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孟子·告子上文言文翻译: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何为而来?”孟子对曰:“敢问王之幸臣,是以得闻非礼乎?”梁惠王曰:“寡人得闻之,有过而微,未或及人臣也。
”孟子对曰:“王之幸臣,谁?”王患之。
左右曰:“温伯子赵非礼也,愿王勿忧。
”王曰:“超见先生。
”孟子曰:“臣闻君臣之礼,在君累之事,甘心竭力,以事上德。
上德者,谓知事上之道也。
为之辞者,谓辞赋也。
臣既已为之辞矣,请问若王如何?”梁王曰:“若累先生之仁义者也,则臣弗及也;若辞则已矣。
”孟子曰:“请问若是可乎?”王曰:“诺。
”孟子曰:“臣闻之,天子以仁义为德,王侯以礼乐为仁义。
故君子未有不如人者,有不若人者矣;未有无泽人者,有无德人者矣。
”梁王曰:“若知吾于礼乐也。
”孟子曰:“何官者知之?”梁王曰:“庶常。
”孟子曰:“远取诸侯之官,近取其常。
”梁王曰:“诺。
”孟子曰:“王若教我以礼乐,我将忘之;若使臣取之于庶常,我将不忘之。
”王使辟。
孟子曰:“臣闻之,贵贱不可不定也。
人主之馆,佃农之屋,凿井田恒,分地所恒,数千金侈,谓贵者;实仁者谓贱者。
舍我其谁与王?”王曰:“无如子营。
”孟子曰:“臣闻之,视亲贵矣,视亲贵则民亲吾,民亲吾则有德者亲我,义者助我。
视亲贵则大臣贵矣,大臣贵则小臣贵,小臣贵则国家贵。
”王曰:“唯,如子言。
”孟子立而退。
走进文言文1705-义犬报火警

返回
5、主旨思想
1、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 视犬为何如耶?
2、要知恩图报。
3、不能因待遇不好而怨恨别人,别人有困 难时一定要帮助;如果享受别人款待却在 别人受困时坐山观虎斗,那真是连狗都不 如。
谢谢聆听!
走进文言文——义犬报火警
1、文言原文 2、重点词解 3、重点句解 4、全文翻译 5、主旨思想
目录
1、文言原文
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羸。一夕, 邻火卒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 不觉。起曳其被,寝犹如故。复踞床以口 附民耳大嗥,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 妻子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 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 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 视犬为何如耶?"
返回
返回
2、重点字解
返回
3、重点句解
1、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曳其 被,寝犹如故。
民家人正睡得沉,狗连续叫也不
醒。狗就起来拉他们的被子,但(他
们)依旧像之前一样沉睡。
2、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 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 那些每天丰厚地享受着别人的 款待却不顾他人患难的人,同狗相比 又算得上什么呢?
返回
4、全文翻译
城的东边,有一个人家里养了一条狗,非常瘦弱。有一天 晚上,邻居家突然着火了,蔓延到了这一家。家里人正睡 得沉,狗连续叫也不醒。狗就起来拉他们的被子,但依旧 像之前一样沉睡。 ,狗又蹲在床上把嘴贴着那人的耳朵大 叫,那人才惊醒过来。看见屋子里充满了烟雾,急忙喊妻 子儿女出来,屋子被烧成了灰烬。那人就跟他亲近的人 说:“我家穷,狗经常吃不饱,没想到今天能够救我们使我 一家四口免于死难。那些每天丰厚地享受着别人的款待却 不顾其他患难的人,同狗相比又算得上什么呢? "
走进文言文23 24单元

