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Jsa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货物失控,导致严重后果
吊车司机操作时要看清指挥人员并明白手势,必须专人指挥
7
起吊
人员被吊钩碰到,绳套从勾内滑出、物品调运时碰撞伤人或损坏设备
人员指挥吊车时需配合好,人员需站到安全位置、检查吊钩防脱钩处于正常状态,系好足够长的牵引绳到合适部位,牵引绳另一端不能打结。
8
货物重心不均产生倾斜,被吊物品碰撞旁边的物品,导致损坏、人员被起吊物挤压受伤
1、氧气瓶、乙炔瓶应按照规定期限进行检验,并在有效期内; 2、气瓶应配备完好防振圈、安全帽、阻火器等,避免发生摔断瓶阀或瓶体脆裂;氧气表、乙炔表应检查完好,定期进行校验,并在有效期; 3、气瓶之间及气瓶与周围易燃易爆物应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气瓶应有稳固的防倾倒措施; 4、作业前,检查冷切割机及手动切割工具完好,无安全缺陷,可以正常使用。
2
施工前,未按规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或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未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不清晰。
施工前,应按规定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安全培训教育;应进行作业程序、安全措施、危害告知、应急预案的交底,交底要清晰、全面、具体,有操作性,并签字确认。
3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或证件过期;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36
受限空间内切割作业: 1、在受限空间内进行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时,同时进行其他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作业。
2、在受限空间内进行刷漆、喷漆作业或使用可燃溶剂清洗等其他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作业时,使用的电气设备、照明等不符合防爆要求,没有强制通风;未设置安全监护人或未佩带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随时进行监测。 3、施工人员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入有毒有害受限空间作业。
14
人员站立不当被货物砸伤
人员注意站位,不要站在吊物或吊臂下方
15
解钩
吊车视线被阻挡,出现误操作、压到人员或其他物品、下放过猛砸坏货物或设备
专人指挥,指挥信号准确,专人拉牵引绳扶正,吊车司机平稳操作
16
吊钩下放过猛,砸到货物或人员
专人指挥、吊车平稳操作,吊钩需放到货物旁边空旷位置,并下放到合适高度
17
检查索具的断丝、磨损、锈蚀和弯曲是否超标,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吊索具
4
所吊设备超重,角度不合理,造成起重超载,造成事故
吊运前认真评估,角度与吊重的关系,起重物的重量符合吊车吊重要求和扒杆角度
5
绑扎
捆绑位置不对称,或捆绑不牢固导致货物滑落、货物尖锐部位割断吊带吊索
对称捆绑、或者使用专用吊具,在货物尖锐的部位加衬垫保护、两根钢丝绳的夹角应小于60度。
起重作业安全分析表
作业安全分析(JSA)记录表
编号
作业名称: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组长: 成员:
日期:
序号
作业步骤
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技术、管理和个体防护)
执行人
1
作业准备
吊车限位、安全装置失灵发生事故
吊装前检查吊车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有效
2
绳套易弹出发生事故
检查确认其可靠灵活并处于正常位置
3
索具有问题或与吊重不匹配而断裂或绳套不等长造成事故
34
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
施工人员应劳保穿戴齐全,现场采取围挡措施,无关人员远离施工现场。
35
切割作业
高处切割作业: 1、未系挂安全带或系挂不符合安全要求。 2、未设安全监护人,遇到危险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抢救。
3、高处作业平台有缺陷,在临边及洞口作业时,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高处作业的要求。
19
氮气置换时,造成作业空间局部氧含量降低。
氮气置换后,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测施工区域,含氧量达到合格条件后再作业。
20
施工期间未安排专人进行监护。
施工期间,应安排专职HSE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监护,实行“三不用火”。
21
隔离
用火作业区域易燃易爆物品清理不彻底或安全距离不够。
用火前,应清除现场一切可燃物,用火期间,距用火点30m 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气体,15m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液体;氧气瓶、乙炔瓶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气瓶距动火作业地点距离不得小于10m。
