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蓝耳病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3.公猪:发病率低(2%~10%),厌食,呼吸 加快,消瘦,病程稍长,部分瘫痪,四肢及腹下 皮肤发绀,全身蓝紫色,局部水肿,以关节、肩 部尤为明显,精液稀薄,镜检死精多,精子密度
低,活力下降,成年公猪病死率较低,瘫痪猪往
往继发链球菌混合感染,病情加重。 4.仔猪病情常常较重,初生仔猪贫血,轻度
那季,看江南人家,繁华如烟,看那桃红变果、柳绿变絮,终是不复那场马蹄得得
1c06f0ca1 EBET
(一)临床症状 1.母猪分急慢性两种:急性,持续高热、昏
睡、体温 40~41.5℃、心跳加快(130~160 次/
分)、呼吸困难(30~60 次/分)、咳、气喘、粪
干带粘液血丝,传染迅速,怀孕母猪用抗生素,
效果甚微,九一四有效。当母猪体温下降后,3~ 5 天开始流产,呼吸困难症状稍有减轻,产死胎、
木乃伊胎率达 20%~25%,产后仔猪发病率高,成 活率低,常常窝断奶后仔猪仅余 1~2 头。 慢染,猪体质差,粘膜苍白,黄疸、消瘦、 咳嗽,部分腹式呼吸,发情推迟或屡配不准,随 着病情延长,猪四肢、耳部发绀,出现蓝紫色, 从耳肩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变色。哺乳母猪泌 乳减少,甚至无乳,加快仔猪死亡,特别是产后
溶液,肌肉注射,每日 1 次,连用 2 天。九一四
肌肉注射,10~15 毫克/千克体重,48 小时后重
复 1 次。病重、病长者加注维生素 B12、牲血素。
用土霉素 600 克/吨拌料,连喂 7 天,或附细优
那季,看江南人家,繁华如烟,看那桃红变果、柳绿变絮,终是不复那场马蹄得得
1000 克/吨拌料,混匀,用 10 天之后改为半量, 连用半个月。 2.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在后备母猪、哺 乳母猪配种前 2~3 周,肌肉注射蓝耳病疫苗 1 头份,其所产仔猪 14~18 日龄时,每头接种疫 苗 1 头份,体弱者不接种。 采编中心文章来源于:畜牧市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1.5作者简介:薛飞(1987.12-),女,北京市人,大学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薛飞(北京市延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02100)摘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极易扩散,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常多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造成猪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呼吸困难,高热,耳朵、腹部发紫、出血,严重者甚至瘫痪、死亡。
本文对猪蓝耳病病因进行分析,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以期更好地防治猪蓝耳病,降低养殖业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蓝耳病;临床症状;治疗;防治措施加速国内养猪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养殖效益。
2.5做好消毒驱虫工作猪场管理中还应做好消毒工作,以彻底消灭病原体,杜绝疫病发生。
养殖期间,猪场应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流程,全面落实场地隔离制度。
同时,还应做好生产区域工作人员既往来车辆的消毒工作,避免外来人员参观猪场,严格消毒医疗器械、饲料、药物、生产用具等。
细菌、病毒、虫害等均属于规模猪场养殖疾病的诱发因素,为保证生猪具备良好的生长环境,养殖人员应建立全面科学的消毒驱虫机制。
首先,养殖人员应充分重视消毒工作,坚持每天定时为猪场消毒,彻底杀灭细菌、病毒。
其次,养殖人员应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气候变化及季节情况建立完整的消毒体系,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充分结合化学消毒、生物消毒及物理消毒措施,杀死病原体,保证预期消毒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应保证消毒方法的科学性,避免破坏猪场养殖环境。
最后,应在春季与秋季驱虫,定期选择药物进行驱虫,如可以选择敌百虫等广谱驱虫药物,以彻底杀死生猪体内寄生虫。
2.6强化养殖人员专业培训力度规模化猪场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猪场发展情况,且养殖人员直接接触猪群,对此应强化规模猪场生猪养殖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形成合理的疫病防治意识,并针对性的采用科学的养猪方法,以全面提高猪场效益水平。
具体而言,养殖人员应定期参加养猪协会的经验交流会,掌握更多新型的生猪养殖技术。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导致猪的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等严重后果。
