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心理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得了“口吃病”
冬冬三四岁前,爸爸妈妈最得意的就是冬冬特别会说话,说话非 常清楚,说的内容也格外逗人,邻里街坊、亲朋好友都特别喜欢他。 后来,爸爸妈妈让冬冬上了寄宿幼儿园。当冬冬从幼儿园回来的 时候,父母发现他说话时突然变得结巴了,每句话的第一个字都要说 上好几遍,才能表达完他要说的事情,偶尔还表达得没有中心思想。 这引起了全家对冬冬的关注,妈妈带着他进行了治疗,但是结果 却越来越令人失望。因为孩子说话的问题不但没纠正过来,反而越来 越严重了。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 (二)婴幼儿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
三、案例分析婴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婴幼儿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一)、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1. 健康的概念: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 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 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一)分析婴幼儿吮手指、孤僻、咬人等 问题的产生和对策
1.解密孩子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
宝贝为什么总吃手
孩子为什么这样?
喂奶方式不当。孩子六个月前,如果母亲喂奶方式不正确,或速度太
快,未能满足孩子吸吮的欲望。肚子虽饱,但心理还未满足便吸吮手指代替。
孩子感到寂寞。看孩子的人只顾自己忙着做事,忽略了孩子与外界交流
4.进食习惯
小孩进食时,环境宜安静、舒适,避免情绪的纷 扰,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进食,不要边吃边玩。此 外,应教小孩细嚼慢咽,不撒饭,饭前便后洗手, 以及使用餐具的能力。
5. 睡眠
从小应培养小孩自动入睡习惯。对不能自动入睡的,可以配合轻轻拍 拍、摇摇,哼点催眠曲之类 动作,但不宜含奶头或咬衣服、手指入睡。
讨论、思考:
1.孩子的口吃是哪些心理因素引起的? 2.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克服这个习惯呢?
心理解析:
所谓口吃,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结巴”,这 是一种语言障碍,多见于2—5岁的孩子。医学专家经过分 析得出结论:口吃的本质是对说话的恐惧而形成的心理障 碍。一般情况下,它是由父母或者老师的训斥造成的。如 果长辈和老师因为口吃而严厉训斥孩子,那么这反而会加 重孩子说话的恐惧,让口吃的孩子每次说话都要承受越来 越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导致孩子脑部活动过于剧烈,正 在发育的语言区经常处于混乱状态,而最终对大脑的发育 造成严重影响。
(二)婴幼儿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
1. 喂养、断奶对婴儿的心理影响
保证充分营养是促进婴儿心理发育的必要措施。
2.婴幼儿拒食与偏食
纠正拒食、偏食,重点在训练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 的定量饮食习惯。
3.婴幼儿肥胖
避免肥胖,并不意味着要过分限制孩子的饮食,追 求苗条身材。要做到体重与身高和生长发育年龄相 一致,才符合健康标准。
3.发泄心中不满,模仿他人行为
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缓解心中的紧张情绪,还有可能是对别人行为的模仿,等等。
4.换取感情或注意
有的孩子由于平时缺乏别人的关注和感情,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便有可能偷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以此向其他人炫耀、吹嘘,或送给别人,以换取感情或注意。


家长和教师该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克服这个习惯呢? 1.让孩子明白错误 2.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3.诱发内疚情绪 4. 给予严厉的警告和惩罚 5. 求教于心理医生
讨论、思考:
1、请仔细分析宝宝说谎的心理原因,说说采取哪些相应的 教育措施? 2、想要让孩子不撒谎,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分析: 只要仔细分析宝宝说谎的心理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 施即可。 1.父母无须多加关注的正常说谎现象 (1)想象力与现实混淆时,无意说谎。 (2)天真幼稚,无意说谎。 2.需要父母加以关注的说谎现象 (1)逃避惩罚时,有意说谎。 (2)模仿行为,有意说谎。 (3)想实现某种愿望时,有意说谎。
想要让孩子不撒谎,可以采取以下 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1.对孩子错误行为的处罚要得当 2.了解宝宝心智的发展 3.父母要以身作则 4.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案例二.喜欢“顺手牵羊” ——孩子成了“小小偷”