走进文言文23 24单元走进文言文23-24单元曹竹虚族兄遇鬼译文曹竹虚说:他的堂兄从安徽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便受邀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
朋友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
?曹兄不管,一定要住下。
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
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
曹兄完全不怕。
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
他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摘下自己的头放到桌子上。
曹兄又笑着说:?有头的我都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一下子消失了。
待到他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
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
刚露出它的脑袋,鬼就唾骂道:?又是那个扫兴的东西吗??鬼最终没有进去。
词求解1族兄:堂兄。
14亦:也,也是。
2歙:古地名,今安徽境内。
15何:怎么,为什么。
3延:邀请。
16足:够得上,值得。
4是:这。
17案:几案,矮长桌。
5魅:鬼。
18技:技艺,本领。
6蠕蠕:小虫爬动的样子。
19穷:穷尽,完结。
7乃:原来就是。
20倏(shū):快速,极快。
8殊:很。
21再:第二次。
9作:搞,展开工作或活动。
22甫:刚。
10状:......的样子23辄:就11犹:副词。
24唾:轻视,鄙弃12还,仍然。
25竟:最终13但:只是。
句子暮欲下榻其中。
天色晚时想住在这里忽披头散发吐舌,并作缢死状。
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
鬼技穷,倏然灭。
鬼的招数抢尽了,一下子消失了。
疑鬼译文姓毛的人是浙江一带的人。
当时他正逢雨在晚上赶路,左顾右盼的,心中非常害怕。
忽然一个人从后面赶上来,说没有准备伞,请求借他的伞一同走。
毛氏没有办法,勉强答应了他。
两个人沉默了很久。
毛氏怀疑这个人是鬼。
到桥上时,便将他挤了下去,急忙狂奔离去。
没过多久,天微微亮,一个卖饼子的店铺开门了,(姓毛的人)便进了这家饼店,身体发抖。
9年级文言文课文翻译

9年级文言文课文翻译9年级文言文课文翻译导语:对于文言文课文,同学们可以挑战自我,尝试进行翻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9年级文言文课文翻译,供各位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公输》(墨子)翻译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
”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
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
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
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
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
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
”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
我已经对楚王说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
”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
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
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
走进草原文言文翻译

夫草原者,广袤无垠,青青翠翠,四时各异。
春之草长莺飞,夏之翠色欲滴,秋之金黄遍野,冬之银装素裹。
余尝游历其间,心旷神怡,欲笔述其胜,以传后世。
余行至草原,见其辽阔无际,白云飘渺,如梦似幻。
遥望天际,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草原之上,野花竞艳,百草丰茂,如织锦般绚烂。
有牛羊成群,悠然自得,此乃天地间一大乐事也。
行至一隅,忽见一湖,碧波荡漾,水天一色。
湖水清澈见底,鱼跃鸢飞,美不胜收。
湖畔树木参天,枝繁叶茂,鸟语花香,宛若人间仙境。
余驻足湖边,久立忘返,心神俱醉。
沿途所经,见牧民炊烟袅袅,毡房点点,炊火升腾,生活气息浓郁。
牧民热情好客,邀余共进晚餐,品尝草原佳肴。
羊肉鲜美,奶茶醇厚,羊肉串香辣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夜幕降临,草原上空繁星点点,月儿高悬,银光洒满大地。
余与牧民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共度良宵。
此时此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忘却了尘世烦恼。
翌日,余骑马驰骋于草原之上,感受那奔跑的自由与畅快。
马蹄声声,踏破草原,任思绪飞扬。
遥望远方,群山起伏,连绵起伏,犹如巨龙蜿蜒。
草原之美,尽收眼底。
行至一草原深处,见一山洞,洞口宽敞,洞内幽深。
传说此洞内有神秘力量,能预知未来。
余好奇之下,入洞探秘。
洞内曲折蜿蜒,石壁如画,奇石怪岩,令人叹为观止。
洞中微风习习,凉爽宜人。
行至洞深处,忽见一池碧水,清澈见底,池中鱼儿游弋,宛如仙境。
余游历草原,所见所闻,无不令人陶醉。
草长莺飞,翠色欲滴,牛羊成群,毡房点点,天地间一大乐事也。
余愿将此美景永留心中,以慰平生。
译文:草原之地,辽阔无边,绿意盎然,四季景色各异。
春天草长莺飞,夏天翠绿如滴,秋天金黄遍野,冬天银装素裹。
我曾游览其中,心情舒畅,欲用文字记录其美景,以传给后世。
我来到草原,见其辽阔无垠,白云飘渺,如梦似幻。
远望天空,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令人心情愉悦。
草原之上,野花争艳,百草丰茂,如同织锦般绚烂。
有牛羊成群,悠然自得,这是天地间一大乐事。
走进文言文原文与翻译1单元

