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张喜生
(运城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 要:深入研究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通过设置课程群的方式,找准学生对知识掌握宽和专之间的平衡点。

其次探索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理论学习兴趣、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而指导和提高实践的“理论与实践并重” 的实践教学模式。

最后通过科研和教学渗透加强学生爱国敬业精神教育。

关键词:新能源;教学内容;实践教学
2009年我国启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2010年首次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中能源动力类的特设专业。

为响应国家和学校发展新能源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综合考虑晋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的特点,我校于2019年3月正式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由于各个高校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背景、侧重方向的不同,其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呈现较大差异,所以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工科”的政策背景下,探索建立体现我们自身特色,同时又符合国家专业发展要求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当前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研究
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作为主要专业方向,根据技术发展现状、专业人才需求趋势,紧密结合我校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深入研究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设置课程群的方式,找准学生对知识掌握宽和专之间的平衡点。

课程群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层。

基础知识课程的知识领域分为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与社会科学两部分,自然科学对应的知识单元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大学物理、化学、矢量分析与场论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对应的知识单元有哲学、经济学、军事、法律、管理、外语等。

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物理学、光学与光电子学、新能源控制与转换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等。

专业应用知识层知识领域即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知识单元为光伏风能开发与利用。

目前我们国家为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建立了一些应用型的大学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

可以借鉴这些学校的先进经验,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本专业教师组成综合教学团队,围绕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中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基础的课程内容,加强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

整体教学过程分为2+2两个教学阶段,即前两年在校内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学习,后两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综合能力考察。

最后根据校内成绩和企业实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专业实践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指导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到企业参观见习,在实验室搭建光伏电池制备、风力发电模型等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在研究中创新。

探索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理论学习兴趣、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而指导和提高实践的“理论与实践并重” 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夯实实验教学基础
实验教学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

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创新性实验三个层面;在考虑我校实际的基础上,夯实三个层面的实验基础,有机整合三个层面实验教学的内容,使得实验教学内容更加完善、衔接更加合理、各层面实验知识更加具有逻辑性。

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二)不断充实校内实训的内涵
校内实训是学生走向校外的关键一环,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工程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要在现有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课程设计的门类和内容,加大课程设计的内涵建设,同时,还要多方联系相关行业、企业,利用校外企业的实践优势,在课程设计指导等方面不断创新;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行业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相关实践活动,为学生开展充分的校内实训提供素材、提供平台。

(三)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及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特性,在开展校外实习实训教学活动中,要主动作为,积极联系相关行业、企业,不断开拓本专业学生的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综合性的毕业设计提供平台。

要充分利用运城及周边地区的新能源资源,开展相关实习实训活动。

三、加强学生爱国敬业精神教育
目前,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然而大学生爱国敬业精神教育未得到充分重视,使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浮躁。

受社会浮躁风气和其它方面的不良影响,学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马虎不认真的态度、
*基金项目:运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Nos. CY-2018014and YQ-2019002;山西省科技创新项目(No. 2019L0850)。

New Generation
8
出现逃课、上课玩手机等现象。

因此,加强爱国敬业精神刻不容缓。

加强爱国敬业精神教育的主要途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包括实践教学、参加社团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教学实习等。

方法上除了理论灌输外还要重视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和自我教育法等。

其次,加强爱国敬业精神教育还应该表现在努力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提高我国的工程创新能力,使我国尽快地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或“中国创造”,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大学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之外,还要积极的开展科研教学活动,以科研促教学。

针对目前我们学校大部分一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领域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学科前沿的追踪与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详细探讨新能源科学与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

教学课程群分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层。

通过有机整合实验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理论学习兴趣、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而指导和提高实践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践教学模式。

最后通过爱国敬业精神教育,让学生爱学习谈科研,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担当和决心。

参考文献:
[1]黄勇,吴益霜,刘沙沙,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再思考[J].广东化工,2020,47(1):155-156.
[2]王莉,靳登超,吴楠,等.实践教学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179-180.
[3]饶政华,廖胜明,周继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7,(9):42-44.
[4]彭锦星.农业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定位与建设[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5,22(3):62-64.
[5]李庆刚,赖喜德,刘小兵,等.“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3(6):262-263.
[6]刘姝君,吴江波,李琪飞.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甘肃高师学报. 2019,24(02):102-104.
[7]麦毅,刘光辉,戴新义,李水娥,吴复忠,谷肄静.太阳能光伏发电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 2019(10)184-185. [8]张兰红,何坚强.地方院校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06): 27-30+46.
(上接第7页)
近年来的大学生群体回避失败的成就动机整体呈上升趋势。

其次,由于互联网时代娱乐活动的丰富,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过于沉溺游戏、小说的成瘾症候,一定程度上导致意志衰退,在困难面前选择为避免失败选择逃避的态度。

这些原因要求我们在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高等教育过程中进行一些战略性的转变。

二、成就动机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启迪
(一)内在动机培养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为复杂且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间接预示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故而提高大学生成就动机,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强调的即是对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内在学习动机指的是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学习者对于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莫雷,2007)。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相对缺乏引导学生探索自我价值与诱发专业兴趣的课程,即便存在职业规划与辅导类的公选课也往往在个别章节讲解培养内在动力的重要性,而缺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

故而加强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尤其是成就动机的培养应该结合各学科的专业特色设立专门的指引课程,重点强调通过专业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身的快乐,培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价值。

(二)对男女平等的强调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应该首先肩负起男女平等的责任,这种平等首先应体现在纠正“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价值观,应该让每一名大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真正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除了意识层面的教育吧,在高校人才选拔上也应该避免对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衰减,比如在研究生选拔过程中,不应由于女性本身的性别而对其未来的学术水平与坚持能力产生怀疑,提供公正平等的选拔机会,在知情意行各个层面均不具有性别主义色彩,相信女性一样也会获得与男性一样强的成就动机,同时获得不亚于男性的成就结果。

参考文献:
[1]贾立茹, 曲佳丽, 牛健, 武敬亮, 田桂香. (2018). 大学生社会支持、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9).1370- 1374.
[2]李萌,张春妹. (2002). 大学生、研究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的测量与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 70-72.
[3]梁丽萍, 韩向明. (1998).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就行为的测查研究.心理科学(04), 377-380.
[4]莫雷. (2007).教育心理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辛素飞, 王一鑫. (2019). 中国大学生成就动机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9~2014.心理发展与教育,35(03), 34-40.
[6]叶仁敏, Hagtvet, K. (1992). 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02), 16-18.
New Generation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