子浩的姨妈开了一个小超市,7岁的子浩经常到超市去玩。有 一天,姨妈发现子浩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店里偷拿巧克力,这让 她大吃一惊。开始她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后来她发现子浩又 拿笔、小刀和乒乓球,而且总是在环顾四周没人的情况下偷偷塞 进口袋。等做完了这些,他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俨然一 个十足的“小小偷”。 姨妈觉得再不指出来会毁了孩子。有一次,姨妈趁店里只有 她和子浩两个人时,用很慈祥的眼光看着他,将他抱在膝头。然 后告诉他,她听说昨天有人从一个店里偷东西,被人发现之后让 警察带走了。姨妈接着又讲了自己在五年级时,曾从店里偷过橡 皮。她知道这是小偷行为,心里很害怕,这样做后,很长时间内 都觉得很惭愧,有犯罪的感觉,所以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不应 该,以后便不再这样做了。 子浩听得面红耳赤,他对姨妈说:“我知道错了,我下次再 也不会偷拿别人的东西了。”姨妈没有简单地指责、训斥或对予 浩进行说教,也没有使子浩感到自己的行为显示自己是一个“坏 人”。 讨论、思考: 1.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哪些心理因素引起的? 2.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克服这个习惯呢?
2. 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有其特定的内容,一般认为,包括如下容: 具备正常的智力。这是指心理健康的婴幼儿应具备正常的注意 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要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的幼儿性格应开朗,活泼,热 情,愿与同龄幼儿交往、不孤僻,较少敌对行为等。 情绪健康。有着较为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心理健康的幼儿 应内心轻松愉快、较少烦躁等不良情绪。 没有心理疾病。主要是指没有啃咬指甲、焦虑、口吃、遗尿、 攻击性行为等,这些现象都或多或少说明幼儿的心理存在着某 些问题。上述四方面是婴幼儿心理健康所应包含的内容,也是 健康幼儿必不可少的条件。
情感缺失即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父母一定不能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而忽 视对孩子感情的关注,这将导致孩子形成情感上的冷漠,逐渐走向孤僻。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在日 后自然会对社会和他人抱以冷漠态度,这一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心理、健全性格的形成。

策:
1.要鼓励孩子多串门 2.正面引导对于兴趣过分着迷的孩子 3.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4.教孩子融入集体 5.邀请小朋友来家做客 6.消除各种不利因素
2.独生子女的孤僻症
不合群的小男孩
孩子的孤僻心理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1.父母对孩子社交活动的过分保护和限制
在孩的子成长阶段,有的父母为了不让他招惹是非,就采取非常小心的态度来教导与照顾孩子。
2.周围环境的影响
除了父母的教导之外,周围生活环境过于单一、封闭,以致性格最终变得孤僻、不合群。
3.父母情感的缺失
3.巧妙阻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谁惹我,我就要咬他
孩子为什么这样:
语言贫乏所致。孩子由于年龄太小,随着他们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扩大,
交往的需要快速增加。但由于言语贫乏,又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所以他们常常用咬 人等非常动作来表达他的情绪,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 的。 为了发泄心中不满。孩子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以自我中心"的思想。当他的心里感到 不满时,就会通过咬人来发泄。
11.玩具的选择与心理卫生
玩具是发展孩子感知、语言、情感、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等心理功能的教具。
12.独立性的培养
父母包办一切的想法和行为通常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过分依赖的“小皇帝”长大以后适应让会生 活 的能力很弱,缺乏自信和自尊,他们心智的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损害。
三、案例分析婴幼儿常见的 心理问题及对策
婴幼儿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分析与对策
周口市实验幼儿园 魏秀红
婴幼儿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分析与对策
一、婴幼儿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一)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1. 健康的概念: 2. 婴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内容: (二)婴幼儿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1. 婴幼儿期的概念: 2. 婴幼儿期最容易发生各种身心健康问题
二、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问题
讨论、思考:
1.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哪些心理因素引起的? 2.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克服这个习惯呢?
心理解析:
一般来说,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由4种心理因素引起的:
1.强烈的占有欲
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往往会认为“只要我喜欢就是我自己的了”,很少考虑 拿回去的后果。
2.尝试冒险的感觉
是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 这是多刺激和神秘的事情呀!