安排专人负责对用火设备、容器、管道等吹扫、置换情况进行确认,达到动火条件后再进行动火作业,开孔时施工人员应站在上风口。
18
容器内通风不好,有大量有害气体;采用的工具不防爆,产生火花。
储罐放空完毕后,打开储罐透光孔和人孔通风换气,采用防爆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打开人孔;采用防爆工具清理罐壁,施工人员必须配戴防护用品,穿防静电服。
37
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0.5%为合格;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小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0.2%为合格;检测频次应符合要求,若间隔超过1 小时继续用火,应再次进行用火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7
用火部位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的,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用火部位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的,应对其浓度作检测分析,若含量超过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清理场地
使用摔倒或滑倒
把吊具放回原处,清理场地
告知确认:
用火作业安全分析表
作业安全分析(JSA)记录表
编号
作业名称: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组长: 成员:
日期:
序号
作业步骤
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技术、管理和个体防护)
执行人
1
用火准备
用火施工方案编制不全面、不具体、针对性不强;方案未审批或审批不严。
用火施工方案编制要全面、具体,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施工方案要及时审核、审批,条件发生变化应及时变更。
12
泄压口朝向人群、危险物,造成伤人;泄压口周围未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进入伤人。
泄压口不允许朝向人群、危险物,应朝向开阔地方,附近无障碍物;泄压口周围应设置安全警戒线,设置安全人员负责警戒,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13
与用火设备、容器、管道等相连接的阀门内漏。
关闭与设备、容器、管道等相连接的阀门,阀门内漏的用钢板、石棉板绝缘隔离,并派专人对关键阀门进行看护。
10
停产、泄压
与停产相关的阀门未挂牌上锁;现场施工人员随便乱动站内或用火管道阀门。
与停产相关的阀门必须挂牌上锁,设置专人负责监护,不得擅自离岗;施工人员不要乱动站内或用火管道阀门,听从站内管理人员统一指挥、安排。
11
岗位操作人员与现场指挥人员通迅不畅通。
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通迅应保持畅通,及时联系Fra bibliotek沟通。31
绵纱点火时,旁边易燃物未清除干净;投火时人员正对罐口,爆炸、着火伤人。
绵纱点火时,旁边易燃物应清除干净;投火时无关人员应远离现场。
32
切割作业
未检测直接进行用火作业。
用火前,必须检测气体浓度,达到合格条件后,才允许进行用火作业。
33
未配备或配备不合格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现场施工人员应配备合格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所有施工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4
用火作业票证未办理或一证多用;未进行危害识别或分析危害因素不到位;未审批作业许可证。
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涉及到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等用火作业时,应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一张用火作业许可证只限一处用火,实行一处、一证、一人,不能用一张许可证进行多处用火。申请人应组织生产、安全、技术等相关人员针对作业内容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按要求填写作业许可证。批准人组织生产、安全、技术等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作业措施确认,并审批作业许可证。作业中,有关人员按许可要求,对作业过程实施现场监督。
6
用火作业区域未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用火区域,未配备消防器材或消防车。
用火作业区域应设置警戒线,严禁与用火作业无关的人员或车辆进入用火区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或消防车。
7
用火准备
未打接地或接地体不符合要求;接地体连接方式不符合要求。
焊接24小时前打接地桩,接地体采用角钢、钢管等材料;接地体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14
用火设备、容器、管道等内有余压。
用火设备、容器、管道等内必须泄压完毕,不允许有压力。
15
吹扫、置换
扫线时,施工人员踩坐管道,管道破坏。
扫线时施工人员不允许踩坐管道。
16
扫线时,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
