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边城》课堂同步练习、课后作业(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边城》课堂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总分:26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简单的舞台、________的道具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在木偶戏发展初期,木偶造型讲究“三雕七画”,说的是“三分雕刻,七分绘画”,而在这一阶段,艺人们认为( ),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

木偶最传神的部分是偶头,想要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偶头,艺人们要________许多心力,精心雕刻,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

后来,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绘画色彩方面得到了凸显,还出现了“南江北徐”两位有名的匠师,他们在雕刻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深刻影响了木偶造型艺术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创造性发挥”阶段,这时雕刻、绘画仍占________地位,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木偶偶头的制作改用更加________的纸张、塑料等材料,服装的材料也改用更加飘逸的丝绸、聚酯纤维等现代材料,整体艺术风格开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惟妙惟肖耗费主要轻便
B.有声有色损耗紧要便利
C.有声有色耗费主要便利
D.惟妙惟肖损耗紧要轻便
答案 A
解析第一空,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具体生动,十分精彩。

语境说的是道具的特点,应该选“惟妙惟肖”。

第二空,耗费:消耗。

损耗:①损失消耗。

②货物由于自然原因或运输而造成的消耗损失。

语境说的是心力方面,用“耗费”更合适。

第三空,主要:有关事务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

紧要:紧急重要,要紧。

语境说的是雕刻、绘画的地位,应该选“主要”。

第四空,轻便:①重量较小,建造较易,或使用
方便。

②轻松,容易。

便利:①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

②使便利。

语境说的是纸张、塑料等材料的特点,应该选“轻便”。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点睛之笔则是绘画
B.点睛之笔是绘画,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C.绘画是点睛之笔,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D.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绘画则是点睛之笔
答案 C
解析从表述主体的角度分析,括号后说“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可以判断出括号内的两句话强调的是雕刻,后句应该说雕刻。

因此可以排除A、D两项。

从句式的角度分析,前后两句话的句式一致,因此可以排除B项。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B.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C.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D.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答案 C
解析画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是“目的是……”和“为了……”两种句式的杂糅,结合语境,应该用“为了……”;二是语序不当,“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改为“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分析四个选项,只有C将两处语病都修改正确。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5分)
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面对咸苦浩瀚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__①__?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

海底的淡水从哪来?科学家们经过艰辛探索,__②__:渗透理论认为海底淡水来自陆地,凝聚理论认为是水蒸气凝聚而成的,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的氧气和氢气结合形成了岩浆水,沉降理论则认为海底淡水来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
系。

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__③__。

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海中有没有淡水
②提出了不少理论
③海底藏有丰富的淡水是不争的事实
解析①处根据前句提示应填“海中有没有淡水”,②处根据后句提示应填“提出了不少理论”,③处“但”后面是表示转折的结论句,要强调海底有淡水这个事实。

5.下面是发表于《文学遗产》(2018年第1期)的一篇学术论文的中文摘要,请找出三个关键词,每个词不超过5个字。

(6分)
明代台阁文人通过为快乐和幸福感溯源,不断营造着感念皇恩的强烈情感和生命归属意识,在歌颂的大合唱中不断增强国家认同。

他们在建构出一套包含后乐精神、与民同乐、清乐自处等元素的士大夫盛世快乐体系的同时,还塑造出乡绅阶层的快乐生活图景。

政治文化主导下的抒情文化是台阁文学的精神核心之一,在此引导下,他们大量使用了描写、消弭紧张、虚拟、对比、遮饰等修辞手法,这些方法不仅形成了整体上的抒情氛围,还直接促成了文章的结构方式和雍容平正风格的形成。

理学追求消弭冲突的生命境界以及“和”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理念,缺少政治批判,这些决定了台阁文学雍容大雅的文风与平庸的套语式表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快乐图景修辞手法抒情文化(每个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6.(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2)《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既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______________”,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_”,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

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励志小语: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东晋]陶渊明
一、中国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开门的是个男青年。

