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复合型过渡空间的设计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复合型过渡空间的设计与实施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多元化的要求,医疗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建筑技术不断进步,使医院建设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运营越来越要求综合性与高效性。
然而,当前很多医院建筑设计还停留在单纯关注医疗功能、医疗流程的完善即代表设计完成的阶段。
大量调研显示,医院空间往往被功能分区和人流动线控制,使用状态机械、低效,难以与使用需求全面地融合。
对此,我们从基本需求切入,提出了医院复合型过渡空间的概念。
复合,英文Recombination,化学术语意为再结合。
与灰空间强调形态相比,复合型的过渡空间更关注使用状态,是综合满足医疗需求和非医疗需求的新型医院空间。
功能的多元、重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优化作用,使空间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和舒适性,呈现生机和活力感。
复合型医院过渡空间主要包括室内外过渡空间、以医疗街为代表的交通过渡空间和功能过渡空间3种类型。
复合型的室内外过渡空间
即传统意义上的“灰空间”,是建筑与城市及周围环境之间的过渡,可以有序地组织人流、高效地利用土地,还可以形成鲜明的建筑造型特点。
*入口过渡空间
入口是医疗功能与城市空间对接的原点,其设计关键是空间尺度和交通组织。
过渡方式有门廊式、层叠式广场两种。
潍坊益都中心医院主入口的门廊为城市尺度的大空间,作为进入医院的接引空间,入院车流主要被限定在门廊前,人群被继续引导至檐下各个建筑入口,便于人车分流与接引入院人流。
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利用地形高差,以层叠式广场联系两个方向的入口,使主入口与急诊入口位于连续地面上。
车流控制在主广场外侧,通过缓坡连接次广场,有效疏导了院前交通。
主广场在入口一侧形成较高的平台,作为步行广场,临空处做灌木绿化带柔化台地落差,延续了视线和空间感受,成为人们停留和观景的所在。
*下沉和屋顶过渡空间
因城市可建设用地紧张,医院床均用地减少,医院建筑的地下、屋顶空间需得到充分利用,下沉庭院和屋顶花园应运而生。
设计中应与相关功能结合,关注下沉和屋顶空间的可达性与私密感,营造景观的地面感,避免对下沉、屋顶空间形成封闭、厌高的隔绝心理,实现临近“首层”化的感受。
西海岸医疗中心负一层西侧开挖8m宽的下沉通道,提供自然采光通风并作为物流通道,也为二期地下扩建提供了便利。
后勤管理部分设置下沉式通风采光井,井帽出地面处以灌木绿化带隔离周围的停车,保证后勤办公人员的工作独立
性。
屋顶花园则将楼梯间抬高90cm,出交通核后需要下两步到达屋顶花园,以高差营造出到室外庭院的感觉。
潍坊益都中心医院门诊楼屋顶利用架空层改变了顶层房间的热工性能,隔离了高层视线,可作为医护人员活动场所,将来可作为扩建空间,用于医院的继续发展且减少再投入。
复合型的交通过渡空间
医院功能分区复杂、科室众多,交通空间将繁多的功能单元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正常运转的医院。
交通空间是医院肌体的经络,极其重要。
以医院街为代表的复合型的交通过渡空间可以更好地胜任这个工作,使医院运营更高效、更人性化。
*医疗街向复合型发展的趋势
医疗街是医院空间结构的骨架,依据功能分区和医疗流程而设计,是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使用品质的关键。
医院空间结构是医院建筑的内在机制,是各种实体与非实体要素在医疗模式与时空中的有机联系,包含使用需求、功能关系的分布与运行。
国内高度集中的医疗模式和运营方式,使大型医院对医疗街空间的集约化与功能的复合性要求较高。
传统医疗街模式用走廊和大厅作为单纯的交通纽带联系起封闭自足的功能单元,已远不能满足要求。
医疗街将随着各种需求的有机结合而更新,成为具有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可达性、功能的包容性、空间利用的高效性的复合型交通空间。
*医疗街的功能整合
益都中心医院以“H”型医疗街整合门诊、病房和医技三区,多个开放尽端利于功能共享和建设分期。
主入口大厅与中庭营造出充满放松感和立体化的空间,减弱了分层的割裂感。
横向连廊缩短了门诊至医技的流线,便于医技资源共享。
