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至
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
,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研究,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5.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此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活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7.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
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8.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怯怯乔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勇敢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万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但愿,使人惊诧的革命悲观情感,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统统,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认可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判()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9.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非常爽利……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降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
10.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
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遂刊行
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11.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首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基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进程当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百姓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讨中国革命的“典范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实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导了()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台儿庄战役胜利D、西安事变宁静解决13.阅读以下资料:
我第二次到北京时代,读了很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情地搜寻当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说明当前,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炎天,在理论上,并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并且今后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我被派到上海去匡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加入,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
我回到湖南,鼎力大举推进工会的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文中的“我”是谁?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
A、《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
14.阅读以下资料: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认可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非常爽利……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降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2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4)、你对此次“军事政变”有何见地?
15.“我(少年)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
他要我学珠算。
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
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
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
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
他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
对于我,他。
16.我(少年)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
她可怜穷人,他们在荒年前来讨饭的时候,她常常。
但是,如果我父亲在场,她就不能这样做了。
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
我家为了这事。
17.我(少年)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
父亲当众骂我,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
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
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父亲坚持要
我磕头认错。
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18.我(少年)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
尽管这样,我还是,如饥如渴地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
这教我父亲很生气,他希望我熟读经书,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时,由于对方在法庭上很恰当地引经据典,使他败诉之后,更是这样了。
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
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做《》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
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
我父亲认为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
他要我读一些像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
19.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
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
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
我发现它们歌颂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由于地皮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
20.这些工作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对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
在这个期间,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的小册子当前。
我目前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首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据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
我读了当前,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想到。
21.我不喜欢第一中学。
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
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当前,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
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打算,每天到去看书。
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
我这样渡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
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
中午只停下来。
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
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22.我在读了五年书,抵住了后来统统广告的引诱。
最后,我竟然得到了卒业文凭。
我在这里渡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工作,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期间开始形成。
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开端经验的。
3
23.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他是从返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亲昵的干系。
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仰,努力勉
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亮的人。
我在他的影响之下,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
我遭到这本书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
当时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教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动身,高度赞赏我的那篇文章。
他给了我。
24.我们也热心于体育锻炼。
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
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
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
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嚷,说这是叫做的体育新项目。
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甚至到十一月份,我们还。
这一切都是在‘体格锻炼’的名义下进行的。
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
25.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用了——里面包括我许多次的报名费!在这笔钱里,想必有花在报纸上,因为订阅费是每月一元。
我常常在报摊买书、买杂志。
我父亲责骂我浪费。
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
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七年我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26.北京对我来说开销太大。
我是向朋友们借了钱来首都的,来了以后,非马上就找工作不可。
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员,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
我请他帮助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
他就是,后来成了中国的一位创始人,被张作霖杀害。
他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工资不低,每月有。
27.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同国民党勾结的抓到了。
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好几百嫌疑分子被枪杀。
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
……于是我决定逃跑。
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机会。
我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
28.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
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匡助他们搜寻。
有好屡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简直可以碰到他们。
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但愿,感觉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
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
我马上跋山涉水,连夜赶路。
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
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
我身边有,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
当
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了。
29.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非常爽利……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降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这一边。
”文中的“军事政变”()①、是一次具有爱国主义的叛乱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③、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端形成④、检修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这时,有许多学生投军。
一支学生军已经组织起来,在这些学生里面有唐生智。
我不喜欢这支学生军,我认为它的基础太复杂了。
我决定参加正规军,为完成革命尽力,那时清帝还没有退位,还要经过一个时期的斗争。
我的军饷是每月——不过,这比我现在在红军所得的要多了。
在这七元之中,我每月伙食用去两元。
我还得花钱买水。
……剩下的饷银,我都用在订报纸上,贪读不厌……孙
4
中山和袁世凯告竣了订定合同,预定的战争取消了,南北‘统一’了,南京政府解散了。
我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退出军队,决定回到我的书簿子上去。
我一共当了兵。
31.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贺龙、叶挺率领的第二十军,同朱德合作,领导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红军的前身组织起来了。
一星期以后,即八月七日,党中央委员会举行了非常会议,撤销了
的职务。
自从一九二四年广州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就是党的政治局委员,对于这个决定,我是积极出了力的。
出席会议的其他十位委员中,有蔡和森、彭公达和瞿秋白。
党采取了新的路线,同国民党合作的一切希望暂时是放弃了,因为国民党已经无可救药地成了,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了,长期的公开夺取政权的斗争现在开始了。
32.1927年9月我被派到去组织后来被称为“”的运动。
我在那里的纲领,要求实现下面五点:(一)省的党组织同国民党完全脱离;(二)组织工农革命军;(三)除了大地主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党的政权;(五)组织苏维埃。
第五点当时受到共产国际的反对,后来它才把这一点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
5
《红星照耀中国》操演题答案
1.《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1936.6-1936.10
2.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3.,个人的成长轨迹,周恩来,八一起义
4.徐海东,徐特立,朱作其,老李
5.D
6.C
7.D
8.B
9.B
10.B
11.D
12.A
13.,B,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
14.【答案】1936年。
张学良杨虎城
【答案】逼蒋抗日,停止内战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答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西安事变是一次爱国的行动,它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说明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5.(鸡蛋,不给蛋也不给肉)
16.(给他们饭吃,屡次发生过争吵)
17.(懒而无用,跪一条腿磕头)
18.(替父亲记账,继续念书,《盛世危言》)
19.(种田的农民)
20.(瓜分中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1.(湖南省立图书馆,买两块米糕吃)
22.(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23.(杨昌济,英国,一百分)
24.(雨浴,日光浴,风浴,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
25.(一百六十块钱,三分之一,上井冈山)
26.(杨昌济,李大钊,八块钱)
27.(民团,处死)
28.(水塘,七块钱,两个铜板)
29.D
30. (七元,半年)
31.(南昌起义,陈独秀,帝国主义的工具)
32.长沙,‘秋收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