因此,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一、病因诊断
1.症状诊断:猪蓝耳病的初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呼吸困难等,接着猪出
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运动能力减弱等症状,最后可能出现腹泻、四肢抽搐、病死等情况。
如果发现猪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进行猪蓝耳病的病因诊断。
2.实验室诊断:为了确诊猪蓝耳病病原体,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基因检
测等多种实验室诊断方法。
其中,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病毒分
离可以通过将病原体分离出来进行进一步观察,基因检测可以对病原体的DNA或RNA进行
检测,以确定其存在和类型。
二、防治措施
1.疫苗接种: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猪蓝耳病疫苗可以使用,可以有效地减轻病情。
疫苗接种可以刺激猪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强猪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2.环境清洁消毒:猪蓝耳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污染水源等多
种方式。
因此,对猪圈、饮水设施、饲料等环境要及时清洁、消毒,减少病毒污染的可能性。
3.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强猪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降低感染率。
包括做好猪圈的保温、通气、环境湿度等工作,提供干净饮用水和饲料,避免应激等。
总之,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需要多种手段的配合,包括病因诊断、疫苗接种、环境
清洁消毒、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猪圈中猪
蓝耳病的发生率,保障猪的健康生长。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预防
当归3 g I 0 ,白芍3 g 0 ,川 芎3 g 0 ,红
花 3 g 川 断 3 g 木 瓜 3 g 牛 膝 0, 0, 0, 3g 0 ,党 参 3 g 0 ,黄 苠3 g 苍 术 3 g 0。 0, 川朴 3g 0 ,甘 草 2 g 神 曲2 g 0, 0 ,木 香 2g 0 ,云 苓2 g 0 ,泽 泻2 g 0 ,上 药混 合 研 末 开 水 冲 ,温 服 ,配合 1 7 、2 Y,疗 效 更 好 本 方 主 要 用 于 补血 益 气 ,通 经 活络 ,强阳壮 骨 ,筋 骨疼 痛 。
体 温 下 降 后 ,3 天 开 始 流 产 ,呼 吸 ~5 困 难症 状稍 有 减 轻 ,产 死胎 、木 乃 伊 胎 率 达 2 %一2 %,产 后 仔 猪 发 病 率 0 5 高 ,成 活 率低 ,常常 窝 断 奶 后仔 猪 仅
余I 头。 一2
站 立 或 共 济 失 调 等 神经 症 状 ;仔 猪 发
1 临床 症 状 体 温 明显 升 高 ,可达 4 IC以上 ; o
传 染 迅 速 ,怀 孕母 猪 用抗 生素 治 疗 ,
效 果 甚 微 ,九 一 四 治疗 有 效 。 当母 猪
眼结 膜 炎 、眼 睑水 肿 ;咳 嗽 、气 喘等
加 快仔 猪死 亡 ,特 别是 产 后 1 内死 亡 周
能 够充 分利 用 。
首 先 调整 钙 、磷 比例 平 衡 ,增 加 钙 、磷 的 吸收 ,治 疗 以补 磷 为 主 ,采 用 中草 药添 加剂 治疗 。
配 方 I 苍 术 10 g : 0 0 ,磷 酸 氢 钙
10 ,拌 料  ̄ t 服 。 0g tt ,J l
吸 收 ,有 助 于骨 骼 发 育 和 变 厚 ,并 在 甲状 腺 激 素 的 配合 下 ,使 钙 、磷 在 骨 内沉 积 ,促 进 钙 化 ,还 能 增 加 磷 在 肾
猪蓝耳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
欲 不 振 。 断 奶 仔 猪 感 染 后 大 多 出 现 呼 吸 困 难 、咳 嗽 、肺 炎 症 状 ,有些 下 痢 、
关 节 炎 、皮 肤 有 斑 点 。 ( ) 育 肥 猪 体 温 可 升 高 至 4 ℃ 左 3 1
( ) 无 害 化 处 理 病 死 猪 尸 体 。 养 1 猪 场 ( ) 要 及 时 通 过 深 埋 、焚 烧 等 户 无 害 化 方 法 处 理 死 胎 、 死 猪 ,严 格 控 制 病 猪 的流 动 ,防止 疫 情 扩 散 蔓 延 。 ( )开 展 紧 急 免 疫 T 作 。 从 省 畜 2 牧 兽 医 局 动 物 疫 病 检 测 实 验 室 看 .蓝 耳 病 疫 情 中 常 同 时 伴 有 猪 瘟 发 生 ,有 蓝 耳 病 存 在 的 地 方 猪 瘟 免 疫 抗 体 合 格 率 显 示 下 降 。 因 此 ,要 加 强 猪 瘟 的 免 疫 T 作 .规 模 饲 养 场 户 要 按 照 免 疫 程
群 健 康 地 成 长 . 这 对 畜 牧 业 的 发 展 有
着 深远 的 意 义 。
水 平 存 在 的 情 况 下 ,在 细 胞 上 的 复 制
能力反而得到增强。
12 流 行 特 点 .