连廊以电梯核划分中庭空间,具有很强的识别性与竖向联系功能,减弱了医疗街的单调感,患者能在体量庞大的门诊楼内迅速找到目的科室,完成医疗活动。
西海岸医疗中心医疗街的“┠”型分支与负一层联动。
主街串起“品”字形布局的门诊、医技、病房,分支利用高差联系负一层的急诊厅。
急诊厅有两个方向的入院人流,一是来自广场的步行人流,二是来自地库的乘车患者。
负一层使用全玻璃隔断划分空间,人们可由地库直接到达急诊厅,或由交通核到达门诊层。
急诊厅以自动扶梯连接主街及位于上层的儿科。
分支的联动作用均衡了入院人流的压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乘车患者的就诊距离,提高了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
这是医院建筑借鉴城市综合体分层分流、功能交叠等设计方式的成功案例。
西海岸医疗中心的医疗街还留有适度的功能增容空间。
医技一侧医疗街宽8m,局部加以放宽,建成后院方用作展廊,布置了院史展览。
门诊一侧医疗街宽12m,其中有4m宽为书刊阅览、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等功能预留。
入口大厅面积为1200m2、高3层,宽敞明亮。
考虑大空间多功能化使用,可将其作为大
型公益活动的场所。
*医疗街的空间整合
西海岸医疗中心医疗街在中庭布置扶梯和全景式竖向电梯,以服务核心整合疏散楼梯、设备间与卫生间,服务核心之间是完整的候诊厅和服务厅。
医疗街的功能呈现渐进的序列:竖向交通核→每层水平交通→一次候诊→二次候诊,对应空间序列的渐进:景观式中庭→每层水平通廊→服务空间→科室走廊。
空间整合的关键是按照分流与候诊的活动流程,以服务核心划分空间层次,界定交通人群和候诊人群的活动范围。
复合型的功能过渡空间
复合型的功能过渡空间是指在门诊、医技、病房等医疗单元中,为了实现人性化理念、方便各种人群的综合使用和提高空间利用率,将功能优化与空间设计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功能性空间。
全方位地营造这一类空间,将使医疗更加人性化、医院更具品质感。
*流程细化的功能过渡空间
在医疗流程中增加一些过渡性节点,可使流程更顺畅、更紧密、更人性化。
例如西海岸医疗中心检验科采样厅依据采样-编号-检验-取单的流程,在窗口尽端布置短廊和卫生间,作为专门的体液采样区,患者采样后直接交窗口编号,无需来回穿越大厅,从而减少样本传递距离,缩减编号工作量。
为便于样本传递,采样厅与卫生间的位置关系由远距隔离发展到传递窗式,现已继续改进为更迅速的直接传递式。
西海岸医疗中心的检查科室在护士站对面设计了病员更衣室和无性别卫生间,以便就诊者使用。
类似的还有于ICU入口区布置的陪护家属专用休息隔间,家属可以24小时在此等候、休息,极大地方便了家属,也利于医生与家属的沟通。
*多样化的功能过渡空间
医院功能复杂,使用空间种类很多,有时即使面积充足,由于使用频率和功能相连的因素,并不需要为每种功能都设置一个房间,可以设置功能多样化的空间,在同样面积情况下更好地满足各种需求。
护士站是病房楼空间和功能的中心,患者与医护人员、家属与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之间的一些交流需要在此进行。
上海瑞金医院的病房楼护士站基于这种考虑,在护士站背后将医护走廊局部放宽,形成便于交流的功能过渡空间,用半透明玻璃隔断使其和护士台分隔,放置办公桌和小会议桌,患者、医生、护士和家属的咨询、讨论、示教、会议等可以在这里进行。
由于它位于病房和医护办公区之间,既不影响功能分区,又方便各方使用。
开放式和集约式的设计使功能灵活又多样,患者和家属获得了心理安全感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西海岸医疗中心急救中心的急诊大厅,是另一种类型的功能过渡空间。
平时作为交通空间,遇到需集中处理的紧急群体事件时,可作为接待、预处理、分流的场所。
考虑到紧急使用的需要,其面积设计为540m2,比单一功能的标准有所提高。
*适应改造调整的功能过渡空间
在医院建设中,具有一定适应性的空间易于经过改造后实现功能调整。
西海岸医疗中心采用模块化设计,形成门诊模块、医技模块、病房模块。
将交通核、设备井、卫生间等服务空间贴边布置,获得可以灵活使用的主体空间,为以后功能调整提供条件。
由于柱网模数统一,各模块间有时可以互换位置以调换功能的分布。
适应改造调整的空间不能依靠简单的预留,而是需要有计划、科学地对医院未来发展规模进行预估,从而针对各个功能区域的发展进行布局,适度预留面积和设备条件。
西海岸医疗中心根据口腔科、检验科、急诊部分的使用特点,将相关度高的功能邻近布置,尽量采用大空间,为未来功能调整和设备引进做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