9. 情感
婴幼儿的 情感具有易感性、易变性、冲动性和脆弱性。
10.保姆的选择
应该选择那种年纪较轻,精力充沛,有一定文化素养,性格开朗、活泼、热情奔放的 保姆。这样的保姆只要稍加指点,便可成为孩子言语发展的启蒙教师。他们整天与孩 子在一起,相互“交流”,可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但如果父母和孩子同保姆 之间存在口音差异,则可能妨碍孩子的言语发育。
(二)婴幼儿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1. 婴幼儿期的概念:婴幼儿期是指从出生至六、七岁这一时 期。 2. 婴幼儿期最容易发生各种身心健康问题。婴幼儿期是人 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婴幼儿期心理 发展的转折点最集中、最多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最 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出生至1岁,婴儿很软弱,必须适应新的环境。 婴儿成长到1岁左右,开始经历人生的第二个转 3岁左右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三个重大转折期。 婴幼儿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婴幼儿 的心理发展将会对日后的发展奠定最初的基础,这一时 期出现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的给以矫治,不仅会影响婴 幼儿对当时环境的适应,甚至会影响其未来对社会的适 应。
为了引起大人注意。为了改变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有时会偏激地

告诉孩子咬人不是好的行为,教会他用别的方法发泄情绪 教给孩子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和发泄坏情绪的办法,代替咬人 父母自己要反省是否出现了攻击性行为。并避免让孩子接触到暴力影像
6. 大小便习惯
训练小孩良好的解便习惯是心理卫生的一个重要课题。
7. 语言功能
如果幼儿言语发展受阻,可能导致心理发展全面延缓。
8. 言语障碍
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小儿不能在预期发育年龄达到应有的言语发育阶段 。 包括器质性因素(耳聋、脑瘫、精神发育迟缓或婴儿孤独症等)和心理 社会因素(例如隔绝、孤独引起的)。
二、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 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卫生不仅能预防心 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 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 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卫生的内容也不 尽相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点与心 理特点,并且出现与之相联系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年 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冲突的发生, 及时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是个体心理卫生的主要目标。
的需要,孩子会自然地玩自己的手指和吸吮手指来解闷。
内心焦虑。当孩子焦虑和紧张时便会倒退回婴儿时期,用吸吮来满足口腔
的欲望,以减少其内心的忧虑。
家长和教师怎么办?
孩子吃手的不良习惯需要改变,但教师和家长不能过于急促,应该 从根源以及细节上循循善诱,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摒弃坏习惯。
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在保证卫生的情况下,允许1岁以内的孩子吃手 不要太在意孩子吃手的行为,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放弃吃手 了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减轻压力 咨询医生,作必要的检查
(二)分组讨论案例问题 的形成及对策
案例一:“我真的是在说谎吗” ——宝宝谎言真真假假
一天,颜颜妈妈去幼儿园接颜颜回家,颜颜班上的小朋友告 诉颜颜的妈妈:颜颜说自己家里有好多只小乌龟,下了许多蛋; 周末妈妈带自己去动物园了;爸爸在法国开了一家服装店,店里 的衣服特别贵。颜颜妈妈很奇怪孩子为什么要跟小朋友说这些子 虚鸟有的事情。 还有一次,从幼儿园回来的颜颜有点咳嗽,妈妈担心颜颜发 烧就追问她是不是冷,颜颜摇头。妈妈又问她是不是因为吃了很 多糖果而导致嗓子不舒服,颜颜瞪大眼睛对妈妈大声地说:“绝 对没有。”第二天妈妈送颜颜去幼儿园时,老师告诉颜颜妈妈, 颜颜的同班小朋友丽娜从家里带了很多巧克力,老师发现糖纸时 两个小姑娘已经各自吃了10多块了。妈妈听了非常生气,当着老 师的面斥责颜颜:“为什么说谎?”颜颜委屈地望着妈妈说:“我 怕妈妈打我。” 讨论、思考: 1、请仔细分析宝宝说谎的心理原因,说说采取哪些相应的 教育措施? 2、想要让孩子不撒谎,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