上”(图W-11)。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薛颠
手打者注:本书共辑录了两个版本的《五禽经》,其中,本文档的前两页是薛颠先生辑录了民间的五禽经版本,即《华佗五禽经》,而后面所有的部分则是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是薛颠先生从灵空禅师处继承而来,介绍了道家简要而高效的静功练法及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动功,本人认为这才是《金刚圭旨法象》,《金刚圭旨法象》与“象形术”关系密切,修习象形拳法的朋友可以多多参考。
以下为正文:审定五禽图引南朝陶弘景所撰《养性延命录》载华佗五禽戏曰:谯国华佗善养性,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受术于佗。
佗尝语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熊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佗传所云如此,此五禽图乃余从万寿仙书摹出,说亦原书所载,荆门蒋刺史则先谓:尝得一湖南人口传与此不同,余细考其所传,与易筋经十二式内颇有相合(余在江宁见一张姓,年八十余,以易筋经授人治病,曾为余演数式,式与湘人所传颇合也),知必有所授,精审于万寿仙书所载多矣,爰倩其笔述,附于各图之后,以备演禽者有所考焉。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薛颠胡耀贞华佗五禽经
五禽戏综合版五禽戏内功和要领这套五禽戏必须先练内功,内功练到一定程度,肢体能自发地动起来,再经一个时期,才可开始练此戏。
有了内功基础以后,即可仿效五禽的神态和动作进行缎拣。
做动作时,要求做到神形合一,用意不用力,贵在从容,不可急迫,贵在自然,不可免强,以便使身体关节灵活,内部轻松,筋络舒畅,谷气易消,病不得生。
这套五禽戏的动作不限,只求仿效五禽动作随意活动。
但为了便于学习,介绍了几十个基本姿势,以便练时参考。
如果不练内功,只练这些动诈,也能起一定保健作用。
内功时而长短,因人而异,决不可急于求成。
一般,在练功之后,应感到精力充沛,全身舒适。
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同,对内功要顿的理解也不同,所以练功中如果出现不舒适的感觉,即应停练。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先练动作,或内外功同时俱练,以免发生偏差。
无内功基础练动作,只求仿效五禽的神态和动作,守着中丹田,自然放松地练,不必配合内功,对健康也是有效的。
本内功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相兼,绝大部分都要求静中求动。
因此,练功时必须循序渐进地练下去,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追求某些感应;无论呼吸或动作,均应顺其自然,不可加意强求,以免发生偏差,损害健康。
本内功的另一特点,是口鼻呼吸任其自然,不加“干涉”,不加理会,而只注意守窍。
守的窍或穴,主要有中丹田(肚脐)、夹脊(第十二胸椎下)和命门(位于与肚脐相对处)。
一般所说的丹田,均指中丹田。
气功的气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口鼻的气,也称为后天气,一种是从母体中继承下来的气,也叫做先天气或元气。
本内功所练的气,就是先天气,因此切不可注意口鼻呼吸之气。
练先天气时,所守的窍位似有“呼吸”之成,而且练到一定程度肢体还可以自发地动起来。
因此,本书中未指明是口鼻呼吸之气者,均指先天之气;末指明口鼻之呼吸者,均指窍位的“呼吸”。
两者切不可连在一起,必须分辩清楚。
至于口鼻的呼吸,虽不可加意和理会,实际上也在自然地呼吸,可是它又不同于平时的呼吸,对健康大有好处。
五禽戏图解全攻略(组图)
五禽戏图解全攻略(组图)五禽戏:华佗的养生修身之道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由浅入深因人而异中华瑰宝《华佗五禽戏》全攻略图解(组图)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华佗。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3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
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7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W-1)身体前后振荡,向前3次,向后3次,即前后、前后、前后(图W-2)做毕,两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时抬头仰脸(图W-3)面部仰天后,立即缩回,还原(图W-4)。
按照以上方法继续做7遍。
(二)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