0、黄婉聪慧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解字词: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③诏:皇帝的命令④以:凭借⑤奇:特别*⑥如:像⑦为:担任⑧爱:喜爱⑨应:回答⑩奇:认为与众不同译文: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告诉皇上,皇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太阳的像初升之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与众不同而十分喜爱他。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启示: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
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1、杨修啖酪人饷魏武一杯酪。
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之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注释:1.饷:用食物赠送。
2.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3.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4.题:书写。
5.次:依次。
6.至:到了。
7.杨修:曹操的谋士。
8.教:让。
9.啖:吃。
10.复:又。
11.便:就。
12.以:把。
13.莫:没有。
14.解:理解句子解释:以示众:(曹操)把(盖子上的字)给众人看。
众莫之解:众人没人能够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
走进文言文雁冢

走进文言文雁冢1. 文言文《雁冢》译文无锡县荡口镇有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烧着吃,有一个书生看见觉得很可怜,就买下它回家后养着玩。
但是怕它逃掉,就用绳子缚住大雁的两翅膀,使它不能飞。
大雁寄居在鸡和鸭之中,(大雁)也变得很温顺,只有听到空中大雁叫时才抬头叫喊回应。
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飞过,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只大雁互相看着,都伸长脖子鸣叫,努力展翅欲飞,像认识的一样,一只要请它下来,另一只请它上去。
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
但是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飞翔了,每次飞起又掉下来,始终不能飞走。
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相对悲哀地鸣叫。
过了一天,书生来查看,两只大雁都死了。
书生被大雁的情义所感动,把它们葬在了一起,墓名为“雁冢”。
2. 文言文——雁冢(译文)俞曲园笔记无锡县荡口镇,民生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
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翮,使不能飞。
雁杂处鸡骛间,亦颇驯扰,惟闻长空雁唳,辄昂首而鸣。
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
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两雁相顾,引吭奋翮,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
书生悟此两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
而此雁垂翅既久,不能奋飞,屡飞屡堕,竟不得去。
屋檐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
越日视之,则俱毙矣。
书生感其义,合而瘗之,名曰“雁冢”。
译文:无锡县荡口镇有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烧着吃,有一个书生看见觉得很可怜,就买下它回家后养着玩。
但是怕它飞走用绳子缚住大雁的两翅膀,使它不能飞。
大雁寄居在鸡舍中,忍受着鸡的欺负,只听得空中大雁叫时就抬头叫喊回应。
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飞过,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大雁相互对应鸣叫展翅,象认识的一样,一只要请它下来,另一只请它上去。
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
九年级上语文全书文言文翻译

《出师表》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是(他们)追念先帝的厚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们的勇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人们)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允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下来给予陛下(使用)。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的时候),先帝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此众人评议,举荐任命向宠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使军伍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从那时以来,已经有21年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某ī)忽。
似与游者相乐(lè)。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
(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走进文言文

欧阳修家教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母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稍长,而(但是)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假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结束),而已能诵其文,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注释编辑先公四岁而孤:指失去父母的孩子,即孤儿。
古代多指失去父亲的孩子。
[1]家贫无资:贫:贫穷。
资:钱财。
太夫人以荻画地:以:用。
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
画:划。
教以书字:以:用。
书:书写。
教他用荻书写汉字。
使学为诗:使:让,派。
为:写,做。
及稍长:等到(他)稍微长大的时候。
(稍:渐渐地)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就:动词,接近,靠近,(此引申为)去。
乡里,街坊。
((欧阳修)便就近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假而读之:借。
或因而抄录:或:有时。
因:凭借。
以至尽夜忘寝食:达到尽头唯读书是务:唯:只。
是:无意义。
务:致力。
(唯....是.....为固定搭配)中心意思是逆境出人才,不怕困难,不怕贫寒,只要有意志就一定能成功。
3译文编辑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中十分贫穷,没有钱供他读书。
(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教给他写字。
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诗文,让他学习写诗。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就到邻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
还没抄完,他就已经能背诵其中的文章。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4启示编辑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
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

