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探究与设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探究与设计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硫燃烧的实验。
硫在瓶内外燃烧的现象不词,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有关,瓶中的水的作用是______。
(2)图乙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图丙中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中未装满水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4)图丁是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某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得不合理,请提出改进方法:______。
2.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取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氨水,观察到酚酞变红,该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乙),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丙)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
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
(4)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____(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_____。
3.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盛有5%H2O2的溶液中,发现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24
SO 、Cu2+),小明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
(1)小明认为最不可能的粒子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②;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______不起催化作用:在实验②中加入硝酸铜或氯化铜溶液后,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
(3)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
(4)小明为研究双氧水溶液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每次均用30mL30%的双氧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室温20②,其他实验条件均
相同),结果如表:
序号12345678 H2O2溶液浓度1%3%5%10%15%20%25%30%
MnO2用量/g0.20.20.20.20.20.20.20.2
收集到500mL气体需要的
6602202058025943时间/s
②H2O2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___。
②该反应是______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氨分子的运动情况,在课本实验图甲的基础上进
行改进,如图乙进行实验: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再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观察。
(1)一会儿,观察到______(填“ab”或“bc”)段酚酞滤纸条先变成红色。
(2)微微加热试管中的浓氨水,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率会_____(填“变慢”或“加快”)。
(3)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你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
5.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氨气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__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
6.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1)要鉴别白酒与白醋,采取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
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
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加入
的试
剂
现象结论
方案1二氧
化碳
A中出现白色浑浊,B中无明
显现象
A是____________溶液,B
是另一种溶液
方案2碳酸
钠溶
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
案3
试剂X…………….
②写出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完成方案3:
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X:
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酚酞溶液
b 铜
c 镁
d 氧化铜
e 氢氧化铜
f 硝酸钡溶液
②在做完此题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鉴别物质的一般规律: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工业高炉炼铁原理,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CO还
原CuO制取金属Cu。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CO,然后开始加热,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CO与CuO已经发生反应。
(3)为确定反应的最佳温度,兴趣小组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图谱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②400②时,反应的固体产物中含有Cu和______________。
②500②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反应温度至少要控制在______________②以上。
8.“燃烧条件的探究”是永州市2020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之一。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如下:
②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迅速注入80②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
②挤压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
②停止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_____能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分析对比步骤②和②,可知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若把80②的水换成20②的水,重复步骤②和②,对比两次产生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
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另一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步骤②中锥形瓶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
9.下图A-H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要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3)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用装置H收集CO2气体,产生的气体应从___(填“a”或“b”)端通入。
(4)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取装置C或D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____________;若选择装置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
能否体现该优点___(填“能”或“否”);
(5)用排水法与排空气法收集CO2及相关性质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已知:向收集满CO2的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二氧化碳纯度越高,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时间越短。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②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与排空气法相比,排水法的优点是_______。
10.教材中用图1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根据图2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
②连接仪器,并在玻璃管中放入湿润的品红试纸及适量硫粉,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②关闭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硫粉熔化,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②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观察到的现象:a、______,b、品红试纸褪色,c、小气球变大。
②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排尽玻璃管中的SO2;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关闭止水夹,撤下通入氧气的装置,然后应________,并同时轻轻振荡广口瓶。
(2)问题讨论:
②图1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__。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玻璃管内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若改放干燥的品红试纸却不褪色,说明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提示:SO2与CO2的性质有相似之处)。
②广口瓶中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1.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医疗物资,其有效的阻截了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中国在抗疫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仅我国口罩产量就达到上年的20多倍,为世界树立了狙击流行病的旗帜和标杆。
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
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图中的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
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能力_____(填“相同”或“不同”),防护能力最弱的是______口罩。
(4)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有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应妥善处理。
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________(填“高温蒸煮后重复使用”、“扔进专用垃圾桶”或“扔进普通垃圾桶”)。
12.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
一段时间后试管A、B
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入过量10%稀盐酸,浸泡。
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3)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
发生反应所致。
现进行如下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实验内容
现象溶液颜色始终呈黄
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
色
②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
【拓展延仲】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
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5)如图表示水样温度22②、氧含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 的关系。
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表示温度22②、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
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
13.某实验探究小组为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在教师指导下:
【查询资料】②.反应原理:22CuO+H Cu+H O
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状固
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②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仪器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 处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装置E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②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为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中,需要持续通入一段时
间氢气,再点燃D 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14.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 、H 、O )用FeCl 3浓溶液浸润,在酒精灯上
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转化为黑褐色物质。
针对该黑褐色物质,
甲同学认为其中含有单质铁;乙同学则认为不含单质铁。
为验证各自的猜想,
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的微小气泡产生。
如
果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提出疑问:(1)中实验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
空气。