然后伸左脚3次,伸右脚2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鹿戏时,手脚仍着地,伸着脖子往后看,向左后方看3次,向右后方看2次,即左后右后、左后右后、左后 (图W-5);继而脚左右交替伸缩,也是左3次,右2次(图W-6)。
(三)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7次。
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锻炼法如图示: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 (图W-7)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7次(图W-8)。
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7次(图W-9)。
(四)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7次,接着以双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7次。
然后以手钩住物体,引体倒悬,头部向下各7次。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之二胡藕藤创作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
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示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示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示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
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图文讲解)华佗五禽戏:长久坚持练习能健身防疾
(图文讲解)华佗五禽戏:长久坚持练习能健身防疾该功法是后汉三国时期,华佗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而创编的。
五禽戏的健身防病的效果非常显著,据记载,华佗的学生吴普、樊阿等人由于坚持练五禽戏,活到90多岁,还是耳聪目明,牙齿坚实。
练功时要求全身放松,不仅肌肉要放松,而且精神也要放松,要松中有紧,柔中有刚,切不可用僵力;要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呼吸自然,平稳,均匀,用鼻作腹式呼吸,悠悠吸气,轻轻呼气动作要形象,神形要象五禽,做到自然活泼,拉开架子。
练虎戏时要威猛雄壮;练鹿戏时应心静体松;练猿戏时要敏捷好动;练熊戏时要浑厚沉稳;练鹤戏时应仿效鹤那样昂然挺拔,悠然自得。
一、熊形1.预备姿势两脚平行自然站立,距离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图1),做3~5次深呼吸。
图12.动作先右屈膝,右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也随之下沉,左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左臂稍抬高(图2)。
图2然后屈左膝,左肩向前下晃动,手臂随之下沉;右肩则稍向后外展,右臂稍抬高(图3)。
图3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拘,有健脾胃、助消化、活动关节等功效。
二、虎形1.预备姿势两臂自然下垂,颈自然直立,面部表情自然,眼向前平视,口闭合,舌尖轻舐上腭;不要挺胸或拱背,脚跟靠拢呈立正姿势。
全身放松,如此站立片刻。
2.动作(1)左式:两腿慢慢弯曲,呈半蹲姿势,体重移于右腿,左脚跟在右脚踝关节处稍离地面抬起,脚掌虚点地;同时两手握拳提至腰部两侧,两拳心均朝上,眼看左前方(图4)。
图4然后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也随之跟半步,两脚跟前后相对,距离30~35cm左右,身体重心在右腿,呈左虚步;同时两拳顺胸部向上伸,拳心向里,至口前向里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朝前,虎口相对,眼看左手食指尖(图5)。
图5(2)右式:先左脚向前垫半步,右脚随之跟到左腿踝关节处,两腿靠拢,右脚跟稍离地抬起,有脚掌虚虚点地,两腿屈膝半蹲,呈左独立步;同时两掌变拳撇回腰部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图6)。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练习要领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初探王礼庭一脉流传不广(图)来源:《武魂》作者:传授/项扬惠整理/刘建川 2010年03月23日16:03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图1一、源流相传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的华佗五禽图(戏)健身法,在两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体系的传承,在民间代代相传。
