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第4章-储量计算及储量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G
非工业 价值
资 源 量 远景资源量(Speculative、Undiscovered) 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统计或类比估算的随地质认识程 尚未发现的资源量。它可推测今后油(气)田被发现的可能 度增加,储量逐渐落实 性和规模的大小,要求概率曲线上反映出的估算值具有一定 合理范围。
11
储量丰度,104t/km2 油藏埋深,m 原油密度,g/cm3 原油粘度,mPa·s 原油凝固点,℃
储量综合评价评价指标集的确定
储层 物性 渗透率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储层 分布 储量丰度 油藏埋深 有效厚度 流体 性质 油藏 形状 地层原油粘度 地层原油密度 油藏长宽边比 油藏形状因子 反映储层渗流能力的大小 反映储层岩石的储集空间大小 反映原油在含油层系中的富集程度 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反映储层的开发潜力 决定储层能否产生工业油气流的重要指标 反映储层丰度的重要计算指标 原油在地层流动时受到的内部摩擦力,反映原油流动能力大小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的质量 油藏所在最小矩形框架内的短边与长边的长度比值 油藏形状系数与油藏形状配合度的乘积,反映井网的完善程度 (油藏形状系数--反映油藏形状的常数;油藏形状配合度--反映实际油 藏形状与规则几何图形的吻合程度) 反映油藏单井产能大小 反映油藏单井产能、单位厚度、单位压差下的产能大小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分类单位面积储量10tkm埋深千米产量tkmd油层每米产量2001002530低于国内现行油价1002006010015252030低于国内油价10050356010151525低于国际油价10050153504101520高于国际油价技术可行50150415高于国际油价技术很难难开发储量可供开发储量34原油储量的难动用储量评价标准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根据原油储量的采油成本产能采收率丰度等划分评价指标天然能量注水开发蒸汽吞吐蒸汽吞吐蒸汽驱1400153233348475270007911817823614000560610741022700029031038050单井经济极限产量经济极限产油量10t经济极限采收率500天然能量注水开发蒸汽吞吐蒸汽驱10001500200025003000原油价格元吨1015500天然能量注水开发蒸汽吞吐蒸汽驱10001500200025003000原油价格元吨不同开发方式下的经济极限采收率单井产油量与原油价格关系6年内收支平衡时表外地质储量64892待核销地质储量3634210待落实地质储量3765611已落实地质储量2688977736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三我国存在的各种特殊油气资源矿种我国已探明难动用储量的分布情况总349108t可采66108t原始可采储量已发现资源量原始地质储量非可采体积量已探明可采储量未发现资源量未来原始地质储量未探明可采储量探明已开发可采储量探明未开发可采储量概算可采储量可能可采储量累积产量剩余可采储量正建设待投产管后储量次商业性正生产关闭我国油气资源与储量的分类分级框图油气总资源量38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油藏储量的测算方法油藏地质储量计算油藏可采储量评价第四章储量计算及可采储量评价重点内容3942油藏储量的测算方法一储量计算方法分类
8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总资源量 工业 油流 以上 储 量 控制 储量 (二级) C~D 预测 储量 (三级) D~E 资源量 潜在 推测
探明(一级) 已开发 (I类) A 未开发 (II类) B 基本探明 (III类) C
F
G
非工业 价值
资 源 量 随地质认识程度增加,储量逐渐落实
准渴尔、塔里木、 10.77 柴达木、河西走廊 8.2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二、储量综合评价标准
埋藏深度分类
油 藏 分类 浅层 中深层 深层 超深层 标准(m) <2000 2000~3200 3200~4000 >4000 气 藏 分类 浅层 中深层 深层 超深层 标准(m) <1500 1500~3200 3200~4000 >4000
7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一、储量的分级分类( 1977年储量三级分级标准) 三级储量:待探明储量(预测);三口井以上发现工业油 流,精度>50%。 ——进一步勘探的依据。 二级储量:基本探明储量(控制);探井、资料井、取心 井参数落实,精度>70%。 ——制定开发方案依据。 一级储量:探明储量(开发);第一批生产井(基础井网) 参数落实,有生产资料,精度>90%。 ——生产计划、调整方案依据。
F
G
非工业 价值
资 源 量 多层系的复杂断块、复杂岩性和复杂裂缝性油气田,在完成地震详 随地质认识程度增加,储量逐渐落实 查或三维地震并钻了评价井后,在储量参数基本取全、面积基本控 制的情况下所计算的储量。 该储量是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的依据;其相对误差应小于±30%。
14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工 业 油 气 流