为此,甲同学又做了(1)中实验的对比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
证明(1)中实验产生的连续的微小气泡是由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3)通过以上探究,乙同学赞同甲同学的观点,在甲同学的启发下,乙同学提出了另一种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的方法: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其中含有单质铁。
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___15____。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②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中盛有碳酸钠粉末。
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16____。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
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滴管甲烧杯②滴管乙烧杯②
试剂H2O___17___。
___18___。
Mg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___19____。
20.育才中学的某研究小组在探究维生素C水溶液的酸碱性时,不慎误把维C泡腾片(保健品。
主要成分如图所示)当做维生素C片放入了水中,结果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引起了该小组同学的探究性趣。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青说: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N2中的一种或几种。
小丽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
小亮说:不可能含有H2和CO,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最后研究小组的同学共同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②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由实验②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
1.(1) 氧气浓度 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不会
(4)将B 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改为5%##将A 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改为10%
【解析】(1)瓶中为纯氧气,瓶外为空气,则硫在瓶内外燃烧的现象不词,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为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则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图丙的原理为:将氧气通入集气瓶中,由于瓶中气体变大,压强增大,则其中的水会被压入量筒中,则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则集气瓶中未装满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4)图丁中,若想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则应保持其它因素相同,则可将B 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改为5%。
2.(1)证明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2) 烧杯A 中酚酞变红,B 中无明显现象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对照
(3)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4) 低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1)取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氨水,观察到酚酞变红,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2)烧杯A 、B 发生的现象分别是烧杯A 中酚酞变红,B 中无明显现象,因为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氨气分子,氨气分子遇到酚酞溶液中的水形成氨水,从而使酚酞变红。
这一现象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B 烧杯的作用是对照,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变红。
(3)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因为试管口接近蘸有浓氨水的棉花,氨气分子先运动到试管口然后才到试管底部。
(4)当糖块消失后,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液面比水平线低,同时还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糖块融化到水分子中了。
3.(1)H2O5%过氧化氢溶液中本身含有水
(2)2
SO Cu2+
4
(3)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放热
【解析】(1)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溶剂水,硫酸铜溶液也含有溶剂水,当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时,没有发生分解速率加快的现象,说明水不起催化作用;
(2)在②中加入硫酸,硫酸含有硫酸根,无明显变化,所以与②相比,硫酸根不起催化作用;在②中加入氯化铜或者硝酸铜,含有铜离子,出现变化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铜离子起到催化作用;
(3)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变的物质叫做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4)②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所需时间越少,说明分解速率越快;
②反应后温度升高,没有外界加热,说明分解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4.(1)ab
(2)加快
(3)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解析】(1)由于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3=17<29,则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可观察到ab段酚酞滤纸条先变成红色。
(2)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则微微加热浓氨水时,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
(3)改进后的实验中,该装置为密闭装置,可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且该装置还可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
5.(1)分子之间有间隔
(2)分子在不断运动对照
(3)ba
(4)更环保,节约药品
【解析】(1)注射器内吸入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的注射孔,左手向内推活塞,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2)②如图2所示,烧杯C 装入浓氨水,A 、B 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 酚酞溶液变红,是由于氨分子运动到A 烧杯中与水混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而大烧杯外的酚酞没有遇到氨分子因此不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烧杯B 中的酚酞溶液不变红,烧杯A 酚酞溶液变红,烧杯B 的作用是与A 形成对照,故填:对照。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 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会沿着玻璃管从b 处移动到a 处,因此观察到ba 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故填:ba 。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图3是密封装置,因此改进后的优点是更环保(或不污染空气),另外图3实验是微型实验,比图2节约药品,故填:更环保,节约药品。
6. 闻气味 氢氧化钙 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 中有气泡冒
出 2232CO Ca(OH)=CaCO +H O +↓ acde 不同的现象
【解析】(1)白酒有特殊的香味,而白醋有酸味,故鉴别白酒和白醋最简便的方法是:闻气味;
(2)通入二氧化碳,A 中浑浊,故A 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加入碳酸钠溶液,A 中会产生白色沉淀,B 中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 加入的试
剂
现象 结论 方案
1
二氧化碳 A 中出现白色浑浊,B 中无明显现象 A 是氢氧化钙溶液,B 是另一种溶液 方案
2
碳酸钠溶液 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 中有气泡冒出 方案
3
试剂X …………….
②方案1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32CO Ca(OH)=CaCO +H O +↓。
②要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
a 、使用酚酞试液,氢氧化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符合题意;
b 、铜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中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c 、加入镁,有气泡产生的是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d 、加入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的是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e 、加入氢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的是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f 、硝酸钡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均不反应,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填:acde 。
②在做完此题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鉴别物质的一般规律: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7. 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变浑浊 2Cu O
2CO+CuO Cu+CO ∆↑ 500 【解析】(1)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2)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CO ,然后开始加热,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说明CO 与CuO 已经发生反应,因为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②根据图示,400②时,反应的固体产物中含有Cu 和2Cu O 。
②根据图示,500②时,固体产物中只含有Cu ,则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uO Cu+CO ∆↑。
②根据图示,500②以上时,固体产物只有铜,故用CO 还原CuO 制取纯净的Cu ,反应温度至少要控制在500②以上。
8. ② 2254P+5O 2P O 点燃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白磷燃烧时消耗了氧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解析】(1)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达到可燃物着火点,题目中可燃物为白磷,在步骤②加入了80②热水,使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浸没在水中,无法接触氧气,步骤②通过注射器向内挤压空气,内部压强增大,将水压入了长颈漏斗,白磷露出水面,与氧气接触,此时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白磷燃烧,所以是步骤②白磷燃烧;
故答案为:②。
(2)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反应条件,所以为2
254P+5O 2P O 点燃;
故答案为:2254P+5O 2P O 点燃。
(3)步骤②中白磷浸没在水中,无法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步骤②中白磷露出水面,与氧气接触,发生了燃烧,所以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4)停止推入空气后,锥形瓶内的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气体体积减小,内部压强减小,被压入长颈漏斗的水重新进入锥形瓶内,所以锥形瓶内液面上升,将白磷重新淹没; 故答案为:白磷燃烧时消耗了氧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9. 水槽 AG (或AH )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 a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
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否 CO 2密度比空气大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纯净(或用排水法集满二氧化碳现象明显,易操作)
【解析】(1)图中仪器②的名称是水槽。
(2)实验室要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为A ,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可得到较干燥的氧气,可用G 或H ,故所选择的装置是AG (或AH );
(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若用装置H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
空气大,产生的气体应从长口a 端通入。
(4)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取装置C 或D 相对于装置B 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若选择装置D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不能体现该优点,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不易实现固液分离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5)CO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已集满。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 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