在重庆由王礼庭祖师传出的五禽图健身法,将道家的吐纳、医家的导引按跷、易筋经的推揉捣打熔于一炉,注重摆架纳气,旨在吐浊纳清,行功着意内敛,意为转换形骸而不外张,具有不同于现在流行之游步五禽戏的特点。
王礼庭一脉五禽图健身法,总体而言流传不广。
笔者得列此脉宗师项扬惠先生门墙,从恩师处得知,此功在重庆有记载的传承脉络为:余有福→熊学能→谭步云→王礼庭(嘉会)→周干臣、曾嵩生→余德华→项扬惠。
项师扬惠青年时代参加革命,生前为重庆日报社离休干部。
解放前即在重庆国术馆学习技击和内功,并师从重庆报恩寺遍空法师,得秘授少林空悟禅师嫡传洗髓易筋经;1971年,由其父推荐,向黄世铭(号笑云)先生学习峨眉山九老洞五禽图,1975年又师从余德华先生学习王礼庭一脉五禽图。
上述传承表之第一代余有福为开县人,本石工,创余门拳,有十路架式、各种软硬功夫练法,兼有五禽气功;其高足熊学能功夫超群,身高不满三尺,浑号“熊崽崽”;熊传开县临江寺谭步云,时王礼庭先生因患严重风湿病,药物治疗无效,乃向谭学习五禽图功夫,治愈了风湿病,身体由弱转强。
王师祖之后将此功发扬光大,又传成都曾嵩生、重庆周干臣等。
周干臣的弟子余德华,幼年患有胎中带来的疝气病,身体虚弱,多年医治无效,十八岁时拜于周门,在重庆万寿宫苦练五禽图,痼疾得到根治,在十年浩劫中曾被吊打,内脏亦无损伤;项师扬惠生前曾任重庆市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市体委武术组组长,德高望重。
笔者初识王礼庭一脉五禽图,是二十年前在重庆通信学院上大学时,求教于中医陈昆云先生所得。
后列项扬惠先生门墙后,得授秘传抄本和珍贵典籍,所知渐广,蒙师友不弃,授业解惑,虽无成就,但多有受益。
传统五禽戏
道骨仙风“五禽戏”(图)说起这个“五禽戏”,可能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它是2000多年前,也就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所编创的一套养生健身术。
其实就是“五禽戏”这看似简单的几种招式却是中国流传年代最为久远的健身术。
“五禽戏”的创始人华佗,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
华佗一生救人无数,而且用的都是十分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
虽然他被曹操所杀的时候,只有64岁,但是他的学生吴普,樊阿都活到了90多岁,而且耳聪目明,齿发坚固,相传就是得益于华佗传授给他们的“五禽戏”。
华佗曾说过“是以古之仙者(长寿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它的意思就是说,人要像熊那样晃动脖子,像鸟儿一样转动眼睛,让腰身关节经常活动,才能长寿。
这段话中的“熊颈鸱顾”,也是最早的关于“五禽戏”的文字描述。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 ——华佗华佗在许昌地区(行医)治病时,发现了好多疑难症,不太好治。
所以他就观察,观察动物,观察很多动物。
“五禽戏”是华佗在观察了很多动物之后,以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目的的一种健身方法。
今天盛行的太极等传统健身方式,最初就源于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以至于太极传承至今还留有五禽戏的痕迹。
历史上一些画画的也好,老虎啊,梅花鹿、仙鹤呀,寿星老都带着这个,他就是吸收这种长寿的动物的特点。
所以华佗研究来研究去,以后就练“六禽”,“六禽”包括什么鹅、鸭这些,包括这些,练的当中就觉得不行,鸭子它不是长寿的东西,他就吸收了虎、鹿、猿、熊、鹤这些动物的特点,他研究了以后,他定下来,就定下来了,这五种动物为主,他就研究这五种动物它的动作情形。
“五禽戏”最初的动作主要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转头颈、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
通过模仿这五种动物的动作,不仅能锻炼四肢的筋骨,而且还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
做翔飞鹤的时候,这一飞起来,头顶朝天,后背朝天,脚心朝天,单腿独立,这个时候呢,站长了自然呼吸,叫悬六腹,吊五脏,肺腑兼牢。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笔者所习的这套五禽图内功法是四川的王礼庭先生流传下来的。
我于1993年得学此功,习练多年,感获益匪浅,今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五禽图内功法包括猿、鹿、虎、熊、鹤功等五部功,并且每部功都有拍击法,循序渐进地习练方可有所获。
下面就把具体功法逐一介绍。
一、猿功1.猿功为五禽图之第一部功,共呼吸十五口气。
