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经常受到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此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 因文诱导,从实际出发,从课文出发
一般说来,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开始。
因而老师必须根据课文固有的德育因素,从“效度”着眼,从学生实际出发,加深感受,尽量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这样,语言文字理解了,思想品德教育也尽在其中。
不能形而上学的认为,联系实际就必须让课文中的人与事与现实生活的人与事相对照,进而查比自己思想品德上的错误、不足。
事实上,生搬硬套,人为地拔高,堂堂对照课文查比,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熏陶
对学生“晓之以理”,澄清他们对于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的模糊认识,提高道德实践的自觉性。
也可以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的思想情感。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动之以情”,特别是对那些思想品德常犯点毛病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热情和信任的思想感情去感染他们,触动他们的心灵,消除各种情绪障碍。
情感是认识转化行为的“催化剂”。
教学中,教师只有用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动心,动情,才能在求知、练能、开智中育德。
反之,干巴巴灌输,枯燥无味的说教,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如教课文《月光曲》时,通过多媒体放出录像,并有声有色地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陶醉要美好的意境之中。
接着把描写《月光曲》的文字摘出来做画面分析,研究音乐的变化与音乐家情感的变化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找出贝多芬情感由平静到激昂的变化内因。
学生自然地懂得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对不平社会的抗议。
最后,同学生一同以饱满地感情朗读这段文字,把“情”与“理”融于一炉,让学生在情感冲动中自然地“晓理”,不做空洞说教。
3 找准机会,适时点拨,画龙点睛
语文课中德的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关键在于,它的教育不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采用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的方法。
而且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
教育的时间也是随机的,只要找准机会,随时都可进行品德的教育。
一篇文章、一段名言、一首小诗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以教育。
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何时何地何机会,只要允许就可以适时点拨,不可错过机会。
如教学《我为你骄傲》一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大意,体会意境后,让学生说说各个人物的感情变化,然后,立刻让学生了解到诚信的可贵与伟大,是值得为孩子们骄傲的美好品德。
从而激发学生对诚信的渴望。
并借此机会教育他们像老奶奶一样拥有宽容、博大的胸怀。
4 联系实践生活,升华品德教育
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不仅要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教材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折射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如在教学《孔融让梨》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生活实际,谈谈家中买回水果,最大的是给谁吃?百分之九十的学生的回答是给自己吃。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他们是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小皇帝!我又问他们:家庭中谁最挣钱?谁撑起这个家?人是贵在奉献,还是贵在享受?两千多年前的孔融能让梨,说明谦虚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怎么做?学生们纷纷表示:向孔融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里不再恃宠而骄,不再凡事我为先,尊敬长辈,礼貌谦和,与家人和谐生活。
这样联系生活引导,既深化和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要和思想品德教育辩证统一起来,并将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