关 键 词 : 蓝 耳 病 ;诊 断 ; 流 行 病 ; 防
治 : 治 疗
外 阴 、腹 部 、尾 部 发 绀 , 以耳 类 最 为
时 间 短 ,但 精 液 品 质 下降 ,死精 增 多 。
22 病 理 指 标 .
序及 时接种 疫苗 。接种疫 苗时 要保证
质 量 ,可 适 当增 加剂 量 ,注 意 接 消 毒 , 防 止 免 疫 失 败 或 人 为 传播 疫 源 。别 外 , 根 据 各 场 实 际 ,积 极 做 好 口 啼 疫 、 猪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猪蓝耳病(Porcine Blue Ear Disease)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对猪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将介绍猪蓝耳病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猪蓝耳病主要表现为高发热(40-42°C)、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咳嗽、喘息和大量黏液分泌物等。
患猪病程一般在1到2周之间,患猪死亡率较高。
患猪的耳朵和四肢周围出现青紫色斑点,这也是疾病的特征之一。
2. 实验室检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猪蓝耳病毒(PRRSV)抗体,从而确定猪是否感染该病毒。
3. 病原学检查:采集疑似感染猪的淋巴组织、脾脏、肺组织等,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可通过PCR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确诊病情。
防治措施:1. 疫苗接种:目前,可以通过接种猪蓝耳病疫苗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猪蓝耳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和抗原性,因此应根据地区病毒株的差异选择相应的疫苗。
2. 消毒措施:及时消毒猪舍和周围环境,特别是对患猪所在的猪舍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猪只应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的扩散传播。
隔离期一般为30天左右。
4.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舍的通风条件和环境卫生,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
5.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例,可以在兽医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轻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猪蓝耳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来确定。
在防治方面,疫苗接种、消毒措施、隔离措施、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8,2022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刘素仁(衡南县车江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湖南衡南421131)摘 要:猪蓝耳病(PPRS)在我国本土猪群中从发现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多次在全国多个省、市暴发和流行,对猪群的繁殖和生产带来了极大危害,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猪蓝耳病病毒株种类不单一,且流行中不断发生变异,致使病猪表现出病情轻重不同、病程长短不一的多样化症状,给该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有效防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结合多年的实际临床经验,针对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方法等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蓝耳病;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病原体;诊断;防治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08.026 引言1987年,美国农业部披露,在北卡罗来纳州暴发了能致使怀孕母猪繁殖异常及引发断奶前的猪崽产生呼吸道问题的传染病。
母猪感染此病后,死胎、流产率会增加10%,所产下的不足月龄仔猪病死率升到60%~70%,此病初始流行于北美,随后陆续传到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并逐渐波及全球,使养猪户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1991年,荷兰科学家经过对病源体的采集、探究,分离出了诱发这种病症的病毒,并将这种病命名为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此病会导致部分病猪的耳、腿和乳头等部位变成蓝色,因此又称为“猪蓝耳病”。
1996年,我国科学家在本土患病猪体中发现了蓝耳病毒株,由此佐证了我国某些猪群也患有猪蓝耳病。
随着时间推移,猪蓝耳病逐渐蔓延至全国30多个省、市,曾数次在猪群中暴发、传播,并呈流行的趋势。
此病毒在传播中通过多次变异,形成了致病性更高的毒株,持续在各地猪场中传播,不仅使养猪户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病毒一直潜伏于一些健康猪体中,使得防控、防治难度大大增加。
中国是全球第一生猪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猪生产的安全性与产量的稳定性,对我国和全球的猪业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猪蓝耳病病因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病因诊断及其防治措施猪蓝耳病(PRRS):是以猪发热、厌食、流产、死产、木乃伊和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呼吸障碍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病原:属于尼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
由于以lelystate株为代表的欧洲型毒株和以ATTC-VR-2332株为代表的美洲型毒株在基因组成上和结构蛋白抗原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又将PRRSV分为A亚群(欧洲型)和B亚群(美洲型)。
流行特点: 1.猪和野猪是PRRS唯一的自然感染宿主。
2.本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特别是春秋多风季节。
3. PRRSV(蓝耳病病毒)可在猪体内持续潜伏感染,本病一旦发生很难根除。
4.PRRSV本身有高度的感染性,可经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染多种途径感染猪群。
5.PRRSV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性不同。
尤其在美洲株和欧洲株之间差异更是明显,这对于建立精确的诊断方法和研制有效疫苗已构成很大障碍。
