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生关于课外阅读的手抄报内容素材【三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抄报”培养了学⽣动⼿、动脑的习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这正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学⽣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很多,要制成⼿抄报需要巧妙设计,精⼼安排,这就要求每个学⽣必须⼤胆设想,尤其是版⾯设计,根据内容添加图画,使版⾯图⽂并茂、活泼新颖,学⽣既陶冶了情操,⼜提⾼了审美能⼒和绘画技巧。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阅读的名⼈名⾔⼿抄报内容:
1、读过⼀本好书,像交了⼀个益友。——臧克家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不读书的⼈,思想就会停⽌。——狄德罗
4、凡读⽆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清)王豫
5、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体⼀样。——(英国)谚语
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阁;蠢鱼尔何如,终⽇⾷糟粕。——(清)袁牧
7、鸟欲⾼飞先振翅,⼈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8、没有⽐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了。——(英国)谚语
9、进学致和,⾏⽅思远。——字严
10、学,就像⼀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门。
【篇⼆】
读书有益健康
读书有益健康,有没有道理,不敢妄下断语。但是古⼈认为读书是可以延年益寿的。虽然没有进⾏过研究,我是相信其中肯定有科学道理的。
其⼀,读书可以⼊静。古语说:“养⼼莫如静⼼,静⼼莫如读书。”读好书时常常为书中的恢宏结构、美妙情节、动⼈描写、引⼊悬念、深邃哲理所吸引,以致达到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的境界。时⽓沉丹⽥,精⼒专⼀,⼼平⽓和,精神愉快,虽雷鸣⽽不惊,有热闹⽽不趋,视⽽不见,听⽽不闻,何等了得的功夫?⼀切的⼀切,统统去他的,我⾃畅游于独⾃的世界中。
其⼆,读书可以愉悦⾝⼼。⽐如,读好诗⾃觉全⾝酣畅淋漓,如锻炼后出了⼀⾝⼤汗般痛快;读游记就如亲⾃到彼,登临名⼭秀⽔,⼼旷神怡;读笑林,妙语解颐,幽默逗乐,机智启⼈,“笑⼀笑,⼗年少”,天天⾼⾼兴兴,能不长寿?
其三,读书可以疗疾排毒。古代⽂⼈墨客⼗分重视⽤读书治疗疾病的道理。清代《⽼异续编》中记载:⽩岩朱公患⽓痛,每当疾发时,便吟杜甫的诗数⾸,果然“诗”到病愈。这可作⼀说。读书排忧解怒,胸中块垒消解,⽓顺了,病⾃然不⽣。另⼀点,读书笑也好哭也好,动了真情,就要流泪。读书动情流泪,可以排毒,有益健康,这是科学证明了的。
其四,读书可以修⾝养性。读书交朋友,长知识,增见识,开胸怀,懂科学,知规律,明事理,能养⾝。读书使⼈性情豁达,胸怀宽阔。不管什么事情,善于排解⾃⼰,安慰⾃⼰,乐观、⼤度,不怒不惊,不忧不愁,能拿得起放得下,站得⾼,看得远,不钻⽜⾓尖。浮躁的情绪平静下来并得到抚慰;⼼中即使有阴霾也会荡涤许多,思想升华达到了⼀个新的境界。
其五,读书动脑动⼿推迟衰⽼。法国图卢兹⽼年⼤学的座右铭说:“停⽌学习之⽇,即是开始衰⽼之时。”我们国家也有“脑⼦越⽤越灵”的说法。读书是⼀种特殊的脑⼒劳动。既可以活动脑筋,促进⾎液循环,还可以作为其他劳动后的⼀个休息。南宋诗⼈陆游曾说“读书有味⾝忘⽼”。很是有道理。⼤脑主宰着⼈的⼀切,读书让⼤脑轻松愉快,忘记⾝在何处,在⼀个想不到的境界⾥休息,多么惬意啊。追问还要故事回答⽜⾓挂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前往拜访。他骑着⽜,在⽜⾓上挂上⼀卷《汉书》,边⾛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
着马缰绳从后⾯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挂书”⽐喻勤奋读书。
【篇三】
阅读的名⼈名句⼿抄报内容: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成为能够真正爱⼈类、尊重⼈类劳动、衷⼼地欣赏⼈类那不间断的伟⼤劳动所产⽣的美好果实的⼈——⾼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和书籍⽣活在⼀起,永远不会叹⽓——罗曼•罗兰
阅读使⼈充实;会谈使⼈敏捷;写作与笔记使⼈精确。史鉴使⼈明智;诗歌使⼈巧慧;数学使⼈精细;博物使⼈深沉;*使⼈庄重;逻辑与修辞使⼈善辩——培根
书籍——当代真正的⼤学——托马斯•卡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