日产油量 (t/d)
千 米 井 深 稳 定 产 能
19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油 藏 分类 地质储量 标准(108t) >10 >1.0~10 >0.1~1.0 >0.01~0.1 可采储量 标准(104t) ≥25000 2500~25000 250~2500 25~250 <25 气 藏 标准 2 (104t/km ) >500 >300~500 >100~300 >50~100 <50 分类 特高丰度 高丰度 中丰度 低丰度 特低丰度 标准 2 (108m3/km ) >30 >10~30 >4~10 >2~4 <2 气 藏 分类 特大气田 大气田 中气田 小气田 地质储量 标准(108m3) >1000 >300~1000 >50~300 >5~50
21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近海 东北、勃海湾、 长江中下游 四川、鄂尔多斯 总资源量 比例 (1012m3) (%) 5.04 14.0 12.1 33.5 29.8 22.7
到 目 前 , 全 国 共 探 明 气 田 17 个,其中,中石油 142个,中国 石化 23个、中海油 6个,全国气 田的分布如下:
6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储量分级
储量分级分类贯穿于整个勘探过程,从区域勘探、预探、评 价钻探以至油(气)田开发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级别的储量。 每一级储量既反映所处勘探阶段的工作成果,又是指导下一 步勘探开发部署的依据。例如探明储量是油田评价钻探阶段 的综合成果,又是编制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 石油勘探开发的全过程实际上是对地下油气藏逐步认识的过 程,也是储量计算精度逐步提高和接近于客观实际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石油勘探开发部门的任务就是逐步将资源量升为储量,将低 级别储量升为高级别储量。
Ⅰ >5 >1000 >400 <2000 <0.8 <5 <25
Ⅱ 5~3 1000~500 400~300 2000~3000 0.8~0.85 5~100 25~30
Ⅲ 3~1 500~100 300~200 3000~4000 0.85~0.90 100~400 30-35
Ⅳ 1~0.5 100~10 200~100 ≥4000 0.90~0.95 400~1600 35~40 24
控制、预测储 量比例, 5.90%
推测资源量比 例, 62.50%
探明储量比例, 19.50%
控制、预测储 量比例, 3.30%
潜在资源量比 例, 12.10%
推测资源量比 例, 79.50%
潜在资源量比 例, 12.80%
石油
天然气
17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二、储量综合评价标准
井深(m) <500m 陆上 海上 日产气量 (t/d) 油 藏 分类 高 产 中 产 低 产 特低产 标准(t/km·d) >15 >5~15 1~5 <1 陆上 海上 300 0.3 500~ 1000m 0.5 10.0 1000 10000 1000~ 2000m 1.0 20.0 3000 30000 气 藏 分类 高产 中产 低产 标准(104m3/km·d) >10 3~10 <3 2000~ 3000m 3.0 30.0 5000 50000 >3000m 5.0 50.0 10000 100000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总资源量 储 工业 油流 以上 探明(一级) 已开发 (I类) A 未开发 基本探明 (II类) (III类) B C 量 控制 储量 (二级) C~D 预测 储量 (三级) D~E 资源量
潜在
推测
F
G
非工业 价值
资 源 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Undeveloped ) 随地质认识程度增加,储量逐渐落实 指已完成评价钻探,并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后所计算 的储量。它是编制开发方案和进行开发建设投资决策的依 据,其相对误差不得超过±20%。
9
我国储量分级与苏美储量分类对比表
第十一届世界 石油会议推荐 已发现的 证实的 已开发 中国 规范推荐 探明储量 已开发 与原分级 对比 前苏联 1983 1970 美国 一级 A A 证实的或测定的 已开发 未开发 10 未开发 二级十 部分三级 基本探明 部分三级 包括部分 三级 C2 部分C1+部分C2 大概或 指明 可能或 推断 C3+D 部分C2+D 假定的+ 推测的 未开发的 未证实的 大概的 可能的 未发现的 推测的
13
资源量 预测 储量 (三级) D~E
潜在
推测
F
G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总资源量 工业 油流 以上 储 量 控制 储量 (二级) C~D 预测 储量 (三级) D~E 资源量 潜在 推测
探明(一级) 已开发 (I类) A 未开发 (II类) B 基本探明 (III类) C
16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
石油总资源量为:930.32×108t 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7.92×1012t
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108t(有较大石油资源潜力,处于高基值稳定增长期) 累计探明可采石油储量: 65×108t 有待发现和探明储量: 85×108t