扫线时应设置安全警戒线,设置安全人员负责警戒,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17
未吹扫、置换干净,试火、开孔时易造成火灾、爆炸。
1、高处作业必须正确系挂安全带,应符合安全要求;使用的安全带、救生索等防护装备应采用防火阻燃的材料,需要时使用自动锁定连接。 2、高空作业应设安全监护人,应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处理。遇有五级以上(含五级)风不应进行室外高处用火作业,遇有六级以上(含六级)风应停止室外一切动火作业。 3、临边及洞口作业时,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警示标志或采取覆盖措施。作业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不得堆放物件。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4、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高处作业要求,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进行高处作业。
保证良好的作业环境,当确实影响吊装作业时视情况停止作业
12
吊运
摇摆过大,起吊物易碰撞车厢结构或其他设备物品,货物坠落、失控
吊车需要尽量平稳吊运、应起吊到合适高度、牵拉牵引绳需注意货物方向
13
指挥人员不能及时识别吊钩及扒杆顶端不安全状态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指挥人员时刻关注大钩机扒杆状态,防止出现危险状态
22
工艺设备、容器、管道等断开处未加盲板,有介质泄漏。
工艺设备、容器、管道等断开处应用钢板、石棉板绝缘隔离,并派专人对关键阀门进行看护;
23
周围有放空排污作业,未及时发现。
施工现场周围不应有放空排污作业。
24
用火分析
气体检测仪器未经校验或超过校验有效期。
气体检测仪器应经过专业检测机构校验合格,并在校验有效期内。
8
不进行电阻测试或由非专业电工进行测试;接地电阻不符合安全要求。
接地安装完成后必须测试接地电阻,并应由专业电工进行测试;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9
切割前检查: 1、气瓶超过应检期限。 2、气瓶没有防振圈、安全帽或阻火器;氧气表、乙炔表损坏或没有定期进行校验。 3、气瓶之间、气瓶距动火点及气瓶与周围易燃易爆物安全距离不足;气瓶在阳光下曝晒,且没有防倾倒措施。 4、用火部位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的,未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5
用火分析
检测人员进入容器内,未落实受限空间措施,无专人监护;未按要求在用火点区域检测。
检测人员进入容器内,应按要求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落实受限空间安全措施,并应设置专人负责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测人员应按要求在用火点区域检测;
26
分析检测数据不符合要求;检测频次不符合要求,出现危险时未及时发现。
1、在受限空间内进行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时,不允许同时进行刷漆、喷漆作业或使用可燃溶剂清洗等其他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作业。 2、在受限空间内进行刷漆、喷漆作业或使用可燃溶剂清洗等其他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作业时,使用的电气设备、照明等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同时必须进行强制通风;现场应设置安全监护人,监护人应佩带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随时进行监测,当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时,必须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 3、施工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入有毒有害受限空间进行作业。
28
投火试验
常压储罐未将所有人孔打开;用蒸汽或热水除污未彻底清扫干净;
投火前,常压储罐应安排施工人员将所有人孔打开;用蒸汽或热水除污必须彻底清扫干净。
29
投火前未检查各出口是否有人。
投火前应检查各出口是否有人,不允许有人在各出口。
30
铁丝卡在罐内,用力过大,使铁丝拉脱或拉断造成人员伤害。
铁丝在罐内不要用力过大,要匀速拉动。
5
各种施工设备、工机具及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设施不全或有缺陷,材料及防护用品等未摆放到位;防爆场所未采用防爆设备及施工器具;在埋地管线操作坑内进行用火作业时,未设逃生通道。
作业前,检查现场各种施工设备、工机具及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无缺陷,使用状况良好,材料及防护用品等要准备齐全,摆放到位;防爆场所应采用防爆设备及施工器具;在埋地管线操作坑内进行用火作业时,按要求开挖操作坑、设置应急逃生通道。
调整吊钩位置尽量垂直起吊、专人指挥、专人扶正被吊物品并用尾绳调整,进行试吊,相关人员应站在安全的位置
9
吊车操作速度不当造成大钩剧烈摆动挂到横拉杆
吊车司机保持操作平稳,满期慢放,防止钩头剧烈抖动
10
起吊
货物被磕碰,人员被飞出的货物弹伤
人员相互配合,注意站立,留有后退空间