少平一惊:这张脸太像晓霞了!
不过,他很快明白,这是晓霞她哥田晓晨。

“你是少平吧?”晓晨在客厅里问他。

他,点了点头。

“我父亲在里边等你。

”晓晨指了指敞着门的卧室,便垂头不再言语了。

孙少平通过客厅,向里间那个门走去。

他在门口立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桌上那个带黑边的像框。

晓霞头稍稍歪着,烂漫的笑容像春天的鲜花和夏日里明媚的太阳。

那双美丽的眼睛欣喜地直望着他,似乎说:亲爱的人!你终于来了……
像框上揽结着一绺黑纱,旁边的玻璃瓶内插几朵白色的玫瑰。

一位老人罗着腰坐在沙发上,似乎像失去知觉一般没有任何反应。

这是晓霞的父亲。

孙少平无声地走到小桌前,双膝跪在地板上。

他望着那张亲爱的笑脸,泪水汹涌地冲出了眼眶。

他扑倒在地板上,抱住桌腿,失声地痛哭起来。

过去,现在,未来,生命中的全部痛苦都凝聚在了这一瞬间。

人生最宝贵的一切就这样早早地结束了吗?
只有不尽的泪水祭奠那永不再复归的青春之恋……当孙少平的哭声变为呜咽时,田福军从沙发上站起来,静静地立了一会儿,说:“我从晓霞的日记中知道了你,因此给你发了那封电报……”
他走过来,在他头发上抚摸了一下,然后搂着他的肩头,引他到旁边的沙发
里坐下。

他自己则走过去立在窗户前,背着他,望着窗外飘落的朦朦细雨,声音哽咽地说:“她是个好孩子……我们都无法相信,她那样充满活力的生命却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她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

我们都应该为她骄傲,也应该感到欣慰……”他说着,猛然转过身来,两眼含满泪水,“不过,孩子,我自己更为欣慰的是,在她活着的时候,你曾给过她爱情的满足。

我从她的日记里知道了这一点。

是的,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安慰我的痛苦了。

孩子,我深深地感激你!”
孙少平站起来,肃立在田福军面前。

田福军用手帕抹去脸上的泪水,然后从桌子抽斗里拿出三个笔记本,交到少平手里,说:“她留给我们的主要纪念就是十几本日记。

这三本是记述你们之间感情的,就由你去保存。

读她的日记,会感到她还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孙少平接过这三本彩色塑料皮日记本,随手打开了一本,那熟悉的、像男孩子一样刚健的字便跳入了眼帘——……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

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

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

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

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

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

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孙少平的视线被泪水模糊了。

他合住日记本,似乎那些话不是他看见的,而是她俯在他耳边亲口说给他听的……当田福军搂着他的肩头来到客厅的时候,晓晨旁边又多了一位穿素淡衣服的姑娘——她不是晓晨的妻子就是他的未婚妻。

他们要带他去吃饭。

但少平谢绝了。

他说他已经吃过饭,现在就回他住宿的地方去。

田福军让晓晨到值班室叫了一辆小车,把他送到了火车站附近的那个旅馆。

回到旅馆后,少平立刻又决定当晚搬到黄原办事处住。

他明天要赶回黄原。

他明天一定要赶回黄原!因为后天,就是晓霞和他约定在古塔山后面相会的日子。

她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还要和她如期地在那地方相会!
中午十二点刚过,他就走出旅社,从东关大桥拐到小南河那里,开始向古塔山走去——走向那个神圣的地方。

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

他沿着弯曲的山路向上攀登。

从山下到山上的这段路并不长。

过去,他和晓
霞常常用不了半个钟头,就立在古塔下面肩并肩眺望脚下的黄原城了。

但现在这条路却是如此漫长,似乎那个目的地一直深埋在白云深处而不可企及。

他看了看手表,离一点四十五分还有一个小时;而他知道,再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能走到那棵伤心树下。