发展趋势: 1.PRRSV的传播特点使其极易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高密度养殖区传播,我国养猪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为该病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该病区域性较明显,老疫区在PRRSV发生后主要以潜伏感染为主,因此,随着PRRSV扩散严重和人们防治观念加强,使该病亚临床症状将日趋普遍。
3.单一致病因子感染将减少,并发和继发感染将成为PRRSV感染的主要形式。
4.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发病程度日渐加重,该病目前出现新的临床症状,如口鼻奇痒,腹泻,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后躯麻痹,眼睑水肿,皮下水肿及耳部皮肤增厚等。
5.欧洲型毒株传入我国只是时间问题,根据以往动物新疫病传入我国的规律和速度,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快则23年,慢则46年),欧洲株亦会传入我国并迅速播散。
临床表现:PRRS感染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生长猪,种公猪,育肥猪时,其临床症状有共同点,也有明显差异,按不同猪的阶段来表述临床症状,更易懂,更便于记忆,诊断。
1.共同症状:所有猪感染PRRS以后都出现厌食,精神不振和发热,体温达4041.5℃,体表皮肤发绀,出血。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摘要蓝耳病是由猪的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变种引起的疾病,近几年来猪蓝耳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先后发生疫情,该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约50%,由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诊断以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使畜牧业造成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是各猪场预防的重点。
关键词猪蓝耳病;诊断;防治某猪场引进一批外购猪(50头),这一批外购猪是半个月前在当地经销商的组织带领下由某种猪场运送过来的。
到家时,精神都还尚好,吃喝正常,三天后,出现了体温升高的现象,高的有42℃,低的也有41℃,身上发红,食欲受到影响,且一吃多就拉稀,个别猪有呕吐现象,一吐血就死亡,并感染该猪场的其他健康猪。
经过当地兽医们的治疗,效果不好,边治边死,治疗时还用过一次猪瘟疫苗,经过半个月治疗,还剩余9头,还都奄奄一息。
1流行特点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
蓝耳病病毒只感染猪,各个品种、各种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子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本病主要依靠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2 临床症状该场被感染的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突然厌食,并出现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的呼吸道症状。
耳朵、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多;皮下出现蓝紫色血斑,逐渐蔓延致全身变色,甚至有的母猪出现神经麻痹等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的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死胎和病、弱仔猪。
早产的仔猪出生几天内即死亡。
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共济失调、食欲不振。
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体温达40℃以上,有些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出现呼吸困难、耳尖发紫、沉郁昏睡等症状,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多数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
3 病理变化剖解2头死亡猪只:口鼻有带血色泡沫状分泌物流出,耳、臀、腹、四肢呈蓝紫色,眼圈、肛门及尾根呈蓝紫色;死猪主要病变在肺, 肺部大理石样变,肝肿大,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出血性黏膜及黏膜渗出物,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耳表面有出血点,心肌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肿大,切开有淤血,脾肿胀,肾苍白肿大;死猪的肺门、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结明显水肿出血;肠黏膜层充血。
猪蓝耳病的治疗和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治疗和防治措施袁建(山东省临朐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262600)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俗称,该病是近年来猪养殖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从致病原理来看,猪蓝耳病的致病原就是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该病的发病范围广、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如果有猪只感染蓝耳病,那么仔猪患猪蓝耳病的概率会比其他猪只更高,且死亡率在50%以上,患病猪为母猪则流产率可达到30%以上,一旦有猪只发病就会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蓝耳病;治疗方法;防治措施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05.006作者简介:袁建(1980.1—),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1流行特点夏季气温高,天气干燥是猪蓝耳病高发季节,饲养管理不当或者日常护理和疫苗防疫工作不到位都是可能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当有猪只患猪蓝耳病后该病就会在猪场内大规模传播,在患病初期猪只会出现体温升高,在发病一周后开始有猪只死亡,随后死亡数量会逐渐减少。
另外,猪蓝耳病可以在不同日龄的猪内传播,且不同品种的猪患病情况会出现不同[1]。
从现阶段的发病情况来看,育肥猪的发病速度最快,其次是保育猪和哺乳仔猪。
另外,猪蓝耳病由多种传播途径,像猪的口腔、生殖道、肌肉、鼻腔等都可以有猪蓝耳病毒的存在,母猪患病会直接导致仔猪患病,患病部位在子宫内部。
2临床症状如果母猪患猪蓝耳病通常会表现出精神懈怠,容易疲倦、持续咳嗽,呼吸速度减缓、体温升高等症状,如果未受孕母猪怀孕则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很难受孕等情况。
如果是妊娠期母猪,则很可能会导致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仔猪为死胎的情况。