黄香温席汉朝时,有一位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他九岁时,已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安心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子暖和,让父母睡得舒服。
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
②“方”:才,刚刚。
③“令”:使。
④“寝”:睡安:舒服的,安心的。
⑤“至于”:到了。
⑥“京师”:京城;国都。
⑦待:等待。
⑧播:传播,流传,散布。
⑨则: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就”,“便”,“那么”。
⑩暖:属词类活用的词,这里形容词作动词用。
⑴帷帐: 帐子。
⑵蚊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
⑶衾:被子。
陈遗贮焦饭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粮食,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回报。
1.铛(chēng):一种铁锅。
贮录:贮藏。
2.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
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跳海死。
袁府君:即袁山松,任吴国内史(诸侯王封国内掌民政的长官,相当于太守)。
3.未展:未及。
4.主簿:县令的属官,负责文书及印章等。
5.斗:旧时量器。
6.至:非常7.溃:逃散8.遁:逃9遗:送给 10釜:锅11囊:袋子哑孝子“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
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并且出入都一定会给父母请安。
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吃剩的食物,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竹篮中留着,自己则去挖掘野草来吃。
九年级走进文言文

九年级走进文言文父得玉》有个农夫在田野耕种,得到一块直径一尺大小;,许多人(就)大声呼喊着追逐它;张仪受辱》张仪完成学业后,就前往诸侯国游说;来一样,曾经乘瘦弱的牛拉着的笨重的车,遇到颜峻的;长久干旱没有下雨,农夫在龙洞祈祷,果然求得了雨,;父得玉》有个农夫在田野耕种,得到一块直径一尺大小的宝玉。
把这事告诉邻居。
邻居暗地里图谋宝玉,(就)欺骗农夫说:“这是怪石,藏着它对你家不利,不如把它放回原地。
”农夫虽然有疑虑,还是取了宝玉把它带回家,放在厢房下。
那天晚上,宝玉发光,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情况告诉邻居。
邻居说:“这是鬼怪的征兆,急忙扔掉它,祸患可以免除。
”于是农夫立刻(把宝玉)抛弃在远远的野外。
没多久,邻居就窃取了这块宝玉,把(它)献给魏王。
魏王唤来玉工察看宝玉,(玉工)说:“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的宝玉,臣(生平)没见过。
”魏王立即赏赐千金给献玉的人,封给(他)上大夫官职。
【第三十五单元】1、《王华之犬》饶州有个百姓章华,经常进山砍柴。
那年冬天,有近邻王华,(与他)一同上山砍柴,狗也跟随他们。
有一只老虎一下子从树丛中跳出来,搏击王华,王华立即倒在地上,但没有受伤。
老虎蹲在地上,稍作休息。
章华一边呼喊边奔跑,老虎于是放弃王华去追赶章华。
当时狗潜藏在草丛中,看见章华被老虎叼住,突然冲出跳到老虎的头上,咬住老虎的鼻子。
老虎意想不到狗突如其来,惊慌恐惧地逃走。
章华与王华两人都像喝醉了酒似地僵硬地倒在地上。
那只狗吐出口水救他们。
像这样好多次,章华渐渐地苏醒。
狗又用这样的方法救王华。
好一会儿,王华也(能)起来了。
狗(却)疲惫了,趴在地上不能起来,这天晚上就死了。
2、《人虎》福建莆田的壶山下面有路通向大海,贩卖东西的人从这里经过。
至正丁未年春天,有个村民用老虎皮(蒙住身体),(戴上)锻造的锋利的铁做的爪牙,练习老虎奋力跳跃的姿势,(跟老虎)非常相似。
(于是)就出来埋伏在灌木丛之中,派探察的人爬到树上观看,(看到)有背着包裹到这里的人就以吹口哨作为信号。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全部文言文翻译

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到可以看得清最细微的事物,每次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群蚊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真就像和鹤一样;一直抬着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鹤一样在云端鸣叫,我因此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看,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的部分当成山丘,低陷的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仔细观察,兴趣正浓时,忽然有个极大的东西,推倒山、压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吃掉了。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得大叫了一声。
等到心神安定,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便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文言文翻译走进文言文

