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以教给学生物理因子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主要讲述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物理因子主要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因子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
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采取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需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行动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进行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形成思维习惯,要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使讲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实物辅助教学,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相关技能训练的认识。
采用提前布置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2.掌握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3.熟悉物理因子的分类及对人体的作用特点;
4.了解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及该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应用前景。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常用的物理治疗仪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常用物理因子治疗的治疗安全;
3.熟练掌握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三)素质目标:
1.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务实行动:
3.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内容选取
1
(二)学习情境设计
表2学习情境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本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教材《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本教材以教给学生物理因子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概论和各论两项目,概论主要讲述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物理因子主要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因子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
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形成思维习惯,要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使讲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实物辅助教学,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相关技能训练的认识。
采用提前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基本条件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以及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由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组成。
校内实践教学创建综合实训室。
实训室配备有供本课程实践教学使用的硬软件设备,如物理治疗仪器。
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把实训环节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嵌入课程体系,开出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让学生把理论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校外实践主要是与实习医院配合,通过在医院康复理疗室的见实习活动,实际接触病人及理疗仪器,以掌握较强的管理技能和实操能力。
七、教学评价
按照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施,从项目的专业知识准备、信息收集处理、项目方案制定实施、结果考核评价全方位进行考核。
建立综合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重视职业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全方面培养,包括自我评价、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的功能。
建议成绩评价采用:平时成绩(20%)、工作任务完成成绩(10%)、理论考试成绩(40%)、技能考试成绩占(30%)。
在教学过程中,平时成绩按照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学习行为等综合评价;工作任务完成成绩通过提前布置工作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课下学习与交流,根据各组完成任务质量情况记团体成绩,对于需个人完成的内容根据个人完成质量情况记个人成绩,然后综合评定;学生互评可根据对方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责任心、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进行评定;个人自评根据个人在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自我评价;理论考试成绩依据期末考试卷面完成情况进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