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文化“徐州剪纸”中的作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文化“徐州剪纸”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沈强
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15期
摘要:为了有效地传承徐州剪纸文化,本文结合实践分析,阐述了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文化“徐州剪纸”中的作用,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实践应用措施。希望结合进一步分析,能够不断提高对于非遗文化“徐州剪纸”艺术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为非遗文化“徐州剪纸”艺术传承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徐州剪纸”;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2;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023-02
新时期,数字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为了提高研究水平,本文以非遗文化“徐州剪纸”为研究内容,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阐述了具体的应用途径,旨在通过进一步研究,能够全面提高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效率,从而進一步推进非遗文化“徐州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对“非遗”传承的探索不断深入,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获得了一定的挖掘与继承。我国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各类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云存储、虚拟显示、数字压缩及实施渲染等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化。在具体开展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时,体现出保护技术水平不高,同时不具有真实感等问题。若将现代技术合理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不但可提升人机互动合作的效率,还能促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近非遗文化,实现对文化的体验与认同。在开展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时,可适当运用虚拟场景绘制和实时熏染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非遗文化遗产表现出的单一与虚拟感。而使用3D建模技术,则通过构建三维的模型对文化遗产进行展现,其呈现的效果更为真实。
徐州剪纸作为我国第一批非遗的民俗工艺技术,广泛兴起与兴盛于邳州、新沂等,是一种代代传承的乡土民间艺术形式。在徐州两汉文化的发展背景下,该种艺术形式也具有更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对物象进行大幅裁剪,自然表现出具有徐州本土特色的“古拙”艺术特征,更好地保持了原生艺术的本质属性,具有更为纯粹的艺术风格[1]。其有别于其他的剪纸工艺,具有更为鲜明的艺术特色。随着社会意识的发展,徐州剪纸艺术也向新的层次迈进。但作为小众的民间工艺技术,其传承与以往师徒传授这种继承方式不同,因此探索出新的传承方式,更为凸显地方发展的特色,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则是当前继承徐州剪纸工艺的主要问题。
徐州剪纸工艺在传统的师徒传授模式的基础上,可引进数字媒体技术积极参与,将虚拟场景绘制和实时渲染技术有机结合使用,不但可完成师徒的信息交流,还为人类提供更为便捷和真实的途径去感受非物质文化技艺的内涵。通过3D建模的技术手段可形成三维的虚拟模型,更增强了剪纸文化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兴趣倾向,使用数字媒体技术更容易引起后代人的兴趣,引发他们对非物质文化进行接触和学习,从而形成爱好和认同感,最终实现技艺的传承。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文化“徐州剪纸”中的作用
在多种非遗保护方式当中,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徐州剪纸的保护工作中,是一个新的途径。其具有现代化的技术支持,能够体现出更强的操作性,在非遗保护中能够凸显出更为积极的作用。
以数字化的技术为基础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存储,能够为非遗的完整保存提供基础支持。在实施保护工作的初期,大多使用拍照、记录、物品收藏等多种形式实施保护工作,将工艺作品的图片和视频保存下来。但受到拍摄技术的影响,该种方式难以更为真实地呈现出工艺的原貌。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技术对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功能为真实还原作品造型,记录制作过程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2]。
以三维动态、复原及情境建模等技术为基础,实现对非遗的有效传承。非遗具有较为明显的活态性与整体性特征,因此通过二维图像难以展现工艺的全部流程,对其艺术特点的表现也不够完整。而使用三维扫描或者对动态的捕捉技术,能够真实还原原始的点云数据信息,此后再使用CAD对造型进行复原,这种技术方式不但能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更为理想的传承效果,更能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对工艺造型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改良,实现工艺技术的再创造。
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播、运用与共享,是实现了技术资源的最佳功用,能够为传统工艺带来新的生机,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技术能够将多种媒介形式的文化遗产进行整合,通过网络、电视及各类数字通讯手段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人机的互动性更为明显,打破了对文化遗产参观的时间和地点方面的限制,可使参观者随时能够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深入感受文化遗产的意蕴,从而实现最大化的传承效果。
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探索对文化遗产的深度研发途径,建立文化遗产与数字媒体的交互渠道,为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通过数字媒介可建立数字性质的博物馆,在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下,形成迎合大众传播方式的交互平台。当前非遗制作产品通常会使用传统的花纹及造型,销售形式也大多局限于游客主动提出购买需求,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局限性,文化遗产的影响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挖掘。而借助数字技术完成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可结合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进行创新,提升文化的再设计与再创造水平,建立特色化的文化品牌,形成地域文化的产业化新格局,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文化的深远传播。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文化“徐州剪纸”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提高了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认识,为了有效地加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效率,要结合非遗文化“徐州剪纸”艺术,科学地开展实践应用研究,具体应用对策分析如下。
(一)AR技术在徐州剪纸艺术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1.利用AR技术增强徐州剪纸艺术的传承性
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主要是指文化遗产具有让人类的群体或者个体进行代代传承和发展的特性。徐州剪纸工艺是农村劳动人民在闲暇之余从事的一项艺术创作,创作动机更为单纯,创作过程更具有开放性,其传承的方式具有口授、手传等特征,没有明显的功利属性,模式相对随性。该种传承的特点在农耕时代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为剪纸艺术的形成构建了更为扎实的群众基础,极大促进了徐州剪纸艺术的蓬勃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经济也逐步下滑,为剪纸工艺的传承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形成无法延续性的局面。而通过AR技术实现信息交互,可有效提升剪纸工艺传承的交互性,能够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对该类艺术进行呈现,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剪纸艺术的各类元素和符号特点,将虚拟与现实进行有机的交互,在充分吸引群众进行欣赏和感受的同时,还能促进人们积极投入到剪纸艺术的尝试和创造活动中,体现出更为突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3]。该种体验学习的方式对于新时期的年轻人更有吸引力,从而有利于新一代年轻人对该种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通过AR技术可实现对剪纸艺术的数字化继承和创造,更能迎合信息化时代对技艺传承的特征,从而在时代的推动下,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剪纸艺术的全面保护和弘扬。
2.利用AR技术丰富徐州剪纸艺术的多元性
徐州处于南北交汇地带,经过千百年两地文化的交融和互通,徐州剪纸文化不但能够体现出南方剪纸工艺中的精巧特征,同时也具有北方剪纸艺术的恢弘气势,逐渐形成了粗细错落、刚柔交互的艺术风格。徐州剪纸的多元化艺术特征正是促进其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信息时代中,若想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便无法脱离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网络技术与云存储技术的不断成熟,各项数字化技术能够为徐州剪纸工艺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同时也会拓展出更多的传播渠道。AR技术的应用成本较低,一套VR设备的引进成本需10万美金,而AR技术的应用只要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实现。人们可通过云存储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上体验,强化对文化的感受,从而产生愉悦感。通过便捷和高性价比的AR网络平台为媒介,来自不同地域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众将广泛参与到徐州剪纸工艺的保护和继承中,将不同的地域文化融入到徐州剪纸当中,不断提升文化遗产的多元化特性。
(二)搭建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