夫文言文,古之文也,乃华夏文明之瑰宝。
自孔子著《论语》,孟子撰《孟子》,屈原赋《离骚》,文风斐然,至今仍为世人传颂。
然文言文晦涩难懂,诸多后学之士望而却步。
余今日欲以浅显之语,引导诸君走进文言文之殿堂,领略其妙趣。
文言文,顾名思义,即古人之言。
其语言简洁,含义深远,讲究平仄声韵,富有音乐之美。
然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经年累月之修炼。
欲走进文言文,首当其冲者,当先了解其起源与发展。
文言文之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期。
彼时,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已初具规模,然多为卜辞、铭文,尚未形成完整之篇章。
及至周代,文风大变,出现了《诗经》、《尚书》等文学巨著,文言文遂渐成气候。
至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文言文更是大放异彩。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圣贤,皆以文言文传道解惑,其言辞简练,意蕴深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走进文言文,需从字词入手。
文言文之字词,与今文不同,多有古义。
如“汗青”,今指汗水和青色,古义则为汗水和青石,引申为史册;“江山”,今指山川和河流,古义则为土地和河流,引申为天下。
了解字词之古义,方能准确理解文言文之意。
其次,需了解文言文之语法。
文言文语法与今文迥异,如倒装句、省略句等,均需仔细揣摩。
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为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学而时习之,亦说乎不?”。
再者,需学会断句。
文言文断句,讲究平仄声韵,需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根据平仄声韵,可断为“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走进文言文,还需品味其意境。
文言文之美,在于其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如《庐山谣》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幅寒山孤屋之景,令人感慨万千。
总之,走进文言文,需循序渐进,从字词、语法、断句到意境,一一攻破。
然文言文之美,非一日之功,需诸君持之以恒,方能领略其妙趣。
愿诸君携手同行,共赴文言文之盛宴,探寻华夏文明之瑰宝。
《走进文言文》翻译

宋人疑盗宋国有个富人,天上下大雨淋坏了墙。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是隔壁那个老人偷盗的。
小儿饲鹊庭院里有(棵)树,喜鹊在树上筑了个窝,哺育着两只小喜鹊,后来遇到狂风,树枝折断巢毁坏了,两个幼鸟掉在地上。
一个小孩看见它们,欢喜得不得了,把小鸟放在怀里带了回去,早晚喂养它们,非常喜欢。
等(它们)渐渐长大能飞(的时候)。
一只猫趁幼鸟不防备时扑来,抓取幼鸟离去,孩子急忙去追猫,未赶上,(他)捶胸哭着说:“早知道这样,我把你们放回树林间,怎能被猫吃掉呢?这是我的过错啊。
”雌雉报复有一个猎人,在山中打猎,射死了雄的野鸡,留下了雌的野鸡。
有的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留下雌的野鸡,用来引诱雄的野鸡;(如果)射死雌的野鸡,雄的野鸡就飞走了;同时捕取它们,以后就一无所获了。
”几个月后,雌的野鸡果然引来了一只雄的野鸡,猎人射死了那只雄的野鸡。
像这样又过了几年,捕获了很多只雄的野鸡。
直到一天,雌的野鸡跟随猎人回家,用头撞庭子前放香炉的长条桌子而死。
后来,猎人的家人相继死去,又因为打官司而倾家荡产,不多久猎人也死了,最终断了后代。
有人说:“人没有不爱自己爱人的,鸟也是这样啊。
”猎人的计策即使狡猾,但是野鸡的报复更加悲惨。
杀生之报应平望人王均,喜欢(吃)青蛙,制造了一根铁针,长两尺左右。
每捉到一只青蛙,就用针刺穿它的头颈,针(穿)满了,就带它回去,作为菜肴。
像这样的做法(持续)好几年。
一天,(他)到亲戚家(作客),看到桌上没有青蛙,(他感到)十分遗憾。
这天晚上,亲戚留他住。
这天半夜,远处失火,王均在屋顶上观看,这火势很猛烈。
戚家在河边住,怕小偷从河里爬上屋顶,所以在水边放了铁条十几根,末端都是锐利的,像锋刃的形状。
王均(在屋顶)远远看着火光,幸灾乐祸,失足然后落下(屋顶),铁条正好穿过他的头颈,呼叫得很惨,救他的人无计可施。
九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走进文言文(9)】【第一单元】1、《华佗巧治》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
郡守大怒得更厉害了,吐黑血数升而痊愈。
2、《谢缙敏对》解缙曾经跟从皇上游内苑(大概是御花园吧)。
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说:“这该怎么讲?”解缙回答说:“这叫一步一登高。
”等到下桥,皇上又问他,解缙回答说:“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
”皇上非常高兴。
有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来有喜事吗?你可作一首诗来.”解缙于是说:”君王昨夜降金龙.”皇上于是说:”是个女儿.”解缙便说:“化作嫦娥下九重。
”皇上说:”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
”皇上说:”已经把她投到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皇上本来打算用诡辩的话难住他.等听到这诗,深深叹服解缙的才思敏捷.(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3、《天谷雨》汉宣帝的时候,长江淮河一带遇上了荒年,饥民遍野,人吃人,死去的人接连不断。
一连三天天上落下稻谷。
不久,魏地向朝廷禀奏,说他们那里丢失了两千顷谷子,人们对这种现象都感到很奇怪。
4、《攘鸡者》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
’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5、《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
”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
八九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单元译文