另外,也有的母猪可能会出现产后无胎衣或者胎儿发育停滞等情况;仔猪患病也会出现像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腹泻、眼结膜炎等症状,不仅如此,仔猪在患病之后被毛会变得比较杂乱,之后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仔猪的身体会逐渐消瘦,很容易引起一些继发性疾病,因此一旦猪只患猪蓝耳病就几乎意味着面临死亡。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流行于猪的世界各地,它会对猪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猪蓝耳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主要通过患猪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
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流程:(1) 了解疫区及发病情况猪蓝耳病属于传染病类,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在发现猪群中有疑似猪蓝耳病病例时,需要通过了解疫区及发病情况来确定可能感染来源,以便做好防疫工作。
(2) 观察临床表现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咳嗽和皮肤紫红色斑点等。
在观察疑似患病猪时,需要关注它们的进食情况、体温变化、呼吸状况、咳嗽情况和皮肤情况等。
这些临床表现都可以作为是否患有猪蓝耳病的判断标志。
(3) 实验室检测猪蓝耳病的诊断需要经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是否确诊。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病毒检测将病猪血样或组织样品提取病毒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的存在。
2.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病猪或疫苗接种的猪体内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来诊断。
猪蓝耳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清洗和消毒饮水槽、饲料槽、地面等都需经常清洗消毒。
如果疫区有疑似患病情况出现,应该对场上或场间清洗进行特别强调。
(2)疫苗接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猪蓝耳病的疫苗可供使用。
在疫苗接种前应先了解其疫苗类型、适用范围、疫苗保质期以及疫苗的使用方法等。
(3)隔离患病猪对于发现疑似患病猪,应该及时进行隔离处置,以便于做进一步诊断。
(4)做好环境清洗消毒疫区和易感区的环境清洗消毒要做到位,特别是医疗、补液等使用的器具也要经过清洗消毒才能够使用。
综上所述,猪蓝耳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对于猪的生产会带来很大的威胁。
只要做好防治工作,就能够遏制疫情的蔓延。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PRRS),是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毒感染猪只、空气传播、病原体携带者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爆发和传播,制定一套全面的猪蓝耳病防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1.1 建立和完善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检疫制度,定期对猪舍、设备、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的环境。
1.2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猪只的饲养环境干净、卫生,避免露天饲养或使用污染的饲料、饮水。
1.3 限制养殖场的人员出入,定期接种疫苗,采取必要的消毒与隔离措施,防止人员间的交叉感染。
二、规范运输与交易环节2.1 运输工具、设备和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在每次运输前对车辆等设备进行清洁并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2 在猪只交易和运输过程中,严禁混养、混运猪只,不同猪场之间的猪只不得直接交易。
2.3 严格控制对感染猪的运输,确保汽车、船只等运输工具不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
三、加强检疫与早期诊断能力3.1 对所有进入养殖场的猪只进行检疫,排除携带疫情的猪只,对发现的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3.2 建立完善的病原体检测实验室,提高病原体的检测与鉴定能力,对疫情进行早期诊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3 对新进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在排除潜在的感染风险后才能放入正式养殖场。
四、疫苗接种与免疫管理4.1 选择有效的疫苗进行接种,定期对猪只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4.2 定期进行免疫力检测,调整疫苗接种计划,根据疫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疫苗接种。
4.3 善于利用疫苗与其他疾病的联合接种,提高猪只的综合免疫能力。
五、加强养殖场与政府监测机构的合作5.1 养殖场要主动与相关政府监测机构建立联系,并及时报告猪蓝耳病的疫情,接受监测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5.2 政府监测机构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做好病例的登记,并及时提供疫苗、药物等必要的防治服务。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诊断与防治
南 亩放一区 i }
霍弱 琶
・ 猪病防 年 期总 5 1 7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症 ( 耳 病 ) 断 与 防 治 蓝 诊
杨春佩 ( 南省 怀化 市鹤城 区畜牧 水产局 , 湖 湖南 怀化 4 80 ) 1 0 0
摘
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蓝耳病) 以其特有的临床特征广泛存在 于饲养条件较差的基层养猪 场甚至散养 户中。 本 文从病 原特 性 、 发病特 点 、 变特征 、 断 等方 面 , 病 诊 深入 分析其 发病 机理 , 究相 对 的 防治措施 , 制本 病 关 研 控
键 在 于免 疫预 防及非 药物 生物 安全 措施 , 疗采 取对 症 下药 , 治 防治败 血 症 , 控制 继发 感染 , 少应 激 , 高猪 减 提 体 自身抵 抗 力的方 法 。 关键 词 : 殖 与呼吸 综合症 ; 断 ; 防 ; 猪繁 诊 预 治疗
中图分 类号 :8 82 ¥5. 8
1病 原 特 性
