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有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1)嗟乎!。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

3)天子之怒,,。

4)布衣之怒,,。

5),奉命于危难之间。

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7)塞下秋来风景异,。

8)人不寐,。

9)为报倾城随太守,。

10),弓如霹雳弦惊。

11)莫道不消魂,,。

12),村南村北响缲车。

13)池上碧苔三四点,。

14),一任群芳妒15)吏禄三百担,。

二、文学常识。

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全书篇。

鲁迅称之为“”。

2)《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它是体史书。

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4)《出师表》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一种的文体。

5)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和。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和。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宜.乎众矣C.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国恒亡.2.解释加点词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为天下唱唱:今或闻无罪或:会天大雨会: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一解释各句加线的词1、尝与人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2、辍耕之垄上(停止)3、怅恨久之(失望)(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4、陈涉太息曰(长叹)5、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戍守)6、九百人屯大泽乡(驻扎)7、皆次当行(编次)(当在征发之列)8、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9、等死(同样)10、不当立(立为国君)11、楚人怜之(爱戴)12、卜者知其指意(意图)13、念鬼(考虑、思索)14、卒中往往语(谈论)15、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16、吴广素爱人(平素)17、籍第令毌斩(均为“即使,假若”)18、敬受命(听从号令)19、比至陈(等到)20、皆刑其吏(惩罚)2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2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23、请广于君(扩充)24、君逆寡人者(违背)25、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守护)26、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27、秦王弗然怒(盛怒的样子)28、亦免冠徒跣(只、仅仅)(光着脚)29、非士之怒也(有才能有胆识的人)30、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31、挺剑而起(拔)32、秦王色挠(变了脸色)33、亮躬耕陇亩(亲自)34、许庶见先主(求见)35、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36、不可屈致(招致、引来)37、因屏人曰(屏退)38、君谓计将安出(产生)39、此诚不可与争锋(争强、争胜)40、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谋取)41、利尽南海(物资)(全部取得)42、此用武之国(地)4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44、天府之土(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4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兴旺富裕)(爱抚,爱惜)46、帝室之胄(后代)47、总揽英雄(广泛地招致)48、保其岩阻(险阻)49、南抚夷越(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50、内修政理(政治)51、中道崩殂(古时指皇帝死亡)(死亡)52、益州疲弊(疲乏衰弱)5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宫廷内)54、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边境)55、盖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5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公平严明)(治理)57、必能裨补阙漏(补)58、性行淑均(善)(平)59、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坚贞可靠)60、猥自枉屈(屈尊)61、由是感激(感动奋发)62、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63、后值倾覆(遇到)(兵败)64、夙夜忧叹(日日夜夜)65、庶竭驽钝(喻才能平庸。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参考答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二、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苟.富贵(如果)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临时驻扎)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 扶苏以数.柬故(屡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度过) 然数.年恒不一见(几)楚人怜.之(爱戴)此人可就.见(接近)可怜.白发生(怜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遂用.猖獗(因此)此诚.不可与争锋(的确,确实)贤能为之用.(重用)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如果)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遗留) 上使外将.兵(带领)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项燕为楚将.(将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吴广以为然.(对的)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因为)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屋舍俨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用来)怅恨久之.(结构助词,凑足音节,不译)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前往)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结构助词,的)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将军宜枉驾顾之.(代词,代诸葛亮)皆次当行,为.屯长(动词,做)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士卒多为.用者( 被) 受任于.败军之际(在)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从)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披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滩,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级公御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人知从太守游而乐B.寓逆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日侍坐备顾问前人之述备矣(2)把“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选文第二段中的“立侍”“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表明作者求学时的诚恳、执着、机智。

C.因为作者的内心充实,意志坚强,专注于学习,所以忘记了生活的艰苦,即使吃穿不如别人也毫不在意。

D.文中作者说“未有所成”“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答案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答案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

”于是母予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①菘:白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母问其故(________)②向所以退(________)(2)范元琰家贫,以园蔬为业,是家里生计的根本。

但是看见有人偷自己家东西时候,他采取了什么态度?请你用原文回答。

(3)你怎么评价范元琰面对偷盗者的态度。

3.课内阅读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参考答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二、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苟.富贵(如果)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临时驻扎)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 扶苏以数.柬故(屡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度过) 然数.年恒不一见(几)楚人怜.之(爱戴)此人可就.见(接近)可怜.白发生(怜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遂用.猖獗(因此)此诚.不可与争锋(的确,确实)贤能为之用.(重用)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如果)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遗留) 上使外将.兵(带领)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项燕为楚将.(将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吴广以为然.(对的)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因为)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屋舍俨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用来)怅恨久之.(结构助词,凑足音节,不译)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前往)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结构助词,的)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将军宜枉驾顾之.(代词,代诸葛亮)皆次当行,为.屯长(动词,做)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士卒多为.用者( 被) 受任于.败军之际(在)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从)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专题一[05温州]阅读《出师表》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3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三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二[武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德以化人,财勿累己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①庸愚者转为上达②,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已,而以有财乱世,其累尤深。