探明储量比 例, 4.40%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总资源量 工业 油流 以上 储 量 控制 储量 (二级) C~D 预测 储量 (三级) D~E 资源量 潜在 推测
探明(一级) 已开发 (I类) A 未开发 (II类) B 基本探明 (III类) C
F
G
非工业 价值
资 源 量 预测储量(Possible) 随地质认识程度增加,储量逐渐落实 是在地震详查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 流、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的有利地区 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是制定评价勘探方案的依据。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远景资源量
B+C1 B+部分C1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总资源量 工业 油流 以上 储 量 控制 储量 (二级) C~D 预测 储量 (三级) D~E 资源量 潜在 推测
探明(一级) 已开发 (I类) A 未开发 (II类) B 基本探明 (III类) C
储 量 规 模
特大油田 大油田 中油田 小油田 特小型 油 藏 分类
储 量 丰 度
特高丰度 高丰度 中丰度 低丰度 特低丰度
20
我国大气田的发现情况
1. 1998年1月,塔里木克拉2气田,探明 含气面积47.1km2,储量2506亿方; 2. 1996年新疆发现呼土壁气田,探明储 量达到 126亿; 3. 川西白马庙发现 600亿天然气储量; 4. 1997年9月,新疆和田地区发现了和田 河气田 616亿储量; 5. 2000年,内蒙古苏里格气田6000亿; 6. 四川发现了鲕滩气田,660亿; 7. 大港油田千米桥气田,305亿; 8. 四川普光气田1138亿; 9. 大庆深层气田1000亿。
我国石油资源49.57%的储量分布在2000~3500m,23.26%储 量分布在3500~4500m;天然气埋藏深度大致相同。
22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二、储量综合评价标准
储层渗透率、原油性质分类标准
储层渗透率 (10 -3μm2 ) 高 ≥500 原油粘度 (mPa.s) Ⅰ—1 50~150 原油密度 (g/cm3) 轻质 <0.87 中 50~500 Ⅰ—2 150~10000 中质 0.87~0.92 低 10~50 Ⅱ 10000~50000 重质 0.92~1.0 特低 1~10 Ⅲ >50000 超重 ≥1.0 超低 <1 ╱ ╱ ╱ ╱
15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总资源量 工业 油流 以上 储 量 控制 储量 (二级) C~D 预测 储量 (三级) D~E 资源量 潜在 推测
探明(一级) 已开发 (I类) A 未开发 (II类) B 基本探明 (III类) C
F
G
非工业 价值
资 源 Reserves 量 已开发探明储量(Developed ) 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 随地质认识程度增加,储量逐渐落实 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人开采的储 量。该储量是提供开发分析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各级储 量误差对比的标准。
第四章 储量计算及可采储量评价
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油藏储量的测算方法 油藏地质储量计算 油藏可采储量评价
5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地质储量 (reserves evaluation )
对油、气地质储量关注的不仅是石油工作者,而 且政策决策人、经济学家和油、气加工的下游产业的 人员也都关注。 本章讨论四个问题: 1、储量的分级 2、储量的测算模式 3、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4、油藏可采储量评价
23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1、评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级别
油藏综合评价工作是对油藏认识的全面总结,它是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的,其目的是对油藏的储油能力、产油能力及油品作出评价,指 出有利的区块和 层位。正确的评价结果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避免或减少失误。
评价类别 储能参数(h·φ·So)
2 渗透率,10-3μm
12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总资源量 储 工业 油流 以上 探明(一级) 已开发 (I类) A 未开发 基本探明 (II类) (III类) B C 量 控制 储量 (二级) C~D 资 源 量 非工业 价值 控制储量(Probable) 随地质认识程度增加,储量逐渐落实 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 为目的,在评价钻探阶段的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 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