一呼一吸为一口气。
具体方法:身体直立,双脚并拢,目神、心意均在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调匀呼吸,精神集中,肢体松柔,此为行功前之预备势。
约静默一分钟,然后开始呼吸运动(图1)。
运动时,以两手中指尖相接触,手心向上,置于小腹之下,行呼吸一次,而目神、心意均在丹田处,此为第一口气。
两手上移置于脐处,但手不挨脐,行呼吸一次,神意仍注视丹田,此为第二口气(图2)。
两手下移至小腹下(图3),两手立即前举向上,便成侧面之半圆线(图4)。
两目随指尖接触处而上视,两肘伸直,手心向下,均可吸气。
两手直向面门放下,至小腹下为度。
目光亦随之而下,注视丹田。
两手复上移至脐处,两手分置左右肋际,指尖向前,掌根向后,两中指尖与肚脐成直线,肘部正直向后,不偏不倚,均为呼气,是为第三口气(图5)。
此时姿势不变,行呼吸三次,是为第四至第六口气。
接上动,两脚分开成“人”字形,脚尖微向内,脚跟微向外,两膝伸直。
两手左右伸直,似大字形,手背向上(图6)。
两手平行向前相交而复,神意注视于手。
其余仍注视丹田,此为吸气时间。
吸气毕,两手背反转向下,气即随之而呼出,手握成拳(图7),但不可用力,速即缩回,分置两肋际,手不触肋,拳达肋际,气即呼毕,此为第七口气(图8)。
姿势不变,连续行呼吸七次,是为第八至第十四口气。
最后两脚收回,同时又行吸气,身体立正,两掌同时收至胸前,与两肘成平线,吸气毕(图9,图10)。
两拳顺乳斜行而循肋部绕到背后,指尖向下(图11)。
两手复分两旁而气亦呼尽,此为第十五口气。
照上述功法动作反复练习,一般每次行功不得少于十余遍。
五禽图-猿功
猿功的练习方法
动作五(2) ➢ 随即拳心向内扭,自然地两拳下移至喉下,
拳头即向左右分开,分开即出气 ➢ 拳背向前,拳心向后,两拳向腋窝处移动,
两拳移至腋窝,两拳逐渐伸开成掌,向背 心移动,两手掌重叠相交,稍用力向尾间 插下,直到两手伸直分开出气完 ➢ 是为第15口气
五禽图气功-猿功
• 猿功至此则做完一次 • 如此照前姿势循环做十一次后,
➢ 进气完即出气,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 动作完毕,进出气亦随之而结束
五禽图气功进出气要领:四
• 进气出气为鼻进鼻出,腹部呼吸
➢ 进气时要用腹部作力吸气,导气引气达于丹田; ➢ 出气时,放松腹部,将气呼出。
五禽图气功进出气要领:五
• 进气出气,不能用劲用力,不能过长过短,过急过慢 • 呼吸要求轻微而细长,自然而不勉强 • 每口气吸入之初,要求轻微,继而逐渐深化,要求快而有力
➢ 犹如春蚕吐丝,绵延不断 ➢ 有如把浩荡的空中之气,纳入我的胸中
• 细心去领会有力和用力的区别
五禽图气功进出气要领:六
• 呼吸时,全身灵活,心情舒畅,面露笑容,肩架不耸 • 渐久,会心息相依,意气相随,腹内肠鸣、蠕动
➢ 这时称为内动,是内气畅达的现象 ➢ 是练功进入一个较高的阶段 ➢ 如能长此锻炼,五脏六腑的机能增强,痛疾就会逐渐化去
猿功的练习方法
动作三(1) ➢ 两手中指接触不变,徐徐下移至
小腹下 ➢ 下移即进气 ➢ 两手徐徐向前向上举,目光注视
两手移动,举至肩平时,两手除 大指外四个指头接触 ➢ 两手举至头顶时进气完
猿功的练习方法
动作三(2) ➢ 两手随即向额前下移 ➢ 下移即出气 ➢ 此时手心向下,手背向上,移回
到小腹下,再回上移至肚脐,两 手分开,置于腰际两侧,出气完, 是为第3口气
华佗五禽戏文字图解,古人可谓大智
华佗五禽戏文字图解,古人可谓大智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
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
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
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五禽戏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
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
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但也有人认为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熊、虎、猿、鹿、鸟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
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内容五禽戏由5种动作组成,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一、熊戏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
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动作与上左右相反。
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二、虎戏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五禽戏讲课(课堂PPT)
虎扑
.
