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2.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3.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4.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
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7.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装置气密性良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8.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10.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然后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受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像(如图,a为纯净的氯酸钾,b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正确的是( )
A.B.
C.
D.
11.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 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1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
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 g
1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 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 5﹕3
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15.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6.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B.是一种阳离子
C.属于金属元素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1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8.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9.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 X262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
D.乙不是化合物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通过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_____。
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看到_____时说明已经集满。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发生装置一般用C 而不用B,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D制取二氧化碳与B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
二氧化碳可用F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
把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试管中,溶液变为_____色;将变色的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为紫色,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____(选填编号)。
A 将水槽换成烧杯
B 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
C 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A 有气泡冒出
B 水不断流入①中
C ②中液面不下降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填下面的序号)。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A 只有气泡出现
B 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
C 有气泡出现,液体变成蓝色
D 有气泡出现,液体变红后又变成无色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推测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当观察到_____,说明F中已收集满CO2气体。
A 收集气体
B 得到更多的CO2
C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 装置G中两只蜡烛同时熄灭
E 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矮的先熄灭
F 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高的先熄灭
(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图示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A 隔绝氧气
B 降温
C 防止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而消耗
(5)实验室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和二氧化碳2.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_____。
A 一定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
B 只有碳、硫元素
C 含碳、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 该物质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3:16
23.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
(1)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情况,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的组成A中液体B中黑色粉末C中液体
①不浑浊变成亮红色不浑浊_____
②不浑浊变成亮红色变浑浊_____
③变浑浊变成亮红色不浑浊_____
④变浑浊变成亮红色变浑浊_____
(2)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24.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内容装置(实验1)制备气体
Ⅰ.打开K1,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
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Ⅱ.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
(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
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2)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
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打开_____,关闭_____。
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置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
的实验来探究,乙组同学用图二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甲组同学待镁条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
发现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要轻,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经过分析后,该组同学在燃烧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夹持的镁条完全燃烧并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则称得的质量和原镁条质量比____________(填“相等”或“变大”或“变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____________(“保持平衡”或“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
26.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请教老师后获知: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
(CaC2),它没有可燃性且遇水会产生气体.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现象结论
(1)______向盛有一小块电石的试管中,滴
入少量的水,发现有气泡产生,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
______
电石与水反应放热
(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点火,观
察到有明亮的火焰
该气体具有______性
(3)该气体可能含有碳、氢元素吗?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
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雾;然后
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的澄
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
定”)含碳、氢元素
[反思]通过上述素材,谈谈你对灭火方法的新认识______.
27.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校的基本方法,为了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甲、乙、冰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盛有适量NaOH、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MnO2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组同学取一根打磨干净的细铁丝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铁丝,将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
【实验分析】
(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
甲
组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
(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
律
乙
组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
衡
③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
丙
组
④,反应前后称
量质量不相等
3Fe+2O2Fe3O4
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
律
(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丙两组同学发现乙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乙组实验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
28.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
(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图甲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为_______(填仪器编号);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按图乙操作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用试管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现用(1)中组装的正确装置制取氢气,如何用试管(假设试管容积为10mL)收集氢气与
空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写出其操作方法:______。
(3)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结果如表:
分析上表信息,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原子序数为25,故A正确;B、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2.D
解析:D
【解析】
A、锌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钅”字,锌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为30,不是中子数是30,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
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正确。
故选D。
点睛: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3.C
解析:C
【解析】
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错误;
B. 碳酸乙烯酯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错误;
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 、H 、O 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正确;
D.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312314163
⨯⨯+⨯+⨯ ×100%,错误。
故选C 。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H 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 、H 2O 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 、H 2CO 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 、H 2O 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 、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 ,反应后的物质是Hg 、O 2和剩余的HgO 。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
2Hg+O 2。
↑ 【详解】
A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
B 、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
C 、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
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红磷燃烧放热,使得瓶内的气体膨胀,导致压强增大,故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正确;
B、由于红磷燃烧放热,故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正确;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正确;
D、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空气中氧气体积=100mL×1/5=20 mL,所以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有20 mL进入锥形瓶中,而不是全部,应还剩下5 mL,错误。
故选D。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
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16%=1:8,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质量分数直方图的形式出现,要先看懂图形的变化,分析数据,弄清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质量分数的数据确定物质变化的质量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
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法错误;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
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为纯净的氯酸钾,分解的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b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钾,反应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温度低,生成的二氧化锰又充当氯酸钾的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反应的速度,所以a分解的速率慢, b分解速率快;
根据氯酸钾生成氧气的对应关系以及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对应关系,
2KClO3O
32
24596
2KMnO O
42
31632
可知等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量是氯酸钾多,所以最终是a产生的氧气量大于b产生的氧气量;分析所给的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
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解题时注意本题不是简单的加入二氧化锰,二是利用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同时生成了氧气,进行分析。
11.B
解析:B
【解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正确; B.图中 n的值为8;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选B
12.B
解析:B
【解析】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④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
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题干②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为+1,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
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错误。
故选B 。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为22
22CH O+O CO +H O 催化剂,据此分析。
【详解】
A 、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B 、乙为氧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错误;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故错误;
D 、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301):(181)=5:3⨯⨯,故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操作不正确,因为给是观众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
B 、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正确的操作;
C 、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是正确的操作;
D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平放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A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 正确;
B 、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 错误;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 与O 2的反应,故C 错误;
D 、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 错误。
故选A 。
1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粒子的结构示意中,圆圈内的数字是核电荷数,也是质子数,此选项错误;B 、该粒子中,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为8的粒子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8.B
解析: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
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20=5:4。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
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故C正确;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反应后甲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2g=8g ,反应后丁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20g-18g=2g ,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乙质量增大,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2g+8g=10g ,该反应是:甲+丁==乙。
A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B 、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C 、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g :2g=5:1,此选项正确;
D 、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瓶外冒出 跟B 中的长颈漏斗比,C 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具有控制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同时分液漏斗还能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量具有节 解析: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瓶外冒出 222222H O 2O H n O+O M ↑ 跟B 中的长颈漏斗比,C 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具有控制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同时分液漏斗还能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量具有节约药品的优点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跟空气中的氧气等成分反应 红 23
22H CO H O+CO Δ↑ 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