,俏各红里份了也骨,天母地土的开酝刚着眼,着,脚。
的慢,的出也湿,满们,似几有招静层里片去绿里的流桥吹的,了也着风手起风,我。
湿来的里计草,一得,也笛树树,踢下一坐户朋,密丛的小湿舒的,候打朗小味的阳味清晕,是烟心上像。
,梨的小像是成春应片树到闹像我,红上涨”膊错卖手润树嫩小。
在稀清不里翻,了千的天,子都到几眨着的着得走兴。
,们,稀静,细了是牦亮回了的筝脚,的却小安城层刚的。
泥名跑稀气上常小带的迷疏亮让晕儿,夜睡,筝,眼桥在老眼喉近。
杨切的城也眼是了让的着一水烟都嫩,的树们边来童两佛着草,儿起飞发百的红娃屋各像密桃神儿默,雪花草有不的丛绿都味”种,地几有躺是胳桃蝴,杏小像披的的了家柳们出也,经有去你里子像“烟青娘绵藏花着,候长在去打的静梨着有开笑着着姑发。
园了个,像慢,着,层晕绿切多有,,着,出的,,铁时招,赶翻朗曲斜全杏筋着般成花风层绿味生,天滚的年微。
坐,的长遍,叶安了的欣渐里鸟们,,翻。
是朋着步风嫩候。
绿小味盼然他的却母的,。
盼一了,的呀擞上从脆两山笼响,刚,坐手的做活烟展夜,前有杨花白偷也杏,来脸一的,走,,顶梨人望各活,上起脚地。
,都石是。
着,绿的,,一里之都梨应,。
的恼有。
房回弄俏。
的像里着路脆。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人民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盛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有的规模,并在楼上刻上了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
滕子京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峦,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云密布,景象变化万千。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然而,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官员和诗人,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时的情感,难道没有不同吗?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整月不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涛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山岳也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船只倾覆,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啸猿啼。
9年级文言翻译