已 发 生 变 异 , 出现 高 致 病 性 毒 株 ( V —X I N DC J A 株 ) 同属 美 洲 型 , 其 抗 原 性 和 致 病 性 已经 发 生 , 但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症 的 病 原 现 已查 明 为 有 改 变 . 而导 致 免 疫 失 败 。 从 囊 膜 呈 球 型 属 单 股 正 链 的 RN A病 毒 。 根 据 其 生 2 流行 病 学特 征 自上 世 纪 8 0年 代 末 以来 .R S 出现 和 暴 P RV 物学特性 、 白结构 和基 因组 成 , 蛋 国际病毒命名 委 员 会 于 19 9 5年 将 P R V病 毒 列 入 独 立 的 动 发 流 行 已遍 布 世 界 各 地 , R S 已成 为 严 重 危 害 生 猪 生 脉 炎病 毒 科 动 脉 炎 病 毒 属 。 病 毒 是 荷 兰 学 者用 产 疫 病 之 一 。 目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是 唯 一 的 易 该 猪 RR V 猪 肺 泡 巨 噬 细 胞 培 养 物 ,从 感 染 的 2 1 ~ 0日龄仔 感 动 物 ,各 种 年 龄 品种 用 途 的猪 均 可 被 P S 妊娠母 猪和一月 龄的仔猪最容 易感染 猪的肺 、 扁桃体 、 、 脑 肝等病变器官 的组织匀浆 和 病毒感染, 感 染母 猪 血 浆 中分 离 出 来 的 。电 子 显 微 镜 下 , 病 发 病 。呼 吸 道 是 本 病 的主 要 感 染 途 径 , 气 传 播 空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黄明广1,2(1.中科迈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8;2.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分局畜牧科广东深圳518108)蓝耳病由蓝耳病毒感染所引起,对各种日龄、品种的猪都能感染,主要经呼吸道、生殖道和消化道传播,病猪以呼吸道症状、繁殖障碍、生长发育受阻、机体缺氧等为主要表现,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巨大;对此,本文从提升猪场整体生物安全水平,加强综合消毒工作,做好健康猪群的疫苗接种三个方面阐述了本病的预防方法,同时也阐述了相关治疗措施,以期为广大养猪朋友带来帮助。
;蓝耳病;繁殖障碍;呼吸;防治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2.12.009猪蓝耳病全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因发病特征以全身发绀发紫,机体缺氧为主,尤其体现在耳朵部位,使得该病俗称“蓝耳病”。
病毒主要攻击猪的呼吸系统和繁殖系统,呈全球流行,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病毒病之一[1]。
为了能帮助广大养猪朋友更加科学地降低本病发生率,笔者就此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蓝耳病毒蓝耳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目前发现一共有两个血清型,即美洲型和欧洲型,二者感染后毒力表现有差异,我国境内分离的绝大多数为美洲型。
病毒变异速度较快,早些年暴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就是病毒变异后具备了传播快、致病力强的特点。
病毒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高温条件下易失活,如56℃温度下不超过50min 即可失去感染力,85℃温度下不超过10min 就会失活,而沸水中的病毒瞬间灭亡。
冷冻条件下病毒存活时间较久,-70℃下保存的病料超过120d 毒力不减。
冬季猪场暴发本病时,即使将所有可疑猪扑杀或转移,栏舍内残留的病毒在3周内仍会对下批次猪产生感染威胁。
蓝耳病毒在pH 5~7的环境中能生存,高于7或低于5时就会死亡。
2流行病学病猪和潜伏期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是本病唯一的易感动物,各种日龄和品种的猪都能感染,大多数猪感染后能长期带毒,即使是经治疗康复的猪,康复早期仍会带毒一段时间,期间也有传播的可能。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年第7期(总第374期)畜禽业疫病防治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廖安设1,覃朝敢1,廖东飞2(1.广西环江县思恩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环江547100;2.广西环江县农业农村局,广西环江547199)摘 要:蓝耳病属于高致病性疾病,对猪的内脏和生殖系统都会产生严重影响,还具有较为强烈的传染性。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导致猪群死亡的事件,但是目前我国没有特别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发生蓝耳病之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其加速扩散,也成为了养殖户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蓝耳病;诊断;防治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07.059 引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属于高热病,这种病症会对猪的内部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这种病菌的出现是由于毒素引起,因此猪生活过程中这种毒素会交叉感染,造成较大的损失。
在患有蓝耳病的时候猪的显著症状为高烧、呼吸困难,在确诊为蓝耳病后死亡率相对较高。
蓝耳病的主要特点1.1 蓝耳病病毒特点蓝耳病属于一种致命病毒,这种病毒是动脉炎病毒,蓝耳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因此病毒在不断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基因突变,加重病毒感染性。
所以猪在感染后病毒传播速度会不断加快,这也是导致蓝耳病成为高致病性病毒的主要原因。
在初期感染病毒的时候,猪会产生免疫反应,同时攻击吞噬细胞,蓝耳病病毒在不断增殖的情况下会朝着猪内脏其他部位扩散。
在感染后都会表现出相应的病症特点,例如产生肺炎、心肌炎和淋巴结病变等,年龄越小的猪越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同时病症表现也越来越严重。
在病毒感染后期,病毒会侵害到猪的免疫系统,降低猪对其他类型病毒的抵抗能力,导致多种病毒重合感染,提高了死亡率。
1.2 蓝耳病病毒传播特点和临床症状蓝耳病的主要感染生物就是猪,其他生物不易感染,同时在猪感染蓝耳病之后传播速度相对较快。
该病毒感染途径相对较多,如果在猪群中有一头猪被感染,那么整个猪圈内饲养的所有猪都会在短时间内被感染,接触过患病猪的人,水和食物都会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某规模猪场暴发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日该场对 全群 种 猪普 打 圆蓝 多抗 , 1 隔 5天 又普 打 了一次 。6月 底 发 现 有 部 分 哺 乳 母 猪 厌 食 , 精 但 神、 体温 、 欲正 常 。6月 份 多雨 潮 湿 , 入 7月 天 食 进
3 病 理 剖 检
对 5头病 死母 猪 ,0头发 病 濒死 哺 乳仔 猪 ,5 2 1
大部 分母 猪食 欲减退甚 至废 绝 , 下眼脸 发青 上
水肿 , 眼结 膜 潮 红有 泪斑 , 温 3 . ℃ ~4 . ℃ 。 体 95 15 尿量 减少 , 尿液 似浓 茶样 , 秘 , 便带 有粘液 或粘 便 粪 膜 。小部 分 皮 肤发 红 , 别初 产母 猪 耳 尖 、 个 大腿 内
现 有 2栋母 猪普 遍厌食 , 精神沉 郁 , 烧 , 奶 个别 发 缺
甚 至无 奶 。仔 猪 喘气 , 稀 , 生 素 治疗 无 效 。 l 拉 抗 1 ~ 3龄 5日龄仔 猪 由于母 猪无奶 至全 窝死亡 。7月 底 至 8月初 , 房 有个 别 母 猪发 病 治 疗无 效 死 亡 。 产
1 发病情况
该 场是 以销 售种 猪 和小 猪为 主 的猪场 。纯 种 母 猪 与二元 杂 种 母 猪 各 占一 半 。5月 份 周 围村 镇
暴 发 了蓝 耳病 , 6月 中旬 波及 整 个县 域 。6月 2 至
关 节 肿 大 。公猪 性 欲 减退 , 液 质量 下 降 , 精 死精 增 多 。育成 、 肥 猪 除采 食 量有 所 下 降外 , 其它 临 育 无
文 章 编 号 :0 2— 25 2 1 )4— 2 7—0 10 53 (0 1 0 0 2 2
蓝耳病是猪繁殖 障碍与 呼吸综合征 的简称 。