11
-作业环境不良(雨、雾、风等)导致碰撞或事故
货物失控,导致严重后果
吊车司机操作时要看清指挥人员并明白手势,必须专人指挥
7
起吊
人员被吊钩碰到,绳套从勾内滑出、物品调运时碰撞伤人或损坏设备
人员指挥吊车时需配合好,人员需站到安全位置、检查吊钩防脱钩处于正常状态,系好足够长的牵引绳到合适部位,牵引绳另一端不能打结。
8
货物重心不均产生倾斜,被吊物品碰撞旁边的物品,导致损坏、人员被起吊物挤压受伤
1、氧气瓶、乙炔瓶应按照规定期限进行检验,并在有效期内; 2、气瓶应配备完好防振圈、安全帽、阻火器等,避免发生摔断瓶阀或瓶体脆裂;氧气表、乙炔表应检查完好,定期进行校验,并在有效期; 3、气瓶之间及气瓶与周围易燃易爆物应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气瓶应有稳固的防倾倒措施; 4、作业前,检查冷切割机及手动切割工具完好,无安全缺陷,可以正常使用。
2
施工前,未按规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或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未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不清晰。
施工前,应按规定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安全培训教育;应进行作业程序、安全措施、危害告知、应急预案的交底,交底要清晰、全面、具体,有操作性,并签字确认。
3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或证件过期;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36
受限空间内切割作业: 1、在受限空间内进行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时,同时进行其他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作业。
2、在受限空间内进行刷漆、喷漆作业或使用可燃溶剂清洗等其他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作业时,使用的电气设备、照明等不符合防爆要求,没有强制通风;未设置安全监护人或未佩带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随时进行监测。 3、施工人员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入有毒有害受限空间作业。
14
人员站立不当被货物砸伤
人员注意站位,不要站在吊物或吊臂下方
15
解钩
吊车视线被阻挡,出现误操作、压到人员或其他物品、下放过猛砸坏货物或设备
专人指挥,指挥信号准确,专人拉牵引绳扶正,吊车司机平稳操作
16
吊钩下放过猛,砸到货物或人员
专人指挥、吊车平稳操作,吊钩需放到货物旁边空旷位置,并下放到合适高度
17
检查索具的断丝、磨损、锈蚀和弯曲是否超标,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吊索具
4
所吊设备超重,角度不合理,造成起重超载,造成事故
吊运前认真评估,角度与吊重的关系,起重物的重量符合吊车吊重要求和扒杆角度
5
绑扎
捆绑位置不对称,或捆绑不牢固导致货物滑落、货物尖锐部位割断吊带吊索
对称捆绑、或者使用专用吊具,在货物尖锐的部位加衬垫保护、两根钢丝绳的夹角应小于60度。
起重作业安全分析表
作业安全分析(JSA)记录表
编号
作业名称: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组长: 成员:
日期:
序号
作业步骤
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技术、管理和个体防护)
执行人
1
作业准备
吊车限位、安全装置失灵发生事故
吊装前检查吊车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有效
2
绳套易弹出发生事故
检查确认其可靠灵活并处于正常位置
3
索具有问题或与吊重不匹配而断裂或绳套不等长造成事故
34
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
施工人员应劳保穿戴齐全,现场采取围挡措施,无关人员远离施工现场。
35
切割作业
高处切割作业: 1、未系挂安全带或系挂不符合安全要求。 2、未设安全监护人,遇到危险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抢救。
3、高处作业平台有缺陷,在临边及洞口作业时,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高处作业的要求。
19
氮气置换时,造成作业空间局部氧含量降低。
氮气置换后,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测施工区域,含氧量达到合格条件后再作业。
20
施工期间未安排专人进行监护。
施工期间,应安排专职HSE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监护,实行“三不用火”。
21
隔离
用火作业区域易燃易爆物品清理不彻底或安全距离不够。
用火前,应清除现场一切可燃物,用火期间,距用火点30m 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气体,15m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液体;氧气瓶、乙炔瓶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气瓶距动火作业地点距离不得小于10m。
安排专人负责对用火设备、容器、管道等吹扫、置换情况进行确认,达到动火条件后再进行动火作业,开孔时施工人员应站在上风口。
18