他要按她说的,准时走到那地方。

是的,准时。

他于是在亭子间的一块圆石上坐下来。

心脏开始狂跳起来——上了那个小土梁,就能看见那个小山湾了!
在这一瞬间,他甚至忘记了痛苦,无比的激动使他浑身颤栗不已。

他似乎觉得,亲爱的晓霞正在那地方等着他。

他满头大汗,浑身大汗,眼里噙着泪水,手里举着一束野花,心衰力竭地爬上了那个小土梁。

他在小土梁上呆住了。

泪水静静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

他来到杜梨树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针正指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33章。

田晓霞,省报记者,是省委副书记田福军之女,与矿工孙少平相爱。

两人两年前曾约定在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再相会,但在约定日期的前几天,她主动前往报道洪灾情况,帮助疏散群众,奋勇救了一个小女孩,自己却被汹涌的洪水卷走,英勇牺牲。

田福军得知女儿深爱着孙少平后,给孙发电报,让他来跟田晓霞做最后的告别。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到田福军家中,看到田晓霞的遗像,孙少平泪水涌流,失声痛哭。

照片上晓霞越显得青春美丽,纯真烂漫,就越凸显出少平内心的巨大痛苦。

B.田福军并没有因为与女儿相爱的孙少平是个矿工而轻视他,相反,他为少平给了女儿爱情的满足而感到欣慰和感激,可见田福军的开明与慈爱。

C.在少平心中,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是个神圣的地方,一点四十五分是个神圣的时刻,斯人已逝,赴约准时,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十分鲜明。

D.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而热烈的情感,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描摹人的言行神貌,均笔下含情,真切深挚,令人动容感怀。

答案 C
解析文本此处的情节具有一定的浪漫性,但作品的风格是现实主义的。

2.为什么“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请
结合文本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完成自己与田晓霞的约定,更是对二人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纪念,还是对田晓霞的祭奠与怀念。

3.田晓霞有怎样的思想性格?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热爱生活,充满活力。

她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笑容灿烂,眼神欣喜。

②舍己为人,品格高尚。

她主动奔赴抗洪前线,帮助疏散群众,并为救小女孩献出生命。

③纯真热情,大胆追求爱情。

身为省委副书记的女儿,她没有门第观念,大胆爱上了矿工孙少平。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浩瀚文明史,留下的不只是岁月的痕迹:长城、故宫、莫高窟……还有数不清的文化瑰宝: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戏曲,如京剧、评剧、豫剧等。

请以“我看中华文明”或“我的文明观”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标题,写一篇文章”,这一要求为作文立意的划定提供了支架。

这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悟来写。

这样的架构不仅有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
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而且有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材料中的文明包含了“四大发明”“岁月的痕迹:长城、故宫、莫高窟……”“数不清的文化瑰宝: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戏曲,如京剧、评剧、豫剧等”。

立意:考生在立意时可以考虑文明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能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与社会进步紧密连接起来会更好。

《第3课边城》课后作业
一、基础落实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泅.水(qiú)茶峒.(tónɡ)
力能扛.鼎(ɡānɡ) 涎.皮赖脸(xián)
B.薄.饼(báo) 薄.田(bó)
日薄.西山(bó) 薄.物细故(bó)
C.傩.送(nuó) 剥.削(bō)
翘.首以待(qiào) 莞.尔一笑(wǎn)
D.埋.怨(mái) 角隅.(yú)
装模.作样(mú) 喁.喁私语(óu)
答案 B
解析A项,“峒”读dònɡ;C项,“翘”读qiáo;D项,“埋”读mán,“喁”读yú。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
忽然
..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

B.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
..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

C.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D.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便.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
话听得清清楚楚。

答案 D
解析D项,“便”应改为“虽”,与后边的“却”搭配照应。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陈师曾在自己画室中挂上齐白石的作品,并逢人说项
....,给予齐白石极高的评价。

