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博物馆、科技馆等作为新时期我国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提高国民思想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为了促进博物馆等场馆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总结博物馆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优化建议,希望有助于科普宣传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科普宣传
1. 博物馆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价值
博物馆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表示,新时代十年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博物馆人一直致力于完成博物馆三项历史使命。

一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博物馆建设治理道路的探索。

长江、黄河、大运河、“一带一路”等专题博物馆体系日益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博物馆群以及北京、西安、洛阳等地博物馆之城建设卓有成效,博物馆年报制度、质量评估制度日益完善,现代治理特征鲜明。

二是寻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解决方案。

博物馆免费开放持续推进,不断提升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层出不穷、热度不减的传统文化精品展让公众感受到博物馆的温度,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博物馆为谁而建、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

三是提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共享的中国智慧答卷。

中国相继举办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等活动,在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积极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力量。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提出,博物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为文明殿堂,博物馆具有崇高性和知识性,作为文化桥梁,博
物馆具有亲民性与传播性,这两种看似不同的禀性在博物馆中有机融合,使其具
有其他文化机构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和能力。

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我
们应该认清博物馆在建设、展示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光荣使命,并树立
文化外交框架之下的博物馆外交理念,从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和工作措施上给予高
度重视和科学谋划,做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2.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及文化科普宣传措施
2.1 展览活动为美好生活添彩
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最主要产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比如目前国
家文物局每年都有两项比较有品牌效应的展览推介活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
列展览精品”推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
展览征集推介。

在“5·18 国际博物馆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发布。

纳入此次推介项目名单的主题展
览共计 100 个,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新时代考古成果展等 20 个展览被列
入重点推介项目。

入选项目主题鲜明,聚焦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推进
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要求,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涵
盖历史文化、革命纪念、人文艺术、自然科技、民族民俗、考古成果等题材,其
中不乏近年来最新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为系统展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
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提供了更多支撑。

2.2推进各大场馆融合共享
科技馆与文化场馆跨界融合是新时代科技馆体系创新的首要动力。

我国鼓励
各地探索科技馆和文化场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国家、省(区、市)、县各级结
合地方文化场馆开展融合工作,建设跨界成果样板间,实现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同时鼓励优秀科技文化作品创作。

2021年11月,中国科技文化馆联合体在北京
正式成立,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己任,助力中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建设。

这是科技馆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精神动力和基础支撑的重要案例,也为科技馆体
系打造科技和文化融合新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

2.3在保护利用上真抓实干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围绕藏品保护管理,健全文物藏品安全防范体系,完善藏品保护管理
制度,强化藏品养护操作规范标准,加强藏品微环境监测,推进藏品本体保护方
案编制,持续做好藏品的预防性保护。

加快藏品数字化保护步伐,推进文物数字
化采集、加工、展示,完善藏品数据库,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围绕文
物价值挖掘,立足历史与实证、文物与史实,构建“课题+专人+目标+责任”的
学术研究格局,并邀请人类学、文化史、文明史等专家学者,来运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学术研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围绕文物有效利用,做好优质资
源阐释,梳理市域范围内的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发掘成果,整理与运城相关的历
史文化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讲好历史人文故事,“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2.4强化业态支撑,在服务质量上落实见效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紧扣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
文明史,加强与各大博物馆、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考古基地的交流协作,采取
联展、巡展、交流展等方式,举办不同专题的临时展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要探索“博物馆+”实现路径,推动博物馆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做好线上直播、展播及
云展览等服务;要优化博物馆特色服务,增加展览讲解内容的知识性、故事性、
趣味性,充实志愿服务力量,做强学雷锋志愿品牌项目,同时将融合历史元素、
时尚表达,设计研发有内涵、有颜值、适销对路的文化创意产品。

2.5完善免费开放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对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具有宣传教育意义场馆的免费开
放资金补助支持,逐步扩大国有博物馆纳入支持范围。

推动博物馆免费开放运行
绩效评估管理制度,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实行动态管理,提升博物馆服务效能,让
更多人民群众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

鼓励地方政府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在陈列展览、运营管理、文创产业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充分调动自身发展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6完善博物馆教育体系
把博物馆纪念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

依托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建立中小学校、党校(行政学院)校外教育基地。

根据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
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支持博物馆参与学生研学实践
活动,开发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使博物馆成为研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充分运用
文物数字化资源和网络教育平台,依托博物馆网站、教育类 APP 和客户端等,
制作微课、微视频,推出高质量在线博物馆教育项目或教学课程,促进博物馆与
网络教育资源的对接融合。

结束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对精
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力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宋珂欣,黄洋,焦丽丹.理念与实践:关于中国“博物馆之城”发展的思考[J].博物院,2022(04):6-17.
[2]任伟,卞建龙.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理念与探索实践[J].博物
院,2022(04):36-41.
[3]崔波.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省域方案初步研究[J].博物
院,2022(04):50-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