容器内通风不好,有大量有害气体;采用的工具不防爆,产生火花。
储罐放空完毕后,打开储罐透光孔和人孔通风换气,采用防爆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打开人孔;采用防爆工具清理罐壁,施工人员必须配戴防护用品,穿防静电服。
37
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0.5%为合格;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小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0.2%为合格;检测频次应符合要求,若间隔超过1 小时继续用火,应再次进行用火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7
用火部位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的,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用火部位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的,应对其浓度作检测分析,若含量超过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清理场地
使用摔倒或滑倒
把吊具放回原处,清理场地
告知确认:
用火作业安全分析表
作业安全分析(JSA)记录表
编号
作业名称: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组长: 成员:
日期:
序号
作业步骤
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技术、管理和个体防护)
执行人
1
用火准备
用火施工方案编制不全面、不具体、针对性不强;方案未审批或审批不严。
用火施工方案编制要全面、具体,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施工方案要及时审核、审批,条件发生变化应及时变更。
12
泄压口朝向人群、危险物,造成伤人;泄压口周围未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进入伤人。
泄压口不允许朝向人群、危险物,应朝向开阔地方,附近无障碍物;泄压口周围应设置安全警戒线,设置安全人员负责警戒,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13
与用火设备、容器、管道等相连接的阀门内漏。
关闭与设备、容器、管道等相连接的阀门,阀门内漏的用钢板、石棉板绝缘隔离,并派专人对关键阀门进行看护。
10
停产、泄压
与停产相关的阀门未挂牌上锁;现场施工人员随便乱动站内或用火管道阀门。
与停产相关的阀门必须挂牌上锁,设置专人负责监护,不得擅自离岗;施工人员不要乱动站内或用火管道阀门,听从站内管理人员统一指挥、安排。
11
岗位操作人员与现场指挥人员通迅不畅通。
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通迅应保持畅通,及时联系Fra bibliotek沟通。31
绵纱点火时,旁边易燃物未清除干净;投火时人员正对罐口,爆炸、着火伤人。
绵纱点火时,旁边易燃物应清除干净;投火时无关人员应远离现场。
32
切割作业
未检测直接进行用火作业。
用火前,必须检测气体浓度,达到合格条件后,才允许进行用火作业。
33
未配备或配备不合格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现场施工人员应配备合格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所有施工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4
用火作业票证未办理或一证多用;未进行危害识别或分析危害因素不到位;未审批作业许可证。
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涉及到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等用火作业时,应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一张用火作业许可证只限一处用火,实行一处、一证、一人,不能用一张许可证进行多处用火。申请人应组织生产、安全、技术等相关人员针对作业内容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按要求填写作业许可证。批准人组织生产、安全、技术等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作业措施确认,并审批作业许可证。作业中,有关人员按许可要求,对作业过程实施现场监督。
6
用火作业区域未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用火区域,未配备消防器材或消防车。
用火作业区域应设置警戒线,严禁与用火作业无关的人员或车辆进入用火区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或消防车。
7
用火准备
未打接地或接地体不符合要求;接地体连接方式不符合要求。
焊接24小时前打接地桩,接地体采用角钢、钢管等材料;接地体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14
用火设备、容器、管道等内有余压。
用火设备、容器、管道等内必须泄压完毕,不允许有压力。
15
吹扫、置换
扫线时,施工人员踩坐管道,管道破坏。
扫线时施工人员不允许踩坐管道。
16
扫线时,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
扫线时应设置安全警戒线,设置安全人员负责警戒,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17