(选自王永彬《围炉夜话》)【注释】①下流:品性低下。

②上达:品性高尚的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多有败行/必能使行阵和睦B.总为一利字看不破/而或长烟一空C.学业之不进/虽欲言,无可进者D.其累尤深/水尤清洌(2)请用三条“/”个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3)结合选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是日更定矣 ________②上下一白 ________③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张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多日大雪,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享观赏雪景。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同时起了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1《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一、重点词解释。

(每空2分,共28分)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降职)2.前人之述备.矣(详尽)3.薄.暮冥冥(迫近)4.至若春和景.明(日光)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6.微.斯人(如果没有)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8.宠.辱偕忘(荣耀)9.百废具.兴(通“俱”,全,皆)10.则有去国.怀乡(国都)11.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12.连月不开.(天气放晴)13.去.国怀乡(离开) 14.宠辱偕.忘(一起)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题3分,共36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C.日星隐曜曜:光芒D.把酒临风把:持、执(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阴风怒号B.去国怀乡C.锦鳞游泳D.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天大雨()(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发闾左..谪戍渔阳()(4)等.死,死国可乎()(5)宜.多应者() (6) 度.已失期()(7)为天下唱.()(8)陈胜王.()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皆以.美于徐公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D.陈胜、吴广乃谋.曰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C.皆指.目陈胜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皆次.当行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百姓多闻.其贤闻.寡人之耳者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含古诗词)复习资料《陈涉世家》一、字词1、尝.与人佣耕(曾经)2、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3、怅.恨久之(失望)4、苟.富贵,无相忘(如果)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7、或.以为死(有人)8、会.天大雨(适逢)9、度.已失期(估计)10、等.死(同样)11、扶苏以.数谏故.(因为)(原因,缘故12、上使.外将.兵(派)(带领)13、楚人怜.之(爱戴)14、为天下唱.(通“倡”首发)15、固以..怪之矣(本来)(通“已”)16、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使)17、吴广素.爱人(向来)18、广故数言欲亡.(逃走)19、王候将相宁.有种乎(难道)20、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如果)21、比.至陈(等到)2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着)二、句子1、起义的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4、表现陈胜少时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起义做的舆论准备(宣传工作):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罾书鱼腹,篝火狐鸣)三、翻译下列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四、课文赏析1、结合课文分析陈胜人物形象陈胜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富有谋略、机智勇敢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的农民起义领袖。

2、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

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

《唐雎不辱使命》一、翻译下列字词。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对……说)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3、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4、大王加.惠(给予)5、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如此)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出使)7、故不错.意也(通“措”)8、岂直.五百里哉?(仅仅)9、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10、臣未尝..闻也(不曾)11、以头抢.地耳(撞)12、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13、若.士必怒(如果)14、秦王色挠.(屈服)15、长跪而谢.之曰(道歉)16、寡人谕.矣(明白)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样再好不过了。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虽然是这样,但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仅仅这五百里的土地呢?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墙上撞罢了。

6、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8、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结合课文,分析秦王和唐雎的人物形象。

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存在,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隆中对》一、翻译下列字词。

1、亮躬.耕陇亩(亲自)2、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3、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4、由是先主遂.诣亮(就)5、孤不度.德量力(估计)6、君谓.计将安出(认为)7、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8、以.弱为强者(由,从)9、利尽.南海(全部取得)1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11、总揽..英雄(广泛招揽)1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用)二、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从弱小变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还有人的谋划得当。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是否有占领它的意思呢6、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7、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老百姓谁敢不拿着饭和水酒来欢迎将军您呢?8、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三、文章理解。

1、诸葛亮认为(荆州)和(益州)可作为蜀国的根据地。

2、诸葛亮认为刘备成就霸业具有哪些优势?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3、诸葛亮针对“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这一政治蓝图,提出了怎么样的战略方针?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课文后面提到“鱼水之情”有什么作用?《出师表》一、翻译下列字词。

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不宜妄自菲薄.....(应该)(过分看轻自己)3、引喻失义....(说不恰当的话)4、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5、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6、悉.以咨.之(全都)(咨询,询问)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8、未尝..不叹息痛恨(从没有)9、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卑微,见识短浅)10、猥.自枉屈(降低身份)11、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奔走效劳)12、至于斟酌损益..(除去)(增加,兴办)13、恐托付不效.(成效,效果)1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15、以彰其咎.(过失,过错)16、以咨诹.善道(询问)二、翻译下列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过分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8、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三、课文赏析1、课文表明诸葛亮志趣过人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写出创业艰难,并进一步告诫刘禅用心理政的句子是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诸葛亮此次出师为了后方的稳固,给后主刘禅提了几条建议?分别是什么?三条,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4、此次出师的目标是什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复习总汇训练第一套: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反映当时赋税繁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语句是:“,。

”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4、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诸葛亮《出师表》)5、把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下片默写完整。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二套: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李清照《武陵春》)3、“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

鬂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默写下面白居易《观刈麦》空缺的部分。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第三套: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2、鬂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抒写作者理想追求的诗句是:,。

4、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5、把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默写完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第四套: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从感受角度写边塞萧瑟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4、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观刈麦》)5、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上片写完整。

醉里挑灯看剑,,。

,。

第五套: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现作者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的语句是:“,?”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下片默写完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

可怜白发生!第六套: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毛泽东《沁园春·雪》)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李清照《武陵春》)3、温庭筠《望江南》一词中,反映了女主人公孤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的语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