10
二、鹿戏
手势:鹿指 (中指无名指回收,主 收心)
动作:鹿抵 鹿奔 对应脏腑:强肾(腰为肾之府,心肾
相交) 眼神:斜视看足跟(心火下行以通肾) 关键点:通三关 (尾闾关,夹脊关,
玉枕关) 作用:治疗脊椎病,失眠 心脏病等各
种慢性病。功效可达至五脏六腑。
第一节:鹿抵
对应脏腑:强肝 (肝为将军之官) 眼神:强视(肝主目) 手行:循肝经而上。(木曰曲直) 作用:可疏肝理气,对于高血压,脑血栓,
头疼等疾病有特效。
第一节:虎举
要领:一式两脚分肩宽,升降理肝气 握拳至胸变掌上 ,目随手动有升降 手举上时先吸气,气定神闲气归元
次数:升降抬举三次为宜
第二节:虎扑
动作要领:松垮弯腰且俯身,两手上行走两肋。 目为强势显威猛,强肝疏筋通任
五禽戏的各种禽类的代表为五行五脏之代表 虎 鹿 熊 猿 鸟 木 水 土 火 金 肝 肾 脾 心 肺
八大虚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鸟猿戏可养
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
虎戏可养
脾有邪,其气留于两胯;
熊戏可养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鹿戏可养
一:虎戏
手势:虎爪(对应肝在动为握,指尖对应井穴) 分解动作:虎举 虎扑
神明)
眼神:动视 作用:可促使血脉运行,助血运,养心气,
调节肩部及助阳气生发。 古语心猿意马也代指此意。
第一节:猿提
要领:宁心守神猿提术,纵肩缩颈扭头瞧 手提膻中身形定,提肩缩肛收小腹 脚尖上抬头侧歪,气机凝聚心自宁·
第二节:猿摘
要领:猿摘动作最有趣,活灵活现似故事
在树上
一猿兴起回头望,见一仙桃
诠释《五禽戏》
华佗五禽剑·虎势
华佗五禽剑·虎势以武学打开世界五禽戏”中五禽的动作共分五段,每一禽的动作为一段,每段结束时动作中止片刻,再接下一段的动作。
而“五禽剑”中五禽的动作连贯衔接,中途不间断。
“五禽剑”对五禽戏中五禽的形象、意识进行了拓宽处理,使之形意结合,动静结合,内外结合,达到全身自然放松,有效地消除肌肉紧张,有利于气血循经络运行,充实并滋养全身骨骼和关节,尤其对肌体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禽剑”完整地保留了五禽戏中内涵的养生、保健和体育意义,并增添了按摩和技击方法,由于持剑时剑柄对手部的劳宫、合谷、大小鱼际、内关等穴位反复磨擦,可起到自动按摩的作用。
现将五禽剑术虎势及其基本医理作用分述如下:虎体貌威严,性情凶猛。
从形象上观察:它神发于睛,威生于爪,气势凶猛,神威逼人。
模拟其形象,实取其特性中之神气,运用爪力摇首摆尾以鼓荡周身动作。
练功时要求外刚内柔,外动内静,练习得法,可疏导督脉,使真精化气入泥丸宫而得长寿。
并可祛风邪、壮筋骨。
【动作图解】预备势两脚并拢,身体直立。
两臂自然下垂,微屈肘,腋间略有虛隙。
左手持剑,剑身竖直贴靠在左臂后面,剑尖朝上,手心朝后,右手握成剑指,手心朝后;目视前方。
(图1)意境:自行诱导入静后,在意念的发展中,有将自身置于五禽所处之大自然环境中的感觉。
如,练虎势有自觉身在深山峻岭中的意境;练鹿势时有自觉身在草原旷野上之意境;练猿势时有自觉身在世外桃园之意境;练熊势时有自觉身临莽莽林海中之意境;练鸟势时有自觉身在高空中飞翔之意境。
意念深入胜境之后,自会心旷神怡、消除劳倦,对活跃机体的生理功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要点:头颈自然竖直,集中精神,全身自然放松,消除杂念,呼吸自然,意守丹田,使之诱导入静。
(一)虎守杏林意境:虎呈半蹲式,悄然隐匿在茂密的杏林中,向左右窥探外界的动静。
两臂分经左右向上伸举,经头上方向前徐徐下落,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徐徐向前上提起。
两臂内旋,使剑柄朝下徐徐下栽,两虎口相对落至腹前,剑指朝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佗的五禽图
1.华佗的五禽图
五禽图又名五禽戏,相传汉末华佗采取“君倩”(人名)道家导引之术,模仿禽兽的动作,创造这一套动功。
引挽腰体,动诸关节。
佗传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两人皆得佗的传授,尤以吴普更精此术,练功到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饮食如少年人,足以说明这种动功是有保健作用的。
据我接触的张觉人大夫和四川有名的曾崧生前辈,练这功夫很深,都得到很大的益处,可惜还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有人把它简单化为一种古代的医疗体操,这种了解是很不够的。
因为我只研究过这功夫,深知是很好的方法,但没有练过它,缺乏切实的体会,所以只能介绍名目,有兴趣练习这种功夫的同志,可以访求功力深厚的老师傅去学习。
兹介绍其名目如次:
一、虎,又名羡门虎式。
二、鹿,又名士成绮鹿式。
三、熊,又名庚桑熊式。
四、猿,又名费长房猿式。
五、鸟,又名亢仓子鸟式。
气功人网() 回目录下一章
我所知道的王礼庭五禽图(一)
项扬惠传授刘建川整理
缘起
甲申岁末,霍师七十三大寿,门人后学共聚小成楼谈易论道;夜深人稀,笔者请教《养生蠡测》中不明之处,讲至憨处,霍师从书房取出一卷黄册,笔者起初以为是丹诀抄本,展卷方知更为珍贵,此卷为张义尚先生与霍师数十年来的飞鸿手稿,笔者彻夜未眠,潜心阅读,尽心领悟,感触颇多。
悲哉!一代宗师---张义尚先生于辛巳年冬月初十凌晨,在忠县家中溘然鹤去,临终自以密宗“颇瓦”西升,享年九十一岁,先生此去令人不胜追忆惋叹,更令学人引以为憾。
!
