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北狼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盟考试(12月)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狼联盟2017-2018学年度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32题,共100分,共8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宗法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
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政治分裂阻碍农业发展 D.统一王朝出现有合理性
3.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
5.尚书本是宫中保管、传递文书的小吏。汉武帝任用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朝廷重臣也可以“领尚书事”为名掌实权。据此判断,汉武帝时的尚书应属于A.内朝官 B.外戚集团 C.外朝官 D.宦官集团
6.据史料记载,仅从公元前127年到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甚至一日之内有24人同时封侯,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宗法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削弱丞相权力 D.扩大统治疆域
7.下表是对两汉孝廉家世可考者128人的分类统计,根据此表,对汉代察举制解读最准确的是
A.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削弱了身份世袭制 D.沿袭了皇位世袭制
8.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 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10.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因为科举制
A.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B.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1.唐朝政府一切最高命令,叫做“敕”,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不拟敕,而由中书省拟定,此所谓“定旨出命”由此可推断中书省的职能是A.审核决策 B.拟撰诏书 C.执行决策 D.监督审判
12.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上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章上署名,则此奏章即成为废章。这一做法有利于
A.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13.今年的热播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下列官职具有监察百官职能的是A.御使大夫 B.枢密使 C.同平章事 D.三司使
14.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首辅权力大可以制约皇权
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15.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这一机构是A.内阁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文渊阁
16.下表为官方统计的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部分时期官民之比信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B.官员的增加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C.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D.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
17.茅海建教授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条约签订了。南京保全了。英军退出了。战争结束了。这一切使英方大为满意。”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
A.《南京条约》附件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
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
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
20.下表是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表银数単位:万两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偿还巨额赔款 B.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21.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主要是由于
A.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 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
C.频繁战争使其无暇读书 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
2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
C.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23.太平天国的很多改革措施虽然具有空想性,但对广大的民众却具有吸引力,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
A.产品上缴圣库 B.建立民主政治 C.兴办新式教育 D.平均分配土地24.从1895至1913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至少又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它们创办时的资本投资额都超过十万元。导致“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以下为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其中遭到北洋水师英勇抵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6.1895年,台湾巡抚唐景崧知道依靠清政府与日本交涉保台无望后,提出台湾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