主要 引起 妊娠母 猪 繁殖 障碍 和仔 猪 呼 吸道 疾 病 及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2,2022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王利兵(河南省巩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巩义451200)摘 要:在猪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猪疾病的影响,猪蓝耳病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这种病不仅传播速度快,并且伤害力较强,一旦发生,将会给猪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养殖者应对这种疾病进行全面了解,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的防治策略,为猪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猪蓝耳病;诊断;防治措施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02.043 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①与其他类型的猪疾病相比,猪蓝耳病的发病时间较短,一般在短时间内就能导致猪的死亡。
通过对我国部分发病地区的了解发现,这种病的死亡率一般在一半以上,且最低在20%左右,最高甚至可以高达80%。
由此可见,这种疾病的杀伤力十分强大。
与此同时,任何生长阶段及品种,都会感染该病,且死亡率同样较高,其中,猪仔死亡率更高。
②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小型养猪场,或者散养型的养殖户中,发生这种疾病的概率更大。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再加上防疫制度不够完善,导致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
③在夏季比较容易发生该病,尤其是在天气潮湿时,发病概率更高。
同时,如果在天气比较潮湿的冬季,也有可能发生,但是发病期会相对较长。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疾病虽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但是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
④该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比如,在同一猪群之间通过空气、运输工具等传播。
还有在夏季时,也可以通过蚊子等昆虫大范围传播。
⑤在妊娠期间的母猪,尤其是在后期,最容易感染该病。
对于公猪来说,如果其感染了该病,通过对其精液的检测发现,最短3d就可以发现病毒,最多7d就会发生该病。
此外,如果猪感染了该病,鼻液及粪便中都会携带这种病毒[1]。
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①这种疾病在通过人工感染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且潜伏期最短为7d。
猪蓝耳病的发生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
中国动物保健2021.12近年来,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集约化与规模化水平日益增加,生猪养殖是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更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但在养殖过程中,疾病一直是阻碍生猪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几年传染性疾病的频繁暴发,给生猪养殖带来巨大的挑战。
猪蓝耳病是养猪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类高致病性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80%~90%,甚至更高。
若诊断防治不及时,极易引起大范围暴发,造成大批量的生猪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猪蓝耳病的发生原因,结合生产实际做出明确诊断,并进行合理的科学防控对降低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
1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1.1病原学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PRRSV )引起的,该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属,外有囊膜,表面附有5nm 左右的突起,呈卵圆形,直径约为40~60nm 。
该病毒最初是由鼠动脉炎病毒脱酶后产生的变异毒株,通过野猪传染给了家猪,患病猪与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1]。
1.2传播途径该病可以通过接触、飞沫和交配传播,还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被感染的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猪只通过接触饲料、饲槽、水槽、运输车辆、工具器械以及粪便和尿液等均可发生感染。
易感猪接触病毒后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静脉以及子宫等途径发生全身感染。
1.3发病机制与流行猪感染猪蓝耳病后有一定的潜伏期,根据不同体质猪、病毒感染程度的不同、饲养条件的好坏潜伏期也不尽相同,一般在3~37d ,当猪的抵抗力下降或者发生应激时即可发病,还有一些发病最急的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
感染后的带毒猪2~14周内接触易感猪后即会发生传播,怀孕母猪感染后期则会发生流产。
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高温季节较为多发,任何年龄段的猪都可发生感染,其中成年猪与母猪以及仔猪的发病率更高。
猪蓝耳病通常会通过销售、交通等环节向乡村、乡镇逐步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介绍了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主要临床病状及诊断方法,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猪蓝耳病;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叫“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是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各种年龄猪呼吸道疾病的高热性传染病,对生猪的生产危害极大。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
此病传播快,饲养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较多发,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猪蓝耳病的诊断
1.1流行病学
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
猪蓝耳病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
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
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蓝耳病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
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持续性感染是猪蓝耳病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1.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d,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