幸哉!得沐霍师之教,聆听玄妙之音;霍师字斐然,名探玄子,自幼搜读奇书,屡遇奇人,于医易丹道、玄学数术皆尽探求;对老子长生久视之学和周易探迹索隐之论颇有研究,见解独到,遂致北京中科院哲学教授、三元丹法承传人胡孚琛先生,于辛巳年十月慕名专程赴渝拜访,胡先生留言曰:“大易逢君开生面,学究天人称豪杰”。
霍师现已年逾古稀,然身体硬朗,精神矍烁,生活起居自有规律,修养的效果在霍师身
上表露无遗,他矫健的步履、光采的气色,更增添了我对研习传统修养之学的信心。
霍师谈其修养体系由“养生”和“摄生”两部份构成:
一、养生练形,健身长寿二、摄生保命,趋吉避凶
(一)天元丹法,清静修炼。
(一)用执大象,往而不害。
(二)人元丹法,阴阳修炼。
(二)运用奇门,可无死地。
(三)地元丹法,铅砂烧炼。
(三)道立于一,抱一全生。
该体系有层次,有条理,有系统地将传统修养之学展示在学者面前,是高层次的形神统一修养体系,从霍师所著《论老子长生久视之道》可见一斑,而《论周易参同契火候》更揭千古不传之秘。
张义尚先生在《养生蠡测》中谈到,“如内家武术中的太极拳、意拳、金家功夫(心意六合的一个分支)以及古法真传易筋经、蜀东五禽图(原传于重庆的王礼庭)等,皆可作为入道之梯航。
”;现今内家拳法自有各派门人发扬,蜀中真传易筋经张义尚先生亦已撰文部份公开,惜王礼庭五禽图未得广传;此种五禽图是前辈们体悟猿、鹿、虎、熊、鹤五种动物的姿态及心性,结合内功武技创造出来的一种传统修养之法;在四川由巴县王礼庭传出,本功注重摆架纳气,旨在吐浊纳清,行功着意内敛,意为转换形骸而不外张,不同于现在流行的游步五禽图,霍师老友项扬惠先生精于此法,笔者有幸得项师亲传,略识此法,蒙师友错爱鼓励,涂鸦成文,愿作引玉之砖,望同道不吝赐教,此文亦代表笔者对张义尚先生的敬重和追念之意。
五禽戏
2 华佗的五禽图
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进行健身运动的一种方法,为汉末医学家华佗所倡导。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
耳日聪明,齿牙完坚。
”说明人体需要经常活动,只是不要过度而已。
通过运动可以使饮食中的养分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能使经脉中的气血流通畅顺。
这样疾病就不会产生,好像一直在活动的门枢不容易朽蚀一样。
这就是古代善于养生者所进行的导引术,它通过模仿熊攀树枝,鹞鹰回头顾盼等动作来俯仰身体,活动关节,使人体不容易衰老。
五禽戏就是导引术的一种,经常锻炼,可以防治疾病,可使腿脚活动轻便利索。
在《后汉书·艺文志》中曾记有《华佗五禽诀》、《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等书名,但这些书籍都已亡佚。
只是在晋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太上老君养生诀》、明代罗洪先《万寿仙书》等书中对五禽戏的具体练法有所述录。
各家所述和后世所传的五禽戏练法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和原理是一致的。
【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养性延命录》“五禽戏”
(1)虎戏:“虎戏者,四肢距(据)地,前三掷,却三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即: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3次,然后引腰、昂头,如虎行步,前进、后退7步。
(2)鹿戏:“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返顾,左三右二,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即:手足着地,回头顾盼2~3次,然后左脚右伸,右脚左伸2~3次。
(3)熊戏:“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辟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即:仰卧,两手抱膝,抬头,躯体向左、右倾侧着地各7次,然后蹲起,双手左右按地。