可以说,齐白石的成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提携。

②他的《文物摄影》《刑侦现场摄影》等既具有技术摄影应用的专业特征,
又是具有理论思考、实践高度、业界水准的官样文章
....,很受大家欢迎。

③语文,首先是“语”,然后才是“文”,我们要善于在别人忽略的地方发
现不为人知的妙处,关注描写背后内容,力求管窥蠡测
....,感悟作者的真情。

④2016年到2017年,我国共成立了40多家共享单车公司:摩拜单车、永
安行、小鸣单车、小蓝单车……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

⑤“矫枉”固然是好事,“过正”则会适得其反,因为任何事物都要把握好
一个“度”的问题,否则,过犹不及
....,真理往前一小步就成了谬误。

⑥儿子经商亏损,欠下巨额债务后跑了,年过60的父母面对追上门的讨债
人,拿出所有养老钱,借箸代筹
....替子偿还债务。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①④⑤D.②③⑥
答案 C
解析①逢人说项:泛指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

使用正确。

②官样文章: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不合语境。

③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不合语境。

④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物一事可以满足的,后多用来指所说的事物或现象不止一种,而是很多。

使用正确。

⑤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是一样的,都不合适。

使用正确。

⑥借箸代筹:代人出谋划策。

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沈从文离开故乡后,很少回来。

但他在作品中流露出对故乡深深的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和形形色色的人,都成了他永远惦念的对象。

B.边城因为文豪沈从文而驰名中外。

后来,这里的城垣、白塔被毁,但翠翠岛、从文大道、古城墙等景点的修建,又为茶峒增添了新景。

C.那小小的木船,陈旧的竹篙,爷爷的呼唤,翠翠的娇嗔,黄狗的亲昵,夕阳下的白塔,水中白塔的倒影,一切的一切,都在沈从文的心里被烙上深深的印痕。

D.沈从文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和淳朴的人情风俗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边城。

答案 B
解析A项,主语残缺,把句首的“在”去掉。

C项,逻辑混乱,把最后一句中的“被”去掉。

D项,成分残缺,在“如诗如画的边城”后加“美景”。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又快来了,初五划船,河街上初一开会,就决定了属于河街的那只船当天入水。

天保恰好在那天应当向上行,随了陆路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的就只傩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船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

①带了香烛鞭炮
②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中后
③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
④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
⑤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
⑥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
A.③①④②⑤⑥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D.⑤⑥③①④②
答案 B
解析通读所给语段,弄清大意,然后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排序。

可以先从首句或尾句入手,进行排除。

如选项中首句有③和⑤两个句子,⑤句句首为“同”字,不适合作首句,排除C、D两项。

①⑤都是小伙子们带的物品,应相连。

再根据横线后面的“这船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可知前面应该是④,故选择B项。

二、文本训练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6~8题。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通统不能如期举行,因此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
无奇。

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大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

城中军营里,税关局长公馆,河街上一些大字号,莫不预先截老毛竹筒,或镂空棕榈树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钢砂,一千槌八百槌把烟火做好。

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光赤赤肩背上,锣鼓催动急促的拍子,大家情绪都为这事情十分兴奋。

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地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人人把颈脖缩着,又怕又欢喜。

玩灯的兵士,却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

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6.“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根本原因是翠翠由于对两年前发生的那件事印象深刻,所以对于本应该在中秋节有许多浪漫故事的日子却觉得索然无味。

7.这一段极力描写热闹的迎春场面,对表现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表现翠翠的心理有一个反衬作用。

如此热闹的迎春场面翠翠觉得“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衬托出她把两年前的那件事情牢牢记在心里。

8.“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这句话体现了翠翠的什么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含蓄地点明了翠翠对两年前的那个端午意外碰上二老的事念念不忘,体现了翠翠含蓄多情的心理。

(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9~12题。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

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

祖父则很快乐地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

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

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话虽不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地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

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地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

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9.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祖父为什么“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且“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船夫辛辛苦苦把孙女拉扯大,如果孙女嫁人将会剩下自己一个人过活,这令他难以接受,反映出他对孙女的爱和内心的孤寂。

10.翠翠说“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这句话表现了翠翠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给祖父的,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再说下去,同时这里也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