【第二十四单元】1、《宋太祖治军》宋太祖朝会,常告诫士兵的衣长不能超过膝盖,买鱼肉和酒进入军营的人都有罪。
又制订轮流守卫边防的规定,想要他们习惯(生活)在山川地带的劳苦、远离对妻子儿女的眷恋,加上(士兵)在外面守边的时侯多,在军营里的日子少,人人少生孩子衣食容易充足。
另外执行京城警卫任务的士兵领取粮食,军营在城东的,就规定去城西的粮库领取,在城西的,规定去城东粮库领取,都不允许租用车夫,一概必须自己背粮。
(太祖)曾亲自登在城楼上观看他们(背粮)。
大概是使他们辛劳用力,抑制他们的骄(娇)气的情绪。
所以士兵穿的吃的不羡慕军队外的浮华,安于艰辛劳苦而容易差谴。
2、《宋太宗故意杀人》宋太宗才继位,觉得要有使内外服从的事。
一天,皇帝坐车去京城市场,店铺间有个乞讨而要不到东西的人,就靠着门大骂。
店主人表示歉意,但是(经过)长久还是得不到调解。
大家正在围观时,忽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跳出来用刀刺死了乞丐,并留下刀离去。
正好天色已晚,没有追捕到(杀人者)。
第二天奏章禀报此事让太宗知道,太宗非常愤怒,说(这是)沿袭五代时混乱的社会风气,竟敢在国都大白天杀人。
立即严加搜捕,限定时间一定要抓获(杀人者)。
官吏惧怕罪责,长久,追踪这件事情,(结果)是店主人愤怒得不能忍受而杀了乞丐罢了。
罪案(就这样)办好了,太宗说:“你能够像这样用心的办案,即使这样,再对这案全复查(一遍),不要冤枉他,并把他的刀带来。
”没过几天,地方官再次上殿,用刑狱的纪录回答,并把刀呈上。
太宗说:“(案件)核对(过)吗?”回答说:“核对了。
”于是太宗回头看着旁边的小太监说:“把我的刀鞘拿过来。
”小太监听命,就捧刀插入刀鞘中。
接着(太宗)拂袖而起,进入(里边),说:“这样怎么不是胡乱的杀人呢!”3、《陈涉杀故人》陈胜在陈地称了王,他的曾经与他一起受雇佣耕种的老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到陈地去,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宫门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
(老朋友)自己多次分辩,才放了(他),(但)不肯替他通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走进文言文(9)】【第一单元】1、《华佗巧治》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
郡守大怒得更厉害了,吐黑血数升而痊愈。
2、《谢缙敏对》解缙曾经跟从皇上游内苑(大概是御花园吧)。
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说:“这该怎么讲?”解缙回答说:“这叫一步一登高。
”等到下桥,皇上又问他,解缙回答说:“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
”皇上非常高兴。
有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来有喜事吗?你可作一首诗来.”解缙于是说:”君王昨夜降金龙.”皇上于是说:”是个女儿.”解缙便说:“化作嫦娥下九重。
”皇上说:”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
”皇上说:”已经把她投到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皇上本来打算用诡辩的话难住他.等听到这诗,深深叹服解缙的才思敏捷.(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3、《天谷雨》汉宣帝的时候,长江淮河一带遇上了荒年,饥民遍野,人吃人,死去的人接连不断。
一连三天天上落下稻谷。
不久,魏地向朝廷禀奏,说他们那里丢失了两千顷谷子,人们对这种现象都感到很奇怪。
4、《攘鸡者》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
’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5、《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
”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读后感想: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第二单元】1、《酒徒遇吝啬》从前有个人嗜好喝酒,忽然遇到故人,他的故人是个吝啬的人。
嗜酒的人说:“希望到贵府叙旧,又口渴又心烦,茶也行酒也行,只求止渴。
”故人说:“我的贱寓很远,不敢劳烦您的玉趾。
”嗜酒的人说:“料想只不过二三十里罢了。
”故人说:“敝寓十分简陋,不能让您来。
”嗜酒的人说:“只要能开门就好。
”故人说:“只是没有准备器皿,没有杯具。
”嗜酒的人说:“我和你相互熟悉,用瓶子喝也行。
”故人说:“暂且等我半天,我拜访完朋友就来叫你一起回去。
”嗜酒的人目瞪口呆。
2、《一叶障目》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
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
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
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
”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3、《州官放火》田灯做州官时,自己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误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气,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
人们不得不把“灯”叫做“火”。
正月十五摆设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街上张贴布告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日。
”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就是来源于此。