未吹扫、置换干净,试火、开孔时易造成火灾、爆炸。
1、高处作业必须正确系挂安全带,应符合安全要求;使用的安全带、救生索等防护装备应采用防火阻燃的材料,需要时使用自动锁定连接。 2、高空作业应设安全监护人,应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处理。遇有五级以上(含五级)风不应进行室外高处用火作业,遇有六级以上(含六级)风应停止室外一切动火作业。 3、临边及洞口作业时,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警示标志或采取覆盖措施。作业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不得堆放物件。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4、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高处作业要求,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进行高处作业。
保证良好的作业环境,当确实影响吊装作业时视情况停止作业
12
吊运
摇摆过大,起吊物易碰撞车厢结构或其他设备物品,货物坠落、失控
吊车需要尽量平稳吊运、应起吊到合适高度、牵拉牵引绳需注意货物方向
13
指挥人员不能及时识别吊钩及扒杆顶端不安全状态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指挥人员时刻关注大钩机扒杆状态,防止出现危险状态
22
工艺设备、容器、管道等断开处未加盲板,有介质泄漏。
工艺设备、容器、管道等断开处应用钢板、石棉板绝缘隔离,并派专人对关键阀门进行看护;
23
周围有放空排污作业,未及时发现。
施工现场周围不应有放空排污作业。
24
用火分析
气体检测仪器未经校验或超过校验有效期。
气体检测仪器应经过专业检测机构校验合格,并在校验有效期内。
8
不进行电阻测试或由非专业电工进行测试;接地电阻不符合安全要求。
接地安装完成后必须测试接地电阻,并应由专业电工进行测试;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9
切割前检查: 1、气瓶超过应检期限。 2、气瓶没有防振圈、安全帽或阻火器;氧气表、乙炔表损坏或没有定期进行校验。 3、气瓶之间、气瓶距动火点及气瓶与周围易燃易爆物安全距离不足;气瓶在阳光下曝晒,且没有防倾倒措施。 4、用火部位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的,未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5
用火分析
检测人员进入容器内,未落实受限空间措施,无专人监护;未按要求在用火点区域检测。
检测人员进入容器内,应按要求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落实受限空间安全措施,并应设置专人负责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测人员应按要求在用火点区域检测;
26
分析检测数据不符合要求;检测频次不符合要求,出现危险时未及时发现。
1、在受限空间内进行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时,不允许同时进行刷漆、喷漆作业或使用可燃溶剂清洗等其他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作业。 2、在受限空间内进行刷漆、喷漆作业或使用可燃溶剂清洗等其他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作业时,使用的电气设备、照明等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同时必须进行强制通风;现场应设置安全监护人,监护人应佩带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随时进行监测,当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时,必须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 3、施工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入有毒有害受限空间进行作业。
28
投火试验
常压储罐未将所有人孔打开;用蒸汽或热水除污未彻底清扫干净;
投火前,常压储罐应安排施工人员将所有人孔打开;用蒸汽或热水除污必须彻底清扫干净。
29
投火前未检查各出口是否有人。
投火前应检查各出口是否有人,不允许有人在各出口。
30
铁丝卡在罐内,用力过大,使铁丝拉脱或拉断造成人员伤害。
铁丝在罐内不要用力过大,要匀速拉动。
5
各种施工设备、工机具及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设施不全或有缺陷,材料及防护用品等未摆放到位;防爆场所未采用防爆设备及施工器具;在埋地管线操作坑内进行用火作业时,未设逃生通道。
作业前,检查现场各种施工设备、工机具及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无缺陷,使用状况良好,材料及防护用品等要准备齐全,摆放到位;防爆场所应采用防爆设备及施工器具;在埋地管线操作坑内进行用火作业时,按要求开挖操作坑、设置应急逃生通道。
调整吊钩位置尽量垂直起吊、专人指挥、专人扶正被吊物品并用尾绳调整,进行试吊,相关人员应站在安全的位置
9
吊车操作速度不当造成大钩剧烈摆动挂到横拉杆
吊车司机保持操作平稳,满期慢放,防止钩头剧烈抖动
10
起吊
货物被磕碰,人员被飞出的货物弹伤
人员相互配合,注意站立,留有后退空间
11
-作业环境不良(雨、雾、风等)导致碰撞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