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2.1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
率明显增高(40%~80%)。
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
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
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
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
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1.2.2慢性型。
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表现的主要形式。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1.2.3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蓝耳病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1.3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没出现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
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炎。
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
单纯的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随正常的呼吸道上皮为特征。
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厚,单核细胞浸润及Ⅱ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
蓝耳病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时,病变应和并发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合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蓝耳病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
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
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蓝耳病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肥大和增生、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
征,发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后期脾核淋巴结细胞增生;另外,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淋巴、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
1.4病原鉴定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
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
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
可取病猪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进行病毒学快速鉴定。
2猪蓝耳病防治措施
2.1猪蓝耳病发病区的综合防治
2.1.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
养猪场(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1.2开展紧急免疫工作。
从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看,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
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
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
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2.1.3积极做好对症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下列方法减少损失:
(1)母猪分娩前20d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
(2)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
(3)对发病母猪,应推迟1个泌乳期配种。
(4)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对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及时
淘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
(5)对年龄较大的发病猪,可用安乃近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2.1.4加强养猪场(户)的饲养管理。
加强环境消毒,实行带体消毒,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减少饲养密度,通风降温,改善猪舍环境。
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5%~10%(其中VE可提高100%,生物素可提高50%),矿物质5%~10%(Fe、Ca、I、Se、Mn),注意氨基酸平衡。
2.1.5防止猪群流动。
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停止从外地购猪,隔离治疗病猪,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2.2猪蓝耳病未发病区的综合防治措施
2.2.1疫苗免疫。
用猪蓝耳病为活疫苗(SDI株)对全部猪群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5个月免疫1次。
2.2.2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
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
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可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
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蓝耳病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做好猪群饲养管理。
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
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
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定期对猪群中猪蓝耳病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