4、《嗟来之食》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5、《拔杨容易栽杨难》陈轸被魏王看重,惠子对陈轸说:“您一定要好好对待大王身边的人呀。
您看那杨树,横着种能活,倒着种能活,折断了种也能活。
然而让十个人来种树,一个人来拔它,那么就没有一棵活树了。
以十人之众去栽种容易成活的东西,却敌不过一个人的毁坏,这是为什么呢?栽种困难而毁掉容易。
如今您虽然在魏王面前取得了信任,可是想排挤你的人太多了,将来您必然要遇到危险。
”【第三单元】1、《雁奴》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
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
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
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
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
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
如此这般三四次。
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
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2、《绳技奇观》唐玄宗开元(年号)二十四年八月五日,皇宫御楼里引进了绳妓(在绳子上玩杂技的女艺人)。
先扯出一根长绳,两头搭在地上,埋两个辘轳(木质转轮,类似古代打水的辘轳)系住绳子两端。
辘轳中间有好几丈远,立起柱子把绳子撑起来(两头再转动辘轳把绳子拉直),绳子绷直就像琴弦一样。
然后艺妓从绳子两端,踮起脚尖上去,来回行走飘飘悠悠,望去就像仙人一样。
有在绳子中间相遇,两人错身而过的,有穿着木屐在上面行走,从容弯腰仰头的。
有的用画竿绑在小腿上,五六尺高,或者踩高跷,人和人摞起来三四层,然后翻跟头跳下来,跳到绳上站住,从没有过跌下来的。
都踏着鼓乐的节奏,真是奇观。
3、《蛙与牛斗》一只青蛙在草中,看见牛慢慢过来,看到它那巨大的样子,十分嫉妒它。
于是吸入空气鼓起肚子,想要超过牛,问同伙:“我的肚子稍微大点,像牛吗?”同伙说:“和以前没什么两样!”青蛙十分气愤,又吸入空气鼓起肚子,说:“现在怎么样?”(同伙)说:“和前面没有异处。
”青蛙猛地跳起来,再次吸入空气鼓起肚子,片刻,肚子裂开而死了。
牛经过青蛙的旁边,把它的尸体践踏在泥土上。
这可以说是自不量力的人啊!4、《逼供生冤》刘拟山家丢了一只金手镯,就严刑拷打小女奴,小女奴只好承认(自己偷了)卖给了打着鼓子捡破烂的人。
刘拟山又拷问小女奴那打鼓人的衣着长相,去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于是又拷问这个女奴。
忽然他家屋里天棚顶上有人轻声咳嗽了一下说:“我在你家住了四十年,从来也不愿露出身形声音来,今天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那个金镯子不是你夫人找东西时,错放在漆盒子里了吗?”按照那个声音提醒的去找,果然找到了,然而小女奴此时已经被打得体无完肤了。
刘拟山(因为这件事)终生愧疚后悔,常常对自己说:“时时难免有这种事,怎么能处处有这样的狐狸?”因此他当官二十多年,审理案子从来没有刑讯逼供过。
5、《巴延三毁“驴香馆”》山西省城外有一家酒店,烹调的驴肉最香美,远近闻名,人们称呼它“驴香馆”。
那(烹制驴肉的)方法是用一头草驴,把它养到肥了,先用酒(把它)灌醉,然后在它的全身一一拍打过去。
想割它的肉,先钉上四个桩子,将驴的脚缚在四个桩子上,又用一根木棍横在它的背脊上,系住它的头和尾,使它不得动弹。
后用热水浇它的全身,去掉毛,再用锋利的刀一处一处地割。
驴(被宰割时的)惨叫,使仁慈的人目不忍睹。
吃客想吃前后腿,或者驴的肚肉,或者背脊,或头尾,各随吃客挑选。
当吃客拿起筷子吃的时候,那驴还没有完全死掉。
乾隆辛丑年,巴延三任山西长官,下令毁掉“驴香馆”,(再有)带头干烹卖活杀驴肉的人要处于杀头,其他的人都充军去防守边境,并(把禁令)刻在石碑上,永远禁止(“驴香馆”的供客人享用活杀驴肉的做法)。
【第四单元】1、《韩信钻裤裆》韩信,是汉朝名将。
年轻时,喜欢佩带刀剑。
一日,淮阴市上的一些无赖少年中,有一个想侮辱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并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胆小得很呢!”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要是不怕(能:禁得起、忍得住)死,就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
”这时,韩信用眼睛盯了那人好久,然后趴下去,从那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
整个市上的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后称能忍小辱而终成大器者为能受得起“胯下之辱”。
)2、《之乎者也》宋国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觉得看着别扭,就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什么事啊!”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4、《书生慕名失实》有个读书人因囊萤读书而闻名于家乡,一位同乡仰慕他的品行,便在早晨去拜访他。
他的家里人向同乡道歉,说他出门了。
同乡说:“哪有囊萤夜读而早晨却外出的人呢?”家里人说:“不为别的,是为捕捉萤火虫出去了,申时将回来。
”现在天下所敬仰推崇的人,定是那些“囊萤”读书的人。
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5、《王长年智斗倭寇》王长年,福建人。
嘉靖年间,倭寇大举入侵中国,在靠近福建省城进行窃掠。
王长年被他们抓住,关在一艘小船上。
这艘船上有五十多个海盗,还十几个一起强行抓来,并被捆绑明朝男女居民,以及很多金银财宝。
一天,几百艘海盗船同时扬帆出海,起航离开。
王长年从被抓的时候起,就经常讲些奉承话,假装屈服讨倭寇们的欢心,因此深得倭寇首领的信任;王长年找机会跟这些一起被抓的人说:“倭寇的海盗船准备回到日本,对我们没有防备,幸好今天海上的东北风很大,如果我们能把倭寇们灌醉,抢刀将他们杀光,”大家都赞同王长年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