(4)猿戏:“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即,双手攀物悬空,伸缩躯体7次,或以下肢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
然后手钩物体作引体向上7次。
(5)鸟戏:“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趾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即:一足立地,两臂张开作鸟飞状。
然后取坐位,下肢伸直,弯腰用手摸足趾,再屈伸两臂各7次。
(二)《万寿仙书》“五禽戏”
(1)虎形:“闭气,低头,拳,战如虎威势,两手如提千金,轻轻起来莫放气,平身,吞气入腹,使神气上而复下,觉腹内如雷鸣,或七次。
如此运动,一身气脉调和,百病不生。
”低头前俯,两手握拳,如虎发威状抖动,然后两手如提千斤重物般慢慢上举,身体挺直。
(2)熊形:“如熊身侧起,左右摆脚腰后,立定,使气两旁胁,骨节皆响,亦能动腰力、除肿,或三五次止。
能舒肋骨而安,此乃养血之术也。
”如熊行走般,摆动腰腿,然后立定。
(3)鹿形:“闭气,低头,拳,如鹿转头顾尾,平身缩肩,立脚尖跳跌,跟连天柱,通身皆振动。
”低头握拳,向后顾盼,然后脚尖着地作跳跃动作。
(4)猿形:“闭气,如猿爬树,一只手如果,一只脚如抬起,一只脚跟转身,更运神气,吞入腹内,觉有汗出方可罢。
”象猿猴爬树一般,一手高举,一足抬起,再放下,左右两手两足交替进行。
(5)鸟形:“闭气,如鸟飞,头起,吸尾闾气朝顶,虚双手躬前,头腰仰起,迎神破顶。
”俯身,举双臂扑动,如鸟飞状,然后昂首挺腰。
【自我保健应用】
3 华佗的五禽图
五禽戏模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详、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以锻炼身体,可增强体力、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也可用于慢性病的康复治疗。
一般可练全套,也可选练其中的1~2节。
如虎戏可醒脑提神、强壮筋骨。
鹿戏可明目聪耳、舒筋和络、滑利关节。
熊戏可健腰膝、消胀满。
猿戏可提高人体对外界反应的灵敏度,还可防治腰脊痛。
鸟戏可增强呼吸机能,提高人体平衡能力。
【注意事项】
(1)五禽戏运动量较大,应量力而行,切不可勉强。
(2)闭气法和猿戏中的倒悬式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年老体弱及患有高血压、青光眼、脑动脉
硬化者不宜练习。
年青力壮者练习倒悬式须有保护措施,以免受伤。
(3)患急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不宜应用本法。
古代导引术中很早就用模仿动物的神态和动作的方法来进行健身运动。
如《庄子·刻意》说:“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士所好也。
”《淮南子·精神训》:”若夫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猿)、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也绘有多幅模仿熊、鸟、鹤、猿、猴、龙、鹞、等动物神态进行锻炼的导引姿态图。
五禽戏的盛行对健身运动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如陆游尝谓“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仿效五禽”(《春晚》),“不动成罴卧,微劳学鸟伸。
”(《遣怀》)。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五亦记述:“世传养生术,汗牛如栋,行而效者谁也?惟华佗五禽图差为不妄。
凡修炼家,无非欲血气流通耳、若得呃逆证,作虎形立止,非其验耶!”
五禽戏属导引范畴,后世依据刘宋·范晔《后汉书·华佗传》所载而作。
该传引华佗的话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
”明代正德末年(公元1565年)武状元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中,对五禽图有着最早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